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天皇有多硬派?為打造一流海軍每年自掏30萬,每天僅吃一頓飯

2020-12-15 紀布說文化

文/紀布

古今中外,縱觀世界各國史,在封建時期無論哪個國家,但凡是出現輝煌一時的王朝,都會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最高統治者一定是一個明君。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位日本的傑出統治者,可以說他改變了日本的命運,他就是明治天皇,日本史上最硬派的一位天皇。

說到這裡,也許許多朋友會產生疑問了,明治天皇到底有多「硬派」呢?接下來就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明治天皇為了日本的發展,到底「硬派」到了怎樣的程度。

對於很多比較熟悉日本發展歷史的朋友們一定都會知道,在19世紀60年代之前,日本是一個落後而貧窮的封建國家。日本能夠在幾十年裡迅速崛起,與明治天皇的大力改革和勵精圖治有著極大的關係。

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是日本歷史上第122代天皇,他是日本「倒幕運動」時期的核心與精神支柱,同時,明治天皇更是日本「明治維新運動」的大力推動者與促成者。

假設,日本史上沒有發生過這兩次至關重要的歷史事件的話,那麼,日本能夠在短短幾十年內一躍成為世界級強國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兒。

作為當時日本的最高統治者,明治天皇可以說的確是一位有為之君。他在位期間所做的那些事情,各種改革,各種西方化,全都是為了日本的發展,目的就是讓日本變得更強。

日本改革

接下來,小編再給大家列舉兩個實例來證明明治天皇在位期間的勵精圖治與「硬派」。第一個例子,明治天皇為了加強日本的軍事力量,尤其是在海軍方面的建設,每年都會從自己的財產中掏出30萬元以支持建設。

大家都知道,日本國土面積匱乏,自然資源更是極其匱乏。因此,想要讓自己變強大,就必須得有一支足夠強大的海上力量,畢竟,倘若海上的力量不夠強大,那麼連自我防衛的能力都沒有,還何談其他方面的發展。

想要國家變強,沒有安全的保障,那絕對是無稽之談,一支世界級強大的海軍,自然也就成為了當時日本最迫切的需求。

日本戰艦

然而,理想永遠是美好的,但現實絕對是骨感的,日本想要打造一支足夠強大的海上力量,必須先解決硬體,那就是得有足夠數量而且先進的戰艦。再說得簡單點,就是必須擁有足夠多的金錢。

可是,對於當時貧窮而又弱小的日本來說,這筆打造一支世界一流的海軍經費開支的出處就成為了棘手的問題。不過,在面對這種困境之下,明治天皇並沒有選擇退縮,他毅然決然的在1887年的7月頒布了一條政令。

竭盡所能,務必要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並特意聲明,每年都會從自己的財產中貢獻出30萬元以資助日本海軍的建設。

明治維新下的日本

明治天皇以身作則同時也做出了表率,也正因為這齣好戲,感動了無數日本民眾。於是,一時間日本全國上下全都開始為打造一流海軍的建設捐款捐物,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據說,不到半年日本海軍籌辦所收到的捐款已然達到200餘萬元,只要錢能到位,一切都好說了。直到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之前,明治天皇每年都會自掏腰包捐出30萬元以資助海軍建設。

第二個例子,為打造一流海軍,明治天皇每天只吃一頓飯。除了每年固定的資助30萬元外,明治天皇為了實現目的更是「硬派」到了極致。據說,到了後期,明治天皇每天只吃一頓午飯,可見其決心。

擁戴明治天皇的子民

說到這裡,反觀同期的滿清,手握實權的慈禧,一頓飯就要吃不重樣的百多道菜。更有甚者,慈禧這玩意兒為了過個爛生日,竟然下令將海軍的建設軍費全都用來辦生日宴會,真是令人咋舌。兩相對比,真是高下立判。

正是因為日本有了明治天皇的以身作則與勵精圖治,日本才能順利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綜合實力日益提高,日本也迅速開始崛起。不過,此時的明治天皇病入膏肓,時日已然不多。

1912年,明治天皇因心臟衰竭逝世,年僅60歲。拋開一些因素,咱們不談,這位用傾盡一生心血而成就日本崛起的明治天皇,的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然日本從最底層的弱國,一躍成為世界一流強國,不愧被稱為日本人心中最偉大的天皇。

明治天皇

本文參考資料:《日本史》,《日本明治維新》,《日本是如何崛起的》,《百度百科相關詞條——明治維新,明治天皇,日本的資本主義道路,明治維新為什麼比洋務運動更成功等》

相關焦點

  • 日本明治天皇一天只吃一餐 結果有了亞洲最強大海軍艦隊
    在訪問橫濱期間,丁汝昌提出,「中日都是亞洲國家,理應聯合兩國海軍,阻止西方殖民勢力對亞洲的滲透。」向日本方面傳遞和平、友好的信號。但是,丁汝昌釋放的善意,沒有被日本接納。相反,日本社會對丁汝昌率領的「定遠」號、「鎮遠」號兩艘軍艦產生了極大的恐慌。日本軍國主義趁機挑起民族對立情緒,促使當時的日本明治天皇更加瘋狂地建造海軍艦隊。
  • 甲午戰爭前,慈禧太后和明治天皇都在做什麼?怪不得清朝會輸
    很多人都將日本近代海軍發展,定義為彎道超車的典範。即便是最後輸給了美國,也不應由海軍本身要負擔主要責任的。僅以截止1942年年初的90年時間來看,日本海軍的發展是非常成功的。但這恰恰不是日本人追求什麼彎道超車的結果,而是他們非常明智的順應了歷史發展的大潮主流。
  • 日本明治天皇,當慈禧慶祝60歲生日時,人家已經打過來了
    在明治天皇為日本軍隊辛勤工作的故事中,有一件事被後人廣為傳頌。日本是個島國。要走出去意味著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而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需要船隻。 天皇自己都把錢拿出來了。日本人民感動得熱淚盈眶。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日本海防收到了近200萬捐款。1894年甲午戰爭前,明治天皇每年從自己內部中撥出30萬元用於海軍。
  • 去看看明治天皇的餐桌吧
    明治天皇尤其注重海軍建設。早在1868年7月14日,明治天皇就諭令全國:「海軍之事為當務之急,應從速奠定基礎。」為此,日本制定了一項野心勃勃的海軍發展計劃,按照這個計劃,日本將在20年內擁有大小軍艦200艘,其中光是蒸汽鐵甲艦要裝備50艘。
  • 日本海軍嗜食牛肉的背後,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天皇秘話
    時間飛逝千年,德川幕府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又頒布了《生類憐憫令》(1687年)等一系列禁止殺生的法令,日本民眾進入了更為嚴苛禁食肉食的時期,並且持續到江戶末期。不過,到了幕府末期,閉關鎖國的狀態被打破,不斷有西方人來到日本,他們嗜肉的飲食習慣也逐漸為日本人所熟知。但是,日本人仍然忌諱大吃牛肉和馬肉。
  • 吉野號:明治天皇寧可每天只吃一餐,也要購買的戰艦
    1875年,清朝建立了一支現代化的海軍艦隊:北洋水師,並投資大量資源將它打造成為世界第八、亞洲第一的艦隊。但在1894年的"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卻吃了大虧,而其中一艘重創它們的敵艦,竟是清朝訂製的!今天讓我們來看看這艘"吉野號"的故事。
  • 老照片:明治天皇皇太子家的臥室與浴室
    皇帝當久了,有了點成就,免不得就會好大喜功。比如明治天皇。很多書裡、電視裡,都寫他曾被清朝的軍艦刺激,發誓每天減飯省錢,建設海軍。然,甲午戰爭5年後,他卻大興土木了。他給兒子建了所宮殿,人稱東宮御所。1899年動工,1908年完成。由著名建築師片山東熊操刀。
  • 明治時期日本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天皇本人做了哪些努力?
    明治時期日本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天皇本人做了哪些努力?在明治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面,權利一直都掌握在將軍手裡面,可能有些天皇覺得自己不用管事也不用擔心生活問題,活得還是比較愜意的。但是也有一些有志向有抱負的天皇覺得,自己的國家還是應該自己說了算。不過一個人想法並不怎麼重要,事實就是沒有天皇說話的份。不過突然就有了一個時機,明治就特別的幸運。在以前不論做多麼大的努力,天皇始終很難獲得話語權,這次隨著時間的變化,突然就有了一個機會,很多主張變革的人看上了天皇的作用,想要通過天皇來推翻陳舊的統治,建立新的秩序。
  • 日本天皇每天吃什麼?
    今天,我們就先從飲食角度來了解一下天皇制,看看日本天皇每天都吃些什麼。 ▍日劇《天皇的御廚》劇照 話說回來,天皇進膳的時候,一般都有多名女官來陪食和侍候,還有專人先試吃試毒
  • 甲午戰爭始末:明治天皇餓肚子補充造船經費,慈禧忙建園頤養天年
    而隨著海軍的興建,百事待舉,各處都在鬧嚷嚷叫喚沒錢。海軍經費一加再加,用於海軍建設的專門國債發行了,菸草稅、藥物稅都投到了海軍這個無底洞之中,最高時已達歲入的八分之一,還是缺錢。明治天皇東張西望,越過那些張手要錢的臣子的頭頂,他看到了另一番景象——權臣貴族極盡奢華的府邸,通宵達旦的宴飲,依紅偎翠的冶遊,一擲千金的豪賭,憤怒的明治天皇向他的臣子們揚起了無形的鞭子,發出了無聲的詔令:從即日起,天皇開始撙節內宮開支,進餐時的四碟八碗撤了,入夜的笙管笛簫停了,什麼錦衣玉帶,什麼鐘鳴鼎食,天皇不要享受,不要排場,只要海軍。
  • 明治天皇:在世間,神是不舒服的
    明治天皇   一、秘密   明治天皇睦仁的身高是一百六十七釐米。這個數字在他生前無人知曉。明治天皇統治的日本,是無聲的,克制的,符合「道德與公義標準」的,近乎無限透明的蔚藍,而他的內閣和將軍們所為之執行各種事務的日本,卻充滿喧譁與騷動,野心勃勃,窺他人之臥榻,鼓吞象之蛇腹,少不得也要演出一幕幕暗殺、背叛、陰謀、矯飾,內閣與軍方派系複雜,卻都打著效忠天皇一人的旗號行事,而天皇本人很少當眾表露自己的觀點。因為有無盡的曖昧嘛。你們都說聽朕的,可朕一無所示啊。
  • 日本禁肉長達千年,明治天皇卻帶頭吃牛排,李鴻章:此乃大清之患
    2、在日本古代,畜牧業並不發達,很少有人以養牛為業,農民主要以農耕為主,農作物很多都是從大唐傳來的。農民一家最多只養一頭牛,牛是用來耕地的,馬更是稀少。誰也不可能將家中唯一的耕牛屠宰吃肉。日本實行「禁食肉」的這1200多年裡,日本人連蒼蠅、螞蚱肉都不敢吃。
  • 日本明治神宮博物館探秘:館藏竟有天皇和皇后曾用過的私人用品!
    明治神宮明治神宮(日語:明治神宮、Meiji Jingū,英語:Meiji Shrine)是一所專門供奉明治天皇(Emperor Meiji)和昭憲皇太后(Empress Shoken,明治天皇皇后)的神社。
  • 日本明治天皇15個孩子11個夭折,原因竟在皇室基因!
    裕仁是日本第124代天皇。他的爺爺是明治天皇,聽說過明治維新的人都知道,日本因為明治天皇樹立了天皇權威,改變了政治體制,實現了國家發展。明治天皇但他的孩子身體都不好,有人說是因為遺傳基因有缺陷,他與5個皇妃生了15個孩子,11個都夭折了。
  • 明治維新150年︱加冕、遷都:明治天皇在1868
    為了進一步鞏固天皇與民眾之間的關係,天皇的生日被定為國家節日,即天長節。把天皇的生日定為節日最早可追溯到公元775年,但這種做法早就中斷了。此時復興這一做法無疑也是希望恢復古老傳統的又一例子。明治天皇10月31日,政府宣布年號由慶應四年改為明治元年,而且從今以後一任天皇只用一個年號。
  • 日本人眼中最偉大的天皇,卻不是明治天皇,這位天皇是誰?
    明治天皇是近代日本實現富強的代名詞,如果沒有明治天皇,日本已經像近代中國一樣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按照日本當時的國家情況,可能都不會有翻身的機會,所以明治天皇對日本人來說無疑是偉大的,這一點不得不承認。
  • 1894年明治天皇即位後,為侵略中國做了哪些準備?
    早在1894年,明治天皇即位的時候,日本就明確了要徵服朝鮮、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大陸政策」。明治天皇在「天皇御筆信」中還宣布了:日本要「開拓萬裡波濤」,將「國威布於四方」。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日本在1894年7月23日,發兵侵略朝鮮,拘禁了當時朝鮮的國王李熙。
  • 日本舉行明治天皇百年祭典
    據共同社7月30日報導,30日是明治天皇逝世100周年祭日,皇宮內的皇靈殿和明治天皇的陵墓伏見桃山陵(位於京都市伏見區)當天舉行了「明治天皇百年祭典」。供奉著歷代天皇靈位的皇靈殿內的「皇靈殿儀式」不對外公開。
  • 從一戰到二戰,從明治到昭和,日本祭典和天皇有著怎樣的關係?
    每年1月3日,天皇親自在宮中三殿祝賀皇位的起源,並祭祀皇祖神以下的所有祖靈、諸神的祭祀儀式。但是從1870年開始,規定全國神社也要舉行同樣的活動,被定為法定的節日,直到二戰後的昭和二十二年(一九四七)廢除皇室祭祀令後,繼續作為皇室內部的私事,只在宮中繼續舉行。示意圖紀元祭:紀元祭是每年的2月11日也就是日本建國紀念日的這一天舉行的活動。
  • 他是日本明治時代的「軍神」,對俄戰爭一戰成名,奠定海軍盛名
    在德川幕府與明治天皇之間,東鄉平八郎堅定地站在明治一邊。1868年,他作為海軍士官開啟徵戰。在與幕府海軍的一系列作戰中,東鄉平八郎不斷成長,實戰經歷和海軍閱歷讓他很快出類拔萃。兩年後,日本兵部制定《大辦海軍方案》,特別強調要:「教育海軍軍官,是建設海軍之頭等大事。」東鄉平八郎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派往英國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