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餐飲跨界短視頻:千億市場全靠收割95後乾飯人?

2021-01-07 投資界

沒有人一直年輕,卻一直有年輕人。全球18億年輕人,他們是充滿潛力的一代,網際網路讓這一代年輕人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自我表達權利,他們通過網絡交流、學習,創業。

他們從網絡中汲取養分,又用自己的創造力反哺這個繁榮的生態。從愛好到職場,他們的人生觀和職場觀與父輩有著顯著的區別。

打工人、乾飯人,這些年度爆梗背後是年輕人對於職場、生活的自我解嘲,也反映了他們對於嚴肅議題的獨特思考。如何正確認識這一代年輕人?為了解答這些問題,騰訊新聞聯合眾多優質創作者,圍繞95後這個「年輕群體」,通過行業觀察、人物故事、市場報告等一系列的內容,試圖為大眾揭開這個新興群體的真實群像。

相比較於80後、90後,95後對餐飲消費的欣賞不僅限於味覺層面,他們也關注尋找餐飲新潮流過程中的社交體驗。騰訊新聞聯合Tech星球,共同解析95後獨到的餐飲消費行為習慣。

飯點到了,大學生小禾習慣性打開手機,刷起短視頻,她嘴裡塞著蛋炒飯,眼睛卻緊盯著博主分享的人均1000元的日料,小禾津津有味地點了贊。不僅如此,她還點開博主踩點的餐廳地址,很熟悉地按了個小五星,收藏進了「想去」,同宿舍的幾人裡,每人都有各自喜歡的美食博主,周末時大家就集體去打卡。

吃對人來說究竟有多重要?吃喜愛的食物時多巴胺能達到130,比按摩和疲倦時入睡的水平還要高。酸甜苦辣鹹,每一道味覺的盛宴層層疊疊在舌尖上盛開的時候,人才不是沒有靈魂的。

年輕人對餐飲消費的選擇,不免滲透著他們認識這個社會的方式。對年輕人來說,最近一兩年,用短視頻去認知美食這種方式倏忽間變得多了起來。

而每一份選擇都不是孤立的,吃不僅為了需要,還為了享受,它既是一種年輕人對新世相文化的破解,又隱含了關於年輕人的意志,由此,不僅創造出一條美食探店的短視頻賽道,誕生出千萬粉絲博主,也為線下餐飲市場,創造出了無限可能。

資深乾飯人們,又撐起了一個千億大市場。

悄悄地進村

一家開在北京胡同裡連招牌都沒有的小吃店,它的短視頻卻收穫千萬點讚,如今門庭若市,排起長龍;有的博主為吃一口傳說中正宗的山西烙餅可以搭車前往50公裡外的郊區;「海底撈不為人知的花式打開方式」更是在短視頻裡被炒到高點,海底撈甚至還一度將「網紅蝦滑麵筋泡」,單獨列為一個菜品,為的就是讓慕名而來的顧客不用再找來找去,直奔主題。

#焦糖奶茶+布丁+青稞+無糖+冰#,網紅奶茶的隱藏菜單曾一夜之間刷爆朋友圈,人人都要get短視頻網紅同款,去奶茶店點單,只要說出「焦糖奶茶」四個字,店員小哥就會笑眯眯地告訴你「網紅奶茶是嗎?我會做!」

餐飲的SKU並沒有變化,店還是那個店,但怎麼吃,完全取決於年輕人,當一種吃法或單品在短視頻裡被安利給無數個年輕人後,這意味著,一種新的潮流產生了。「吃」這一個簡單的步驟,被年輕人再次拆解,「拍、感、吃、分享,二次體驗",一氣呵成。

年輕人的一舉一動在悄然改變著餐飲業的風向和動作。

這種「悄悄地顛覆」讓許多商家發懵,一家火鍋店老闆吐槽,「怎麼辦啊,從頭開始學啊,我現在都變成全能選手了,不僅要把控產品,還要學拍短視頻,剪輯,太折騰人了。」

當下,在通往找尋下一次的美食徵途的指向牌上不再只有文字,圖片,年輕人們逐漸拋棄以往的點評式選店模式,他們標記收藏下喜歡的視頻推薦,從「地」找「人」,搖身一變為「人」找「地」。

視頻博主則幫助粉絲種草,拔草,是雲試吃官,而背後是懶惰的年輕人們用眼睛代替嘴巴,「附近」逐漸消失,生活被網際網路無限覆蓋——第一步從佔領年輕人的胃開始。

進擊的商家

錢鍾書在《吃飯》一文裡有這樣精闢的比喻,吃飯有時很像結婚,名義上最主要的東西其實往往是附屬品。

疫情期間,#我太想喝奶茶了#的話題在短視頻播放過億;復工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流量高達24億,對年輕人來說,想喝的其實並不僅是一杯奶茶,更多的是以奶茶為社交互動方式和情緒出口。

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曾說,最怕的事就是年輕人不帶自己玩兒了。

新世代的年輕人會玩,敢花,而短視頻則是攤開在他們面前一幅沒有邊際的「清明上河圖」,他們有太多可以選擇的選擇。商家們只好急於融入到這場大洪流中去,目的不為別的,被年輕人看見,才有被愛的可能,抓住那個年輕人,似乎是商家們真實的內心寫照。

來杯米飲的創始人楊哲對新店開業花了不少心思,他在抖音快手的20多個頭部大號都對新店進行過投放,播放量超過了1000萬,投入高,效果也好,據楊哲介紹,大號發布的探店視頻帶來了巨大的客流,門店業績整體上升了30%。

這一招,是前期品牌積累的武功,「師父不會炸」剛開業時就用大號探店的方式進行引流,結果沒多久就引爆了。楊哲記得,當時是冬天,室外非常冷,而且店的位置並不臨街,但店鋪每天依然能排起長隊,這樣的盛況還吸引了不少加盟商。「只要是年輕人產生了興趣,想找一定會找得到。」楊哲總結道。

楊哲團隊研究發現,年輕人特別喜歡奶蓋產品,於是,專門打造了一款「俘虜」年輕人的爆款——「仙貝米米樂」,結合了覆蓋95後,00後的童年記憶的食品「旺旺仙貝」,將其打碎後與奶蓋結合,口感豐富,加上短視頻大號的引流分享,一上線就賣爆了,成為其網紅招牌產品。

相比於楊哲的大號投放,另一長沙本土茶飲品牌果呀呀則選擇單打獨鬥,果呀呀創始人吳畏自己帶領團隊做起「一一的日常」抖音號,從服務員視角闡述產品的特色,有的點讚數高達40萬,效果似乎比直接投廣告更受歡迎,吳畏規劃,後期會考慮從更多角度做內容深耕,只為了讓年輕人更喜歡。

吳畏明白「年輕人不會去隔壁街區買菜,但願意打飛的去另一個城市買咖啡」的微妙心理,所以,只要切中年輕人的潮流要害,他們絕對樂意為所愛買單。

年輕人太忙,水果放壞了也想不起吃,於是,吳畏為年輕人重塑了吃水果的方式,「水果喝著吃」,既方便,拿著又時尚,摸中了年輕人養生就是吃啥補啥的補償心理。在茶飲這個將超過千億的大賽道裡,類似細分品類的探索更能戳中年輕人的心。

52小吃做的是湖南傳統小吃,在招牌產品上他們堅持傳統,但在概念創新產品上卻不斷向年輕人靠攏,給予年輕消費市場驚喜,比如,曾開發了「臭豆腐漢堡」「臭豆腐香水」「臭豆腐燒麥」等概念融合性產品,新奇的混搭,刺激味蕾的體驗令很多年輕人獵奇嘗試;這些概念產品基本都輔以短視頻探店博主合作宣傳,不僅提高了短視頻的熱度,還巧妙地獲取了線上流量。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餐飲收入約4.7萬億元,2020年預計將突破5萬億,每一個品類增收10%-20%,足以撐起千億級的大市場。

搞不懂的年輕人

今年最網紅的城市,無疑是長沙,而在長沙,最網紅的餐飲品牌則當之無愧是茶顏悅色。在長沙街頭,幾百米就能看見一家茶顏悅色的門店,每家店門前都排起隊伍長龍,有的人不遠萬裡奔赴長沙,只為喝一杯茶顏悅色,相關短視頻則更是第一時間登上熱搜;武漢新店開業,有人為喝上一杯,甚至不惜花500元找黃牛代買,茶顏悅色已成為引發年輕人間談資的社交貨幣。

有一位餐飲人曾發過這樣一條微信朋友圈,與茶顏悅色排起長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開在旁邊的一點點奶茶店鋪,門前冷冷清清,鮮少有人問津。而「一點點」也不過是在幾年前才火起來受年輕人追捧的茶飲品牌。

年輕消費者的興奮點,變了又變。

無論是才入行的餐飲新人,還是開了幾十家、幾百家店的餐飲老手,他們最渴望知道的是,怎麼搞懂年輕人命門,如何進入下一步的消費浪潮?

一個巧妙的切入點或許是,找到最懂行的年輕人,其中最懂年輕人餐飲G點的,莫過被其信賴的美食探店博主。

知道小甲來店裡拍攝,擁有燒烤、海鮮、自助三家店的老闆阿昆,匆匆從另一家店趕來取經。老闆對小甲展示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小甲一邊拍攝,阿昆一邊充當起了服務生的角色,幫他烤肉,同時隔著拍攝間隙不斷發出詢問,「你們的短視頻怎麼做的呀?有啥技巧嗎?我看你給那個誰誰(另一家老闆)也拍過視頻,給他漲了好幾十萬粉絲吧?他是怎麼做的?你會直播嗎?怎麼玩兒啊……」,老闆一手忙活著手裡的烤肉,一邊側著頭渴望著小甲的回答。

老闆阿昆注意到了短視頻的潮湧,每個店一年拿出3萬塊請視頻團隊來幫助拍攝和剪輯短視頻,但是粉絲卻漲不上去,「我們就是一個二不愣子團隊,根本不行。還要靠大博主給我引流。」說著,阿昆拍了一條小甲來店裡的視頻,迅速發到了平臺上,並為之買了推廣。

新時代的餐飲不僅要做產品上的創新,還要做流量上的創新。餐飲老闆們也都在學習掌握新的流量工具,線下門店的私域流量有限,於是,商家們開始把手伸向擁有更多公域流量的平臺,而短視頻,正是最優解。

人設與美食之外

「大家好,我是只吃飯不吃虧的多仔。」

這是多仔的經典開場白,24歲的姑娘多仔總在吃虧的邊緣反覆徘徊。第一條視頻裡,多仔去高級餐廳點了一根540元的鴨脖,同時帶了周黑鴨進行比較,多仔表示很虧。此後,頻頻「吃虧」成了日常,多仔覺得自己沒特意立人設,但評論區裡清一色「大家好這裡是只吃虧不吃飯的多仔」人設已被認可,一個月裡達成百萬粉絲,目前不僅是350萬粉絲的大探店博主,還被抖音認證為學院導師。

「貴价➕吃虧」已成為多仔的象徵符,但也有很多質疑的聲音,有人說她故意挑剔,表示她去的餐廳總是又貴又難吃,「明明說不會去,但還是經常能在拍攝時遇到粉絲,粉絲們都是口嫌體正直。」

今年爆火的另一位探店博主「大logo"也是因為主打貴价轉型成功,狂漲1000萬粉絲。多仔的老粉不滿地認為,大logo抄襲模仿,但多仔覺得大家只是選題相似而已,「雖然我可能是最早做這類內容的,但是他的視頻的確更符合短視頻調性,能幾秒就給觀眾一個爽點,但我做不到,觀眾真的需要這麼密集的爽點嗎?」

疫情期間,高三生小甲閒著無聊,將之前拍著玩的一條視頻發到抖音上,突然爆火,兩周之後,粉絲已漲了十幾萬,一家MCN機構發現商機,慕名找來,小甲稀裡糊塗地籤了約,從此當起了兼職美食博主。

小甲的人設是教餐飲店老闆「做人」,他最給粉絲洗腦的一句話是「來給年輕的老闆上一課吧。」不僅粉絲愛看他給老闆上課,老闆們也紛紛主動表示想要被上課。

在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視頻平臺裡,美食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一,自己做,二,吃播,三,探店分享。

吃播的熱潮已經褪下,自己動手型博主們更像是畫地為牢,而探店類卻有越來越多人參與,其中不僅包括前兩類博主的轉型,還影響著其他類博主也躍躍欲試。單純的探店內容已不能滿足食客們挑剔的眼睛和胃,博主們需要做出更多變化。

Lala的帳號原來是另一個女孩在出境,由於個人原因離開公司,公司需要另一個人迅速接上,負責剪輯後期的Lala被安在了博主的位置上。Lala剛大學畢業一年,愛笑,長相可愛,富有親和力的形象和不錯的口才短短幾個月就積累了百萬粉絲。

Lala被塑造成一個鄰家女孩的形象,她在鏡頭面前一定要露出甜甜的微笑,有時候,她也會懊惱,明明已經很努力了,為何鏡頭裡效果還是平平,於是決定讓表情再加倍甜美,好讓笑容能傳導到屏幕。

博主們都明白,一條爆款,絕對無法成功塑造起一個帳號,只有不斷持續的內容輸出,才能被更多人記住,衍生出更大的價值。但看客們的注意點已從美食轉變到了人身上,小甲曾在半夜4點還接到騷擾電話,「一接通就罵我,不務正業未成年之類的,還有人評論裡罵我,說我是豬。」

倉鼠籠裡的博主

12月初,是小甲的攝影師來京拍攝的日子,兩天裡,一天至少要拍3條素材。幾個月前,小甲還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如今已成為擁有290萬粉絲的美食博主,興奮感開始被疲憊佔據,小甲不停地吃飯,曾經對美食的熱愛,如今已經轉化為一種對工作的責任心。

MCN機構北京有點牛的總監程子空最近很焦慮,北京有點牛是從圖文進化到視頻時代的MCN機構,一次客戶偶然的諮詢,讓其萌生了進軍本地化美食視頻的想法,他們成為了北京地區最早崛起的一批美食探店帳號,但他發現,市場越來越不好做了。

程子空分析,可能看到美食探店這片熱海流量越來越多,原來專門做劇情的視頻團隊也加入其中,直接轉型做劇情類探店。在探店裡加入劇情,這無疑大大增加了難度,而原本的美食探店類博主根本不擅長劇情,但年輕的觀眾喜歡,就需要做出改變。

小甲也清晰地感知著這樣的變化,之前的視頻裡,他酣暢淋漓地吃,粉絲津津有味地看,而現在他也開始學習搞笑,不斷地在視頻裡加入時下最熱的梗,開始模仿王寶強一口氣喝下一桶牛奶的搞笑片段。

「來,第一口粉絲先吃」,這是粉絲最熟悉小甲的一句臺詞,也被粉絲們改編成很多版本,「來,第一口粉絲先親」,相比於吃什麼,粉絲們現在更希望小甲能搞笑點、再搞笑點。

「少吃點啊,一會還要再去一家店。」Lala的攝影師溫柔地提醒。

如今已有兩百多萬粉絲的Lala也仍有自己的煩惱,不停地刷視頻,看評論,對效果不好的視頻復盤總結經驗,和別的博主取經,看衛視美食節目學習美食知識,都是她的日常。Lala有一個文檔,裡面是一系列長長的形容詞詞庫,每次看到別人說的不錯就記下來,她希望自己是專業又有趣的。「就對著鏡頭吃,哪有這麼簡單啊?」

Lala的詞彙庫

市場是越來越熱的,Lala有時甚至能碰到探一家店的其他博主,「雖然不會刻意比較,但是總希望自己能有更好的角度。」

「熱門」是小甲提到最多的詞,這意味著平臺會幫你推薦,將你推向更廣闊的受眾。

小甲有個百萬粉絲的博主朋友,有陣子沒更新,雖然粉絲還在,但如今視頻只有幾百點讚數,很快就涼涼了。小甲不敢怠慢,「如果我不上熱門,就是在掉粉。我沒有別的目標,就是想上熱門。但每天早上起來都覺得很累。」

最近,多仔晚上常常睡不著,「為什麼沒流量啊,數據怎麼一次比一次差,粉絲到底喜歡看什麼啊。」以前的視頻沒那麼多策劃,卻能經常出爆款,現在組建了小團隊後,反而流量平平,想著想著壓力堆積越來越多,就躲在被子裡哭起來了。

有節奏地輸出優質內容,上熱門,造爆款,成為美食探店博主們頭上的一根緊箍咒,不斷向前,為粉絲們創作更多更好的內容,從而被算法青睞讓更多人看見,是每一個美食博主面前的那根蘿蔔,博主們則像小倉鼠一樣,在圓滾滾的籠子裡奔跑,再奔跑。

困擾小甲最新的難點是,有別的博主抄襲了他的視頻,點讚量居然比他還高。

而更多的新人博主正在看好這一領域,藝術研究專業博主的海綿起初想做展覽類視頻,但分析了一通後,覺得盤子太小,迅速投奔轉向美食探店的流量巨海,「既好玩又可能做更多商業化的探索,為什麼不試試呢?」

年輕人手機裡刷到的一個短視頻,似乎已不再單純地只是為了「分享」美食,背後繞著無數商家的利益和內容創作者的野心與妥協,但聰明的粉絲似乎已經樹立起了強大的甄別的能力,「你看這個博主一定是恰飯視頻,他說這個店分量大,菜品多,但是整條視頻下來,你聽到他說一個好吃了嗎?」

一個小小的選擇,背後是整個商業帝國的齒輪在咔咔轉動。

【本文作者喬雪,由投資界合作夥伴Tech星球授權發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繫原出處。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投資界立場。如內容、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

相關焦點

  • 又一網紅餐飲倒下,一年關店500家,靠一碗泡麵收割「智商稅」
    近年來,在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下,網紅經濟也開展得如火如荼。而短視頻平臺的興起更是讓無數年輕人對其愛不釋手,秉持著從眾心理,一旦短視頻平臺上有什麼比較紅火的推薦,不少年輕人都十分樂意去嘗試。而今天筆者要說的這個網紅餐飲店便是如此。
  • 當下短視頻那麼火,不妨了解紅豆天下APP,靠視頻賺錢不是夢!
    當下短視頻那麼火,不妨了解紅豆天下APP,靠視頻賺錢不是夢!現在的社會啊,每個人的手機中都安裝著各種各樣的短視頻App,來滿足我們日常工作、生活、學習、出行、購物、社交等各方面的需求。對於短視頻app,大家討論最多的就是抖音與微視,兩款軟體因為短視頻的多樣性而深受用戶喜愛,同時它們也是打發時間的利器。而前不久,市場上首發上線了一款紅豆天下短視頻app,小編周末體驗了兩天時間,簡直不要太幸福。
  • 備受追捧的「網紅主播」竟是逃犯 靠短視頻掙錢
    備受追捧的「網紅主播」竟是逃犯 靠短視頻掙錢時間:2018-04-10 21:33   來源:看看新聞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備受追捧的網紅主播竟是逃犯 靠短視頻掙錢 這是3月27日,嫌疑人小麗發的朋友圈小視頻。視頻中小麗正與搭檔在平壩櫻花園對唱著山歌。
  • 瞄準餐飲投資差異化 資本主動靠「後」站
    來源:中國證券報「鐵打的商場,流水的餐廳」,很多人在逛商場的時候,會有這樣的感覺。在一些網紅小吃、網紅飲品等領域也同樣如此。業內人士預計,餐飲行業的一極是大規模的品牌巨頭連鎖企業,另一極是差異化、區域化競爭的小而美公司。
  • 王飽飽、ffit8、咕咚…這些網紅代餐品牌是怎麼出圈兒的
    由於2020年新冠疫情的全球爆發,短視頻、直播流成為人們消耗碎片時間最熱的娛樂方式,演藝明星、主持人,甚至連跨界相聲演員,也都紛紛下場直播帶貨。而隨著大家對身體素質和身材的越發重視,搭上直播帶貨的這場風口,食品消費市場發生巨大變革,王飽飽、ffit8、咕咚、wonderlab等無數網紅代餐品牌紛紛出圈,攻佔下屬於自己那塊細分領域的山頭。
  • 進階的網紅餐飲開拼真實力了,被多元挖掘的變現方式有哪些?
    相信到目前為止,一提起網紅餐飲,大多數人的認知還停留在炒作營銷、僱人排隊、生命周期短的層面。在餐飲業的鄙視鏈中,網紅店也處在末端,一旦有機會,它們就會急著撇掉這頂帽子。   但是,卻沒有多少人真正意識到,其實網紅餐飲已經開始發生實質變化。
  • 借力短視頻:直播用戶只是短視頻用戶的子集?
    直播平臺大量死亡,沒死的都在借力短視頻,直播用戶只是短視頻用戶的子集?本文作者將來聊聊此問題。直播平臺涉黃,又又又被曝光了。4月16日,火山、花椒、麻椒、陌秀等被央視新聞點名。第二天一早,火山、花椒位於北京的公司大門剛開,「掃黃打非辦」的人就站到了門口——固定證據、立案調查!連蘋果公司也因為對直播App審核不力,被約去喝了壺茶。
  • 跨界越來越「野」,網紅品牌在焦慮什麼?
    網紅品牌們是幸運的,它們抓住了細分賽道的時代紅利,用爆款吸引了眾多用戶。 網紅品牌也是焦慮的,它們面臨眾多的跟進者和競爭者,一起爭奪擁擠的賽道。 一邊付出更高成本搶市場,一邊進行跨界,是很多網紅品牌們想出來的解決方案。
  • 短視頻網紅如何煉成 MCN成「網紅工廠」,頭部播主月接300萬廣告
    短視頻的風還在吹,在微視入局,各類平臺戰火升級之時,短視頻MCN機構也掀起了「籤人」大戰:papi醬、大胃王密子君、辦公室小野等知名短視頻網紅的背後,都有著MCN機構的影子。在越來越多的網紅播主看來,加入MCN「抱團取暖」已是自己在短視頻「下半場」能否取得競爭優勢的必要條件。
  • 擁有四萬億市場的中國餐飲行業 就沒有一家千億龍頭?
    美團點評CEO王興曾說過,「按每人一頓飯10元計算,一年在餐飲上的消費至少1萬元。作為一門入口的生意,14億人帶來的就是14萬億元的市場。」事實上,一頓飯十塊錢這標準,現在連碗蘭州拉麵都吃不到,人們一年為吃的花費肯定要比14萬億元更多。而且好生意講究的就是高頻,人是鐵飯是鋼,你可以一年不買新衣服,你能一天不吃飯嗎?
  • 一條視頻賣光16噸洋蔥!卡車司機如何成為短視頻網紅?
    跑長途貨車,一趟下來,短則一兩天,長則三五天,只有不斷換班才能縮短時間,一個月多跑幾趟。夫妻檔是最常見的卡車搭檔,他們是彼此照顧和幫助的戰友,也是視頻裡對方生活的記錄者。寶哥是快手甚至全網最有人氣的卡車司機,也是最有名的夫妻檔之一,單條視頻播放量通常在300萬以上。
  • WFC&布穀鳥Cuckoo雙管齊下,打造下一個千億級短視頻藍海市場
    都說80後是創業潮的時代,90後是網際網路的時代,00後是5G短視頻的時代,短視頻作為當下一大熱門,行業數據不斷攀升,粉絲經濟、網紅經濟更是改變了當下的商業格局,推動了相關產業鏈的蓬勃發展。布穀鳥Cuckoo通過延伸抖音和快手等短視頻的優勢特點,並基於區塊鏈技術,整合全球短視頻行業資源,傾心打造的短視頻+社交的產業鏈,重在解決短視頻當下所面臨的痛點問題,為人們構建內容更為豐富、安全、健康的短視頻娛樂環境,使短視頻+社交成為下一個風口,從而推動短視頻行業朝著更為健康的未來發展。
  • 「加油,乾飯人!」網絡熱詞「乾飯人」被註冊成餐飲公司
    天眼查App顯示,近日,網絡熱詞「乾飯人」已被註冊成公司,其中包含乾飯人餐飲管理(成都)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青山區乾飯人日用百貨店、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乾飯人快餐店等。其中,乾飯人餐飲管理(成都)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20年11月,註冊資本為20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遊暢,經營範圍包含餐飲管理;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交流、技術轉讓、技術推廣等。公開資料顯示,「乾飯人」,網絡流行語,指奮力吃飯的人。俗稱幹啥啥不行,吃飯第一名。2020年,因網友傳播而流行於網絡。
  • 帶娃、工作兩不誤,這位95後寶媽是如何靠短視頻「開掛」的?
    小萬姑娘,曾作為一名通訊女兵在軍隊服役兩年,退伍後成為一名推廣傳統文化的優秀短視頻創作者,曾參與創作團中央網絡青晚華服宣傳片《華服歸來》。截至目前,在全網積累了超過280萬的粉絲量,視頻總播放量也超10億次。 一邊穿著精緻華美的漢服,一邊照顧著一歲的小嬰兒,另一邊還在線下著手創業,開設了自己的漢服體驗館,這是短視頻創作者@小萬姑娘——一位喜歡漢服的95後寶媽目前在騰訊看點上用短視頻記錄展示的生活常態。
  • 廈門抖音調查之網紅:她們玩短視頻 她們成了網紅
    答案是以抖音(一款短視頻APP)為代表的短視頻,現在不玩抖音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社會人」,大有無孔不入的趨勢,幾乎承包了很大一部分生活話題,總之還不趕快了解,你就輸了!  這些娛樂APP,捧紅了很多短視頻拍攝者,也給觀眾們推出了很多網紅。不過,你以為短視頻上的網紅小姐姐小哥哥是隨隨便便就紅起來的嗎?不存在的!
  • 王珞丹全網找的柯爾鴨這麼貴,難怪萌寵市場值千億
    此後王珞丹再度發文,稱偷鴨的人已找到,而鴨子已不在世。 偷鴨的人可能不知道,這可不是菜市場裡普通的肉鴨,而是一隻有點貴的高級網紅寵物鴨——柯爾鴨。據悉,這兩隻鴨子購自一家95後重慶姑娘妹子開的淘寶店,一隻就要賣15000元,妹子靠著賣鴨一天的銷售額達10萬元。
  • 月餅市場兩極分化 網紅潮牌嘗試「跨界」
    他告訴記者,也正因為如此高毛利,儘管月餅市場競爭已經十分激烈,還是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這個市場。吳大星認為,今年的月餅價格呈兩極分化的趨勢:「一方面,一些比較能跑量的老品牌,把價格做得越來越低,比如說像稻香村、華美等,這些企業對產品口味的要求一般。另一方面,老字號裡面像廣州酒家、美心月餅這樣的品牌,應該說還是堅持他們一貫的品質路線,價格當然也賣得高。」
  • 又一短視頻網紅被訴侵權!影視劇解說、鬼畜視頻要涼?
    揭秘「二次創作」背後疑問不過,現在像谷阿莫一樣的影視作品解說、鬼畜等視頻遍布各大平臺,因此相關版權問題自然也受到了廣大up主、觀眾們的重視,一時間全網掀起了熱烈爭論。呱呱點評:版權意識強弱,並不在於是否等原作品正式出片後才做相關視頻,而在於是否獲得版權方許可以及是否商用。因為電影下映後正式開始在各平臺出售,該影片著作權仍在片方手中,並不存在此時做視頻就不侵權了。
  • 又一短視頻網紅被訴侵權!影視劇解說、鬼畜視頻要涼了?
    up主、觀眾們的重視,一時間全網掀起了熱烈爭論。因為電影下映後正式開始在各平臺出售,該影片著作權仍在片方手中,並不存在此時做視頻就不侵權了。難道製作了這種視頻只能給自己看嗎?呱呱點評:如今發布短視頻牟取商業利益的方法有很多:與平臺籤約獲取分成收益;在解說視頻中加入廣告獲利;利用網紅身份進行創業等等。以谷阿莫為例,他與Youtube籤約,點擊量直接與收益掛鈎。
  • 籤約第一代網紅鼻祖,長城影視欲靠網紅鹹魚翻身?深交所要求:說說清楚
    這個神話也吸引了一些上市公司也來逐夢網紅經濟。李佳琦、薇婭等網紅的網絡直播帶貨在A股市場也演變了「網紅帶股」。這不,連即將要「戴帽」被ST的長城影視(002071)也宣布了進軍「網紅」業。果不其然,「網紅帶股」可謂是魔力四射:長城影視股價連續三個一字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