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釀葡萄酒可以放心喝嗎? 實驗證明含少量甲醇但未超標

2020-11-23 中國江西網

  將葡萄和白糖按一定比例放到到器皿中發酵,過一段時間就可以嘗到味道甘醇的自釀葡萄美酒,不僅成本低,而且操作方便。隨著前段時間葡萄的大量上市,不少市民紛紛自釀了葡萄美酒,並邀請親朋好友前來品嘗。近日,市民賀女士稱,她媽媽很喜歡自釀葡萄酒,而且已經做了很多年,可是近日有朋友說自釀葡萄酒會產生甲醇,易致人中毒,想請問是否是真的?我們家自製的葡萄酒是否甲醇有超標呢?而有這樣疑惑的不僅賀女士一人。為了解答市民的疑惑,記者決定走進權威實驗室,用實驗結果進行解答。

  實驗地點:江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綜合技術中心(註:該中心隸屬於江西檢驗檢疫局,擁有水產品、礦產品和柑橘三個國家檢測重點實驗室,主要承擔實驗室檢測、科研製標、技術諮詢和培訓工作,經CNAS認可的檢測項目達到2500多項)

  檢測儀器和設備:氣相色譜儀、恆溫箱等

  解答專家:江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綜合技術中心從事食品安全實驗室檢測和管理的研究員佔春瑞

  (註:本次實驗結果僅對本次實驗受理的樣品負責)

  5個樣品甲醇含量均未超標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南昌市多位市民,在採訪中不少市民對於自己釀的葡萄酒很有信心,表示絕對沒問題。市民楊奶奶說:「我自釀葡萄酒至少有七八年了,我經常喝,雙休日孩子們回來看我也會喝一些,這麼多年來都沒事。我覺得這是謠言。」市民熊女士也表示:「雖然我聽說過,但是我製作時很乾淨很講究所以應該沒問題,而且喝了好多年也沒事。」而市民郭女士表示:「我不知道還會有中毒一說,如果真是這樣,那我明年就不釀了。我是聽說喝葡萄酒對身體好,自釀乾淨成本又低才做的。」

  在一番走訪後,記者隨機從5位喜歡自釀葡萄酒的市民處取得了她們自釀的葡萄酒。她們的葡萄酒甲醇是否超標呢?記者將這5份樣品送往權威檢測機構——江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綜合技術中心進行檢測。

  「葡萄果實中含有果膠,釀造過程中果膠被分解,產生甲醇;果實中的胺基酸,在代謝過程中也會產生甲醇;溫度也會使得發酵過程中的甲醇含量增加。」實驗人員表示,只要酒中分解出的甲醇含量符合國家標準,就不會危害健康。口說無憑,實驗為證。

  實驗正式開始,實驗人員分別從5份樣品中量取100mL的樣品倒入500mL蒸餾瓶中,經過一系列處理後收集餾出液將其放入恆溫箱中保溫30分鐘,並加入標樣後用氣相色譜儀進行最終測定(檢測結果見下表)。

  自釀酒應注意衛生少加糖

  根據此次檢測的結果,市民每天小酌是否有影響?面對記者的疑問佔春瑞解釋道,根據國家衛生部2004年第5號公告中指出,攝入甲醇5~10 mL(3.5~7g)可引起中毒,30 mL(21g)可致死。按這次檢測出的甲醇最高含量205 mg/L這個樣品來計算,一次飲入17 L(約35斤酒),才會引起人體急性中毒。為此,該市民每天小酌2兩或半斤葡萄酒問題不大。只不過由於該樣品甲醇濃度雖然沒有超出國標,但是含量也不算低,所以建議還是不要多喝。

  對於「喝紅酒能保健」的說法,佔春瑞表示,其實這指的是乾紅葡萄酒。幹紅裡面含有很多酚類物質,具有抗氧化、通血管、降血脂的作用。而單寧等酚類物質,主要存在於葡萄皮和葡萄核中,家庭自釀葡萄酒時提取出的酚類物質非常有限。此外,葡萄酒的釀造是把糖轉化成醇的過程,規範地釀造葡萄酒是去除一部分糖,而自釀葡萄酒不僅沒有去除糖分,反而通過加糖來增加甜度和酒精度,按照葡萄酒國家標準對酒精度大於7%的要求,在釀造葡萄酒過程中有必要適量加一些糖,以保證酒精度達標,但過量加糖毫無必要,對特定人群還有害。

  此外,佔春瑞表示,從食品安全角度,建議自釀葡萄酒的市民一定要嚴格挑選原材料,釀製容器要做好清洗、消毒工作,嚴格控制釀製過程的衛生狀況。只要是衛生狀況良好、沒有被汙染、無變質、無有毒有害物質、甲醇沒有超標的自釀葡萄酒,可以適度飲用。

  對於無釀製經驗或初次嘗試釀製的葡萄酒,一般不建議飲用。

  喝前加熱20分鐘可減少甲醇

  那麼如何降低自釀葡萄酒裡的甲醇呢?帶著這個問題,記者採訪了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塗遠明副院長。「從化學的角度來說,無論是自釀葡萄酒還是別的酒,只要是自釀酒想要降低其甲醇都可以選擇加熱的方式。因為甲醇的沸點接近30℃,所以只要加熱到30℃~40℃即可,甲醇會隨著這樣的溫度揮發。」塗副院長強調道,「我所謂的加熱並不是讓市民將酒放到爐子上直接加熱,那樣雖然甲醇會隨著加熱揮發,但是也會因為高溫度影響了口感。我建議市民在喝自釀酒前可以將需喝的酒倒入一個器皿裡,然後將這個器皿放入保溫杯或保溫桶裡,再將開水倒入保溫杯或保溫桶裡即可。」塗副院長解釋道,從物理的角度來說。開水一般在90℃左右,在保溫杯裡將其熱量傳導到裝酒的器皿裡需要一個過程,這一操作其實酒的溫度不會很高,也不會像直接加熱那樣影響口感。」

  同時,塗副院長還建議,市民在操作時都要將裝酒的器皿及保溫杯(保溫桶)的蓋子都打開,便於甲醇揮發,在喝酒前的20分鐘操作為佳。

  ■信息日報記者趙婉露

相關焦點

  • 自釀葡萄酒有毒? 實驗證實甲醇超標50%
    然而,近日網上熱傳的「自釀葡萄酒甲醇易超標或引中毒」給那些躍躍欲試的市民潑了盆冷水:自釀葡萄酒喝了要中毒,是真?還是假?  成都市民郭女士自釀了三四年的葡萄酒,她委託記者對她自釀的葡萄酒進行甲醇檢測。3日,經過連續兩次檢驗,華西都市報委託司法鑑定所檢測的自釀葡萄酒甲醇含量有了結果:第一次檢測結果為601mg/L,第二次為613mg/L,每升均超出國家限量標準200多毫克。
  • 網傳自釀葡萄酒甲醇農殘超標 實驗證實大多安全
    葡萄美酒,不但是杯中佳釀,適當飲用還能有益健康,不少市民選擇自己釀造製作,近來網絡熱傳:自釀的葡萄酒可能甲醇、農藥殘留超標,嚴重時可能致人失明、甚至死亡。  自釀的葡萄酒有毒嗎?「商報實驗室」徵集了7份市民自釀的葡萄酒樣本,和商品葡萄酒一起送往成都合泰農產品司法鑑定所。檢測結果顯示,所有8份樣本甲醇、農藥殘留均未超出國家標準。
  • 自釀葡萄酒真的放心嗎? 專家:甲醇含量易超標
    將葡萄按一定比例,放到器皿中發酵,過一段時間就可以嘗到自釀的葡萄酒了。隨著秋季葡萄大量上市,這種低成本、易操作、無添加劑的葡萄酒DIY方法走紅網絡,「達人」們也紛紛在朋友圈裡秀成果。不過,自釀葡萄酒會產生甲醇,易致人中毒的說法也不脛而走。「自釀酒到底靠不靠譜兒?這酒還能喝嗎?」帶著讀者的疑問,生活實驗室記者將市民自製的葡萄酒送到北京農學院檢測。
  • 自釀葡萄酒可以放心喝?專家建議喝前燙20分鐘
    自釀葡萄酒可以放心喝?   實驗證明含少量甲醇但未超標,專家建議喝前燙20分鐘  將葡萄和白糖按一定比例放到到器皿中發酵,過一段時間就可以嘗到味道甘醇的自釀葡萄美酒,不僅成本低
  • 喝自釀葡萄酒會甲醇中毒?專家稱甲醇一般不會超標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這句古詩詞顯示自古以來葡萄美酒就被人們鍾愛,但近期有關「喝自釀葡萄酒易中毒」的說法正在擴散,一時間讓眾多喜愛飲用自釀葡萄酒的人士不禁擔憂起來。對此,相關專家表示,果酒在釀造過程中都會產生少量甲醇,影響不大,與此相比,更要注意酒中微生物超標帶來的健康危害。  喝自釀葡萄酒會甲醇中毒?
  • 自釀葡萄酒甲醇超標易中毒?不一定!
    數字版首頁 > 第A09:北京新聞·城事 上一篇 自釀葡萄酒甲醇超標易中毒?不一定!
  • 自釀葡萄酒肯定含甲醇?這幾個環節要注意
    又到了葡萄上市的季節,不少DIY達人躍躍欲試想自釀葡萄酒,但又擔心含甲醇、含菌這類問題。自釀葡萄酒≠喝起來更放心「依靠瓶瓶罐罐、利用剩餘葡萄、照搬釀酒流程、成敗全憑人品」是很多自釀達人的真實寫照。當然,他們中的不少人早已裝備升級,塑料瓶換成了發酵桶,連接管用上了止回閥,但不靠數據就憑眼力、沒有檢測只靠經驗依然是他們的不二法則。
  • 海南日報數字報-自釀葡萄酒含甲醇超標可致人中毒?
    不過,最近微博上一條關於「自家釀製的葡萄酒含有甲醇會使人中毒」的傳聞被網友轉發,讓不少喜歡自釀的大爺大媽們心裡犯起了嘀咕。對此,業內專家表示,自釀葡萄酒確實會產生甲醇,但只要釀造方法正確,酒中分解出的甲醇含量並不足以危害健康。  葡萄上市  掀起自釀酒熱  當葡萄大量上市時,家住海口海府路的趙大媽總喜歡多買一些,在家釀製葡萄酒,享受自己動手的樂趣。
  • 自釀葡萄酒,喝得上吐下瀉!醫生:會導致甲醇超標,少喝
    最近,葡萄大量上市,康康上網看到每天喝點葡萄酒,有益健康,就自釀了幾瓶葡萄酒,不料,才喝了半瓶,就上吐下瀉。福建協和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侯培鋒說,受條件限制,自釀葡萄酒可能含有甲醇、細菌,建議不要輕易嘗試。
  • 網曝自釀葡萄酒甲醇超標易中毒 專家:甚至致死
    新京報訊 (記者廖愛玲)近期一則「喝自釀葡萄酒易甲醇中毒」的消息在網上被頻繁轉發,讓一些嘗試「DIY」葡萄酒的人心有餘悸。  網上消息稱,一位湖南市民喝過自釀葡萄酒後,突然心跳加快、視力模糊。經醫生診治,是由所喝葡萄酒中甲醇超標而引起的中毒。
  • 自釀葡萄酒被曝甲醇超標易致中毒 專家:可能致死
    近期一則「喝自釀葡萄酒易甲醇中毒」的消息在網上被頻繁轉發,讓一些嘗試「DIY」葡萄酒的人心有餘悸。  網上消息稱,一位湖南市民喝過自釀葡萄酒後,突然心跳加快、視力模糊。經醫生診治,是由所喝葡萄酒中甲醇超標而引起的中毒。  自釀葡萄酒真的會產生甲醇嗎?
  • 自製葡萄酒含甲醇可致人中毒?
    網絡傳言|    最近網上熱傳,湖南的張先生在喝過自釀葡萄酒後,突然感覺心跳加快、胸悶、視力模糊,家人發現他全身發抖,嘴唇發紫,立即撥打了120急救電話。醫生稱他是因所喝葡萄酒中甲醇超標而引起的中毒。對此,有專家解釋稱,葡萄皮中的果膠在果膠酶或熱能的作用下能分解出甲醇,而大多數家庭在自釀葡萄酒的發酵過程中並沒有除去甲醇的工藝。
  • 自釀葡萄酒未必好,一不小心就容易甲醇超標,且釀且珍惜
    自釀葡萄酒只是利用葡萄的天然酵母,不僅可能產生異味,而且發酵不完全,得到的葡萄酒酒精度不夠高,不足以抑制雜菌生長,增加變質風險,保質期也有限。另外,葡萄果實細胞壁上含有大量的果膠,在果膠酶或熱能的作用下分解出甲醇,黴變也會纏身大量甲醇,發酵越徹底,甲醇含量越高。在工業生產中,通過添加外源的果膠酶,能夠限制甲醇的產生。
  • 網傳自釀葡萄酒中含甲醇對身體有害 專家:確實如此
    目前正值葡萄大量上市的季節,很多市民除了吃葡萄外,還喜歡將葡萄釀成葡萄酒來飲用。這段時間以來,網絡上流出「自釀葡萄酒中含甲醇,危害人體健康」等說法,部分市民對此疑惑不解。對此,記者採訪了知名葡萄酒專家梁竟志,請他從專業角度來為市民答疑解惑。
  • 自釀葡萄酒有毒?專家歷時半年做實驗闢謠
    除了直接食用外,不少人選擇在自家釀造葡萄酒,不過,有一個問題始終讓很多人放心不下,自釀葡萄酒究竟有沒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為此,揚州大學園植學院凌裕平副教授歷時半年從葡萄採摘、釀酒製作開始,對自釀葡萄酒進行有害物質的檢測,檢測結果顯示,自釀葡萄酒是安全的,擔心是多餘的。
  • 喝自釀葡萄酒中毒 土法釀酒會產生甲醇等於「慢性自殺」(圖)
    喝自釀葡萄酒易中毒等於「慢性自殺」  近日,江蘇揚州一女子因喝了自釀的葡萄酒中毒,經醫院洗胃才好轉。醫生表示,土法釀酒容易細菌超標,還會產生甲醇等有害物質,該女子中毒應是甲醇引起,好在發現及時,否則後果難料!  無獨有偶,湖南的張先生因喝自釀的葡萄酒中毒險些雙目失明,據張先生回憶,前幾日他請幾個好友下午來家中吃飯,並用家中自釀的葡萄酒招待大家。
  • 自釀葡萄酒有毒?檢測告訴你真相
    隨著秋季葡萄大量上市,這種低成本、易操作、無添加劑的葡萄酒DIY方法走紅網絡,「達人」們也紛紛在朋友圈裡秀成果。不過,自釀葡萄酒會產生甲醇,易致人中毒的說法也不脛而走。「自釀酒到底靠不靠譜兒?這酒還能喝嗎?」帶著讀者的疑問,生活實驗室記者將市民自製的葡萄酒送到北京農學院檢測。
  • 自釀果酒,當心甲醇超標
    時下葡萄大量上市,除了直接吃,還有很多人喜歡用來釀酒,但自釀果酒可能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風險。釀酒是一個複雜的發酵過程,耗時長,從數周到數月。在此期間,存在很多隱患,比如甲醇超標。葡萄果實細胞壁上含有大量果膠,果膠酯化後會產生甲醇。工業化生產葡萄酒時,一般會通過前處理、改良菌種和添加外源果膠酶等方法來降低甲醇含量。
  • 自釀白酒、葡萄酒能喝嗎?
    夏季,大批新鮮的葡萄上市,不少人開始自釀葡萄酒來小酌一杯。但釀葡萄酒可不像泡紅棗枸杞那麼簡單,不專業的操作可能會引發「中毒」。近日,58歲的黃先生因為喝了半瓶自釀葡萄酒,導致急性中毒性視神經病變。 1 自釀葡萄酒?也許是細菌培養液?
  • 危險的自製食品 自釀葡萄酒喝進醫院
    郭女士說,普遍的做法是10斤葡萄配3斤白糖,將葡萄洗淨後和白糖一起放進容器,「發酵2月就可以喝了」。  郭女士對自釀的葡萄酒很是滿意,春節時還特意將酒拿出來款待客人。然而,她並不知道,同是飲用自釀葡萄酒,有人卻「喝」進了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