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飲食」可能並不健康—新聞—科學網

2020-12-19 科學網

 

如果你像祖先那樣吃東西,你會更健康。至少這是一些現代言論的承諾,比如「穴居人」或石器時代飲食,其特點是避免加工食品和穀物,只吃肉、魚和種子之類的東西。但一項新研究表明,挪威早期人類吃的食物可能不僅不健康,而且有毒。在某些情況下,這些人攝入的危險金屬水平可能是當今人類推薦攝入量的20倍以上。

 

「這項研究提出了一些有趣的想法。」沒有參與這項工作的美國石溪大學考古學家Katheryn Twiss說。但她指出,這些發現僅限於少數地點的少量動物遺骸,因此可能不能完全代表數千年前挪威人的飲食。

 

汙染物進入人類食物鏈已有數千年之久。例如,2015年,研究人員報告稱,大約6500年前,石器時代的狩獵者在北美海岸捕獲的鱈魚中含有高濃度的汞。這種金屬天然存在於地殼中,在海平面上升覆蓋更多陸地後,被認為以更高濃度滲入海洋中。汞一旦進入水中,會被魚類通過鰓和食物吸收。

 

為了弄清這一問題是否更為普遍,挪威北極大學考古學家Hans Peter Blankholm和同事集中研究了生活在挪威北極海岸一個名為Varanger地區的石器時代人類。

 

研究人員從該地區選取了8處考古遺址,時間跨度為6300年前至3800年前。他們沒有研究任何人類遺骸;而是分析了在古代垃圾坑中發現的數十個大西洋鱈魚和格陵蘭海豹的骨頭。海豹骨上的大部分切割痕跡表明,這些動物被宰殺的原因是為了獲取它們的肉,而不是簡單地剝皮。根據先前的考古研究,這兩個物種都是居住在這裡的人們飲食中的主要成分。捕獵者以黑線鱈、鯨、海豚、馴鹿和海狸為食。

 

該研究小組在《國際第四紀》雜誌上發表報告稱,這些地點的鱈魚骨頭中鎘的含量是歐洲食品安全局認為肉類中最高安全含量的20多倍,而鉛的含量是最高安全含量的4倍。鎘可以導致腎臟、肝臟和肺部疾病,而鉛可以損害大腦和神經系統。

 

這些地點的海豹骨中鎘含量是推薦值的15倍,鉛含量是推薦值的4倍。兩種動物體內的汞含量也很高,汞會對人類的大腦、腎臟和免疫系統造成損害。

 

與早期研究中的魚類一樣,研究人員認為海平面上升是造成食物鏈汙染的原因。

 

Blankholm稱,海鮮中的重金屬含量「不健康,甚至不安全」。但他表示,目前還不清楚這些史前人類飲食會對他們造成多大傷害。如果用馴鹿和兔子肉或水果來平衡海豹和鱈魚,可能會減弱重金屬的影響。Varanger地區的人也可能活得不夠長,無法感受到汙染物累積的全部影響。

 

科學家可能很快就能解決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他們現在已經從Varanger地區獲得了8具石器時代人類的遺骸,可以探索重金屬對其健康和壽命的潛在影響。研究人員還希望分析更多的動物遺骸。

 

所有這些都可能有助於解決Twiss提出的迄今為止這項工作的一個關鍵不足:研究人員只使用了40塊骨頭,就得出了不同地點和大約2500年前汙染水平的結論。

 

Twiss說,即使鱈魚和海豹受到重金屬汙染,這些肉肯定也是蛋白質和其他重要營養物質的良好來源。因此,也許這種古老的飲食習慣並不全是壞事。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bb3098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減肥小課堂:原始人飲食是什麼?減肥靠譜不?
    前幾天我們講了關於有一種飲食方式叫做生酮飲食,今天減肥小課堂就來跟大家聊一聊原始人飲食。想必肯定會有不少的朋友覺得,這個詞兒是不是小編自己創的?其實小編可沒有這麼大的本事,原始人飲食本身就是一種飲食方式,只不過是有的朋友可能沒有聽說過罷了。
  • 非洲原始人腸道沒益菌卻比你健康 正在流行的原始人飲食法
    論文作者、內華達大學營養人類學家克莉壇登則指出,這樣的差別顯然來自於飲食差異,現代人應該重新開始思考食物與健康間的關聯。 風靡全美,原始人類的飲食智慧 回到21世紀的今天,美國運動科學博士羅倫.寇狄恩(Loren Cordain)歷時20年,研究了舊石器時代人類的飲食方法,發明原始人飲食法(Paleo Diet)。
  • 原始人飲食更健康?科學家發現,6000年前人類食物有大量的汞
    以食物為例,與過去只追求溫飽不同,現代人對品質和健康的要求也更高,這是因為在更加精確的數據分析下,人們發現有機食品更加安全有營養。於是不少人思考,如果我們像原始人一樣吃飯,是不是會更加健康呢?人們之所以這麼認為,主要是因為原始人的生活環境更加天然,他們很少受到空氣汙染、水汙染、土壤汙染這樣的問題,所有的食物都來自於大自然的饋贈,採摘野果、捕捉野獸,都成為他們最基本的食物來源,既滿足了身體所需的能量,也更加乾淨健康。然而,問題其實並沒有這麼簡單,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原始人的飲食也不健康,雖然沒有了加工食品,但是他們也無法保障食物的安全性。
  • 胖孃健康飲食給大家帶來當下最流行的飲食法之原始人飲食
    「原始人飲食法」最早是1975年由營養師 Walter Voegtlin 所提出,近來由 Loren Cordain 醫師所推廣的飲食法,過去幾年備受關注,成為熱門的營養瘦身趨勢之一。「原始人飲食」認為現代飲食太過精緻,人體無法適當消化,因此容易導致肥胖和疾病。故應效法古人的飲食習慣,攝取原始的天然食材,達到養生減重的效果。
  • 維密天使用「原始人飲食法」1個月減10斤,真有「原始人」飲食?
    而碳水化合物則改為一天中只有一餐攝取,而此類飲食方法就是被稱之為「原始人減肥法」,戒掉一切加工食品。什麼是「原始人減肥法」?事實上,所謂的「原始人減肥法」徹頭徹尾的「智商稅」的產物。最簡單的,有人知道原始人吃什麼?即便根據考古知道了,誰能恢復原始人飲食?
  • 低膽固醇飲食能否拯救纖維肝—新聞—科學網
    高糖高脂但低濃度膽固醇飲食只引起脂肪肝而沒有炎症和纖維化的變化。 這是否意味著,低膽固醇飲食能拯救纖維化的肝臟? 「膽固醇是把雙刃劍,高濃度能夠致病,但保持一定濃度又是細胞生長代謝所必需的。我們正在進一步開展動物實驗來驗證降低膽固醇是否能夠逆轉肝纖維化。
  • 金·卡戴珊都在遵從的原始人飲食法到底是個啥?
    原始人飲食法?很多人一聽到這個新名詞,首先想到的是在野外也能夠大快朵頤的貝爺。難道今天要講的是吃生食的硬核減肥法?先別走,今天說到的原始人飲食法近期在歐美颳起了大風。連魔鬼身材金·卡戴珊也沒能逃過這個時尚飲食法。她的私人健身教練告訴她:"如果食物是用盒子包裝的,不是從樹上長出來或者地球/土地沒有給你這種食物,那就遠離它。"NBA球星希爾也坦言自己在遵從原始人飲食法,如果一樣東西是百萬年前我們祖先就在吃的,我就會吃。如果不是,我就不吃。
  • 原始人飲食法雖然能減肥 但存在一致命缺陷
    網易體育8月19日報導:原始人飲食法是一種比較流行的飲食方式,很多減肥的人採取這種飲食法來實現瘦身。但是,最新研究發現,原始人飲食法會讓人們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
  • 原始人飲食法利於減肥 需警惕5大副作用
    網易體育9月30日報導:原始人飲食法,顧名思義就是回歸原始人飲食的方法,其主要特點是飲食中蛋白質含量很高,但碳水化合物成分很少,基本上拒絕奶製品和糖。
  • 《人體健康與免疫》叢書英文版發布—新聞—科學網
    10月21日,第十七屆國際免疫學大會上,中國免疫學會發布《人體健康與免疫》英文版(共3冊)。該書通過漫畫和對話的形式,向公眾傳輸免疫學和醫學的常見概念,解答常見問題。 中國免疫學會秘書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表示,相比全球其他國家公民,我國公民的健康意識和健康需求比以往更為強烈。但是,我國公民在醫學科學知識方面存在著不足,醫學科學素養仍待提高,對於醫學問題上的諸多誤解亟待消除。
  • 河豚毒素致命,竟也能緩解壓力—新聞—科學網
    日本虎河豚不會自己製造毒素,而是通過飲食中產生TTX的細菌,將毒素積聚在器官和皮膚中。那些被圈養的虎河豚往往有不同的飲食,也因此失去了它們的毒性。為闡明TTX如何影響發育中的虎河豚,研究人員給圈養的年幼河豚增加了一個月的純TTX劑量。 補充了毒素的河豚比食用無毒食物的河豚平均長6%,重24%。同時,它們的攻擊性沒那麼強,互相咬對方的尾鰭也沒那麼頻繁。
  • 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有助對抗流感—新聞—科學網
    酮類飲食包括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科學—免疫學》日前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少吃碳水化合物、多吃脂肪可以預防流感。給小鼠餵食所謂的酮類食物似乎能增強某些免疫細胞,而這或許是產生上述效果的原因。 酮類飲食迫使身體燃燒脂肪獲取能量,從而有助於減肥。同時,人們可能會出現被稱為「酮流感」的類似流感症狀,因為他們的身體適應了如此少的碳水化合物。酮類飲食還與改善心臟健康和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關,但很多證據是相互矛盾的。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的Akiko Iwasaki和同事先前發現,酮類飲食可減輕痛風小鼠的炎症。
  • 入門|生酮,阿特金斯,原始人... 6 種不同低碳水飲食法
    低碳水地中海飲食 Low Carb Mediterranean Diet 低碳水高蛋白飲食 Low Carb High Protein Diet這些不同名稱的低碳水飲食法,可能搞得大家一頭霧水。傳統的飲食中,以主食為主的碳水化合物 是人類的主要能量來源,吃了很多的米、面、糖,補充一些蛋白和果蔬,卻少肉。低碳水飲食,則以優質的健康脂肪 為能量來源。所以低碳水飲食者的餐桌飲食,主要是:各種肉類、雞蛋、堅果、蔬菜、水果和健康油脂。
  • 低碳水入門:生酮,阿特金斯,原始人……六種不同飲食法差別在哪裡?
    都沒聽說過的朋友,心裡可能已經在想:「這些是什麼鬼?!」 別急,我將為您打開一扇「成為一個吃不胖的吃貨 plus 還會越吃越健康」的高能世界的大門。 人類是「燒油」的 我們知道人類能量的三個來源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
  • 全面營養和均衡膳食公眾教育正式啟動—新聞—科學網
    本次活動旨在積極響應《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促進穀物營養與均衡膳食健康知識傳播,為大眾提供飲食與健康方面的科學建議,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素來以平衡和食療養生聞名的中國人,在現代化的生活方式下正遭遇飲食不均的挑戰。
  • 國外媽媽追捧「原始人便當」
    來自世界各地的近7000名母親在Facebook成立了名為「原始人便當創意」的組織,專門分享為孩子製作的帶往學校的「原始人」便當食譜,並詢問大家如何向孩子解釋為何不能吃麵包等食物。「原始人之王」彼得•埃文斯最近建議孩子們應該喝骨頭湯,因此招致許多人的批評,有醫生表示,對嬰兒來說,原始人食譜可能是「致命的」。
  • 糖尿病風險高,你可能選錯了食用油—新聞—科學網
    基於廣州營養與健康隊列,包含2008—2013年間招募的約4000名廣州城市中老年居民(45—75歲),鄭鉅聖團隊與合作團隊每三年對所有的參與者進行跟蹤隨訪一次。通過約6年的隨訪,團隊收集到了約2000人的糞便樣本,從而進行測序分析腸道菌群組成。
  • 素食者泌尿系統感染風險或更低—新聞—科學網
    但當研究人員分別分析男性和女性的飲食時,他們發現素食的保護作用在女性中存在,而在男性中不存在。泌尿系統感染在女性中更常見,因為女性泌尿系統較短。 Lin說,素食者患泌尿系統感染的風險可能較低,因為他們接觸大腸桿菌的風險較低。他說,也有可能是因為素食者飲食中的高纖維含量有助於素食者避免便秘,從而降低腸道中大腸桿菌生長的風險。
  • 科學抗敏助力「敏寶」健康成長—新聞—科學網
    適值第16個世界過敏日,7月8日,雀巢健康科學攜手中國婦幼保健協會、阿里健康、寶寶樹、孩子王等跨行業專業領先平臺共同成立「抗敏聯盟」,致力於推動嬰幼兒過敏預防及管理
  • 揭秘維密天使的模特飲食模式,「原始人飲食法」,一個月瘦10斤?
    裡面一個個的超模都是女生嚮往的身材,大家可能都會感嘆道,為什麼她們的身材這麼好,天生的比例優就那麼秀是常人所無法達到的。但孰不知她們在背後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每天堅持健身做瑜伽,才能夠維護好自己現在的身材被選入維密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