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這個名字對於咱們中國14億人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又是誰叫出來的?叫農民叔叔,農民伯伯,農民爸爸媽媽不行嗎?
其實"農民工″這個名字還真是有一定的來歷。
最初是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時期,農村人到大城市裡進工廠做建築工人都打工,男的都叫打工仔女的都叫打工妹,從這些名字可以看出在當時出去打工的都是些年輕人。但是隨著城市的進一步開發和擴張,需求的勞動力更大所以到大城市裡打工的農村人越來越多,也不管年齡,性別,學歷,只要能幹活就行。
隨著農村人進城市打工的越來越多,關注這些人的話題也是越來越多。如果把這些打工的人叫做"工人″,但是他們有農村戶口有田有地,卻沒有其他的醫療,養老,工傷等等保險,所以就不能叫做工人。
但是他們幹著又累又髒的活,工資又不很高叫工人又不是工人,叫農民卻又沒有種植土地來掙錢,為了不貶低對農村人在外地務工的農民,在後面只加了一個"工″字。這個"工″字使得農民這個身份又提高了一步。(感謝閱讀,謝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