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消暑飲食:吃冰棍、喝冷飲,給炎炎盛夏「降降溫」

2020-09-04 小女子大人物

古人賣冷飲

古代冷飲的興起起源於3000多年前的商朝,其不僅是中國古代最早通過儲藏冰來消暑解渴的發源地,更是古代人們發掘冰的另一個特點,來製作冷飲美食的開端。冷飲種類大致分為冰鎮綠豆湯、冰鎮酸梅湯、冰鎮米酒、冰棍以及與冰淇淋相似的「酥山」等幾類美食。

在冷飲原料、配料都相對較少的古代,人們對冰的運用也逐漸增加,並逐漸反映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當中,古代冷飲的出現對於整個冰類飲食體系架構意義非凡。古代冷飲的發展不是單純的只是用來解渴消暑,而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成為人們養生、增加生活情趣的一種冰類飲食

一、古代冷飲的時代背景和起源與春秋末期冰鎮「瑤漿」的關係

1、「漿人」發明冷飲

「冷飲」一詞在古代其實並不常見,這是屬於我們現代人們的說法。在古代時期,人們一般很少能吃到涼性的食品,這些食品通常被叫做「涼飲」。在古代,有專門製作瓊漿、鮮榨果蔬之類的技術工人叫做「漿人」。

商朝

在《周禮·天官》裡面就有「漿人」的記載:「漿人掌共王之六飲,凡飲共之。」意思是說漿人是專門製作皇室以及其他人的六種口味的飲料,只要是飲料,都是由漿人來製作、供應。這足以說明:古代冷飲的發明者是漿人。

2、在交通、資源短缺的背景下,並沒有完全解決冷源供給問題

由漿人製作的涼飲,它們的關鍵是冷源的供給。在古代時期並沒有像現在這樣擁有乾冰、冰箱等製冷工具,冷源從何而來?井水是一種溫度奇特的水,一年四季溫度是一樣的,所以可以保持冰的溫度,在冰的選取上,為了給皇室貴族良好的口感,漿人選擇純淨的天然冰。

漿人首次對應的措施便是利用井水和天然冰的方法。僅僅通過井水、天然冰解決冷源的保存問題是遠遠不夠的,畢竟在古代時期,物資缺乏、交通不便等一系列儲存問題的背景下都無法解決。

3、在與大自然和諧的社會背景下,人們發現了冰井

聰明的漿人在青銅器發達的商朝,發明了能夠成功預防冰塊融化,給予冰塊一個良好的儲存環境:冰鑑,其就相當於鼎一樣,用來盛放東西,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來專門盛放冰塊,漿人們在它的設計上增加了一個蓋子,防止冷氣散失過快,使得其作用跟我們現代的冰箱差不多,可以用來儲存易腐爛的東西。

還有一種方法是冰井,在《水經注·河水五》裡面就記載著:「酒然墜冰井,起立豎汗毛。」冰井的存在是一個很神奇的地方,它大多出現在冰川高原上,當時朝廷對自然的佔用和破壞程度不高,相對和諧,無論是多麼炎熱的酷暑,在冰井裡面都可以感到寒氣襲人、瑟瑟發抖,就相當於冰窖一樣。

冰鑑

4、古代人們對植物的研究使得古代時期人們對天然冰變成飲食的技術上在不斷提高

「薄荷」作為古代飲品裡常用的食物,它可以散發出清涼、芳香的味道使人頓時感到清爽,古時的人們可以把它泡在帶有冰塊的水中,也可以交給漿人把它弄碎、榨成汁,並與冰塊結合,還有一種方法是把榨成汁的薄荷放進模具裡面,再放入冰窖裡面形成薄荷冰塊,入嘴涼滑,十分清新、涼爽。

在宮廷菜裡,也有把薄荷切成絲與冰塊等其他生菜進行涼拌,或者熬成薄荷粥、製成薄荷糕點等等;愛喝酒的人們,可以把薄荷葉放進冰鎮的米酒裡,也是十分美味,比較還喝茶的人們,便把薄荷曬成幹葉子來泡茶喝,既可以清熱,還有可以促進消化系統,利於人們的身體健康。

在炎熱的夏天,古代的人們也有避暑的食物,無論是高高在上的貴族還是普通的百姓都可以享受夏天裡的一絲冰涼:對於皇室貴族,他們可以像《周禮·天官》裡面描繪的一樣:「冬飲六漿,夏飲六清。」意思是說,當夏天來臨時,漿人會給皇室貴族們供應夏季流行的低溫性涼飲;在人們對天然冰變成飲食的技術上在不斷提高的背景下,朝廷對於廣大群眾,也提供了一個可以專門儲藏「涼飲」以及冰源的地方,「凌室」的存在便是百姓們獲取「涼飲」的特殊場所。

薄荷

發達的冷藏技術誕生了各式各樣的清新、甘甜的古代冷飲

1、隨著冰源冷藏技術的提高,冷飲越來越精緻化

我們說古代冷飲的發源地是來自3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到了華麗繁榮的唐朝時期,古代冷飲的發展隨著技術的熟練和受歡迎程度變得越來越精細化,古代冷飲的製作方法也變得越來越複雜:「酥山」與我們現實生活當中的冰激凌差不多,味道十分美味,入口即化。

唐代流行的夏季小吃「冰棍」和我們常吃的雪糕一樣,可以消暑,給人們帶來清涼;在街頭賣的各種冰糕,軟糯、清新,宮廷裡為皇帝娘娘提供的冰糕更是雕刻精緻,具有藝術性。還有十分養生的冰粥,不僅可以清涼祛暑,還具有美容養顏的功效。

「酥山」製作的方法步驟要比商朝時期的冰鎮薄荷米酒要繁雜的多,《楚辭·招魂》裡面的「挫橫涼飲,炥清涼。」就描寫了作者品嘗「酥山」後清涼的美味。「酥山」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酥」,另一個是冰,「酥」的製作方法比較複雜,它需要反覆的加熱和一層一層的篩除,最後得到的軟糯的「酥」直接放到盛滿冰的碗裡,加上甜美的水果榨汁,就可以盡情享受了。冰淇淋的前身——「酥山」的出現可以證明:隨著冷藏技術的提高,冷飲越來越精緻化。

2.隨著社會的開放性逐漸增強,讓中國冷飲文化走向全世界

詩人杜甫曾寫道:「公子調冰水,家人雪藕絲。」

冰塊降溫

每一句當中的每一個字都滲透著唐代冷飲的冰涼清爽,以及冷飲在社會的普遍程度極高,「雪藕絲」便是百姓們把冰塊弄碎,摻和到平時的涼菜裡面,從表面上看起來晶瑩剔透

在《馬可波羅遊記》當中,就提到當時很盛行的「冰粥」,冰粥的出現最早來自廣東省其做法不僅十分簡單,裡面有十分豐富的水果,甚至還有一些健康的粗食,而且還具有祛暑養生,還有美容養顏的效果,十分的受人們歡迎,隨著社會的開放性逐漸增強,不僅是我們中國,在泰國、越南等地也流行這種祛暑小吃。

3.宋元明清時期強大的民族包容性,出現具有西方獨特特點的冰鎮奶油等食品

在宋元明清時期,最受人們歡迎的便是酸梅湯,相傳在街頭賣酸梅湯的商販們所供奉的「祖師爺」是朱元璋,一傳十,十傳百,人們便都說朱元璋就是酸梅湯的祖師爺

在《道鹹以來朝野雜記》裡面,就提到酸梅湯頗受人們喜愛的事實,並以北京為例子:「北京夏季涼飲,以酸梅湯以為上好佳品。」

酸梅湯當中的烏梅,也是中藥之一,如果有失眠、身體發虛等症狀,可以和酸梅湯來輔助排解身體疲憊之感,也是保健的一種方法,還有許多愛美的女子,在酸梅湯裡加入玫瑰、蜂蜜等美容養顏的食物,來達到保護皮膚光滑自然的效果。

酸梅湯

在《道鹹以來朝野雜記》中還描繪出酸梅湯的製作方法:「其以烏梅和冰糖熬製成,外用冰圍之,久而自涼,不傷身,且祛暑也。」

況且,酸梅湯在我們現代的日常生活當中也十分普遍,周王室中給皇中貴族所供奉的「六飲」其中之一就是酸梅湯,它既有利於我們的消化系統,還可以清涼解暑,是古今中外的夏日避暑必備冷飲。

到了具有強大的民族包容性的元朝,「冰酪」在這時期算是比較高檔的食物,然而,冰酪在宮廷裡已經是人們認可、熟悉的夏日避暑冷飲之一,在百姓眼裡一般都是皇上御賜給大臣或者皇親國戚等奢侈品,畢竟奶酪在當時屬於貢品,在古代中國大陸是十分稀有的。

《馬可·波羅遊記》當中,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就曾經記載他曾經吃過冰酪,冰酪其實就是現代冰激凌的前身前世,在《中國製冷史》當中就講述了關於冰酪的製作方法,隨著馬可·波羅的離開,傳入歐洲,最終形成我們常見的冰激凌。在社會開放程度比較高的元朝時期,奶酪等西方上的餐桌文化逐漸融合到我們中國的飲食文化上。

馬可波羅

三、總結

由於夏天的炎熱,人們萌生了冰鎮冷飲的飲食製作方法,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人們技術的不斷提高,聰明的古代人利用大自然的一切發現了清新的薄荷、純淨的天然冰、解渴的酸梅湯,可以填飽肚子的冰粥,在元代時期,古代冷飲文化的發展達到高峰,人們對食物的研究發展到牛奶、奶酪等西方餐桌文化上,隨著思想的進步和開放的社會,讓古代冷飲的發展越來越豐富多彩。冷飲文化中歷史悠久的關於冰的運用的飲食傳統文化,古代冷飲的發展在飲食文化美食藝術文化的雙向傳承中影響至今。

參考文獻:

1、《周禮·天官》

2、《水經注·河水五》

3、《楚辭·招魂》

4、《中國製冷史》

相關焦點

  • 古人消暑有妙招 瓷枕冷飲冰棍一個都不能少
    宋代定窯白瓷孩兒枕瓷枕古人消暑,睡覺時還用瓷枕。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在《醉花陰》中云:「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其中的「玉枕」,就是一種青白釉瓷枕,它是古人夏日消暑的必備之物。
  • 炎炎夏日來杯冷飲降降溫 必備西檸水 酸梅湯
    炎炎夏日,要給自己來杯冷飲降降溫,當然啦,我們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兩種爆款冷飲:西檸水、酸梅湯。西檸水西檸其實就是青檸檬,是檸檬的一種,但是大家要分清楚青檸檬與黃檸檬是同族姐妹,可不要誤以為青檸檬是未曾成熟的黃檸檬。西檸維生素C的含量非常豐富,而是酸酸的,做成冷飲十分爽口。
  • 在沒有電冰箱的時代,古人夏天是怎么喝冷飲消暑呢?
    在酷熱的夏天,烈日當空,人們都喜歡買奶茶、冰淇淋、冷飲等解暑的冷凍飲料來解渴。在沒電冰箱的古代,古人在夏天能喝到了冷凍的飲料嗎?雖然古代沒有電冰箱,但是聰明的古人也發明了不少解渴的冷飲。當時,老闆為了做生意打造品牌,可以讓消費者先喝後付錢,這一種飲品的銷售方式與製作方式,也流傳到今天。五 「冰酪」的冰凍奶食品在元朝時候,也流行類似於今天冰淇淋的冷飲——「冰酪」。元朝皇帝忽必烈很喜歡這一種冰酪,列為皇宮的消暑食物。之後,在御膳房改善的過程中,使這一種冰淇淋的風味更好。
  • 炎炎夏日裡,古人的12個「消暑」小妙招
    ——《苦熱》七月流火,酷暑炎炎。屋瓦反射著陽光,好像火龍狂舞。遺憾沒有翅膀,可以飛出塵世之外,只能忍受這如坐在蒸籠般的苦熱。這是陸遊筆下的小暑,熱氣燻蒸,人心躁動。在這樣的酷熱裡,你知道古人有哪些「消暑」小妙招嗎?
  • 夏天吃什麼最解暑?4種最佳消暑食物,助你度過涼爽一夏!
    目前,我們已經到了盛夏最熱的階段。 在高溫天氣下,難免會受到暑氣的影響,變得「食欲不振、精神睏乏、易怒煩躁」。此時,除了藉助空調、風扇降降暑氣外,我們還可以通過飲食來消暑。 本篇,小薇給小夥伴們推薦最適合消暑的4種食物:
  • 炎炎夏日,越喝冷飲越燥熱!清熱解暑茶飲知多少?
    日上三竿,夏日炎炎,不知不覺盛夏的光年已經到來。對於我們來說,夏天意味著充沛的陽光、清涼的衣服、冰鎮的冷飲。尤其是在南方,這裡的夏天稍微有些不夠"友好",沒有怡人的晚風、沒有清涼的樹蔭,有的只是蒸騰的熱浪、桑拿房一樣的溼熱空氣、可以煎熟雞蛋的高溫地表。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空調、冰品和冷飲就是夏天的救命三件套。
  • 明日入伏,冷飲要少吃,常吃5種「消暑」食物,飲食助力夏季防暑
    關於夏季解暑降溫,應該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空調、冷飲等能夠瞬間降溫的方式吧。其實,夏季防暑應該從飲食方面助力,冷飲、空調會讓體內寒涼之氣聚集,反倒對身體無益。三伏天將至,我們應該常吃5種「消暑」食物,這些食物既能幫助我們消暑,而且有著足夠的營養。綠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三伏天消暑降溫要吃的飲品,綠豆湯首當其衝!
  • 夏季健康八大真相 熱茶比冷飲更消暑
    真相一:熱茶比冷飲更消暑  冷飲給人們帶來冰爽體驗的同時,也會給胃腸、咽喉帶來刺激,過量食用還可能導致胃痛、腹瀉或其他不適。  事實上,對抗暑熱,不妨泡杯熱茶,既能促使毛孔張開,促進汗液的分泌,還可以利尿,有助於降溫,我國古時就有「熱茶最解暑」的說法。  英國科學家研究表明,熱茶的降溫能力大大超過冷飲製品,是消暑飲品中的佼佼者。  需要提醒的是,喝茶的溫度不要太燙,控制在65℃以下為宜,否則可能帶來致癌風險。
  • 喝綠豆湯可以防暑降溫嗎?夏天該如何降溫
    小暑已經到了,夏天到了最炎熱的時候了,每次在外面回來,都會滿頭大汗,想立馬吃點涼的東西降降溫。小編的媽媽在夏天經常會煮很多綠豆湯,當在外面幹活回來後,會先喝點綠豆湯解渴,而且有種說法「綠豆湯可以防暑降溫」這種說法對嗎?夏天該如何降溫?
  • 古人如何消暑?唐朝已懂夏季製冰技術,冰淇淋源於元朝的「冰酪」
    空調、冰棍、冰可樂、冰鎮西瓜……炎炎夏日裡這大概是我能想到的最舒適的景象了。 不過千萬不要認為冰棍是現代人的特權,勞動人民的智慧可是無窮的,在那個沒電的年代,古人也是有辦法在夏天用上冰的哦!
  • 冷飲冰鎮水果同樣也是古人的消暑必備
    入伏以後酷暑難耐,空調冷飲冰鎮西瓜齊齊上陣,現在的科技可以讓我們輕鬆的度過夏季,但是沒有這些科技手段的古代人一樣也喜歡用冰來抵擋酷熱,古人智慧無窮,吃冰花樣並不亞於現代人。早期冰塊還是以相對原始的形態出現在人們生活中,最高級的用法就是春秋末期的達官貴人們在宴席上會喝冰鎮米酒助興。從唐朝開始,冷飲開始出現了,人們把冰放到木桶裡,然後在上面撒上鹽,再把盛有蔗糖水的小鐵盒排列在冰上面,再插上小木棍,等蔗糖水凝固了以後就可以吃了,這可能就最早的冰棍製作方法了吧。
  • 夏季消暑誤區:蔬果代餐,藥茶當水喝,睡覺抱冬瓜降溫
    酷暑盛夏,烈日炎炎,氣溫高熱,加之晝長夜短,易受蚊蟲叮咬,往往睡眠不足,令人頭暈眼花、胸悶心煩、胃口減退。此時不僅要注意精神調攝、起居有節,同時使用一些消暑解毒、清涼解暑、消食健脾的食物,對於夏季保健、防病健身、延年益壽大有裨益。為了防暑降溫,人們也是各出奇招,比如用蔬果代替正餐、拿藥茶當水喝,抱著冬瓜睡覺降溫……那麼,這些常見的夏季消暑方法靠譜嗎?
  • 古人夏季吃冰消暑花樣百出,沒有冰箱的古代怎麼做各種冰品?
    夏季三伏天一到,天氣立刻熱的嚇死人,要是沒有空調、冰箱、冰淇淋、冷飲等降暑必備品,可能大家會覺得沒法子活呀!但是,想想沒有冰箱的古代人夏天又能吃點啥降暑呢?讓我們一起去探秘一下,古代人的明星消暑飲品吧!
  • 一杯熱茶勝冷飲,勸君夏季多飲茶
    信陽溮河區茶園    □記者葉春傑文信陽五峰嶺茶葉合作社供圖    核心提示|炎炎夏日    盛夏酷暑之際,喝茶的降溫止渴作用遠遠勝過一般飲料。有研究顯示,夏天喝冷飲者體溫下降0.5℃,喝涼茶者體溫下降0.5℃~0.8℃,喝溫茶者體溫下降0.4℃~1.5℃,而且喝茶降溫可保持一段時間,喝冷飲卻只是一時涼快。所以,和眾多消暑冷飲相比,喝茶可以養生、清心,無疑是夏季最健康的解渴之道。
  • 西瓜、冰棍、綠豆湯真是消暑神器?並非人人適用
    炎炎夏日,一天是比一天更熱了。在吃貨面前,沒有西瓜、冰棍、綠豆湯的夏天是沒有靈魂的。吹著空調、吃著西瓜、再來一杯冷飲,光是想想就很是愜意了。但你以為想吃就吃就好了?其實,這背後的危害真不容忽視。今天我們不說好吃,一起來看看消暑的那些事。人中暑後出現哪些症狀?
  • 消暑降溫好方法 讓寶寶遠離苦夏(二)|消暑方法|夏季消暑|消暑食品...
    夏日裡的持續高溫,寶寶吃不好睡不好,愛哭愛鬧,都因一個字「熱」。夏日裡要想讓寶寶消暑降溫,媽媽們要從睡眠、飲食等寶寶生活的各個方面來調節,讓寶寶輕鬆快樂地度過炎熱的夏天。
  • 盛夏,湖州冷飲篇
    【老法多樣湯】古人說得好,熱以涼克之,燥以清驅之,雖解渴,卻也沒甚飲食之趣。這時候,一碗酸酸甜甜可口的酸梅湯,簡直是人間美味。古法酸梅湯,以烏梅、山楂、陳皮、甘草等為主料,精心熬煮數小時而成。味濃而釅,只冷藏,不加冰。聞起來有淡淡藥香,喝起來卻上口沁涼,酸甜適中,回甘舒服,無藥味。
  • 吉林紀事:夏日炎炎說冷飲
    那時候,由於冰箱冰櫃等製冷設備還沒有全面普及,一些聰明的商家,會把汽水「鎮」在涼水桶中,借飲料溫度贏得顧客關注;在一些有菜窖的家庭中,買回的汽水飲料會被放置在菜窖裡降溫,以求飲用時更加勁爽——咕嘟嘟喝下涼爽汽水,再愉快地打個長嗝,至今仍是吉林市民夏日裡的一種難以割捨的小享受。
  • 民國時老北京的消暑方式 吃冰棍喝汽水 最愛的還是酸梅湯
    炎炎夏日,酷暑難耐,現在的人們在街頭大多會選擇汽水、冰棍、冰淇淋、酸梅湯等來進行消暑解渴。其實在差不多100年前的北京,人們便已經開始使用這些方式度過滿頭大汗的夏天。北京城當時夏日裡能夠提供這麼多的夏日冷飲,全因為北京城內有著數量可觀的冰窖。當時北京的護城河儘管已經失去了護城河的功能,卻成為了冰窖裡冰的產地。每年冰窖的老闆都會根據護城河的寬窄和水量的大小,向河務局繳納定額的稅款。大概的價格為每裡100塊左右。除了護城河,當時北京的什剎海,中海、北海、南海也都是冰的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