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戰」後,企業硝煙瀰漫。
有的商家忙著復工,有的商家忙著「出逃」。
2020年3月23日,呼和浩特麵包新語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條消息:
其實在2019年7月之前,麵包新語就已經開始陸續關閉,海亮廣場店、摩爾城店、中山東路店紛紛歇業,只剩下萬達店和凱德店兩家門店,只是因為這場疫情,讓原本還在「掙扎」的麵包新語徹底崩盤。
01
麵包新語來自新加坡,2000年在新加坡成立,以投資開設精品麵包蛋糕連鎖店為主。2003年在新加坡的證券交易所上市,是當時唯一一家以經營麵包上市的公司,有著「麵包界的星巴克「之稱,在國際上也享有盛名。
2003年12月,麵包新語進入中國市場,憑藉精品麵包的定位,和當時還很新鮮的可視化後廚等營銷手段迅速受到市場歡迎。
2012年內蒙古華奕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在成立初期,成功加盟新加坡品牌「麵包新語」,成為呼和浩特市第一家加盟國際知名麵包西點品牌的餐飲公司,之後陸續在呼和浩特開了五家門店。
曾在摩爾城、海亮廣場、萬達廣場、凱德等多個大型購物中心開出門店,那麼最終為何會在呼和浩特消失呢?
02
麵包新語在國內經營主要有兩種模式:像上海、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麵包新語採用直營店方式;其他像呼和浩特這樣的三線城市,則採用加盟方式。
而根據官網上的公告,加盟麵包新語需要具備1000萬-1200萬的資金實力,光啟動資金就需要在500萬以上。
有業內人士分析:作為加盟店,成本高;從總部空運原料價格高;再加上門店開在商場裡,租金成本要比街邊門店要高很多;再有個性化、網絡化烘焙小店的增多,烘焙市場競爭激烈;還有他們的市場定位的目標受眾範圍比較小,社區型消費者比較少,收益就比較少。門店入不敷出,所以只能選擇關門大吉。
03
其實,麵包新語在呼和浩特撤店並不是個例,許多二三線城市也已經難覓麵包新語的品牌門店。
蒙馬財經搜索相關信息發現,早在2016年,麵包新語就曾在一些城市出現過」關門潮。」
2016年年中,河南鄭州的麵包新語門店也都宣告停止營業;2017年年初,麵包新語南昌店全部關閉。除此之外,還有重慶等多座二三線城市的麵包新語撤出。在麵包新語的官方網站上,重慶、瀋陽、南昌等在內的城市分店數量均已顯示為零。
隨著全國各地加盟店的逐漸增加,食品安全問題也層出不窮。
從2012年起,麵包新語被曝出各種食品衛生安全問題,比如,上海辣松麵包大腸桿菌超標、無錫加盟店老鼠出現在蛋糕卷上、深圳海岸城店被曝員工在油炸甜甜圈時鍋裡的油一直不換等。2014年央視315晚會上,麵包新語更因過期原料事件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彼時麵包新語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也坦陳,儘管企業對於直營店的原料採購均是由中央工廠提供,但也確實有加盟店的部分材料是在當地採購的。
食品衛生安全事件頻發,導致口碑一落千丈,多個二三線城市店鋪關閉。
對於任何行業來講,口碑都是最重要的資產,好的口碑造就好的品牌,而好的品牌在品質上是過關的。
誰會冒險去吃一塊不安全的,不吃也不會餓的蛋糕呢?
現如今個性化烘焙正在興起,烘焙店裡麵包的樣式每個月都在變化,像許多加盟店都是半年或很長時間換一次,很多人就不買帳了。
04
麵包新語敗走呼和浩特,近期也開始做最後的結尾工作,為顧客退還會員卡卡中餘額。但是只是按照卡中餘額的八五折來退,不少網友表示看不懂這一波操作。
這是非常可惡的霸王條款。第一、因為麵包新語自身的原因經營不下去導致關店,要給消費者退卡中的餘額,不是消費者自身的原因。第二、顧客在辦理會員卡的時候,就是因為一次性大額存款可以享受到優惠。
我們到意林、美妍西餅、好利來哪裡都可以享受到優惠。現在你們閉店了,卻要扣除會員曾經享受過的優惠,這是什麼道理?請問我們把錢存到你們店裡,你們給過利息嗎?這是不是強盜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