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本撰寫:劉同華 視頻統籌:劉芳源)
上期回顧
兩晉時期,少數民族南下,客觀上推動了民族融合,同時北人南遷,開發江南地區。420年,劉裕代晉自立,定都建康,國號宋,東晉滅亡。429年,裴松之《三國志注》正式成書,成為史學經典。
本期提要
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交往與碰撞促進了歐亞文明的變化與發展。從4世紀後半期開始,日耳曼人開始大規模湧入羅馬帝國。西哥特人首先以「同盟者」的身份定居羅馬帝國境內為帝國戍守邊疆。羅馬帝國對定居的西哥特人採取壓迫政策,終於導致西哥特人揭竿起義,攻陷羅馬城。之後,西哥特人在高盧南部與西班牙地區建國。立國後,西哥特王國實行封建土地分封制度。在行政上,沿用羅馬舊制。6世紀開始,西哥特王國開始衰落,至8世紀初最終被阿拉伯人徵服。
西哥特人首領阿拉裡克
和平交流和暴力衝突作為促進不同民族與文明融合的兩種方式可謂利弊分明。和平交流可以實現雙贏的融合,中國古代絲綢之路就是世界不同民族與文明以和平交流方式實現融合的範本;然而暴力衝突則只能導致以流血為代價的融合,比如「蠻族」與古羅馬的長期廝殺。
在古代希臘與羅馬農耕世界的北部,有一支被希臘與羅馬人稱為「蠻族」的日耳曼遊牧民族,他們對地中海世界的農耕文明影響至深。日耳曼人最早興起於北歐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南部地區,公元前6世紀左右逐漸南遷,此後日耳曼人大致居住在波羅的海以南,多瑙河以北,萊茵河以東以及現今波蘭境內的維斯杜拉河以西的歐洲中部及北部地區。作為遊牧民族,日耳曼人體型粗獷威猛、高大強壯、毛髮金黃。公元前2世紀,日耳曼人開始侵襲義大利,羅馬人與日耳曼人開始有直接的交往。
公元410年,蠻族洗劫羅馬城。
西方古典作家的著作中對日耳曼人的狀況有較為詳細的記載。愷撒(公元前100年至前44年)的《高盧戰記》記載了他徵戰高盧的過程,描述了當時高盧北方的日耳曼人半定居的生活方式和氏族制度統治的情況。希臘學者斯特拉波(約公元前64年至公元19年)的《地理學》記載了日耳曼遊牧部落在公元前後交替時期的情況,提到日耳曼部落主要以牲畜為主要食料,並經常變換居所。羅馬博物學家老普林尼(約24至79年)的《博物志》記載了日耳曼部落人口分布的情況。塔西佗(55至120年)的《日耳曼尼亞志》詳細描述了日耳曼人的社會制度與生活習俗。通過這些古典作家的記載可知,公元1世紀,日耳曼人基本完成了由半遊牧的生活方式向定居的生活方式的過渡。雖然畜牧業仍然在生產中佔據重要地位,但是農業日趨成為日耳曼人重要的生產部門。同時,日耳曼人採取氏族部落的集體組織形式,政治上採用軍事民主制度,氏族貴族掌控實權,採取集體協商的原則處理戰爭等重大事件,氏族貴族精英成為部落的軍事首領。
公元1世紀,羅馬人與日耳曼人之間的交往主要以相互侵佔領土的衝突為主。公元1至2世紀,羅馬帝國沿萊茵河與多瑙河一線與日耳曼人劃定邊界,轉入防禦階段。3世紀危機之後,羅馬帝國實力整體呈下降趨勢,日耳曼人開始不斷入侵羅馬帝國。公元3世紀至5世紀,古典作家關於日耳曼人的記載便中斷了,恩格斯說關於此時期日耳曼人的情況主要依據後來出土的此時期的考古文物。從4世紀後半期起,受到匈奴人西遷的影響,再加上羅馬帝國的邊疆防禦日益削弱,日耳曼人開始大規模地湧入羅馬帝國境內。
4世紀後半期,日耳曼人按居住地域劃分為兩大部落集團,以撒克遜人與法蘭克人等為主的西日耳曼集團主要以農業為主,而以哥特人等為主的東日耳曼集團主要以遊牧為主。其中,哥特人是所有日耳曼部落中最強大的部落,他們主要居住在黑海北岸的南俄草原。4世紀,哥特人又分成東西兩部,其中,西哥特人主要生活在多瑙河下遊地區,佔據德涅斯特河以西至喀爾巴阡山之間的地區,而東哥特人主要生活在頓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間的地區。公元374年,匈奴人(主要是指西遷的北匈奴的後代)西遷,他們從中亞經過裏海進入頓河流域、第聶伯河流域,徵服了生活在那裡的阿蘭人與東哥特人,接著向黑海北岸的西哥特人進攻,匈奴人與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戰鬥,最終迫使約15000名西哥特人向羅馬帝國遷移。376年,西哥特人在羅馬皇帝瓦倫斯的允許之下,渡過多瑙河向巴爾幹半島遷移,定居羅馬境內的麥西亞(今保加利亞),作為「同盟者」為羅馬帝國守衛邊疆,西哥特人於是成為第一支進入羅馬的日耳曼遊牧部落。
西哥特人的遷徙路線
然而,定居羅馬的西哥特人生活並不如意,他們的武器被羅馬人沒收,羅馬人對他們進行沉重的盤剝,將他們當作奴隸使喚。378年,西哥特人不堪忍受羅馬人的奴役,舉行武裝起義,最終羅馬軍隊在阿德裡亞堡戰役中敗於西哥特人,羅馬皇帝瓦倫斯戰死疆場。401年,西哥特人在首領阿拉裡克的領導下,由巴爾幹半島翻越阿爾卑斯山入侵義大利,阿拉裡克在奴隸與蠻族出身的羅馬士兵的配合下,於410年攻佔羅馬城,他們在羅馬城劫掠多日,羅馬帝國的滅亡近在咫尺。後來,西哥特人轉戰南義大利,計劃渡海去西西里、北非,但是因阿拉裡克之死,計劃未能實現,412年,他們撤離羅馬城,翻越阿爾卑斯山,佔領了高盧南部,向西班牙進軍。415年,西哥特人進入西班牙北部地區,打敗了佔據此地同為日耳曼蠻族的汪達爾人和阿蘭人。西羅馬皇帝打算利用西哥特人對付其他蠻族,要求他們把其他蠻族趕走,然後把土魯斯和波爾多封賜給他們作為酬勞。419年,西哥特人以土魯斯為中心,在高盧南部和西班牙建立起第一個得到羅馬承認的蠻族王國——西哥特王國。
西哥特國王提奧多裡克一世(419至451年在位)曾參加反對匈奴進攻西歐的戰爭,在卡塔隆尼平原戰役中擊敗匈奴人國王阿提拉,本人亦陣亡。厄裡克國王統治期間(466至484年),西哥特王國臻於鼎盛,王國領土北到羅亞爾河,東到羅納河,南到直布羅陀海峽,西到比斯開灣。507年,蘭克王國的克洛維大王在武耶戰役中擊敗了西哥特人,將西哥特人從法國驅逐到庇里牛斯山以外的西班牙地區。此後長達兩個世紀,西哥特王國開始衰落,公元8世紀初,阿拉伯人渡海最終徵服了西哥特王國。
西哥特王國建立之後,沒收羅馬地主三分之二的土地,將這些土地分給國王、國王的親兵以及基督教神職人員,這些人就成為西哥特王國的封建大地主,原來的部分破產的日耳曼氏族公社成員則淪為隸農、奴隸與依附農民,大地主以服兵役為條件將土地分封給親信與貴族,而親信和貴族們則宣誓效忠大地主,從而形成西哥特王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西哥特王國在法律建設上頗有建樹,厄裡克國王為鞏固統治,曾命令羅馬法學家編纂法典(475年)。其子阿拉裡克二世於506年向其高盧-羅馬臣民頒布法典《摘要》。欽達斯溫德國王在位期間開始修訂阿拉裡克二世頒布的適用於羅馬人的法典《摘要》,其子雷塞斯溫德於654年完成新法典《西哥特法典》的編纂,該法典共十二卷,包括西哥特王國歷代國王的法令,融合了羅馬法和日耳曼法,既適用於羅馬人,也適用於西哥特人,成為中世紀西班牙法律的基礎。在行政體制上,西哥特王國行政機構仍沿用羅馬舊制,按照慣例召開各省會議,每年舉行一次高級官員與當地顯貴的會議,共同討論重大問題。西哥特王國的官方語言為西班牙的拉丁方言。在宗教上,西哥特人早期大多信奉阿里烏派基督教,羅馬天主教將其視為異端,高盧羅馬居民也對其抵制。裡卡雷德一世國王在位期間,於598年的第三次託萊多宗教會議上公開放棄阿里烏信仰,皈依天主教,促使大批貴族和高級教士改宗,從而結束了西哥特王國內部的教派紛爭,有利促進了哥特人與西班牙-羅馬人的融合。
於羅馬帝國而言,公元5世紀上半葉,來自羅馬帝國北方的日耳曼遊牧諸部落將整個帝國疆土變成了相互爭戰的戰場,他們在羅馬疆域內建立了許多蠻族國家,將西羅馬帝國的疆土幾乎瓜分完畢。此時,造成日耳曼遊牧民族遷徙的匈奴人再次向南遷徙,入侵、蹂躪高盧與義大利,最終定居多瑙河下遊的潘諾尼亞。476年,西羅馬帝國在蠻族出身的羅馬將領奧多亞克的兵變下滅亡。可以說,正是由於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碰撞才導致了地中海世界發生了如此重大的歷史變化。
(本欄目總撰稿為卜憲群,本期作者為山東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趙北平)
中西大事記
中 國
公元410年
劉裕率東晉將士攻打廣固(今山東青州),南燕尚書悅壽開城歸降,晉軍生擒慕容超,南燕滅亡。
公元420年
晉恭帝禪位於宋王劉裕,劉裕稱帝,建立劉宋,改元永初。
公元450年
宋文帝決定大舉北伐,北魏關中搖動。
公元476年
北魏馮太后臨朝稱制,有意識地進行漢化。
西 方
公元410年
阿拉裡克在奴隸與蠻族出身的羅馬士兵的配合下,攻佔羅馬城,在羅馬城劫掠多日。
公元419年
西哥特人在高盧南部與西班牙地區建立西哥特王國。
公元450年
匈奴人攻入西羅馬帝國。
公元476年
日耳曼人首領奧多亞克廢羅馬皇帝羅慕洛,西羅馬帝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