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古以來一個王朝必然要經歷興衰過程,這是歷史不斷發展的規律,這個規律促使我們人類邁向更加文明的社會。公元前146年羅馬徵服了迦太基,並將古希臘城邦變成了自己的一個省,並在100多年的時間裡面,先後徵服了塞琉古王朝、託勒密王朝,使得羅馬帝國成為了一個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大帝國。可混亂的政治制度,使得羅馬帝國的帝位傳承並不穩定、以皇權為主的皇帝,以貴族為主的元老院、以近衛軍為主的軍隊,幾方勢力為了謀求自己的政治地位不斷爭鬥,幾任皇帝相繼都是死於非民,並引發了三世紀危機,直到近衛軍官戴克里先發動軍事政變繼位以後,才改變了羅馬帝國困窘的局面。
戴克里先充分估計了自己能力不足後,首創了四帝共治制度,雖然穩固了帝國的統治,但也為後期羅馬帝國分裂埋下了伏筆,公元395年狄奧西多一世將帝國劃分為東西兩半,其中東羅馬帝國延續的時間很長,一直到公元1453年被崛起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掉,而西羅馬帝國卻在日耳曼人以及匈人遷移的過程中,僅僅不到百年的時間便煙消雲散。
雄鷹墜地——西羅馬帝國的崩潰和覆滅
羅馬帝國的覆滅,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匈人的崛起、日耳曼人的入侵都是摧毀帝國根基的重要原因,但還有一關鍵的因素,是因為西羅馬帝國本身制度就已經處在崩潰的邊緣,正如部分史學家所認為的那樣,西羅馬帝國與其說是被日耳曼人滅亡,倒不如說是自身的衰落引起的滅亡,想要探究這部分原因,就必須從羅馬帝國早期開始說起。
羅馬帝國在未分裂之前,其內部政治始終就是處於不穩定狀態,皇位更迭頻繁,國家始終處於混亂,雖然有如同五賢帝時期、戴克里先、君士坦丁一世的強盛時期,但大部分時候還是很混亂,而國家處於長久的混亂之下,經濟是最受打擊的一面,羅馬帝國的地區經濟分布不均,在亂世之中通貨膨脹的情況相當嚴重。
戴克里先雖然曾致力於經濟改革,發行純度頗高的金幣,但並未改變通過膨脹的情況,無奈之下只能採取小範圍內的配給制,而全國的百姓生活,戴克里先卻顯得有心無力。就在他把國家一分為四治理以後,羅馬帝國的地方省份都已經相對比較獨立,尤其是一部分遠離地中海的省份,如高盧地區、不列顛群島等一系列省份。
羅馬帝國經濟分布不均,總體來說東部地區較為發達
羅馬帝國尚未分裂之時,國家的經濟大多都是依賴於農業,而農業發展十分不平衡,相比起來地中海區域並非是產糧區,因此每年帝國都要從東部行省購入大量的糧食,但這樣一種情況自東西羅馬帝國分治以後情況更加惡化,西羅馬帝國的經濟遭遇到雪上加霜的風險,甚至於都無法維持高盧地區、西班牙等地的駐軍(防備日耳曼人入侵的關鍵力量)。
西羅馬帝國對邊疆行省的控制力越來越弱,而且等到日耳曼人遷移開始以後,西羅馬帝國整個邊防都面臨崩潰的局勢,特別是在汪達爾人在公元429年佔據了北非地區,以義大利半島為主的西羅馬帝國陷入日耳曼人的重重包圍,更為嚴重的是,本身是為了抵禦外敵而招募的蠻族士兵,逐漸的開始反客為主,西羅馬帝國的皇權被進一步的削弱。
羅馬地方自治貴族與日耳曼人之間的關係
日耳曼人本身是一個多民族部落的一個融合體,是羅馬人送給他們的稱呼,實際上日耳曼人的成分相當雜,比如我們之前縱橫北非的汪達爾人,對西羅馬帝國威脅最大的,應該要數西哥特人,此外還有入侵高盧地區的法蘭克人、入侵不列顛群島的盎格魯-撒克遜人,這些日耳曼民族後來基本上都成為歐洲各個國家的建立者。
但日耳曼人在早期並沒有國家的改變,他們本身的文化程度很低,雖然長久以來和羅馬帝國這樣的龐然大物打交道,學會了不少先進的技術,但對他們自身並沒有太多的影響,早在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的時候,當時的日耳曼諸多民族已經滲透進入到羅馬帝國邊境省份之中,但雖然佔據了羅馬帝國的諸多領土,日耳曼人卻並未建立國家。
這些日耳曼民族在進入自己打下的領土以後,和西羅馬帝國地方統治者之間形成了一種十分微妙的平衡關係。簡單的來說這些日耳曼人在進入羅馬的行省以後,並沒有摧毀當地的行政機構,而是讓他們繼續維持對地方的治理,比如公元4世紀左右進入羅馬高盧地區的法蘭克人,他們一開始作為與羅馬帝國較為友好的日耳曼人以聯邦者(朋友)的身份,幫助羅馬帝國管理這些因財政不足而無法管轄的地方。
類似於法蘭克人所佔據的高盧地區,而哥特人後來佔據義大利以及伊比利亞半島以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未對當地行政機構有更多的幹涉,不過不幹涉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這地地方自治機構必須按時繳納一定的錢財(稅收),等於說是原本用來交給羅馬帝國的稅收,這一時期大部分的稅收都被這些日耳曼人拿走了。
對於這些地方自治政府而言(大部分都是被貴族把持),其實影響並不是很大,只是交錢的地方換了而已,這些羅馬帝國時代的殘餘始終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他們並非沒有實力保障自己的統治地位,只是出於安全考慮,他們不想這麼做而已,而這樣一種基本的政治生態,從公元4世紀末開始,一直維持到了公元5世紀末。
日耳曼人建國初期——延續羅馬帝國地方制度
日耳曼人歷史上建國,可能大部分人都會想到公元486年克洛維建立的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也可能會想到西哥特人佔據伊比利亞半島建立國家的西哥特王國(公元418年年末),而更早的實際上應該是蘇維匯人,在西哥特人洗劫羅馬之前,他們就在伊比利亞半島上建立了蘇維匯王國,而汪達爾人以及阿蘭人建立的汪達爾王國、阿蘭王國比西哥特人還晚一些,盎格魯-撒克遜在不列顛群島上建國成型則要在七世紀初。
哥特人在西羅馬帝國原本崩潰的基礎上,施以最致命的一擊,公元410年,西哥特人首領亞拉裡克一世率領下攻陷了羅馬,並在城中大肆劫掠,而在此之前他已經率領西哥特人洗劫了希臘諸多城市,只有雅典出錢而倖免於難,作為西哥特人強悍的代表,亞拉裡克並沒有撐到國家建立,而是由他的孫子最終實現了建立國家的夢想。
西哥特人在建立國家以後,對原本的羅馬貴族還是比較優待的,直至5世紀中期,才廢除了羅馬帝國的同盟關係(這時候應該是東羅馬帝國),不過對原本羅馬帝國舊有的制度,西哥特人在初期並沒有太多改變,直到受到法蘭克王國的影響,才逐步的產生了封建制度,這一時期羅馬貴族和地主的領土大部分都被西哥特人剝奪用來封賞給有功之臣,一直到公元8世紀以後被阿拉伯人滅亡。
總而言之在日耳曼人建國初期,很大程度上都不不開原本羅馬貴族的支持,似乎只有不列顛群島上的日耳曼人比較奇特,因為他們在初期並未沿襲羅馬舊有的制度。總而言之自公元410年羅馬被西哥特人攻克以後,西羅馬帝國實際上就已經是名存實亡,日耳曼人相繼在原本是羅馬帝國的領土上建立起王國,進一步摧毀了西羅馬帝國的根基。最後還要說一句,西羅馬帝國與這些日耳曼蠻族頗有東郭先生和狼的感覺,當年為了抵禦匈人的襲擊,羅馬人允許這些蠻族進入自己的領地,但日耳曼人骨子裡掠奪的本性最終卻吞噬了整個帝國,不由得讓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