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華老字號南翔饅頭店走出上海豫園商圈,在位於浦東的百聯世紀購物中心開出了首家連鎖店。老底子、老味道,吸引了不少老食客,除了午餐、晚餐外,連鎖店還開出了早餐檔,價格實惠、品種多樣,讓不少在周邊上班的白領感到欣喜。
不到中午12點,位於百聯世紀購物中心的南翔饅頭店內,已經坐滿了客人,幾位剛來的客人站在店外排起了隊伍。記者在現場看到,約200平方米麵積的新店,灰白色調為主打,延續了豫園老店典雅的設計風格,兩側傳統的牆壁設計更改為大面積的落地玻璃和窗戶,又賦予餐廳更加強烈的明快感和潮流範兒。特別增加的室外用餐區域,則讓顧客能有更多獨立就餐的選擇。室內,經典的小籠饅頭、蒸籠等元素與品牌歷史故事一起繪製上了牆面、立柱,簡單明了的漫畫筆觸串聯起了南翔饅頭店歷經百年累積下來的無形文化資產。南翔饅頭店所屬的豫園文化餐娛集團執行總裁金國超說,新店在視覺設計上費了一番功夫,既要表達出南翔饅頭店作為上海老字號的歷史感、文化感、地域感,又要準確傳遞出品牌的個性主張,並與時下市場的主流審美相匹配。
產品,是老字號延綿發展的核心。傳統的鮮肉小籠饅頭、招牌蟹黃鮮肉小籠饅頭、蝦仁鮮肉小籠饅頭、松茸鮮肉小籠饅頭等,在豫園總店熱銷的經典與創新小籠饅頭,在新店都能吃到。在新店中央,一排大大的玻璃窗內,幾位廚師正在現包現制小籠饅頭,包製過程一覽無遺。「在新店吃到的小籠饅頭,與豫園總店出品的,品質完全一樣。」南翔小籠製作技藝的第六代非遺傳承人遊玉敏告訴記者,南翔小籠饅頭製作工藝已達到了標準化,嚴格按照9克餡芯、21克皮、至少16個褶子的標準製作,新店完全複製豫園老店的工藝。為了保證這份品質,豫園老店特意選派了工作數十年的點心師傅負責新店的小籠製作與品控,遊玉敏在運營前期也會駐店。
位於上海豫園九曲橋畔的南翔饅頭店,是無數上海人兒時的回憶。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上海嘉定南翔鎮人吳翔升來到豫園城隍廟,見此地人流如織,遂在長興樓開設了一間點心店,專門製售小籠饅頭並在老城廂地區一炮打響。因其外觀小巧玲瓏,並從大蒸籠改為小蒸籠製作,故而被上海人親切地稱為南翔小籠饅頭,長興樓也由此改名為「南翔饅頭店」並流傳至今,民間還流傳有「沒吃過城隍廟的南翔小籠饅頭,就等於沒到過上海」一說。多年來,南翔饅頭店前365天不中斷的長隊,是豫園商城內一道獨特靚麗的風景線。美食作家沈嘉祿會還在其《上海老味道續集》一書中寫道:「我對城隍廟裡的南翔饅頭是又愛又恨,每次白相城隍廟,就想吃一籠南翔饅頭,但每次都被店門口長長的隊伍嚇退。」
如今,邁入第120個年頭的南翔饅頭店,也和其他老字號一樣在持續探索傳承的新方式,在年輕化的道路上不斷前進,連鎖化為這一進程大幅提速。金國超說,百聯世紀新店是南翔饅頭店走出豫園商圈、開啟新模型連鎖化發展的第一站。「經過近一年的準備,南翔饅頭店已經明確了連鎖化發展的戰略定位:文化品牌基因更『強壯』,新店無論從視覺系統、裝修風格到產品結構乃至製作工藝,都對標豫園老店;同時為保證品牌的連鎖化發展,從品質、服務、環境等各方面,打造讓消費者,尤其是年輕顧客更為青睞、更具價值的美食體驗。」
為了服務商圈白領與社區居民,新店在原有的午市、晚市基礎之上還增加了早市。鮮肉小籠饅頭、三鮮小餛飩、蔥油拌麵、安心油條、手工素包、苔條粢飯糕、麻球、豆漿,還有吃功夫的南翔乾貝金絲盅等……粗略一數,8點開始的早餐時段,供應品種近30種,一般不到15元就能吃飽吃好,價格很親民。「很有小辰光的味道。」一位老年食客看著菜單這樣說。
近年,豫園商城旗下諸多老字號都走出豫園商圈,受到了消費者歡迎:如,松鶴樓麵館加速連鎖化擴張,在上海、杭州多個核心商圈拓展新店,目前已達13家;南翔饅頭店、春風松月樓、綠波廊以及德興菜館,陸續完成品牌升級工作,在不斷重塑老字號的新印象的同時,也為老字號的出圈連鎖奠定了紮實基礎;2019年,始創於1875年的上海老飯店榮歸浦東故裡開設首家浦東分店,創下了開業三小時年夜飯售罄的紀錄;今年6月,在豫園商圈已有110年歷史的「春風松月樓」淨素菜館在靜安久光百貨開拓新店,這家面積僅有130平方米的餐廳日均營業額達到了3.5萬元,坪效領先於行業一般標準約50%,成為了靜安核心商區不折不扣的「老字號網紅」。據悉,南翔饅頭店將加快拓展步伐,儘快開出更多連鎖店。
視頻製作:唐燁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