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該名錄指出,鰩魚屬的龍紋鱝和及達尖犁頭鰩常常被當作副漁獲物捕撈,是目前瀕危程度最嚴重的海洋物種,離滅亡「只剩下最後一步」。據《紐約時報》報導稱,鰩魚數量的下降,除了作為副漁獲物被捕撈,造成其瀕危的主要原因還有不受管制的非法捕撈活動。在水產品市場上,鰩魚肉往往被運往當地市場銷售,鰩魚鰭則被運往國際市場作為魚翅湯的原料。
-
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兩種鰩魚成最瀕危海洋物種
該名錄指出,鰩魚屬的龍紋鱝和及達尖犁頭鰩常常被當作副漁獲物捕撈,是目前瀕危程度最嚴重的海洋物種,離滅亡「只剩下最後一步」。據《紐約時報》報導稱,鰩魚數量的下降,除了作為副漁獲物被捕撈,造成其瀕危的主要原因還有不受管制的非法捕撈活動。在水產品市場上,鰩魚肉往往被運往當地市場銷售,鰩魚鰭則被運往國際市場作為魚翅湯的原料。
-
但過度捕撈和棲息地破碎難辭其咎
IUCN專家稱,目前沒有任何證據(包括影像學等在內)能夠證明白鱘還依然存在,如果人們能夠再捕捉到,甚至或者能拍到任何一條長江白鱘達個體,IUCN將會重新考慮調整將其列入物種瀕危物種而非已滅絕物種。當代因為其生存水域遭受破壞,其物種稀少,所以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白鱘被列為中國一類保護動物,其物種受到嚴格的保護。其個體腹部黑白色頭部灰色,種群多生活於長江中下遊水域,個別的生存於水域廣闊的湖泊中。白鱘與中華鱘生活水域相同,故四川民間漁民中流傳有「千斤臘子萬斤象,黃排大得不像樣」之說,其中臘子指的是中華鱘,象魚就是指的白鱘,黃排指代胭脂魚。
-
IUCN公布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煎餅龜進入「極危」狀態
它們是國際組織IUCN,在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為評估物種瀕危程度而嚴格制定的級別 近日,IUCN發布了新版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d
-
警鐘再次敲響,聚焦《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該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角腹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而叢林肉食捕獵和棲息地喪失,已導致7種靈長類動物物種瀕臨滅絕。「超過10萬個物種被列入紅色名錄,凸顯出人類對野生動植物資源過度開發導致的嚴重後果。」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代理總幹事格雷特·阿基拉說,「我們必須認識到,保護自然環境的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的共同利益所在。」
-
IUCN發布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我們必須進一步認識世界物種,以更好地了解我們所面臨的挑戰,並確定全球保護優先重點,開展實實在在的保護行動,真正化解生物多樣性危機。」 對北美、歐洲和亞洲溫帶地區生長的溫帶杓蘭屬蘭花的評估顯示,由於棲息地破壞和過度採挖,79%的這類觀賞植物面臨滅絕威脅。雖然所有溫帶杓蘭屬蘭花的國際貿易都受到法規的管制,但野外採挖現象仍然嚴重。溫帶杓蘭屬蘭花是所有顯花植物中最著名的花卉之一。
-
這種野生魚僅南方才有,因過度捕撈已成瀕危物種,現無法人工養殖
曾經常見的花鰻鱺,現已成病危物種對於花鰻鱺,感情是複雜的。因為小時候在農村經常吃花鰻魚(我們簡稱叫花鰻),其實這種魚也是鱔魚的一種,不過體型比較大,上面有花紋,味道十分鮮美。小時候長身體時,家裡的大人經常去河水裡打撈回家做給我們吃。
-
日本鰻魚被列入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6月12日公布的紅色名錄將日本鰻魚列為瀕危物種,在三個瀕危級別中屬於第二等級「不久的將來野生瀕危可能性較大的物種」。據日本共同社6月12日報導,紅色名錄是對生物生存狀況的科學評估,但即使上榜也並不與捕獲或國際交易限制直接掛鈎。
-
過度捕撈瀕危物種藍鰭金槍魚,國際社會強烈譴責日本濫捕濫撈
在傳遍世界的新聞圖片中,眉開眼笑的壽司店老闆手持長刀,將鋒刃劃向這條212公斤的「魚王」。事實上,由於生長緩慢及過度捕撈,不僅是這麼大的藍鰭金槍魚,一些漁船目前連幼魚都不放過,藍鰭金槍魚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已經進入瀕危物種名錄。日本水產廳2月初的一份報告說,日本多個縣存在大量違規捕撈藍鰭金槍魚的情況。
-
呼籲北京華聯下架瀕危物種藍鰭金槍魚相關產品
藍鰭金槍魚被稱為「海洋中的大熊貓」,由於生長緩慢和過度捕撈,如今全球藍鰭金槍魚的數量已經大大減少。歐盟漁業專家警告說,如果不限制捕撈,藍鰭金槍魚可能會滅絕。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已將藍鰭金槍魚列為:極危(CR)物種。
-
海洋參考 |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該名錄指出,鰩魚屬的龍紋鱝和及達尖犁頭鰩常常被當作副漁獲物捕撈,是目前瀕危程度最嚴重的海洋物種,離滅亡「只剩下最後一步」。據《紐約時報》報導稱,鰩魚數量的下降,除了作為副漁獲物被捕撈,造成其瀕危的主要原因還有不受管制的非法捕撈活動。在水產品市場上,鰩魚肉往往被運往當地市場銷售,鰩魚鰭則被運往國際市場作為魚翅湯的原料。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我們必須進一步認識世界物種,以更好地了解我們所面臨的挑戰,並確定全球保護優先重點,開展實實在在的保護行動,真正化解生物多樣性危機。」 對北美、歐洲和亞洲溫帶地區生長的溫帶杓蘭屬蘭花的評估顯示,由於棲息地破壞和過度採挖,79%的這類觀賞植物面臨滅絕威脅。雖然所有溫帶杓蘭屬蘭花的國際貿易都受到法規的管制,但野外採挖現象仍然嚴重。溫帶杓蘭屬蘭花是所有顯花植物中最著名的花卉之一。
-
十大最瀕危魚類排行榜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1414中魚類(佔魚類總物種的5%)面臨滅絕的危險,棲息地的喪失和環境汙染是這些物種減少的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過度捕撈。由於性成熟時間晚(10-14歲),所以種群結構特別容易因為過度捕撈而遭到破壞。在底層拖網捕魚時,大西洋比目魚底棲的特性讓它們很容易作為一種捕撈副產物而被漁民捕獲。
-
根據ICUN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目前已有31種物種滅絕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最新更新已宣布31種動植物物種滅絕。 ICUN星期四宣布,這一總數包括丟失的鯊魚,被列為極度瀕臨滅絕或可能已滅絕,最近一次記錄是在1934年。失落的鯊魚棲息地在南海(世界上最被開發的海洋地區之一)中,已經被廣泛捕魚了一個多世紀。
-
...瀕危物種 IUCN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犁頭鰩 魟魚...
人類加速破壞自然 全球瀕危物種新增7000餘種 綜合報導,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18日將超過7000種動物、魚類和植物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d List),並警告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正造成物種以「前所未有」速度瀕臨滅絕。
-
棲息地退化鳥類致危 四川七種鳥類進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了2015年度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名錄」),共有24種鳥類調升為有滅絕威脅的級別(包括易危、瀕危及極度瀕危),涉及中國鳥種13種,其中包括草原鵰、鳳頭麥雞,紅頭潛鴨在內的7種鳥類,均在四川有過觀測記錄。
-
太平洋藍鰭金槍魚過度捕撈 瀕危程度堪比熊貓
但是,由於過度捕撈,太平洋地區的金槍魚產量急劇減少,而在一些商人眼裡,稀缺的資源正式他們從市場裡撈金的大好時機。在墨西哥南部的海灣地帶,金槍魚漁場如雨後春筍般興起,漁民捕撈大量金槍魚幼魚,將其放入網箱養大後再高價出售。
-
IUCN:北大西洋露脊鯨、狐猿及歐洲倉鼠成為極度瀕危物種
據外媒報導,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周四發布的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單現實,北大西洋露脊鯨、33種狐猴乃至歐洲倉鼠都被認為是極度瀕危物種。這份新名單包括超32000種目前面臨滅絕威脅的物種。根據這份新名單,截至2018年底,約有250多頭成年北大西洋露脊鯨存活,其總數量自2011年以來下降了15%這種下降被歸咎於被漁具以及船隻對它們的傷害,另一個下降的原因則是鯨魚的繁殖率較前幾年有所下降。
-
92種長江特有瀕危魚類,難道不應重點保護?
鰩屬物種中,有16中被納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15種為極危物種。鰩魚屬的龍紋鱝和及達尖犁頭鰩常常被當作副漁獲物捕撈,是目前瀕危程度最嚴重的海洋物種,離滅亡「只剩下最後一步」。建議將16種鰩屬物種全部列為重點保護動物。
-
洪湖幹了,白鱘滅絕,汙染和棲息地的喪失|盼望長江的未來|素食TV
1980-2020年間的長江幹、支流水電站建設導致長江上遊成為水庫群,激流環境消失,進而導致魚群棲息地碎片化和水文環境的改變。其二,長江沿岸城市化、航運等導致河濱湖濱消落區大面積減小或被侵佔,水生生物棲息地大幅度減少或消失。其三,城市生活生產汙水和農業化肥農藥造成了長江水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