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葡萄大量上市,實惠價格帶動了許多大爺大媽自釀葡萄酒的熱情。不過,最近微博上一條關於「自家釀製的葡萄酒含有甲醇會使人中毒」的傳聞被網友轉發,讓不少喜歡自釀的大爺大媽們心裡犯起了嘀咕。對此,業內專家表示,自釀葡萄酒確實會產生甲醇,但只要釀造方法正確,酒中分解出的甲醇含量並不足以危害健康。
葡萄上市
掀起自釀酒熱
當葡萄大量上市時,家住海口海府路的趙大媽總喜歡多買一些,在家釀製葡萄酒,享受自己動手的樂趣。
「談不上多複雜,都是跟鄰居學的。」趙大媽說。她近日到水果批發市場買了30斤新上市的葡萄,清洗乾淨後晾乾,按照一層葡萄一層冰糖的辦法裝滿塑料瓶,然後密封,過段日子就可以品到自釀葡萄酒了。
不過,近日網上盛傳「喝自釀葡萄酒甲醇易超標,容易引發甲醇中毒」,讓趙大媽有些不安。「應該不會吧,都洗那麼乾淨,也不放添加劑,怎麼會甲醇中毒?」
記者隨機採訪一些市民發現,自釀葡萄酒的群體當中,中老年人居多。平時釀葡萄酒,家裡的瓶瓶罐罐、水桶、大缸幾乎都在使用,玻璃瓶、可樂瓶、礦泉水瓶等也時常「上陣」。和趙大媽一樣,很多市民都覺得自己親手製作的是「純天然、無汙染」的健康食品,不相信會出現中毒的情況。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葡萄酒釀造過程中會產生甲醇,也不了解甲醇為何物。
方法正確
少量甲醇不會危害健康
自釀葡萄酒會分解出甲醇的說法,得到了海口某高校一位食品專家的證實。專家解釋,葡萄皮中的果膠在果膠酶或熱能的作用下能分解出甲醇,而大多數家庭在自釀葡萄酒的發酵過程中並沒有去除甲醇的工藝。但他表示,若用正確方法釀造,酒中分解出的甲醇含量,並不足以危害健康,「就怕不按比例、不懂工序隨意釀製,除了會產生過多的甲醇外,還會滋生細菌。」
他認為,分解出甲醇的含量,與釀酒時間、溫度及原材料等有一定關係。他建議盛裝葡萄酒要使用玻璃器皿或橡木桶,「千萬不要使用塑料瓶、不鏽鋼、鋁器皿等容器來盛裝,以免發生化學反應。」
如何正確
自釀葡萄酒?
針對在家自釀葡萄酒一族,有關營養師建議,一定要確保葡萄清洗乾淨,同時也必須保證釀造器皿的清潔,杜絕使用鐵質、銅質、鋁製器具;要使用酒麴等效果較好的酵母,這樣除了能保證安全,也能提高酒的質量。如果還不放心,可以適當使用一些二氧化硫來中和雜醇類,不過使用量需要參照國家相關的使用標準。
具體操作可參照如下:1、首先,對原料葡萄要進行挑選,儘量選擇新鮮的葡萄,避免使用黴變、破損的葡萄。2、仔細衝洗葡萄,完全晾乾,再用手搗碎或者擠碎,再撒上酵母拌勻。隨後裝入容器,在室內自然發酵,瓶蓋不要完全密封。容器最好選擇透明的玻璃器皿。3、隨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再進行多次過濾,葡萄酒就釀造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