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個活躍在世界東方的江洋大盜。
說起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大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中日甲午戰爭。那你們知道日本在正式侵略中國之前都做了哪些準備嗎?
早在1894年,明治天皇即位的時候,日本就明確了要徵服朝鮮、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大陸政策」。明治天皇在「天皇御筆信」中還宣布了:日本要「開拓萬裡波濤」,將「國威布於四方」。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日本在1894年7月23日,發兵侵略朝鮮,拘禁了當時朝鮮的國王李熙。
同年,日本又藉口擊沉了清朝從英國借的「高升號」船,利用「高升號」事件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由於這場戰爭是日本蓄謀已久的,所以清朝的北洋水師一出兵就遇到了全軍覆沒的下場。中國清朝政府也在這個時候籤訂了臭名昭著的《馬關條約》,日本也就成功入侵了中國遼寧,佔領了旅順口和大連港。
到了1914年,世界第一次大戰爆發時,日本利用一戰的機會對德宣戰,出兵中國。
在出兵中國之前,日本已經在中國東北地區準備好了一盤「大棋」,其他們為此準備了一下幾個地點:
一、東印度公司式的殖民機構——南滿鐵路株式會社
二、殖民擴張的基地——關東州
三、推行殖民政策的軍事力量——關東軍
日本利用這幾個駐點作為自己在中國東北地區的魔爪,在中國肆意的揮舞著,而且為了維護他自身在華的利益,日本還不忘同其他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領土上開展關於利益的談判,其中日本同沙俄在1905年的日俄戰爭結束後,就成功取代了沙俄,在中國東北取了不少的殖民權。
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在東京主持召開了「東方會議」,要求陸軍、海軍、外務三省以及中國的外交官、軍事首腦和行政長官全部參加。在這一次會議上,日本對侵略中國提出了更為明確的政策和計劃。
通過當時會議上所討論的《對華政策綱領》,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日本把中國東北劃分為了「在國防及國民生存上有重大利害關係」的特殊的確,而且向會議各方代表都灌輸了「只要這個地方受到損害,無論是來自何方的力量,都要抱著決心不失時機地採取適當措施」。
1929年,全球性經濟危機爆發,讓日本國民經濟萎縮,加上之前日本關東大地震的影響,日本為了轉移國內注意力,於是就加快了侵略中國的腳步。
終於在1931年9月18時,日本利用自己精心準備的「策劃方案」和精湛的「演技」,成功挑起「九一八」事件,入侵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