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紀布
古今中外,縱觀世界各國史,在封建時期無論哪個國家,但凡是出現輝煌一時的王朝,都會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最高統治者一定是一個明君。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位日本的傑出統治者,可以說他改變了日本的命運,他就是明治天皇,日本史上最硬派的一位天皇。
說到這裡,也許許多朋友會產生疑問了,明治天皇到底有多「硬派」呢?接下來就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明治天皇為了日本的發展,到底「硬派」到了怎樣的程度。
對於很多比較熟悉日本發展歷史的朋友們一定都會知道,在19世紀60年代之前,日本是一個落後而貧窮的封建國家。日本能夠在幾十年裡迅速崛起,與明治天皇的大力改革和勵精圖治有著極大的關係。
明治天皇是日本歷史上第122代天皇,他是日本「倒幕運動」時期的核心與精神支柱,同時,明治天皇更是日本「明治維新運動」的大力推動者與促成者。
假設,日本史上沒有發生過這兩次至關重要的歷史事件的話,那麼,日本能夠在短短幾十年內一躍成為世界級強國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兒。
作為當時日本的最高統治者,明治天皇可以說的確是一位有為之君。他在位期間所做的那些事情,各種改革,各種西方化,全都是為了日本的發展,目的就是讓日本變得更強。
接下來,小編再給大家列舉兩個實例來證明明治天皇在位期間的勵精圖治與「硬派」。第一個例子,明治天皇為了加強日本的軍事力量,尤其是在海軍方面的建設,每年都會從自己的財產中掏出30萬元以支持建設。
大家都知道,日本國土面積匱乏,自然資源更是極其匱乏。因此,想要讓自己變強大,就必須得有一支足夠強大的海上力量,畢竟,倘若海上的力量不夠強大,那麼連自我防衛的能力都沒有,還何談其他方面的發展。
想要國家變強,沒有安全的保障,那絕對是無稽之談,一支世界級強大的海軍,自然也就成為了當時日本最迫切的需求。
然而,理想永遠是美好的,但現實絕對是骨感的,日本想要打造一支足夠強大的海上力量,必須先解決硬體,那就是得有足夠數量而且先進的戰艦。再說得簡單點,就是必須擁有足夠多的金錢。
可是,對於當時貧窮而又弱小的日本來說,這筆打造一支世界一流的海軍經費開支的出處就成為了棘手的問題。不過,在面對這種困境之下,明治天皇並沒有選擇退縮,他毅然決然的在1887年的7月頒布了一條政令。
竭盡所能,務必要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並特意聲明,每年都會從自己的財產中貢獻出30萬元以資助日本海軍的建設。
明治天皇以身作則同時也做出了表率,也正因為這齣好戲,感動了無數日本民眾。於是,一時間日本全國上下全都開始為打造一流海軍的建設捐款捐物,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據說,不到半年日本海軍籌辦所收到的捐款已然達到200餘萬元,只要錢能到位,一切都好說了。直到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之前,明治天皇每年都會自掏腰包捐出30萬元以資助海軍建設。
第二個例子,為打造一流海軍,明治天皇每天只吃一頓飯。除了每年固定的資助30萬元外,明治天皇為了實現目的更是「硬派」到了極致。據說,到了後期,明治天皇每天只吃一頓午飯,可見其決心。
說到這裡,反觀同期的滿清,手握實權的慈禧,一頓飯就要吃不重樣的百多道菜。更有甚者,慈禧這玩意兒為了過個爛生日,竟然下令將海軍的建設軍費全都用來辦生日宴會,真是令人咋舌。兩相對比,真是高下立判。
正是因為日本有了明治天皇的以身作則與勵精圖治,日本才能順利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綜合實力日益提高,日本也迅速開始崛起。不過,此時的明治天皇病入膏肓,時日已然不多。
1912年,明治天皇因心臟衰竭逝世,年僅60歲。拋開一些因素,咱們不談,這位用傾盡一生心血而成就日本崛起的明治天皇,的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然日本從最底層的弱國,一躍成為世界一流強國,不愧被稱為日本人心中最偉大的天皇。
本文參考資料:《日本史》,《日本明治維新》,《日本是如何崛起的》,《百度百科相關詞條——明治維新,明治天皇,日本的資本主義道路,明治維新為什麼比洋務運動更成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