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自釀葡萄酒甲醇農殘超標 實驗證實大多安全

2020-11-21 中國新聞網

  葡萄美酒,不但是杯中佳釀,適當飲用還能有益健康,不少市民選擇自己釀造製作,近來網絡熱傳:自釀的葡萄酒可能甲醇、農藥殘留超標,嚴重時可能致人失明、甚至死亡。

  自釀的葡萄酒有毒嗎?「商報實驗室」徵集了7份市民自釀的葡萄酒樣本,和商品葡萄酒一起送往成都合泰農產品司法鑑定所。檢測結果顯示,所有8份樣本甲醇、農藥殘留均未超出國家標準。專家表示,加工前適當清洗葡萄,釀造中保持清潔,可以有效清除農殘,並防止有害物質產生。

  網傳:甲醇超標,葡萄酒變毒酒

  按照網絡流傳的說法,自釀的葡萄酒可能甲醇超標。這一說法稱:「在自釀葡萄酒的過程中,甲醇的產生主要來源於原料。一方面,葡萄皮中的果膠在果膠酶或熱能的作用下,分解出甲醇,黴變也會產生大量甲醇,發酵越徹底,甲醇含量會越高。在釀製和飲用時應該當心,避免此類有毒、有害物質對身體的傷害。」

  甲醇對人體有強烈毒性,誤飲4毫升以上就會出現中毒症狀,超過10毫升可能會失明,30毫升已能導致死亡。根據葡萄酒國家標準GB15307-2006,每升葡萄酒中的甲醇含量必須在400毫克以下。

  自釀葡萄酒的另一個風險是農藥殘留,釀造葡萄酒需要將葡萄連皮一塊發酵,噴灑在葡萄上的農藥很可能滲透到葡萄酒中。市民又沒有條件對自家的葡萄酒進行檢驗,因此存在農殘超標的可能。

  實驗:8個樣本,甲醇農殘均未超標

  自釀葡萄酒還能放心喝嗎?為了求證這些說法,「商報實驗室」分別在7位市民的家裡採集了7份自釀葡萄酒樣本。在對這7份樣本進行編號後,連同一份瓶裝商品葡萄酒樣本,共8份樣本送到成都合泰農產品司法鑑定所,通過氣質聯用儀等專業儀器進行了實驗檢測。從葡萄酒樣品中檢測甲醇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實驗過程,實驗室工作人員嚴格按照國家標準檢測方法,經過嚴謹的檢測,結果顯示:7份自釀葡萄酒甲醇含量分別為94.18、59.28、44.24、92.24、140.22、87.28、72.78(單位:毫克/升),均遠未達到400毫克/升的國家標準限制。而作為參照的商品葡萄酒甲醇含量為95.13毫克/升,自釀葡萄酒與之相比也,也沒有明顯差異。

  同時,8個樣本的農藥殘留指標,經檢驗也都沒有超過國家標準。

  提示:自釀葡萄酒這三步很關鍵

  專家提醒,出於口感和安全考慮,自釀葡萄酒還是有以下值得注意的要點。

  1,首先,對原料葡萄要進行挑選,儘量選擇新鮮的葡萄,避免使用黴變、破損的葡萄。同時,可以挑選較紫、較甜的葡萄。

  2,仔細衝洗葡萄,完全晾乾,再用手搗碎或者擠碎,再撒上酵母拌勻。隨後裝入容器,在室內自然發酵,瓶蓋不要完全密封。容器最好選擇透明的玻璃器皿。

  3,隨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再用進行多次過濾,葡萄酒就釀造好了。隨後還可以對葡萄酒進行陳釀,避光保存。一旦開口的葡萄酒,最好儘快飲用。

  如果市民對自釀的葡萄酒仍心存疑慮,可以取適當劑量,送到位於光明路的成都合泰農產品司法鑑定所進行檢測。該所是全國首批、省內首家專業從事農產品(食品)司法鑑定的第三方省級司法鑑定機構。可對食品、農產品中農藥殘留、重金屬、非法添加物和生物毒素等進行權威檢測。

  1號樣本

  94.18

  2號樣本

  59.28

  3號樣本

  44.24

  4號樣本

  92.24

  5號樣本

  140.22

  6號樣本

  87.28

  7號樣本

  72.78

  8號樣本

  95.13

  備註: 1,前7個樣本為自釀葡萄酒,第8個樣本為商品葡萄酒

  2,國標:每升葡萄酒中甲醇含量小於400毫克,因此8個樣品中甲醇含量均未超標

  ■教你一招

  低溫發酵,一般不會甲醇超標

  「可以說,大部分自釀葡萄酒都是安全的。」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博士、四川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周康告訴記者。其實,所有的葡萄酒都含有微量甲醇,甲醇是在葡萄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原料中果膠物質水解,胺基酸脫氨和發酵原料的黴變,都會產生甲醇。但葡萄在自己發酵的時候甲醇的產量很少,一般都可以忽略。只要在釀造前注意挑選原料、仔細清洗,同時在釀造中把發酵條件控制得當,儘量保持低溫發酵,自釀葡萄酒中的甲醇一般不會超標。

  周康表示,近年來,果農對農藥的使用也越來越規範,一些葡萄在種植還套著袋子,再加上市民在自釀葡萄時通常會加以清洗,農藥殘留通常也不會超標。(記者 桑田 陳惠 傅穎聰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自釀葡萄酒有毒? 實驗證實甲醇超標50%
    然而,近日網上熱傳的「自釀葡萄酒甲醇易超標或引中毒」給那些躍躍欲試的市民潑了盆冷水:自釀葡萄酒喝了要中毒,是真?還是假?  成都市民郭女士自釀了三四年的葡萄酒,她委託記者對她自釀的葡萄酒進行甲醇檢測。3日,經過連續兩次檢驗,華西都市報委託司法鑑定所檢測的自釀葡萄酒甲醇含量有了結果:第一次檢測結果為601mg/L,第二次為613mg/L,每升均超出國家限量標準200多毫克。
  • 自釀葡萄酒真的放心嗎? 專家:甲醇含量易超標
    專家表示,不論是家庭自釀還是專業釀造,葡萄酒在製作過程中都會產生甲醇,但只要工藝和流程正確,酒中分解出的甲醇含量符合國家標準,就不會危害健康。不過,家庭自釀葡萄酒很難檢測甲醇含量,也容易菌群超標,因此,不建議大家自釀。
  • 自釀葡萄酒可以放心喝嗎? 實驗證明含少量甲醇但未超標
    我們家自製的葡萄酒是否甲醇有超標呢?而有這樣疑惑的不僅賀女士一人。為了解答市民的疑惑,記者決定走進權威實驗室,用實驗結果進行解答。  (註:本次實驗結果僅對本次實驗受理的樣品負責)  5個樣品甲醇含量均未超標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南昌市多位市民,在採訪中不少市民對於自己釀的葡萄酒很有信心,表示絕對沒問題。
  • 自釀葡萄酒甲醇超標易中毒?不一定!
    數字版首頁 > 第A09:北京新聞·城事 上一篇 自釀葡萄酒甲醇超標易中毒?不一定!
  • 自釀葡萄酒,喝得上吐下瀉!醫生:會導致甲醇超標,少喝
    最近,葡萄大量上市,康康上網看到每天喝點葡萄酒,有益健康,就自釀了幾瓶葡萄酒,不料,才喝了半瓶,就上吐下瀉。福建協和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侯培鋒說,受條件限制,自釀葡萄酒可能含有甲醇、細菌,建議不要輕易嘗試。
  • 網曝自釀葡萄酒甲醇超標易中毒 專家:甚至致死
    新京報訊 (記者廖愛玲)近期一則「喝自釀葡萄酒易甲醇中毒」的消息在網上被頻繁轉發,讓一些嘗試「DIY」葡萄酒的人心有餘悸。  網上消息稱,一位湖南市民喝過自釀葡萄酒後,突然心跳加快、視力模糊。經醫生診治,是由所喝葡萄酒中甲醇超標而引起的中毒。
  • 喝自釀葡萄酒會甲醇中毒?專家稱甲醇一般不會超標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這句古詩詞顯示自古以來葡萄美酒就被人們鍾愛,但近期有關「喝自釀葡萄酒易中毒」的說法正在擴散,一時間讓眾多喜愛飲用自釀葡萄酒的人士不禁擔憂起來。對此,相關專家表示,果酒在釀造過程中都會產生少量甲醇,影響不大,與此相比,更要注意酒中微生物超標帶來的健康危害。  喝自釀葡萄酒會甲醇中毒?
  • 自釀葡萄酒被曝甲醇超標易致中毒 專家:可能致死
    近期一則「喝自釀葡萄酒易甲醇中毒」的消息在網上被頻繁轉發,讓一些嘗試「DIY」葡萄酒的人心有餘悸。  網上消息稱,一位湖南市民喝過自釀葡萄酒後,突然心跳加快、視力模糊。經醫生診治,是由所喝葡萄酒中甲醇超標而引起的中毒。  自釀葡萄酒真的會產生甲醇嗎?
  • 網傳自釀葡萄酒中含甲醇對身體有害 專家:確實如此
    目前正值葡萄大量上市的季節,很多市民除了吃葡萄外,還喜歡將葡萄釀成葡萄酒來飲用。這段時間以來,網絡上流出「自釀葡萄酒中含甲醇,危害人體健康」等說法,部分市民對此疑惑不解。對此,記者採訪了知名葡萄酒專家梁竟志,請他從專業角度來為市民答疑解惑。
  • 海南日報數字報-自釀葡萄酒含甲醇超標可致人中毒?
    不過,最近微博上一條關於「自家釀製的葡萄酒含有甲醇會使人中毒」的傳聞被網友轉發,讓不少喜歡自釀的大爺大媽們心裡犯起了嘀咕。對此,業內專家表示,自釀葡萄酒確實會產生甲醇,但只要釀造方法正確,酒中分解出的甲醇含量並不足以危害健康。  葡萄上市  掀起自釀酒熱  當葡萄大量上市時,家住海口海府路的趙大媽總喜歡多買一些,在家釀製葡萄酒,享受自己動手的樂趣。
  • 自釀果酒,當心甲醇超標
    時下葡萄大量上市,除了直接吃,還有很多人喜歡用來釀酒,但自釀果酒可能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風險。釀酒是一個複雜的發酵過程,耗時長,從數周到數月。在此期間,存在很多隱患,比如甲醇超標。葡萄果實細胞壁上含有大量果膠,果膠酯化後會產生甲醇。工業化生產葡萄酒時,一般會通過前處理、改良菌種和添加外源果膠酶等方法來降低甲醇含量。
  • 又見中毒,自釀葡萄酒這麼有樂趣的事,為什麼讓那麼多人跪了
    而二氧化硫的添加時起到殺死葡萄皮上雜菌的作用,同時由於它自身的還原性,可以防止葡萄酒在發酵與貯藏流通中的氧化。而自家釀造中,破碎的葡萄汁液量較少,葡萄皮上存在酵母,故不用添加。二氧化硫氣體不易購買,所以網上嘗試的過自釀的網友,是沒有這一步的。所以,自釀的葡萄酒不可能存放太久,很容易微生物超標。
  • 自釀葡萄酒有毒?檢測告訴你真相
    專家表示,不論是家庭自釀還是專業釀造,葡萄酒在製作過程中都會產生甲醇,但只要工藝和流程正確,酒中分解出的甲醇含量符合國家標準,就不會危害健康。不過,家庭自釀葡萄酒很難檢測甲醇含量,也容易菌群超標,因此,不建議大家自釀。
  • 自製葡萄酒含甲醇可致人中毒?
    不過,最近微博上一條關於「自家釀製的葡萄酒含有甲醇會使人中毒」的傳聞被網友瘋狂轉發,讓不少市民心裡犯起了嘀咕。對此,業內專家表示,自釀葡萄酒確實會產生甲醇,但只要釀造方法正確,酒中分解出的甲醇含量,並不足以危害健康。
  • 自釀葡萄酒未必好,一不小心就容易甲醇超標,且釀且珍惜
    自釀葡萄酒只是利用葡萄的天然酵母,不僅可能產生異味,而且發酵不完全,得到的葡萄酒酒精度不夠高,不足以抑制雜菌生長,增加變質風險,保質期也有限。另外,葡萄果實細胞壁上含有大量的果膠,在果膠酶或熱能的作用下分解出甲醇,黴變也會纏身大量甲醇,發酵越徹底,甲醇含量越高。在工業生產中,通過添加外源的果膠酶,能夠限制甲醇的產生。
  • 自釀葡萄酒有毒?專家歷時半年做實驗闢謠
    除了直接食用外,不少人選擇在自家釀造葡萄酒,不過,有一個問題始終讓很多人放心不下,自釀葡萄酒究竟有沒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為此,揚州大學園植學院凌裕平副教授歷時半年從葡萄採摘、釀酒製作開始,對自釀葡萄酒進行有害物質的檢測,檢測結果顯示,自釀葡萄酒是安全的,擔心是多餘的。
  • 自釀葡萄酒可以放心喝?專家建議喝前燙20分鐘
    實驗證明含少量甲醇但未超標,專家建議喝前燙20分鐘  將葡萄和白糖按一定比例放到到器皿中發酵,過一段時間就可以嘗到味道甘醇的自釀葡萄美酒,不僅成本低
  • 趕緊倒掉自釀葡萄酒,不要再喝了!
    NO.2無獨有偶,一位湖南籍男子邀請幾位好友在自己家中聚餐,期間也飲用自釀的葡萄酒,當晚就出現了心跳加快、胸悶、視力模糊、全身發抖和嘴唇發紫等中毒症狀。馬上送到醫院後,該男子被診斷為飲用自釀葡萄酒導致的甲醇中毒。
  • 為什麼自釀葡萄酒90%都是有毒的?專家權威答覆
    對於葡萄酒來說呢,本身是美酒,但是如果釀造不好的話,那可是「毒藥」。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葡萄酒的致命一面。重慶的鄭先生喝了自家釀的葡萄酒後開始頭痛,上吐下瀉,被家人送到醫院。湖南的張先生用自釀葡萄酒招待朋友,當天晚上突然心跳加快胸悶,並且視力模糊。
  • 自釀葡萄酒預防甲醇的方法
    秋天葡萄成熟的季節,很多人都喜歡動手自己釀一些葡萄酒。自釀葡萄酒的瓶頸是會產生甲醇,也就是說會產生一些有毒物質,影響葡萄酒的安全。小編今天就和大家討論一下如何預防甲醇的產生 。發酵器具的選擇。自釀葡萄酒最忌諱的是鐵器和塑料器皿,這些器具會影響發酵,從而產生有毒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