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何麗娜通訊員張玥潔 於秀蕾
突然間摸到脖子上長了豆子大小的「包」,不痛不癢,但是又消不下去……時間一長難免會讓人胡思亂想,莫不是得腫瘤了?該去什麼科室檢查呢?
最近,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副院長楊高怡主任醫師就遇到了這樣兩位焦慮不安的病人。兩位均是因為摸到頸部包塊,自己懷疑生了大毛病前來檢查。
楊高怡醫師說,頸部有包塊很有可能是淋巴結腫大引起的,對此診治要趁早。許多疾病夾雜其中,實在「太隱匿」!
脖子一天比一天粗
女孩大熱天圍絲巾「遮醜」
23歲的小呂姑娘(化名)發現自己右側脖子有些腫,由於不痛不癢,她並未在意。
近來小呂整個脖子越來越粗,人也瘦了下來,大熱天出門,也不忘圍上絲巾,遮住脖子。她懷疑自己是不是生了「大病」, 對照著網絡上查找到的信息,在家一邊照鏡子,一邊摸脖子,感覺到裡面有許多硬硬的一串串小凸起,密密麻麻。於是就她給自己下了「判決書」:「肯定是得淋巴瘤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她輾轉當地多家醫院檢查,始終未確診病因,遂來到杭州紅會醫院尋求幫助,楊高怡醫生給小呂做了超聲檢查,發現小呂脖子上的包塊是由腫大的淋巴結引起的,淋巴結結構雜亂,呈「豌豆」樣排列。
結合豐富的經驗,楊高怡醫生判斷她可能是淋巴結結核,隨即安排進行超聲引導下的穿刺活檢:即在超聲引導下,用一根細針準確戳進腫大的淋巴結內,取組織進行相關分析,通過病理聯合基因X-PERT檢查,最終小呂確診為淋巴結結核,這為儘早治療提供了有力依據。
經過正規系統治療後,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小呂的脖子不腫了,消瘦下去的體型也慢慢的勻稱起來。
不痛不癢的「溫和」腫塊
一「針」探穿腫瘤真相!
無獨有偶,今年63歲的王大伯(化名)脖子腫了一個多月,來紅會醫院就診。
「楊醫生,我聽說淋巴結腫大一直不消,就可能得了淋巴癌,可我自己摸摸腫塊也不痛,應該沒那麼倒黴吧?」
楊高怡為王大伯進行了超聲檢查,發現他的頸部淋巴結有一大串,且形態不規則,血管豐富雜亂,內部還有很多像「螢火蟲」一樣的微鈣化,初步判斷是惡性淋巴結。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為進一步確診,王大伯進行了淋巴結穿刺活檢,一周後病理結果出來了,轉移性淋巴結,考慮肺轉移,馬上為他進行肺部CT掃描,果不其然,
右上肺發現一個2cm左右的磨玻璃結節,臨床最終確診為肺癌合併頸部淋巴結轉移,王大伯很快接受了肺部手術及化療。
楊高怡醫師說,王大伯頸部的淋巴結起到了「健康哨兵」的重要作用,雖然沒有其他任何不適症狀,但是脖子上的淋巴結腫大已經為他的身體狀況亮起紅燈,並為及時治療疾病贏得寶貴時間。
重點!淋巴結出現這些情況要注意
正常人全身有300-500個淋巴結,淺表淋巴結很小,平時「風平浪靜」。
但當某處淋巴結腫大或有其它異常症狀時,可能預示著所屬區域器官有病變發生。
當然,淋巴結腫大其實還是很常見的,平時如果摸到了腫塊也不要慌,例如牙齒腫痛,上呼吸道感染,貓抓病,肺結核,帶狀皰疹,等等都是良性淋巴結腫大的常見原因。
頸部淋巴自檢
但是,單純的依賴摸摸痛不痛,腫不腫還是無法判斷是不是惡性腫塊,所以學會自檢,有問題及時去醫院就醫很重要。
多數部位的淺表淋巴結可以通過觸摸進行自檢,如頸部、腋窩等。
腋窩淋巴自檢
自檢時,可將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併攏,指腹平放於被檢查部位來回滑動。滑動時可旋轉並輕柔的觸摸。正常的淋巴結像米粒一樣大,質地較軟,光滑且可移動,不易摸到,或偶爾觸摸到單獨一顆。如果突然發現淋巴結明顯腫大或迅速變大,並出現疼痛、質地變硬或變軟、皮膚破潰等表現,應引起重視,並迅速就診。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