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江蘇洪澤湖大閘蟹產業有限公司 彭張華
2016年5月上旬,江蘇洪澤湖大閘蟹產業有限公司引進澳洲淡水龍蝦苗3.9萬尾(規格為2cm/尾左右),在洪澤縣老子山鎮
水產基地進行試驗性養殖。筆者對養殖過程和結果進行了分析和總結,以供參考
澳洲淡水小龍蝦又稱之為紅螯螯蝦、淡水龍蝦
澳洲淡水龍蝦(Cherax quadricarinatus),學名為四脊光殼南鰲蝦,又名紅螯螯蝦,原產澳大利亞,外形酷似海中龍蝦,是世界上最名貴的淡水經濟蝦種之一。該蝦體色褐綠,成熟雄蝦的螯的外側頂端有一膜質鮮紅帶,故又被譽為紅螯螯蝦。澳洲淡水龍蝦因個體較大,且外形有些酷似海中龍蝦,又只生活在淡水中,故被稱為淡水龍蝦。其個體一般重100-200克,在澳洲最大的個體可重達500克。澳洲淡水小龍蝦食性雜,大到人工配合飼料、麩皮、瓜果蔬菜,小到浮遊生物、有機碎屑均可攝食。
澳洲淡水小龍蝦個體一般重100-200克
2016年5月上旬,江蘇洪澤湖大閘蟹產業有限公司引進澳洲淡水龍蝦苗3.9萬尾(規格為2cm/尾左右),在洪澤縣老子山鎮水產基地進行試驗性養殖。經過5個半月的外塘養殖,2016年10月底總共收穫2360斤澳洲淡水小龍蝦成品蝦,畝產158斤,成活率35.9%,成品蝦平均規格85克/尾,其中公蝦平均規格100克/尾左右,母蝦平均規格70克/尾左右。
養殖試驗表明,澳洲淡水小龍蝦存活溫度範圍在5-35℃,適宜生長溫度為13-28℃,當水溫超過13℃即開始攝食,水溫超過30℃,則會抑制生長。
一、蝦池建設
淡水小龍蝦蝦養殖池以長方形為好,面積5-10畝,水深1.5米左右,池底以泥沙底為好,蝦池保水性好。池塘四周要建設有50釐米高的防逃設施。
蝦池的進、出水口要裝過濾絹網,防止野雜魚等敵害生物進入,池內要種植伊樂藻、水韭菜等水草。池底應投放一定數量的竹筒、石塊、瓦片等遮避物,以供龍蝦隱避棲息。
二、池塘消毒
蝦池每畝潑灑30斤茶籽餅,徹底清除塘中的鰍、鯰、黑魚和蛇、鼠等掠食性敵害生物15天後,再用生石灰化水消毒,每畝用量100千克。
三、餌料培養
在投放蝦苗前的10天左右,每畝蝦池投放200千克左右的腐熟有機肥,培育浮遊動物,使蝦苗放養有充足的適口生物餌料。
四、蝦苗投放
澳洲淡水小龍蝦蝦苗放養應選擇晴天的清晨或傍晚,儘量避免陰雨天放苗。在放苗前先用少量池水徐徐加入運苗容器內調節水溫,直到容器內水溫接近池水溫度時,再將蝦苗放入池中,以防蝦苗受到水溫差的影響,造成應激反應,影響成活率和生長發育。
蝦苗的放養規格一般為3-5釐米,放養密度每畝5000-6000尾(我們試驗性養殖放苗密度是每畝2600隻),池塘放養的蝦苗規格要求整齊一致。
五、科學投餌
放苗後3天,蝦苗以池塘中紅蟲輔以絞碎的小雜魚和碎肉為主;然後投餵約1個月的小雜魚、下腳肉及人工配合飼料,同時也投餵一些瓜果蔬菜。此為,也以豆粕、麩皮、米糠等原料按一定比例,加入高濃度生物菌製作成發酵飼料進行日常投喂,效果非常好。
一般中、小蝦按體重的15%-25%投喂,成蝦按體重5%-10%投餵
日投餵量以吃飽、吃完、不留殘餌為準。一般中、小蝦按體重的15%-25%投喂,成蝦按體重5%-10%投喂。每天早、晚各投餵1次,晚上投全日飼量的70%-80%,飼料應投在池塘的淺水邊。
六、水質管理
水質前期以肥水為主,透明度為25釐米,中後期通過加水和換水,以間隔15天為一次,透明度為30-40釐米。6月中旬至9月中旬使用微生物製劑和改底產品,並且晴天中午開動增氧機1-2小時,增加池中溶氧,消除水體中的氨氮等有害物。定期使用生石灰,間隔15-20天,每畝1米水深生石灰用量5千克,保持池水呈微鹼性。
七、蝦池管理
由於澳洲淡水龍蝦生長快,新陳代謝旺盛,耗氧量大,蝦池水質要經常保持清新,池塘要栽植水草(如伊樂藻、水韭菜),使水質達到活爽,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5釐米左右,並有足夠的溶氧,建議安裝增氧機或者微孔增氧設備。
在日常管理中要勤檢查、勤巡塘,及時清除池中青苔,經常檢查進排水口的過濾網,防止過濾網破損後蝦外逃,特別是要預防河蟹、克氏小龍蝦、黃鱔、草魚等敵害生物進入。當遇到雷雨悶熱天、連陰天的惡劣天氣時,要減少或停業投料,當天氣過熱過冷時,應適當加深池水,以穩定水溫,同時,還要經常觀測淡水龍蝦的攝食和活動生長、脫殼等情況。
八、病害防治
澳洲淡水龍蝦抗病力強,自引進以來還未發現暴發性、流行性疾病,但隨著集約化養殖的提高,病害防治工作不可掉以輕心!防治工作要以防為主、苗種下塘之前可進行體表消毒,防止把病原帶進池內。
當水質發生變化、水中微生物較多時,蝦體頭胸部,步足等外骨骼上會著生許多黃色或褐色的附著生物。經鏡檢觀察,多為纖毛蟲類的累枝蟲、聚縮蟲、鐘形蟲等。這些纖毛蟲類棲附於中蝦成蝦外骨骼上,營共生生活,形成體表粗糙的枝狀、疣狀物,加重寄主的負擔和壓力,導致行動遲緩、攝食減少、蛻殼困難,若水中溶氧低,更易導致缺氧而窒息,甚至死亡。一般寄生蟲可以用硫酸銅與硫酸亞鐵(5:2)合劑0.5-0.7ppm潑灑或掛袋可把其去除,也可用15-25ppm的福馬林或飽和鹽水浸洗。
腸胃病多是由於攝入變質餌料引起,因此餌料要求新鮮,不用黴變餌料。選用豆類植物作餌料時,一定要經過加溫處理,以去除掉抗胰蛋白酶,有利於對植物蛋白的吸收。
對於蝦餌料這方面的選擇,特別是投餵發酵型飼料,好處有以下幾點:
(1)誘食強:發酵飼料具有特殊香味,適口性極好,採食速度快,蝦吃得多。
(2)腸道好:改善蝦的腸道環境,腸道明顯變粗,促進飼料的消化吸收,糞少而不臭,糞便成條狀。
(3)水質好:有效抑制藍藻等有害藻類的生長和繁殖,改良水質,水質變靚且持久。
(4)底質好:有效分解塘底糞便、未消化的餌料等殘留物,不易返底。
(5)肝臟好:減輕肝臟的負擔,蝦的免疫力增強,發病減少,大大提高蝦的成活率。
(6)應激少:對下雨、打雷、光照、分塘、聲音等刺激應激少,提料臺時可見蝦的活力好。
(7)回報率高:提高飼料利用轉化率,減少用藥,縮短養殖周期,提高綜合回報率。
澳洲淡水龍蝦雖然能耐低氧,但長時間在低氧環境中生存,會降低免疫力影響攝食、脫殼和生長。因此在養殖池中還應備有增氧設施。如有發現缺氧,應及時開啟增氧機,保證水中充足溶氧。
澳洲淡水龍蝦對農藥較為敏感,菊酯類的魚藥也會造成澳洲淡水龍蝦的死亡。若有利用農田水灌池時,在農田施藥期間應嚴禁田水流入養蝦池中。也有人盲目投施敵百蟲農藥,意欲殺死敵害生物而造成龍蝦嚴重死亡的事故。
九、適時收穫,捕撈運輸
澳洲淡水龍蝦一般在養殖160-180天後,每隻可達到75-200克(50克以上即可上市)。
澳洲淡水龍蝦當年放養、當年收穫,一般可在長至成蝦時採用幹塘或圍網一次性捕撈。若分期分批上市,可採用地籠捕撈,也可利用陷阱籠捕,即籠內放誘餌,誘蝦進入不得復出。全部捕撈過程應在水溫下降至15℃之前完成。
蝦籠誘捕:傍晚放陷阱籠,籠內適當放些誘餌,清晨收籠,或夜間收籠數次,此法方便容易操作,便於陸續向市場提供活蝦。
逆水捕捉:淡水龍蝦具有強烈的逆水性,在捕捉前將池水排去30%,傍晚灌入新水,在進水一端圍捕。連續3次,起捕率可達到70%。
清塘捕捉:存塘蝦不多時,可排乾池水,起捕乾淨。
澳洲淡水龍蝦耐幹能力強,僅次於螃蟹。便於活蝦長途運輸,運輸數量多或運輸距離長,則用柳條或竹蔑編制的筐及箱或四邊打孔的泡沫箱裝運。運輸前將蝦衝洗乾淨,扎鉗,每箱可放10-15公斤。上部放少量水草,用鐵線鉗緊箱蓋。途中灑以少量清潔淡水,使箱內的商品蝦保持溼潤。裝運時注意輕拿輕放,當氣溫不超過28℃,24小時內運輸成活率達100%,商品蝦運到後,就要把淡水龍蝦散放於水泥或加冰的大桶中或8-10℃的冷藏罐內,並淋水保持潮溼,切忌將大批龍蝦集中靜養有水容器內,以免因密度過大,水中缺氧窒息死亡。
十、經濟效益分析
引種3.9萬尾,收穫的重量為1180千克,畝產79千克,平均規格85克,價格每千克100元,產值118000元。
支出88500元,其中,蝦苗種58500元、飼料6000元、肥藥1000元、水電費1500元、池租12000元、圍欄1500元、人工7000元,雜支1000元。總利潤29500元,畝利潤1967元。
十一、結果分析
從養殖的實際結果來看,共收穫2360斤澳洲淡水龍蝦成品蝦,畝產158斤,成活率35.9%,成品蝦平均規格85克/尾。這樣的養殖成績不算好,成活率也不高,養殖綜合效益還有待提高。筆者分析其中原因,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1)建蝦苗規格偏小、不齊整:引進的種苗規格1.5-4.5釐米,小規格的蝦苗成活率非常低議入塘苗種規格在3釐米左右。
(2)清塘不徹底:池塘還有黃鱔、鯽魚、鯉魚和螃蟹,這些水產生物會捕食澳洲淡水龍蝦苗,大大影響蝦苗成活率。
(3)水草太茂盛:初期種植的水草密度太高,日常也沒有重視水草的清理管理工作,導致後期水草鋪滿池塘的2/3,澳洲淡水龍蝦不方便出來攝食,部分蝦攝食不好,大小規格不均勻,總產量上不去。所以水草總覆蓋量不要超過池塘總面積的1/3,水草生長要成行成排,這樣利於蝦出來活動覓食。
(4)套養其他品種,提高養殖綜合效益:2016年澳洲淡水龍蝦養殖是專養,沒有混養其他水產養殖品種,沒有充分利用好水體的生產潛能。如果套養一些青蝦、花鰱、白鰱及黃顙魚,這些水產生物不與澳洲淡水小龍蝦爭食,還可以充分利用水體中的生物餌料,增產增收增效,可以起到清道夫的效果,改良水質,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