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送人一鬥米是恩人,送人一擔米是仇人」,為什麼?

2020-12-27 魔域桃源源

農村俗語話糙理不糙,是老一輩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即有前車之籤,又能警醒世人,是一部難得的警示錄,比如這句『』送人一鬥米是恩人,送人一擔米是仇人『』,這又是什麼意思呢?

在我們這裡這句話是這麼說的,『』小幫是恩人,大幫是仇人『』,就是說適當的幫助可以使對方感恩涕零,竭盡全力或持續的幫忙可能會成為仇人,這是因為人心慾壑難填,貪心不足蛇吞象,適時小恩小惠別人認為是真心實意的幫助,但是傾盡全力時,對方就會對你依賴太多,要求也更多,當不能滿足他的心理需求時,就變成了水火不容的仇人,這也是人常說的花錢養個仇人。

我小時候有一個鄰居,家裡比較窮,他家有四個孩子,常常餓得哭,大家都是農村人,我家生活也不富裕,但我父親幹活比較能吃苦,日子稍微好點,七八十年代做一塊改樣的饃都要送鄰居嘗嘗鮮,那時白面饃是一年吃不上兩次,大多都是玉米、紅薯面饃,但是不放麵粉不成形,母親每次做了摻白面多的饃,都要送鄰居一個,鄰居也偶爾回贈一把野菜或幾個雞蛋,大家相處比較融洽,我家的活他家也積極幫忙。

後來,大家生活都好點了,他也因為他嶽父的關係搬到了鎮上居住,但是我們兩家偶爾還是客氣的打打電話聊聊天,92年的時候,他突然打電話給我父親,說他兒子初三復讀,鎮裡沒學籍了,想到農村去上,希望父親幫忙,父親自然答應了,託了好多關係,才把他兒子安排到農村學校復讀班,那時農村沒有宿舍,為了上下學方便,就讓他兒子居住我家,他家象徵性的交點夥食費,每月300元錢,自從搬來以後,他家兒子是上學談戀愛、放學忙著玩,父親只要說他一句,他就跑到房間躲起來,這樣下去能考上中專才怪,於是父親與他父親通話,他父親開始還客客氣氣,後來說話就變味了,七月考試果然又名落孫山,兩家的關係也戛然而止。

沒想到的是,接下一年的一個下午,父親正在田裡除草,他大兒子騎著自行車來到我家,說他弟弟最後一個月的夥食費沒有用完,希望能夠還他一部分,父親也沒說啥,給他拿了300元,他連謝謝也沒說就走了,後來我家就徹底與他家斷了聯繫,這不就是『』送人一豆米是恩人,送人一擔米是仇人『』嗎。

綜上,農村俗語『』送人一豆米是恩人,送人一擔米是仇人『』,的確有一定道理,人心隔肚皮,當這種恩惠變成理所當然,一旦得不到,就會反目成仇,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常說的「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往往蘊含著先民的智慧,是由長久的生活經驗中,凝結出來的智慧結晶,雖然只有短短幾個,卻往往發人深省、寓意深刻。在農村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句話,其實深究起來,與「救急不救窮」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那麼,農村老話常說的「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寧可借人一鬥米,不願借人半擔柴」,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和老話,這些俗語都是前人總結的一些生產、生活經驗,一般用詞簡單,朗朗上口,很有趣味性,也很有時代的特徵。有些俗語在今天依然堪稱金句,但一些俗語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成了一種對過去生活的回憶。那麼,農村俗語「寧可借人一鬥米,不願借人半擔柴」,啥意思有何講究?
  • 農村老話:「擔米養仇、鬥米養恩」,這句話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擔米養仇、鬥米養恩」,這句話什麼意思?在農村,很多老人在雨天不能在田裡幹活或喝酒的時候,常常聚在一起聊聊家常,有的時候就會說一些俗語,有的俗語會讓人受益終生,而小編也比較喜歡聽老人說這些俗語,總覺得這些俗語有很強的「感染力」。下面小編就要給大夥說句農村俗語,大夥來看看有沒有聽過這句俗語呢?
  • 農村老話:「一鬥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說的是什麼意思
    更多文章閱讀→動動小手點擊上面紅色按鈕「關注」(農言鄉事)在農村,流傳著很多經典的老話,這些老話是勞動農民的口頭創作,也是勞動農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這些老話在農村被廣泛流傳,很多老話簡單明了含有哲理,也富有實踐性。對於生長在農村的人來說,聊天時總會聽見老人用這些老話來表達一些人與事。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分享幾句。1、「一鬥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
  • 一碗米養恩人,一鬥米養仇人?
    古語常說:「一碗米養恩人,一鬥米養仇人。」這句話看似不可思議,但細看生活中真還就是這樣。 農夫與蛇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農夫因為好心救了蛇,最後卻因為自己的好心喪命。有時,自己並未上心的小恩小惠,卻可以被人記在心裡一輩子。
  • 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什麼意思?許多人深有體會!
    從小我們被教育,做人要善良,對人要真誠。可是長大後,當我以真誠待人時,換來的卻是無盡的傷害!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的事,老人摔倒,好心人去扶,卻反被老人家屬要求賠償,這樣的事不在少數,現實就是這麼殘酷,總有人利用我們的善良將我們傷的遍體鱗傷。民間有一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句話道盡了人性,我相信很多人都深有體會!
  • 人性冷知識;責任分擔效應、鬥米恩,擔米仇效應等
    一,責任分擔效應。責任分散效應也稱為旁觀者效應,是指對某一件事來說,如果是單個個體被要求單獨完成任務,責任感就會很強,會作出積極的反應。比如若你在電梯中突發疾病,電梯中有兩個人,那個人基本上會幫助你;若電梯裡有六,七個人,則得到的救助的機率大大減少;因而,若你求救,最好指定某個人,比如叫:哪位穿紅上衣的朋友,幫幫我」這樣得到救助的成功率就高的多。二,鬥米恩,擔米仇效應。
  • 俗語「升米恩,鬥米仇」啥意思?老祖宗說透了人性,看後長見識了
    俗語的種類有很多,比如天文地理、養生之道、為人處世等等,還有很多俗語說出了人性,細細品讀,可以讓我們發出很多共鳴。比如在眾多的俗語當中,就有「升米恩,鬥米仇」這樣一句話,那麼這句俗語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一石(擔dan)米還是一石(shi)米,這是個問題
    有一次,在《百家講壇》節目中,王立群老師說了一件事,就是之前他把這個「石」字念成了「shi」,結果後來,他受到了無數的質疑追問,說他念錯了,應該念「擔」才對。於是,他到電視裡澄清,說這個字,在那個時候,就念石啊。雖然有了澄清,但是人們還是不信,我的印象中明明是念「擔」啊!
  • 農村俗語:「送禮不送扶桑花,回禮不回萬壽瓜」,是啥意思?
    前兩天在與一位老農聊天時聽老農說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送禮不送扶桑花,回禮不回萬壽瓜」。當我聽到這句農村俗語後,著實是納悶了好一陣子,因為我不知道送禮為什麼不能夠送扶桑花,更不知道回禮為什麼不能夠回萬壽瓜,所以,便向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裡的「說處」是這樣的:一、送禮不送扶桑花扶桑花別名朱槿、佛槿,由於其花色大多數為紅色,因此,在民間也被稱為大紅花。扶桑花為常綠灌木,株高約有1-3米;小枝呈圓柱形,疏被星狀柔毛。
  • 如何理解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送禮都有哪些講究?
    導語:如何理解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在農村送禮都有哪些講究?農村俗語是廣大農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積累經驗,是他們的智慧結晶,源於農村生活,結構簡單,句糙但理不糙,內函深奧,精深博大,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且內容豐富,涉及到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是無縫不入,其中關於人們在社會交往,為人處世等方面的俗語也非常多,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就是其中之一。那麼我們如何理解其語意呢?
  • 老祖宗10句話,說透人性: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03 一勤交十懶,不懶也要懶;一懶交十勤,不勤也要勤。你的圈子是什麼樣的,你就是什麼樣的。朋友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如果你的朋友勤快,你也會變得勤快,如果你的朋友邋遢,你也會受他影響發生改變。施廣德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04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 「一石米」究竟怎麼念?很多人都念錯了,為何會有這種情況呢?
    反正民間是眾說紛紜,念什麼的都有,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捋一捋。1石(shi)=27市斤粟,也就是說秦漢時期1石(shi)為20000毫升,1鬥為2000毫升,換算成我們現在的重量為1鬥2.7斤,這是實物測量的數據。
  • 農村俗語「鳥屎落在人身上,今年諸事要遭殃」啥意思?有何講究?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農村是一個很落後的地方,沒有城裡那麼多的高樓大廈,也沒有城市那麼金碧輝煌,只有一些破舊的房屋,和遍地雜草叢生的荒地。其實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現在的農村變化非常大,村村都新修了柏油路,家家都開上了私家車。
  • 農村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手上的紋路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每個人不可不知的隨禮講究
    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每個人不可不知的隨禮講究我們中國人送禮的時候都是非常有講究的,禮要是送對了,就是錦上添花,要是送不對,很有可能會惹人不快,甚至得罪人,好心辦壞事。因此我們送禮的時候,一定不能亂送,如果不知道的話要問問有經驗的人。而且中國人講究寓意,一定不能送寓意不好的東西。在農村,有這樣一句俗語,就是講送禮的講究,幾乎將送禮需要忌諱的地方都講到了。這句俗語就是:「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這句話的字面意思非常好理解。那麼為什麼要這麼說,有什麼講究呢?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 「升米恩,鬥米仇」,記住古人三句話,從此不當「濫好人」!
    生活中有一種人,他們富有同情心,對人有求必應,為別人想得太多,以至於忽視了自己的利益或感受,並經常因費力不討好而陷入痛苦、失望之中。這樣的人,就是所謂的「濫好人」。做人,當然應該做好人,但應該是有原則、有主見的好人。記住下面三句話,做個精明的好人:一、「升米恩,鬥米仇」——民間俗語在描繪人性方面,沒有比這六個字更深刻的了。
  • 孫儷資助他直到上大學,他卻「反咬」恩人一口?升米恩,鬥米仇!
    看著向某人的信,想起當年孫儷資助他直到上大學,他卻成為反咬恩人一口的「白眼狼」,這讓我情不自禁想起這麼一句話,那就是:「升米恩,鬥米仇」。這一封接近六千字的信,我看到了一個彎曲的脊梁,滿腹的心機和對恩人冷血的控訴。孫儷已經幫他幫到高中畢業,他還想讓人家繼續幫他搞定大學四年所有的費用,這種要求,資助他的孫儷是否必須無條件做到?一句很現實的一句話:孫儷幫他是情分,孫儷不幫是本分!
  • 農村俗語丨處暑裡的雨,穀倉裡的米,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很多很多,生活中的一切,基本上都有一句俗語相對應。每句俗語,在特定的環境、時段、地域、氣候下,都有其存在的實用意義和價值。都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值得後人學習、領悟、借籤或遵從。農村俗語「處暑裡的雨,穀倉裡的米」是什麼意思呢?
  • 為什麼農村的俗語說「貓忌送,狗忌買」?難道還有什麼含義嗎?
    為什麼農村的俗語說「貓忌送,狗忌買」?有哪些依據?在農村很多家裡面都會養狗,養貓。狗比較忠誠,在農村主要作為看家護院,貓,養來主要是為了捉老鼠。在農村,狗通人性,狗是有感情的動物,狗對主人不離不棄,不會因為貧窮,吃的不好等原因離家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