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78年,西哥特人同羅馬帝國在阿德裡亞堡決戰,羅馬被擊敗

2020-12-16 有些人認識就好了

匈奴是中國漠北的一個遊牧民族,興起於公元前3世紀左右的戰國時期,秦漢時強盛起來,人口約為200萬。秦漢時期,匈奴多次入侵河套、山西以及河北等地,對秦漢北部邊疆構成了嚴重威脅。秦始皇曾派大將蒙恬北伐匈奴,並修築了萬裡長城,以抵禦匈奴騎兵。西漢初年,匈奴又不斷南下,騷擾漢王朝的北部邊境。從漢高祖到漢武帝,多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漢武帝時,漢、匈之間的戰爭不斷升級,結果匈奴大敗,勢力漸衰。公元前54年,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南匈奴歸附漢朝,北匈奴在漢朝軍隊的打擊下瓦解。東漢初,匈奴再度分裂為南、北二部。南匈奴與漢朝友好,後逐漸與漢人融合;北匈奴對南匈奴和東漢政權則持敵視態度。公元91年,北匈奴在東漢和南匈奴的聯合打擊下敗亡,北匈奴的一部分由單于率領離開漠北向西遷移。著名的匈奴西遷故事,就在這個時候開始了。西遷的匈奴人大約有20餘萬,他們首先在大漠西北烏孫所轄的悅般地區停留下來。

公元105~106年,北匈奴曾遣使來到漢朝,請求和親,漢帝沒有同意,從此北匈奴失去了與漢朝的聯繫。公元2世紀中葉,因不堪忍受鮮卑人的壓迫,北匈奴離開居住了70餘年的悅般而西遷康居。因前往康居的道路極為艱險,所以只能挑選勇敢善戰者前往,剩下的老弱婦幼仍留在悅般。留下來的這些人後來逐漸與柔然(阿瓦爾人)部融合。康居位於中亞錫爾河流域,與佔據阿姆河流域的大夏(大月氏人)為鄰,北匈奴在此停留了近百年。公元3世紀中葉,因受到貴霜帝國和康居的聯合攻擊,北匈奴再次被迫離開康居遷往粟特。公元4世紀中葉,北匈奴人又離開生活了一個世紀的粟特西遷至東歐頓河流域。進入歐洲的匈奴人,首先與阿蘭人發生衝突。結果,阿蘭人大敗。不久,匈奴又乘勝進犯東哥特,這次進犯的結果是引發了日耳曼人的民族大遷徙。匈奴西遷歷時280年,長途跋涉6000餘千米,不僅跨越了整個中亞,而且深入歐洲腹地。

在匈奴西遷的推動下,亞歐大陸眾多遊牧民族紛紛捲入民族大遷徙的浪潮中。公元5~6世紀,斯拉夫人開始南遷,他們越過多瑙河,不斷進攻羅馬邊境。公元578年,約10萬斯拉夫人進佔色雷斯、馬其頓和帖撒利等地。到7世紀初,斯拉夫人已遍布巴爾幹半島北部各地,後來又經過幾個世紀的大遷徙,斯拉夫人各地居民經過長期的融合,逐漸形成了今天東歐的各個民族國家。日耳曼人早在公元1世紀就從北歐南下,成為羅馬帝國北部的強鄰。不過,當時羅馬軍團十分強大,穩守邊境毫不費力。隨著帝國的衰微,羅馬對邊境的控制也頻頻告急。公元1世紀,日耳曼人已經佔據了東起維斯瓦河,西至萊茵河,南達多瑙河,北抵波羅的海的廣大地區,羅馬人把這片廣袤的大地稱為日耳曼尼亞。公元4世紀後期,由於受到來自匈奴的攻擊,日耳曼人開始像潮水般湧入羅馬帝國境內,由此形成了日耳曼部落大遷徙的浪潮。最先進入帝國的是西哥特人,但羅馬政府對他們特別殘暴,強迫他們種地、服兵役,甚至將他們賣為奴隸。西哥特人不甘屈辱,發動起義,羅馬的奴隸、隸農、礦工也紛紛加入了起義隊伍。

公元378年,西哥特人同羅馬帝國在阿德裡亞堡決戰,羅馬被擊敗,皇帝瓦倫斯被打死。公元5世紀初,西哥特人再次對羅馬發動進攻,汪達爾人也由北方入侵。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公元410年,羅馬城被攻陷。西哥特人在洗劫羅馬城和義大利半島之後,又向西進軍,最後定居在高盧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公元419年,建立西哥特王國,這是羅馬帝國版圖內的第一個日耳曼人國家。汪達爾人則進入北非,建立了獨立的汪達爾王國,結束了羅馬帝國在北非的統治。倫巴第人則佔領了北部義大利的波河平原,建立了倫巴第王國。其他日耳曼部落也紛紛衝進西羅馬帝國。另外,日耳曼人中的盎格魯人、薩克遜人、朱特人,則從原先居住的威悉河、易北河流域出發,登上不列顛島,徵服了原有居民凱爾特人,建立了自己的文明,盎格魯-薩克遜人從此成為英格蘭的主要民族。公元5世紀初,西羅馬帝國的土地已大部喪失,帝國名存實亡。公元476年,日耳曼僱傭軍的首領奧多雅克廢黜了西羅馬最後一個皇帝羅慕洛·奧古斯都,西羅馬帝國滅亡。

歐洲民族大遷徙至此結束。日耳曼部落很早就居住在萊茵河以東、多瑙河以北、維斯瓦河和北海之間的廣大地區,包括法蘭克人、哥特人、薩克遜人、汪達爾人和倫巴第人等。他們一般具有相同的宗教信仰和社會制度,使用相近的語言。日耳曼人中每位傑出的武士首領都有一支扈從隊,他們戰時守衛在首領身旁,效忠於他。首領則向他們提供給養、武器及戰利品。這種制度有助於後來封建制的形成,因為封建制正是建立在騎士對封建領主忠誠的基礎上的。日耳曼人的首領或國王主要是根據勇猛程度和出身選舉產生。作戰英勇、貴族出身的部落成員更有希望成為首領或國王。打仗時首領和國王身先士卒,奮勇衝殺,至於權力則較為有限,許多事務都由部落會議決定。由匈奴西遷引發的這場歷時幾個世紀的民族大遷徙,不僅打破了亞歐大陸南耕北牧的傳統格局,突破了地域間的封閉,而且還加強了亞歐大陸各地區、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奠定了現代亞歐大陸主要民族和國家的基礎,從而形成了世界歷史的新格局和新版圖。

相關焦點

  • 2020丨公元420年代:西哥特王國是怎麼建立的?
    公元374年,匈奴人(主要是指西遷的北匈奴的後代)西遷,他們從中亞經過裏海進入頓河流域、第聶伯河流域,徵服了生活在那裡的阿蘭人與東哥特人,接著向黑海北岸的西哥特人進攻,匈奴人與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戰鬥,最終迫使約15000名西哥特人向羅馬帝國遷移。
  • 世界通簡史:公元前歐亞大陸的,匈奴人哥特人,日耳曼人和羅馬人
    匈奴人在公元4世紀中期開始西遷的原因,我們不可能確知。但是,他們的貧窮,意味著自己沒有安全邊界;乾旱意味著死在草原上。所以,他們可能是因為一次生態危機而開始遷移。對於一個財富耗盡、人口過剩的家園來說,暴力、徵服和向西擴張,都是擺脫危機的路徑。到達烏克蘭時,他們趕走了東哥特人(東部的哥特人)。當繼續向西 挺進時,他們又迫使西哥特人(西部的哥特人)進入東羅馬帝國境內尋求庇護。
  • 西哥特人兩次圍攻羅馬,那裡的奴隸打開了大門,導致羅馬淪陷
    次年,狄奧多西一世完成了羅馬的統一,這是羅馬帝國的最後一次統一。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去世後,羅馬帝國被他的兩個兒子瓜分,永久分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羅馬城為首都,君士坦丁堡為首都。公元410年8月24日,東、西羅馬帝國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一天,它被稱為"永恆之城"。這座擁有一百萬人口的羅馬城被蠻族西哥特人和匈奴人的聯合軍隊攻破。軍隊洗劫了這座城市三天。
  • 公元前,西哥特人為什麼攻打羅馬?
    公元前,西哥特人為什麼攻打羅馬?你可以看到整個悲慘的傳奇410年羅馬被哥特人和汪達爾人解僱是什麼樣子的?他們是有組織的,還是只是騎著馬在城市裡亂砍亂燒,掠奪?但小編將在這裡提供一個基本概述。在這一時期,更大的民族、文化、法律和宗教問題遠沒有羅馬和非羅馬血統的強大王朝之間令人眼花繚亂的聯盟和對抗重要。「羅馬人」和「野蠻人」之間的界限比我們通常想像的要複雜得多。整個羅馬帝國,但特別是在西半部,一直是非常善於吸收外來元素——羅馬在許多方面的能力將外國人是其成功的關鍵,要早在拉丁聯盟的基礎,向前延伸到過去的「羅馬人」,事實上,希臘人。
  • 羅馬帝國的終結者——匈人阿提拉和日耳曼人
    西哥特人後來曾攻入羅馬,劫掠之後留在了西羅馬帝國境內。東哥特人由於在東歐,便成了匈人進入歐洲之後首先要面對的勢力。如此以來,羅馬帝國、法蘭克人、東西哥特人便是匈人進入歐洲之後要面對的四大勢力。3、東羅馬帝國向匈人納貢稱臣公元375年,匈人輕取東哥特王國,之後又大敗西哥特人,進入羅馬帝國的北方。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直面匈人的便是東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的北方邊界有多瑙河這一天然屏障,但依然無法阻擋匈人的不斷南下。
  • 應運而生的「羅馬毀滅者」,哥特人的迷局
    哥特人原本居住在黑海的西北部,這裡缺乏強敵,同時羅馬帝國本身也對這裡不感興趣,按道理來說,哥特人是沒有遷徙的必要的。然而,在公元4世紀末,自東方而來的遊牧民族-匈人,卻將遷徙的腳步邁向了哥特人的土地。哥特人此時尚沒有接受過足夠高的文明教化,面對匈人的攻勢,哥特人很快便被擊敗。
  • 荒謬的不等式:中前期的匈人敗績實錄|匈奴|阿提拉|羅馬帝國|西哥特...
    無獨有偶,匈人主力對中歐的入侵很快也遭到西羅馬帝國的制止。烏爾丁時代,其屬下部分部落渡過多瑙河進入西帝國的潘諾尼亞行省。由於後者當時正深陷與西哥特人的戰事而無暇它顧,匈人的鳩佔鵲巢行為並未得到任何阻擋。但等到羅馬人緩過神來,立即就組織軍隊驅趕盤踞潘諾尼亞的入侵者。公元427年,西羅馬終於成功收復了這一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的行省。
  • 羅馬人同哥特人的恩怨:好好相處了半個世紀,因何起了仇怨
    可是,在4世紀末期一波又一波民族遷徙浪潮的催逼之下,羅馬帝國的軍隊、政治中樞中越來越多地混入了哥特人等蠻族親貴階層。羅馬人將如何處理這般尷尬呢?一、哥特人入境後羅馬軍隊的蠻族化等狄奧多西站穩了陣腳後,大量吸收哥特人進入體制的弊端便顯露出來。
  • 西哥特人兩度包圍羅馬城,城內奴隸打開城門使羅馬陷落
    410年8月24日,發生了一件轟動東西羅馬帝國的大事,這一天被稱作「永恆之城」,人口號稱百萬的羅馬城被蠻族西哥特人和匈人的聯合軍隊攻破,軍隊在羅馬城劫掠三天,這是八百年來羅馬城第一次被攻破,神話破滅,加速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 羅馬人同哥特人的恩怨:雙方好好相處了半個世紀,因何起了仇怨?
    可是,在4世紀末期一波又一波民族遷徙浪潮的催逼之下,羅馬帝國的軍隊、政治中樞中越來越多地混入了哥特人等蠻族親貴階層。羅馬人將如何處理這般尷尬呢? 一、哥特人入境後羅馬軍隊的蠻族化 等狄奧多西站穩了陣腳後,大量吸收哥特人進入體制的弊端便顯露出來。
  • 哥特人反抗帝國統治者的暴政,結束了和平關係,而進行的鬥爭
    第四次羅馬哥特戰爭,是居於帝國境內的哥特人為反抗帝國統治者的暴政而進行的鬥爭。376年,由於匈奴人的入侵,結束了哥特人與羅馬帝國間的和平關係。匈奴原是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秦漢時期成為中國邊境要患。漢武帝時期匈奴人被漢將打敗,從此衰落。
  • 苟延殘喘,西羅馬帝國崩潰後地方自治與日耳曼人統治間的平衡
    日耳曼人建國初期——延續羅馬帝國地方制度日耳曼人歷史上建國,可能大部分人都會想到公元486年克洛維建立的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也可能會想到西哥特人佔據伊比利亞半島建立國家的西哥特王國(公元418年年末),而更早的實際上應該是蘇維匯人,在西哥特人洗劫羅馬之前,他們就在伊比利亞半島上建立了蘇維匯王國
  • 羅馬帝國:收復羅馬城之戰
    羅馬帝國喪失了半壁江山,風雨飄搖的西羅馬政權傾覆後,大量的北方哥特人內遷至西歐,成為了新興統治者。但是東羅馬帝國仍然存在,並且無時無刻想著收復永恆之城,由此拉開了收復羅馬城之戰……西西里島大戰統治西西里島的東哥特王國女領主阿瑪娜·希莎,素來與東羅馬帝國友好。
  • 羅馬帝國縱橫歐洲500年,最後咋衰落的?不能全怪蠻族日耳曼人
    情勢之所以如此,一是因為在歐洲各蠻族的東方,出現了一支更為兇悍的遊牧民族——匈人。在匈人的攻擊之下,日耳曼等蠻族不得不放棄原有的土地,轉而向羅馬帝國進行擴張。二是因為此時的羅馬帝國已經衰落,公元378年,蠻族哥特人在亞德裡亞堡大敗羅馬軍團,就連羅馬皇帝瓦倫斯都戰死了。
  • 395年西哥特人反叛羅馬
    這七個蠻族的在河灣中的戰爭,還不如說是七十個蠻族幫,哥特人也打哥特人,匈奴人也打匈奴人,東哥特人聯合匈奴人打蘇匯維人,蘇匯維人聯合汪達爾人打西哥特人,這樣任性的蠻族們,他們只認印象,他們與匈奴人一樣,都分成幫派,匈奴幫,汪達爾幫,東哥特幫,西哥特幫,阿蘭幫,薩爾馬特幫,我們不知道這些幫派的戰鬥過程
  • 驅虎吞狼之計——使羅馬城淪陷,西哥特人崛起的政治敗筆
    羅馬當初是想通過與西哥特人的和解,使西哥特人的優秀作戰人員進入到自己的軍隊中為自己所用。甚至採用驅虎吞狼的政策,在與其他蠻族爆發戰爭時,將西哥特人領入戰場,成為羅馬的生力軍。但是卻並沒有給西哥特人應有的補償,而導致西哥特人對於羅馬的反抗。在雙方長達30年的一種脆弱關係的演變以後,西哥特人最終攻陷羅馬,西羅馬帝國就此滅亡。
  • 西哥特人-5到7世紀
    公元3世紀是羅馬內亂和羅馬政權衰落的時期,北方的德意志部落,以前被囚禁在海灣裡,開始侵佔帝國。本世紀中葉,西哥特人(或西哥特人)佔領了羅馬特蘭西瓦尼亞,並從此對帝國東部各省進行了大規模的突襲。4世紀中葉,來自亞洲的蒙古匈奴向西推進,驅逐了尋求羅馬保護的西哥特人。
  • 他們沉重地打擊了羅馬奴隸制的統治蠻族入侵與帝國滅亡
    四帝共治前後的人民起義長期的軍事混戰和殘酷的經濟剝削使羅馬帝國境內的廣大人民陷入了苦難的深淵,迫使他們舉行起義。公元3世紀初,一位被奴隸主稱作「強盜」的名叫布拉的人曾率領一支600餘人的隊伍在義大利縱橫馳騁,殺富濟貧。238年,北非掀起奴隸、隸農和當地土著居民(柏柏爾人)的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