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大字,我想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並很快反應到這是佛教用語。沒錯,這六個字最常出現的地方就是佛教寺院裡,佛教僧眾也總是嘴裡「南無阿彌陀佛」不離口、不離心。然而,當問到這幾個字的讀音和含義時, 許多人可能就傻眼了。只知一味念佛,卻不知其深意,猶如丟西瓜撿芝麻,功德利益就小了。本篇文章,小編就來和大家普及一下這個佛教常識。
首先,「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是梵文音譯而來的,和漢語本身相差甚遠,不可一概而論。「南無」發音不是「nan wu」,而是「na mo」,意思不是「南邊沒有」,而是佛教恭敬之詞,表示對佛菩薩的感恩、頂禮和皈依,常用在佛菩薩聖號前,比如我們稱念「觀世音菩薩」為「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念「釋迦牟尼佛」為「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因此,稱念「阿彌陀佛」時,表一心頂禮,即說「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阿」讀「a」、「e」都行。「阿」表「無量」,「彌陀」即「光明」、「壽命」,佛是覺者,擁有最高的智慧和福德。阿彌陀佛有十三個名號,其中十二個與「光」有關,一個與「壽」有關,代表無量的光明、無量的壽命,故而「阿彌陀佛」亦被稱為「無量光佛」、「無量壽佛」。「南無阿彌陀佛」合起來意思就是皈依或頂禮世間最有覺悟的人。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最大的教主,在這點上,大家要和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區分開。釋迦牟尼佛是中央娑婆世界,即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的教主,由釋迦牟尼佛說法。一些規模比較大的寺院會設有「三寶佛」,亦稱「(橫)三世佛」,分別為中央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和東方藥師琉璃光如來。
那麼,阿彌陀佛就在西方極樂世界為眾生說法。與阿彌陀佛一同的兩位脅侍分別為「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三聖合稱「西方三聖」,和其它諸大菩薩一同接引無量眾生往生極樂淨土,離苦得樂。我們經常在佛教所繪製的「萬佛接引圖」上看到此勝景。觀世音菩薩也是阿彌陀佛的學生,她和大勢至菩薩的道場就在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大勢至菩薩代表「喜舍」,合起來指的是佛教利他無我的「慈悲喜舍」四無量心。
「南無阿彌陀佛」是佛教淨土法門的專修對象,亦被稱為「六字大洪名」。阿彌陀佛所在的西方極樂世界是無量眾生修行所嚮往的地方。西方極樂淨土沒有苦難,沒有無常,一念皆可滿願,更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與極樂世界關聯最密切的佛經便是《佛說阿彌陀經》,其中詳細贅述了西方淨土的盛況。信眾若能一心不亂持執阿彌陀佛名號,心不顛倒,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接引往生西方極樂國土。
阿彌陀佛的手勢常呈「接引狀」,寓意接引眾生脫離苦海、離苦得樂,左手持蓮花。阿彌陀佛無量慈悲,他在過去無量劫前,即在因地修行的時候就發下四十八大願,要建立西方極樂世界,廣度無邊受苦眾生,成就無量莊嚴功德。那有人問了,西方極樂世界到底在哪兒?距離此娑婆世界遠嗎?佛經中記載,西方極樂世界距離娑婆世界有十萬億佛國土之遙。雖然很遠,但是若我們心念清淨,念念即是極樂淨土,一念即可到達。不必執著外求,極樂世界就在我們每一個善念裡,我們的清淨心裡。
無論持念哪尊佛菩薩名號,最關鍵的是一定要攝心,一心不亂、心無雜念。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功德無量,佛光加持、遠離災禍。「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鹹令登彼岸。南無大慈大悲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