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湖南省轄地級市,簡稱潭,別名蓮城、潭城,是長江中遊城市群成員,有「小南京」「金湘潭」的美譽。在這裡,孕育了無數偉大領導人,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品嘗一下湘潭的特色美食小吃。
豆豉辣椒做法:辣椒先用刀壓扁切半,蒜切粒。多放一點油熱鍋,放豆豉炒香就放辣椒,放鹽不停的翻,炒辣椒一定要多放鹽,味道一定不能淡,不然會覺得辣,直到辣椒軟了,放蒜粒,一邊炒一邊加水,怕幹,起鍋前放醬油味精,裝盤。
毛家雙色魚頭選用無汙染的麻雄魚魚頭,重量在800克為宜,配料選用湖南特製的剁椒、株洲的明慶醬椒及自製的醬料,用特製分隔器皿,猛火蒸煮7分鐘即可。 特點:雙色雙味,肉質細膩,味道香鮮,餘香繞口。
毛氏紅燒肉,這是韶山最著名的美食,要知道毛爺爺也是最喜歡吃這道菜的,遍布全國各大城市的毛家餐館都用紅燒肉來作招牌菜,紅燒肉是採用半瘦半肥的豬肉,用上等醬油加少量的糖燒制而成,顏色呈金黃色,味道糖而不膩。
水煮活魚,這道菜可是湘潭的特色美食,經典的湘潭家常菜品,它主要以鱅魚為主料所製作的水煮活魚,在最流行的時候幾乎都要排隊等著吃。在湘潭甚至是全國的大大小小的湘菜館都有這道菜。
韶山的鄉裡臘肉是一道傳統的菜餚,每年冬至,韶山人就用煙燻的方法把各種臘肉掛在牆壁上,這種方法製作出來的臘肉,將肥肉裡的油全部燻出,色彩紅亮,煙燻鹹香,肥而不膩,入口即化。吃法有多種:腊味合蒸、白辣椒炒臘肉、蘿蔔皮炒臘肉、蒜苗炒臘肉等。
火焙魚的烹飪方法多樣:可先用微火油炸,再加以蒜、姜、紫蘇、幹辣椒等,加水後用文火慢慢熬,肉質柔軟後可出鍋;也有直接加佐料蒸食的。新鮮的魚可能會因有腥味而遭人不喜,但經過燻烤的魚卻沒有這種缺陷。
在我國眾多的小吃中有:春卷、蛋卷、菜卷等特別多的。而湘潭就有這麼一種小吃,名字還特別的怪,它叫做腦髓卷。說到腦髓大家應該會想到是用動物的腦髓製作的吧,其實不然,它是用豬肉製作的,因為其原料形狀好像腦髓,所以才取名叫做腦髓卷。也是湘潭地區的特色美食小吃。
檳榔作為一種食品,已在湘潭生根發展達三百餘年的歷史,據《湘潭市志》介紹:一六五0年正月,清兵在湘潭屠城九天,縣城人口數萬,所剩戶不上二三十,人不滿百口。有一位姓程的安徽商人,得一老和尚嚼檳榔避疫之法收屍淨域,從此嚼檳榔習慣也就陸續延續下來
紫油姜採用在白露季節前出土的形似指掌、杆斷無筋、枝長瘦、荷口短的優質嫩黃姜,經精細加工,最後以龍牌醬油浸泡而成。其味道鮮美,香脆可口,姜香而細嫩。
湘鄉烘糕自清雍正元年(1723),由縣城天元齋齋館研製成功以來,歷200餘年而不衰。鹹豐年間,曾國藩率湘軍鎮壓太平天國時,曾以烘糕作士軍糧,戰後呈皇帝及朝廷大臣品嘗,倍受讚譽,被欽定為貢品。1932年曾送芝加哥博覽會展出。1937年湖南各界攜烘糕赴滬慰勞十九軍將士,對抗日將士鼓舞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