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親「露西」的大腦更像誰—新聞—科學網

2020-12-21 科學網

 

 阿法南猿幼童的高解析度圖像表明,它的大腦結構與黑猩猩相似。圖片來源:Philipp Gunz, MPI EVA Leipzig.

1974年,「露西」的發現震驚了世界。320萬年前,人類的老目前「露西」似乎能直立行走,但仍在樹上生活。這種古老人屬的大腦比分布在東非各地的黑猩猩大腦更大。

最近,一項對遠古幼童的新研究發現,雖然南方古猿阿法種有著類似猿類的大腦結構,但大腦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發育到成年的大小,這表明它們的嬰兒可能更依賴於看護者的照料,這是一種類似人類的特徵。

科學家通過測量和分析人類遠古祖先的頭骨化石,以估計其大腦的體積和生長。近日,刊登於《科學進展》的一項新研究,利用CT掃描技術,觀察了南方古猿阿法種(「露西」和「塞拉姆」)化石頭骨內300萬年前的大腦印跡,為弄清其大腦進化提供了新的線索。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古人類學家William Kimbel等人,使用高解析度的常規和同步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分析了來自衣索比亞迪基卡和哈達爾遺址的8塊頭骨化石。他們拍攝了一名阿法種幼童畸形的頭骨和牙齒的超高解析度圖像。Kimbel於2000年在衣索比亞發現了這名幼童的化石。

研究小組放大了頭骨內部,結果發現大腦後部組織中的一個褶皺——月狀溝,與黑猩猩的位置相同,而不是人類,而月狀溝的位置可能會對複雜的精神功能產生影響。德國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古人類學家Philipp Gunz說,其他特徵也表明阿法種的大腦印記完全類似於猿類。

研究小組還煞費苦心地計算了幼童牙齒上的生長線,發現它死的時候已經2.4歲了。但它的腦容量約為275毫升,與同年齡黑猩猩的腦容量相當。第二具頭骨的年齡和大小與之相似。這表明南方古猿阿法種的大腦生長速度與黑猩猩差不多。因此,研究人員表示,為了達到成年時的腦容量,阿法種必須有更長的大腦生長時期——或童年時期——這是後來的人類,包括現代人的一個特徵。

「『露西』及其親屬為了解早期古人類行為提供了重要證據:直立行走,大腦比黑猩猩大20%,並有可能使用鋒利的石器。」該研究合作者、芝加哥大學的Zeresenay Alemseged說。該研究表明,人們祖先的大腦在重構之前就已經擴展了。這些重構讓人類擁有了更複雜的心理活動,比如製造工具和開發語言。

大腦不會變成化石,但隨著大腦在出生前後的生長和擴張,大腦外層的組織會在腦殼的內部留下印記。與近親相比,現代人的大腦不僅大得多,而且組織結構也不同,需要更長時間才能發育成熟。

相關論文信息:http://dx.doi.org/10.1126/sciadv.aaz4729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科學網—老母親「露西」的大腦更像誰
    1974年,「露西」的發現震驚了世界。320萬年前,人類的老母親「露西」似乎能直立行走,但仍在樹上生活。這種古老人屬的大腦比分布在東非各地的黑猩猩的大腦更大。 最近,一項對遠古幼崽的新研究發現,雖然南方古猿阿法種有著類似猿類的大腦結構,但大腦要花更長時間才能發育到成年個體大小,這表明它們的嬰兒可能更依賴於看護者的照料,這是一種類似人類的特徵。 科學家測量和分析了人類遠古祖先的頭骨化石,以估計其大腦的體積和生長情況。
  • 無限手套滅霸VS《超體》露西,誰更勝一籌?
    《永無止境》中的主角也是通過藥物來開發大腦的,但其效果遠遠沒有《超體》中那麼逆天,露西通過開發大腦都成神了!在《超體》的設定中,當露西把自己的大腦開發到40%的時候,就已經完全掌握了自身一千億個神經元,還能控制其他人了,甚至連電磁波、物質露西也都可以控制。
  • 人類最早的祖先是誰?女媧、夏娃,還是鮮為人知的「露西」
    年齡大約20歲,大腦雖然容量遠遠不足現代人,但已經直立行走。因此她很有能是目前我們已知的人類最早的祖先。露西。這是科學家給這位最早發現的人類骸骨起的名字。考古學家將「露西」比喻成《聖經》中的「夏娃」,認為這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將人類祖先從以往的100萬年,提高到了300萬年。
  • 研究揭示鳥類「腦力」發展—新聞—科學網
    2000種鳥類和恐龍大腦的相對大小。較暖的顏色表示大腦比例更大。圖片來源:Bruce Museum 一個國際團隊利用龐大數據集重建了鳥類大腦的進化過程。換句話說,在大腦尺寸與體型較大的祖先保持一致的前提下,許多成功的鳥類家族通過縮小身體得到了更大的腦—體比例。 為了弄清鳥類大腦的改變,一個由37位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結合大量現有的資料庫與現代鳥類大腦測量結果,利用CT掃描數據創建了數以百計的鳥類和恐龍的顱腔模型(大腦模型基於大腦顱骨腔形狀),並分析了腦—體比例。
  • 非洲高原上古老的的露西少女
    2007年8月14日,一條「『露西少女』320萬年後離開東非,美國之旅開始」的新聞佔據了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熟知人類進化史和考古知識的人對這條新聞都津津樂道,但普通讀者不禁要問:誰是「露西少女」?她為何要開始美國之旅呢?
  • 鴿子羽毛讓機器人像鳥一樣飛翔—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史丹福大學   一個長得像鴿子且能像真正的鳥兒一樣急轉彎的機器人,可能預示著航天工程的未來——一個不斷變形的羽翼。 準確理解鳥類如何飛行一直以來是個難題,因為單個翅膀由許多根羽毛組成,這些羽毛一直相互作用,使鳥類的翅膀在飛行中不斷變形。
  • 火星像個夾心蛋糕—新聞—科學網
    此次「洞察」號任務的主要研究人員、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科學家Bruce Banerdt說,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洞察」號的科學家計劃報告在火星更深處進行的測量,最終揭示火星核心和地幔的信息。 除了探測地震外,「洞察」號的另一個重大科學目標是用被稱為「鼴鼠」的熱探測器測量火星地面的熱流,這意味著需要把探針深深地埋在火星土壤裡。
  • 河豚毒素致命,竟也能緩解壓力—新聞—科學網
    生長速度和攻擊性會受到壓力的影響,因此研究人員還觀察了兩種與壓力有關的激素的水平:血液中的皮質醇和大腦中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研究人員在《毒素》雜誌網絡版上報告稱,無毒河豚的皮質醇水平高於有毒魚類,中位水平是有毒魚類的4倍。 研究結果表明,TTX不僅僅是為了防禦捕食者,對幼小河豚的健康成長也至關重要。其他研究表明,沒有這種毒素,年幼的河豚會做出風險更大、可能更致命的決定。
  • 尼人基因讓女性更「高產」—新聞—科學網
    研究表明,攜帶這種受體的尼安德特人基因變異的女性在懷孕早期出血、流產和生育更多孩子的可能性更小。分子分析顯示,這些女性的細胞中會產生更多的孕激素受體,這有助於提高對孕激素的敏感性,防止早期流產和出血。
  • 有蠟粉的蔓菁品種耐旱性更強—新聞—科學網
    研究發現,有蠟粉的蔓菁品種比無蠟粉的品種有更強的耐旱性,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農業與食品化學期刊》。 據了解,早期水生植物成功登陸並演化為陸生植物,為後期被子植物的繁榮做了重要鋪墊。植物適應陸地環境與角質層的形成密切相關,而作為角質層組成部分,植物表皮蠟質是植物抵禦環境脅迫的重要屏障。特別是在缺水的條件下,相關基因的表達能夠促使蠟質的合成增加,從而減少植物遭受乾旱帶來的傷害。
  • 「原始人飲食」可能並不健康—新聞—科學網
    如果你像祖先那樣吃東西,你會更健康。
  • 納茲和露西是官配?格雷和露西似乎更合適!
    一般cp男主配女主是沒有毛病的,妖尾中納茲和露西的互動也很多,因為納茲情商較低一直不開竅,兩人之間沒有表現出明顯的愛情,但是從作者讓兩人的互動來看,無疑是把兩位安排成一對了。除了納茲和露西這一對,有不少人表示,格雷和露西看起來也比較有愛,也很支持這一對,畢竟格雷可是表示過對露西有點好感,雖然不是本人親自表示的,但是因為是雙子座感知出來的,所以更可信。
  • 40年前衣索比亞發現著名「露西」化石這可能和人類起源息息相關
    從未發現過更古老或完整的標本。當拼湊在一起時,一小塊棕色骨頭描繪了露西看起來像的驚人畫面。她出乎意料地小 - 略低於4英尺高 - 而且它的體重會大約為60磅。她較大的骨盆開口表明她是女性,戴上智慧牙齒暗示她死後可能大約20歲(最近的估計顯示她可能接近12或13歲)。她看起來比人類更像猿,長臂和突出的腹部。
  • 素食者泌尿系統感染風險或更低—新聞—科學網
    因此,在一項國際合作研究中,中國臺灣慈濟大學的Chin-Lon Lin及其同事研究了素食者是否會比吃肉的人患泌尿系統感染的風險更低。 「我們知道素食者的腸道中有不同菌群。泌尿系統感染在女性中更常見,因為女性泌尿系統較短。 Lin說,素食者患泌尿系統感染的風險可能較低,因為他們接觸大腸桿菌的風險較低。
  • 佳偶抑或怨偶:儲安平與端木露西遺事
    光華大學時期的端木露西       然而,露西在光華的時間極為短暫。從成績單看只有一個學期。1931年春,她退學回到蘇州。儲安平非常消極,她經常寫信或回校探望。然而,每次露西離去,留給儲安平的只是無盡的悵惘:「前幾天,像一陣清風地來的她,也終於又像一陣清風地去了。沒有收到她的好處,卻受到了更苦惱的折磨。
  • 孫珍:像木棉花一樣綻放—新聞—科學網
    「生命如火、歲月如歌,在生命的季節裡,我們都要像木棉花一樣全力綻放」。孫珍說。 大家都驚嘆於孫珍對科研工作、對生活的熱情。很多人知道,她是團隊負責人、是首席科學家;但很少人知道,她曾是南海海洋所羽毛球女單冠軍,打桌球、唱歌也不錯,偶爾還寫寫詩。在帶領團隊開展大洋鑽探的日子裡,她堅持每天更新鑽探日記,給守在岸上的同事和同學們實時傳遞科學訊息。
  • 濃縮咖啡 少豆粗磨更好喝—新聞—科學網
    研究人員把材料科學和建模方面的技能應用到煮意式濃縮咖啡中,於是便有了一個突破性的發現:與人們普遍認為的相反,用更少的豆子和更粗糙的研磨會得到更好的效果。相關研究近日發表在《物質》雜誌上。   如果你是一個咖啡愛好者,一定會注意到,有時候會喝到一杯很棒的意式濃縮咖啡;而其他時候,則可能喝不到。
  • 食人魔蜘蛛的「耳朵」在腿上—新聞—科學網
    對食人魔蜘蛛而言,它們的策略不是在某處固定的蜘蛛網上等候,而是更「積極地」捕獵。康奈爾大學感官生態學家傑·斯塔夫斯特羅姆(Jay Stafstrom)等人發現,這些蜘蛛會從植物上倒吊下來,掛在一條絲線上,四條前腿則形成一張小小的蜘蛛網。用這張小小的網,食人魔蜘蛛可以向下方徘徊的獵物衝刺,或向後翻轉,誘捕飛在空中的昆蟲。
  • 幸運牌手中露西是誰扮演的?扮演露西的演員是克裡斯汀·韋格...
    露西: 露西是一位機警的特務,與格魯聯手追捕高度危險的超級壞蛋。她喜歡憑藉著古怪小道具來搶格魯風頭,也是一個獨樹一格的武術家。
  • 中國人的祖先,真的是來自非洲的「露西」嗎?
    1974年科學家在衣索比亞地區挖到了一具古人類化石,由於當時科學家們正在聽披頭四樂隊的《在綴滿鑽石天空下的露西》,所以為這具化石命名為露西。 科學家們為了表示露西的重要性,稱她為「人類之母」,或者是「全人類的外祖母」。 那麼問題來了,露西真的是全人類的外祖母嗎?她也是中國人的祖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