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丨公元420年代:西哥特王國是怎麼建立的?

2020-12-16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腳本撰寫:劉同華 視頻統籌:劉芳源)

上期回顧

兩晉時期,少數民族南下,客觀上推動了民族融合,同時北人南遷,開發江南地區。420年,劉裕代晉自立,定都建康,國號宋,東晉滅亡。429年,裴松之《三國志注》正式成書,成為史學經典。

本期提要

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交往與碰撞促進了歐亞文明的變化與發展。從4世紀後半期開始,日耳曼人開始大規模湧入羅馬帝國。西哥特人首先以「同盟者」的身份定居羅馬帝國境內為帝國戍守邊疆。羅馬帝國對定居的西哥特人採取壓迫政策,終於導致西哥特人揭竿起義,攻陷羅馬城。之後,西哥特人在高盧南部與西班牙地區建國。立國後,西哥特王國實行封建土地分封制度。在行政上,沿用羅馬舊制。6世紀開始,西哥特王國開始衰落,至8世紀初最終被阿拉伯人徵服。

西哥特人首領阿拉裡克

和平交流和暴力衝突作為促進不同民族與文明融合的兩種方式可謂利弊分明。和平交流可以實現雙贏的融合,中國古代絲綢之路就是世界不同民族與文明以和平交流方式實現融合的範本;然而暴力衝突則只能導致以流血為代價的融合,比如「蠻族」與古羅馬的長期廝殺。

在古代希臘與羅馬農耕世界的北部,有一支被希臘與羅馬人稱為「蠻族」的日耳曼遊牧民族,他們對地中海世界的農耕文明影響至深。日耳曼人最早興起於北歐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南部地區,公元前6世紀左右逐漸南遷,此後日耳曼人大致居住在波羅的海以南,多瑙河以北,萊茵河以東以及現今波蘭境內的維斯杜拉河以西的歐洲中部及北部地區。作為遊牧民族,日耳曼人體型粗獷威猛、高大強壯、毛髮金黃。公元前2世紀,日耳曼人開始侵襲義大利,羅馬人與日耳曼人開始有直接的交往。

公元410年,蠻族洗劫羅馬城。

西方古典作家的著作中對日耳曼人的狀況有較為詳細的記載。愷撒(公元前100年至前44年)的《高盧戰記》記載了他徵戰高盧的過程,描述了當時高盧北方的日耳曼人半定居的生活方式和氏族制度統治的情況。希臘學者斯特拉波(約公元前64年至公元19年)的《地理學》記載了日耳曼遊牧部落在公元前後交替時期的情況,提到日耳曼部落主要以牲畜為主要食料,並經常變換居所。羅馬博物學家老普林尼(約24至79年)的《博物志》記載了日耳曼部落人口分布的情況。塔西佗(55至120年)的《日耳曼尼亞志》詳細描述了日耳曼人的社會制度與生活習俗。通過這些古典作家的記載可知,公元1世紀,日耳曼人基本完成了由半遊牧的生活方式向定居的生活方式的過渡。雖然畜牧業仍然在生產中佔據重要地位,但是農業日趨成為日耳曼人重要的生產部門。同時,日耳曼人採取氏族部落的集體組織形式,政治上採用軍事民主制度,氏族貴族掌控實權,採取集體協商的原則處理戰爭等重大事件,氏族貴族精英成為部落的軍事首領。

公元1世紀,羅馬人與日耳曼人之間的交往主要以相互侵佔領土的衝突為主。公元1至2世紀,羅馬帝國沿萊茵河與多瑙河一線與日耳曼人劃定邊界,轉入防禦階段。3世紀危機之後,羅馬帝國實力整體呈下降趨勢,日耳曼人開始不斷入侵羅馬帝國。公元3世紀至5世紀,古典作家關於日耳曼人的記載便中斷了,恩格斯說關於此時期日耳曼人的情況主要依據後來出土的此時期的考古文物。從4世紀後半期起,受到匈奴人西遷的影響,再加上羅馬帝國的邊疆防禦日益削弱,日耳曼人開始大規模地湧入羅馬帝國境內。

4世紀後半期,日耳曼人按居住地域劃分為兩大部落集團,以撒克遜人與法蘭克人等為主的西日耳曼集團主要以農業為主,而以哥特人等為主的東日耳曼集團主要以遊牧為主。其中,哥特人是所有日耳曼部落中最強大的部落,他們主要居住在黑海北岸的南俄草原。4世紀,哥特人又分成東西兩部,其中,西哥特人主要生活在多瑙河下遊地區,佔據德涅斯特河以西至喀爾巴阡山之間的地區,而東哥特人主要生活在頓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間的地區。公元374年,匈奴人(主要是指西遷的北匈奴的後代)西遷,他們從中亞經過裏海進入頓河流域、第聶伯河流域,徵服了生活在那裡的阿蘭人與東哥特人,接著向黑海北岸的西哥特人進攻,匈奴人與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戰鬥,最終迫使約15000名西哥特人向羅馬帝國遷移。376年,西哥特人在羅馬皇帝瓦倫斯的允許之下,渡過多瑙河向巴爾幹半島遷移,定居羅馬境內的麥西亞(今保加利亞),作為「同盟者」為羅馬帝國守衛邊疆,西哥特人於是成為第一支進入羅馬的日耳曼遊牧部落。

西哥特人的遷徙路線

然而,定居羅馬的西哥特人生活並不如意,他們的武器被羅馬人沒收,羅馬人對他們進行沉重的盤剝,將他們當作奴隸使喚。378年,西哥特人不堪忍受羅馬人的奴役,舉行武裝起義,最終羅馬軍隊在阿德裡亞堡戰役中敗於西哥特人,羅馬皇帝瓦倫斯戰死疆場。401年,西哥特人在首領阿拉裡克的領導下,由巴爾幹半島翻越阿爾卑斯山入侵義大利,阿拉裡克在奴隸與蠻族出身的羅馬士兵的配合下,於410年攻佔羅馬城,他們在羅馬城劫掠多日,羅馬帝國的滅亡近在咫尺。後來,西哥特人轉戰南義大利,計劃渡海去西西里、北非,但是因阿拉裡克之死,計劃未能實現,412年,他們撤離羅馬城,翻越阿爾卑斯山,佔領了高盧南部,向西班牙進軍。415年,西哥特人進入西班牙北部地區,打敗了佔據此地同為日耳曼蠻族的汪達爾人和阿蘭人。西羅馬皇帝打算利用西哥特人對付其他蠻族,要求他們把其他蠻族趕走,然後把土魯斯和波爾多封賜給他們作為酬勞。419年,西哥特人以土魯斯為中心,在高盧南部和西班牙建立起第一個得到羅馬承認的蠻族王國——西哥特王國。

西哥特國王提奧多裡克一世(419至451年在位)曾參加反對匈奴進攻西歐的戰爭,在卡塔隆尼平原戰役中擊敗匈奴人國王阿提拉,本人亦陣亡。厄裡克國王統治期間(466至484年),西哥特王國臻於鼎盛,王國領土北到羅亞爾河,東到羅納河,南到直布羅陀海峽,西到比斯開灣。507年,蘭克王國的克洛維大王在武耶戰役中擊敗了西哥特人,將西哥特人從法國驅逐到庇里牛斯山以外的西班牙地區。此後長達兩個世紀,西哥特王國開始衰落,公元8世紀初,阿拉伯人渡海最終徵服了西哥特王國。

西哥特王國建立之後,沒收羅馬地主三分之二的土地,將這些土地分給國王、國王的親兵以及基督教神職人員,這些人就成為西哥特王國的封建大地主,原來的部分破產的日耳曼氏族公社成員則淪為隸農、奴隸與依附農民,大地主以服兵役為條件將土地分封給親信與貴族,而親信和貴族們則宣誓效忠大地主,從而形成西哥特王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西哥特王國在法律建設上頗有建樹,厄裡克國王為鞏固統治,曾命令羅馬法學家編纂法典(475年)。其子阿拉裡克二世於506年向其高盧-羅馬臣民頒布法典《摘要》。欽達斯溫德國王在位期間開始修訂阿拉裡克二世頒布的適用於羅馬人的法典《摘要》,其子雷塞斯溫德於654年完成新法典《西哥特法典》的編纂,該法典共十二卷,包括西哥特王國歷代國王的法令,融合了羅馬法和日耳曼法,既適用於羅馬人,也適用於西哥特人,成為中世紀西班牙法律的基礎。在行政體制上,西哥特王國行政機構仍沿用羅馬舊制,按照慣例召開各省會議,每年舉行一次高級官員與當地顯貴的會議,共同討論重大問題。西哥特王國的官方語言為西班牙的拉丁方言。在宗教上,西哥特人早期大多信奉阿里烏派基督教,羅馬天主教將其視為異端,高盧羅馬居民也對其抵制。裡卡雷德一世國王在位期間,於598年的第三次託萊多宗教會議上公開放棄阿里烏信仰,皈依天主教,促使大批貴族和高級教士改宗,從而結束了西哥特王國內部的教派紛爭,有利促進了哥特人與西班牙-羅馬人的融合。

於羅馬帝國而言,公元5世紀上半葉,來自羅馬帝國北方的日耳曼遊牧諸部落將整個帝國疆土變成了相互爭戰的戰場,他們在羅馬疆域內建立了許多蠻族國家,將西羅馬帝國的疆土幾乎瓜分完畢。此時,造成日耳曼遊牧民族遷徙的匈奴人再次向南遷徙,入侵、蹂躪高盧與義大利,最終定居多瑙河下遊的潘諾尼亞。476年,西羅馬帝國在蠻族出身的羅馬將領奧多亞克的兵變下滅亡。可以說,正是由於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碰撞才導致了地中海世界發生了如此重大的歷史變化。

(本欄目總撰稿為卜憲群,本期作者為山東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趙北平)

中西大事記

中 國

公元410年

劉裕率東晉將士攻打廣固(今山東青州),南燕尚書悅壽開城歸降,晉軍生擒慕容超,南燕滅亡。

公元420年

晉恭帝禪位於宋王劉裕,劉裕稱帝,建立劉宋,改元永初。

公元450年

宋文帝決定大舉北伐,北魏關中搖動。

公元476年

北魏馮太后臨朝稱制,有意識地進行漢化。

西 方

公元410年

阿拉裡克在奴隸與蠻族出身的羅馬士兵的配合下,攻佔羅馬城,在羅馬城劫掠多日。

公元419年

西哥特人在高盧南部與西班牙地區建立西哥特王國。

公元450年

匈奴人攻入西羅馬帝國。

公元476年

日耳曼人首領奧多亞克廢羅馬皇帝羅慕洛,西羅馬帝國滅亡。

相關焦點

  • 公元378年,西哥特人同羅馬帝國在阿德裡亞堡決戰,羅馬被擊敗
    公元91年,北匈奴在東漢和南匈奴的聯合打擊下敗亡,北匈奴的一部分由單于率領離開漠北向西遷移。著名的匈奴西遷故事,就在這個時候開始了。西遷的匈奴人大約有20餘萬,他們首先在大漠西北烏孫所轄的悅般地區停留下來。公元105~106年,北匈奴曾遣使來到漢朝,請求和親,漢帝沒有同意,從此北匈奴失去了與漢朝的聯繫。
  • 西哥特王國的滅亡:自己搞內亂,結果被阿拉伯人一波帶走
    公元7世紀末期,伊比利亞半島遭遇了嚴重的饑荒,當時統治該半島的整個西哥特王國有半數人餓死,之後又是大規模的鼠疫爆發。國王與教會卻毫不放鬆對民眾的剝削,徵斂不已,自由民失去了土地,流離失所的他們不堪忍受壓榨,只能武裝暴動。巴斯克人也不斷發動起義,挑戰著西哥特人的統治。同時西哥特王國上層間的內部紛爭愈演愈烈,國王與貴族、教士之間時不時兵戎相見,矛盾達到了白熱化程度。
  • 世界通簡史:公元前歐亞大陸的,匈奴人哥特人,日耳曼人和羅馬人
    匈奴人在公元4世紀中期開始西遷的原因,我們不可能確知。但是,他們的貧窮,意味著自己沒有安全邊界;乾旱意味著死在草原上。所以,他們可能是因為一次生態危機而開始遷移。對於一個財富耗盡、人口過剩的家園來說,暴力、徵服和向西擴張,都是擺脫危機的路徑。到達烏克蘭時,他們趕走了東哥特人(東部的哥特人)。當繼續向西 挺進時,他們又迫使西哥特人(西部的哥特人)進入東羅馬帝國境內尋求庇護。
  • 查士丁尼一世徵服北非汪達爾王國、義大利東哥特王國,領土擴大
    公元527年8月,查士丁去世,查士丁尼一世即位。他在位期間曾多次發動對外戰爭,徵服北非汪達爾王國、義大利東哥特王國,領土擴大;下令纂成《查士丁尼法典》等四部法典(總稱《國法大全》),成為羅馬法的重要典籍,對後世法律影響很大。公元565年,查士丁尼一世去世後,徵服地區大都喪失。518年,身為禁衛軍首領的叔父查士丁即皇帝位,他被指定為繼位人。
  • 法國、德國、義大利共同的祖先,克洛維與他的法蘭克王國!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正式滅亡以後,法蘭克人建立的法蘭克王國是日耳曼人在羅馬廢墟上建立的最強大的王國,同時它也是今天德國 法國和義大利的前身,所以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法蘭克王國與它的首任國王克洛維。公元486年克洛維帥軍越過阿登森林今天比利時境內南下,聯合另一支法蘭克人,在蘇瓦松擊敗斯雅格裡烏斯的軍隊,斯雅格裡烏斯倉皇南逃,投奔了西哥特人。蘇瓦松戰役勝利以後,克洛維吞併了蘇瓦松王國,並消滅了高盧地區最後的羅馬人勢力,並且讓自己的國土翻了一倍。克洛維派使者前去索要斯雅格裡烏斯,西哥特人把他套上鐐銬送交給克洛維。
  • 公元前,西哥特人為什麼攻打羅馬?
    公元前,西哥特人為什麼攻打羅馬?你可以看到整個悲慘的傳奇410年羅馬被哥特人和汪達爾人解僱是什麼樣子的?他們是有組織的,還是只是騎著馬在城市裡亂砍亂燒,掠奪?但小編將在這裡提供一個基本概述。阿拉裡克解僱了羅馬在410年,他曾是軍事下屬的斯提裡科在394年Frigidus戰役中,但在一年之內希臘的互相對抗的長,哥特人之間的複雜和危險的陰謀,在東部和西部羅馬法庭。這種結盟和背叛的模式已經成為幾代人的常態。在400年代中期,東方的總司令是阿斯帕,一半是艾倫,一半是哥特——最終被他自己任命的皇帝暗殺。
  • 驅虎吞狼之計——使羅馬城淪陷,西哥特人崛起的政治敗筆
    其中西哥特人與羅馬人之間的接觸最為廣泛,給羅馬人的傷害也最為慘重。羅馬當初是想通過與西哥特人的和解,使西哥特人的優秀作戰人員進入到自己的軍隊中為自己所用。甚至採用驅虎吞狼的政策,在與其他蠻族爆發戰爭時,將西哥特人領入戰場,成為羅馬的生力軍。但是卻並沒有給西哥特人應有的補償,而導致西哥特人對於羅馬的反抗。
  • 西哥特人-5到7世紀
    公元3世紀是羅馬內亂和羅馬政權衰落的時期,北方的德意志部落,以前被囚禁在海灣裡,開始侵佔帝國。本世紀中葉,西哥特人(或西哥特人)佔領了羅馬特蘭西瓦尼亞,並從此對帝國東部各省進行了大規模的突襲。4世紀中葉,來自亞洲的蒙古匈奴向西推進,驅逐了尋求羅馬保護的西哥特人。
  • 苟延殘喘,西羅馬帝國崩潰後地方自治與日耳曼人統治間的平衡
    日耳曼人建國初期——延續羅馬帝國地方制度日耳曼人歷史上建國,可能大部分人都會想到公元486年克洛維建立的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也可能會想到西哥特人佔據伊比利亞半島建立國家的西哥特王國(公元418年年末),而更早的實際上應該是蘇維匯人,在西哥特人洗劫羅馬之前,他們就在伊比利亞半島上建立了蘇維匯王國
  • 2020丨公元20年代:光武中興
    (腳本撰寫:易舜 視頻統籌:劉芳源)本期提要公元25年,劉秀在河北鄗城千秋亭即皇帝位,建立了東漢政權。公元20年代,王莽建立的「新」朝逐漸垮臺,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政權。 西漢晚期,朝政衰敗。漢成帝時,以太后王政君為首的外戚勢力把持朝政。漢哀帝死後,王政君之侄王莽連立漢平帝、孺子嬰兩幼主。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正式代漢稱帝,建立了新朝。新莽時期,政治混亂,導致赤眉、綠林、銅馬等農民起義。
  • 西哥特人兩次圍攻羅馬,那裡的奴隸打開了大門,導致羅馬淪陷
    公元410年8月24日,東、西羅馬帝國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一天,它被稱為"永恆之城"。這座擁有一百萬人口的羅馬城被蠻族西哥特人和匈奴人的聯合軍隊攻破。軍隊洗劫了這座城市三天。這是八百年來羅馬城第一次被攻破。神話破滅,加速了西羅馬帝國的崩潰。
  • 395年西哥特人反叛羅馬
    這七個蠻族的在河灣中的戰爭,還不如說是七十個蠻族幫,哥特人也打哥特人,匈奴人也打匈奴人,東哥特人聯合匈奴人打蘇匯維人,蘇匯維人聯合汪達爾人打西哥特人,這樣任性的蠻族們,他們只認印象,他們與匈奴人一樣,都分成幫派,匈奴幫,汪達爾幫,東哥特幫,西哥特幫,阿蘭幫,薩爾馬特幫,我們不知道這些幫派的戰鬥過程
  • 荒謬的不等式:中前期的匈人敗績實錄|匈奴|阿提拉|羅馬帝國|西哥特...
    到了東羅馬皇帝提奧多西二世在位中期(約公元435年),又一位匈人國王盧伽因不滿足於此前籤訂的協議,企圖再次效仿烏爾丁入侵多瑙河以南的帝國領土。但還未開始行動就莫名暴斃,匈人隨即陷入內部爭端。盧伽企圖襲擊東羅馬的計劃也就不了了之。
  • 哥特戰爭--貝利撒留的精彩戰法
    歷史背景公元527年,具有雄心壯志的查士丁尼成為東羅馬帝國(也叫拜佔庭帝國)的皇帝,這時的羅馬版圖已支離破碎,被異族瓜分,義大利淪入東哥特人的手中。查士丁尼立志要奪回被蠻族佔據的領土,重新恢復古羅馬帝國的昔日雄風,對哥特發動了徵服戰爭。
  • 匈奴人究竟去了哪裡:向西逃跑引發西羅馬滅亡
    公元374年,匈奴在大單于巴蘭姆伯爾的率領下,渡過了頓河,向東哥特人發動了進攻,東哥特人哪裡是匈奴人的對手,經過奮戰,依然慘敗,一部分東哥特人只得向西逃竄,逃到了西哥特人那裡,匈奴尾隨其後,追擊到西哥特人居住地。
  • 延續上百年的西羅馬帝國怎麼就被日耳曼人給滅了
    兵力財力本就不算強大的西羅馬自然是拆西牆補東牆,將其它地方的守軍調至東部和西哥特人對抗,但與此同時西羅馬的西部已經近乎沒有半個守衛了。周圍的日耳曼部落本不敢拿西羅馬怎樣,可看到西哥特人的做法後,不少人也開始意識到西羅馬恐怕也是日落西山了,而日耳曼人中的野心家也開始蠢蠢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