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美酒,不但是杯中佳釀,適當飲用還能有益健康,不少市民選擇自己釀造製作,近來網絡熱傳:自釀的葡萄酒可能甲醇、農藥殘留超標,嚴重時可能致人失明、甚至死亡。
自釀的葡萄酒有毒嗎?「商報實驗室」徵集了7份市民自釀的葡萄酒樣本,和商品葡萄酒一起送往成都合泰農產品司法鑑定所。檢測結果顯示,所有8份樣本甲醇、農藥殘留均未超出國家標準。專家表示,加工前適當清洗葡萄,釀造中保持清潔,可以有效清除農殘,並防止有害物質產生。
網傳:甲醇超標,葡萄酒變毒酒
按照網絡流傳的說法,自釀的葡萄酒可能甲醇超標。這一說法稱:「在自釀葡萄酒的過程中,甲醇的產生主要來源於原料。一方面,葡萄皮中的果膠在果膠酶或熱能的作用下,分解出甲醇,黴變也會產生大量甲醇,發酵越徹底,甲醇含量會越高。在釀製和飲用時應該當心,避免此類有毒、有害物質對身體的傷害。」
甲醇對人體有強烈毒性,誤飲4毫升以上就會出現中毒症狀,超過10毫升可能會失明,30毫升已能導致死亡。根據葡萄酒國家標準GB15307-2006,每升葡萄酒中的甲醇含量必須在400毫克以下。
自釀葡萄酒的另一個風險是農藥殘留,釀造葡萄酒需要將葡萄連皮一塊發酵,噴灑在葡萄上的農藥很可能滲透到葡萄酒中。市民又沒有條件對自家的葡萄酒進行檢驗,因此存在農殘超標的可能。
實驗:8個樣本,甲醇農殘均未超標
自釀葡萄酒還能放心喝嗎?為了求證這些說法,「商報實驗室」分別在7位市民的家裡採集了7份自釀葡萄酒樣本。在對這7份樣本進行編號後,連同一份瓶裝商品葡萄酒樣本,共8份樣本送到成都合泰農產品司法鑑定所,通過氣質聯用儀等專業儀器進行了實驗檢測。從葡萄酒樣品中檢測甲醇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實驗過程,實驗室工作人員嚴格按照國家標準檢測方法,經過嚴謹的檢測,結果顯示:7份自釀葡萄酒甲醇含量分別為94.18、59.28、44.24、92.24、140.22、87.28、72.78(單位:毫克/升),均遠未達到400毫克/升的國家標準限制。而作為參照的商品葡萄酒甲醇含量為95.13毫克/升,自釀葡萄酒與之相比也,也沒有明顯差異。
同時,8個樣本的農藥殘留指標,經檢驗也都沒有超過國家標準。
提示:自釀葡萄酒這三步很關鍵
專家提醒,出於口感和安全考慮,自釀葡萄酒還是有以下值得注意的要點。
1,首先,對原料葡萄要進行挑選,儘量選擇新鮮的葡萄,避免使用黴變、破損的葡萄。同時,可以挑選較紫、較甜的葡萄。
2,仔細衝洗葡萄,完全晾乾,再用手搗碎或者擠碎,再撒上酵母拌勻。隨後裝入容器,在室內自然發酵,瓶蓋不要完全密封。容器最好選擇透明的玻璃器皿。
3,隨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再用進行多次過濾,葡萄酒就釀造好了。隨後還可以對葡萄酒進行陳釀,避光保存。一旦開口的葡萄酒,最好儘快飲用。
如果市民對自釀的葡萄酒仍心存疑慮,可以取適當劑量,送到位於光明路的成都合泰農產品司法鑑定所進行檢測。該所是全國首批、省內首家專業從事農產品(食品)司法鑑定的第三方省級司法鑑定機構。可對食品、農產品中農藥殘留、重金屬、非法添加物和生物毒素等進行權威檢測。
1號樣本
94.18
2號樣本
59.28
3號樣本
44.24
4號樣本
92.24
5號樣本
140.22
6號樣本
87.28
7號樣本
72.78
8號樣本
95.13
備註: 1,前7個樣本為自釀葡萄酒,第8個樣本為商品葡萄酒
2,國標:每升葡萄酒中甲醇含量小於400毫克,因此8個樣品中甲醇含量均未超標
■教你一招
低溫發酵,一般不會甲醇超標
「可以說,大部分自釀葡萄酒都是安全的。」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博士、四川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周康告訴記者。其實,所有的葡萄酒都含有微量甲醇,甲醇是在葡萄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原料中果膠物質水解,胺基酸脫氨和發酵原料的黴變,都會產生甲醇。但葡萄在自己發酵的時候甲醇的產量很少,一般都可以忽略。只要在釀造前注意挑選原料、仔細清洗,同時在釀造中把發酵條件控制得當,儘量保持低溫發酵,自釀葡萄酒中的甲醇一般不會超標。
周康表示,近年來,果農對農藥的使用也越來越規範,一些葡萄在種植還套著袋子,再加上市民在自釀葡萄時通常會加以清洗,農藥殘留通常也不會超標。(記者 桑田 陳惠 傅穎聰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