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時期日本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天皇本人做了哪些努力?
在明治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面,權利一直都掌握在將軍手裡面,可能有些天皇覺得自己不用管事也不用擔心生活問題,活得還是比較愜意的。但是也有一些有志向有抱負的天皇覺得,自己的國家還是應該自己說了算。不過一個人想法並不怎麼重要,事實就是沒有天皇說話的份。不過突然就有了一個時機,明治就特別的幸運。在以前不論做多麼大的努力,天皇始終很難獲得話語權,這次隨著時間的變化,突然就有了一個機會,很多主張變革的人看上了天皇的作用,想要通過天皇來推翻陳舊的統治,建立新的秩序。
碰巧明治也有這樣的想法,於是就掌握到了權利,他那個時候還很小,當上天皇的時候只有十五歲。這個年紀即便是有很多想法,也沒有足夠的學識和能力來完成這樣的事業。於是他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新的知識,很多想要改變現實落後狀態的人,對於他可是報著巨大的希望。先是把宮裡的那些女官和貴族們遷移了出去,他們不想讓小天皇成長在一個陳舊的環境當中,這對於他的成長影響至關重要。
這是很小的一個舉動,但是根據小編看來,確實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看了許多資料之後,小編發現如果一個皇子是跟隨著太監和宮女長大的,那麼他的性格一定會出現很大的問題,因為這些人給他的影響對他當一個君主完全沒有一點好出,新入宮的那些武士,給了小天皇堅韌剛毅的性格,讓他能夠完成大事。
長大成人後,他像人們希望的那樣,開始了向西方學習的進程。熟悉這段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這個時期出現了很多個有能力的大臣,他們在實際事務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因為不斷改變體制,他們有的管自己叫內卿,有的管自己叫首相,這些人的貢獻是不能被忽視的。
天皇作為一個領導者,他一直支持這些人做事,自己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這個進程。並且他有一個別人都無法替代的作用,就是在人們心目當中的地位,雖然很多年天皇都沒有實際的權利,但是百姓始終認為他是一個神,代表著日本的精神象徵。日本人以前的飲食結構比較獨特,他們糧食產量很少,稻米是最主要的食品,並且由於挨著海的原因,海產品也是餐桌上重要的食品。
正像我們今天吃日本料理,最常見到的壽司那樣。一點米飯配上一些海鮮就是一頓飯,小編總感覺有些吃不飽,可能是因為自己的飯量比較大,但是當時日本人確實吃得不多。天皇就首先開始食用牛肉和牛奶,別看這一點小改變,對於常年吃慣了米飯和海鮮的人來講是很困難的。平常不吃肉的人如果突然吃肉會很不習慣,並且牛奶對於亞洲人的口味來說,一開始總是不習慣的。
還有一點獨特的地方,大臣們或許會在做事情的時候有所權衡,在國家的權益跟自己能得到的好處之間做一點對比。但是天皇從來不會這麼想,或許他認為國家就是自己的,放在自己的口袋的錢跟給國家花了效果沒有太大不同,如果能對國家更好,他很願意這樣做。在組建海軍的時候,天皇把自己的錢都拿給大臣去購買軍艦了。
他甚至還支持皇后把首飾賣掉,去買軍艦擴充武裝。雖然這位日本軍事主義開了不好的頭,但是正是明治在位的時候,日本快速發展,這離不開他本人做的這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