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陵園。蒙古語「鄂爾多斯」,意為」營殿很多」,而位於鄂爾多斯中部的「伊金霍洛」,意思是「帝王的陵寢」。相傳當年成吉思汗率領軍隊西徵西夏時,經過鄂爾多斯草原。他正為這裡的清秀山水而入迷,手中的馬鞭突然掉在地上,隨從人員正待拾起馬鞭,被成吉思汗制止,他說,這個地方很美,我死後可葬於此地。於是,他的部下就將馬鞭埋在地下,上面立起了敖包。成吉思汗死後,靈車經過伊金霍洛一帶時,車輪陷於泥濘之中,動用了五個部落的人騎馬拉車,依然紋絲不動。這時候,大家想起了成吉思汗生前說過的話,就將這個地方作為他的陵地。
成吉思汗陵園規模宏大,獨具風格。整個陵園佔地55000平方米,它的主體由一座仿元代城樓式的門庭和三個相互連通的蒙古包式的大殿構成。正殿高達26米,東、西殿高為23米,後殿和東西走廊高20米。殿頂如傘蓋,金光燦燦,下面是藍、黃相間的琉璃瓦砌成的捲雲紋圖案。正殿八角」飛簷,下懸天藍色為底的豎匾,中間鑲嵌著「成吉思汗陵園」蒙、漢文金色大字。整個建築顯得莊嚴肅穆,雄渾而富有氣勢。正殿前面的陵宮正廳有一尊高達5米的成吉思汗塑象,戴盔披甲,按劍端坐,神態威嚴,栩栩如生。正殿後部是寢宮,裡面排列著用黃緞覆蓋的三個蒙古包。中間蒙古包的正中安放著成吉思汗和夫人的靈柩,兩側是二夫人和三夫人的靈柩。東、西蒙古包中分別安放著成吉思汗胞弟別力古代和哈撒爾的靈柩。東殿裡安放著成吉思汗的第四子及其夫人的靈柩。西殿供奉著象徵成吉思汗九員大將的、有九個尖角的旗幟,和系掛著表示力量的馬和、犛牛鬃毛的長矛,同時還陳列著成吉思汗的寶劍和馬鞭等。
東、西走廊正壁上畫的是工筆重彩、面積為150多平方米的大型壁畫。西面畫的是成吉思汗一生的重大事件,東面畫的是成吉思汗統一中國後的工、農、商和航海等方面的興旺盛況,融藝木與知識於一體。
從東勝市出友,中午在伊金崔洛旗用餐,在這裡我們第一次嘗到了「手扒羊肉」與「和料飯」的美味。入席後,只見桌上放了四盆冷菜,還有瓶裝白酒,出乎意料的是,主人並不斟酒,卻先為每個人送上了一杯磚茶。品嘗之後,感到茶有鹹味,主人說,這是「手扒羊肉」的系列食品之一,聽後不禁興趣盎然。
接著上的是「手扒羊肉」,此時才邊飲酒、邊吃菜。「手扒羊肉」和「羊背子」都是鄂爾多斯蒙古族牧民喜愛的食品。傳統的"手扒羊肉」是全羊除去頭、蹄、內臟等,切成若干塊,白水下鍋,大火煮至紅肉變色即可食之,不油不膩,容易消化。而「羊背子」則是蒙古族人民最佳美的盛宴食品,全羊除去胸叉分成七大件之後,白水加鹽,煮熟而食。看來,今天招待的是兩者的結合。據主人介紹說,白水中不僅加了鹽,而且還增添了佐料,因此味道特別香美鮮嫩。
主人一再說明只要蘸醋而食,再喝些用羊湯原汁加鹽、蔥花等佐料熬煮的粥一和料飯,即使吃得多些,也是很容易消化的。我聽後仍然不敢多吃,我的同行們顯然遠遠超過了我,吃了幾大塊羊肉和幾碗和料飯,事後安然無恙,看來這得歸功於「系列食品」呢!
茶、醋加上特製的羊肉和粥,不僅美味可口,而且容易消化。幾千年來,我國有許傳統的民族食品,如能從營養學的角度來做一番研究,組合成許多套各具特色的「系列食品」,必將有利於提高我國人民的體質和健康水平。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陵園。蒙古語「鄂爾多斯」,意為」營殿很多」,而位於鄂爾多斯中部的「伊金霍洛」,意思是「帝王的陵寢」。相傳當年成吉思汗率領軍隊西徵西夏時,經過鄂爾多斯草原。他正為這裡的清秀山水而入迷,手中的馬鞭突然掉在地上,隨從人員正待拾起馬鞭,被成吉思汗制止,他說,這個地方很美,我死後可葬於此地。於是,他的部下就將馬鞭埋在地下,上面立起了敖包。成吉思汗死後,靈車經過伊金霍洛一帶時,車輪陷於泥濘之中,動用了五個部落的人騎馬拉車,依然紋絲不動。這時候,大家想起了成吉思汗生前說過的話,就將這個地方作為他的陵地。
內蒙古地域遼闊,資源豐富,在住地東勝市的地面下就有著很厚的煤層等待人們去開發。內蒙古是個好地方,希望能獲得更多的內地人民的協作和支持,一起來開發邊疆、建設邊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