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大師一篇拍案叫絕之作,全文78字同一讀音,漢語果然博大精深

2020-12-19 瀟湘客讀名著

文/瀟湘客

漢語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語言,上古時期人們沒有文字,以結繩的方法記錄事情,後來出現了一位叫倉頡的聖人,他以豐富的經驗和智慧發明了文字,廢除了麻煩不易記錄的結繩法。

而在如今漢字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世界上使用漢語的人數至少超過十五億,超過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

漢字又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語言,一個字或者一個詞往往有多種意思,一句同樣的話在不同的環境下中可以代表完全相反的意思,比如舉一個比較好玩的例子:

我國的兵乓球誰也打不過。

我國的足球誰也打不過 。

兩句話看起來都差不多,但結合實際來看我們都會會心一笑,知道是什麼意思,當然這只是一個開玩笑的梗,漢語言的真正魅力遠不止於此。

民國有一位語言大師趙元任,可能大家不太熟悉這個人,但是他的祖上有一位叫趙翼的詩人大家可能都知道,即便不知道,趙翼的那首千古名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大家也應該耳熟能詳,作為著名詩人趙翼的後人,趙元任的成就一點也不比趙翼差。

趙元任是中國現代語言先驅,被譽為『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同時又是中國現代音樂學之先驅,『中國科學社創始人』等。

趙元任是一位語言大師,自然在語言功夫上比較深,他自創過一種名叫同音文的文章類型,意思就是在一篇文章中要求所有的字都發一個讀音,這種文章難度極大,若非有深厚的文學語言功底和知識,根本不可能寫得出來。

趙元任有一篇同音文的代表作,叫《季姬擊雞記》,全文七十八字,帶上標題八十三字,每個字讀音都相同,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一下:

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

八十三字全都是ji這個讀音,沒有古文功底的朋友想必看此文是一頭霧水,甚至其中還有一些字都不認識,有朋友會覺得這肯定是趙元任找來了這麼多ji字組合在一起,這篇文章毫無含義,但這篇文章確實是一個小故事!

用白話翻譯來講,這篇故事是這樣的:

有個叫季姬的人感到寂寞,就羅集了一些雞來養,是那種出自荊棘中的野雞。野雞餓的時候發出唧唧的叫聲,季姬就拿竹箕上的小米餵它們。雞吃飽了,就跳到季姬的書上,季姬害怕它們把書弄髒,就趕雞,雞被嚇得急了,就接著跳到桌子上,季姬更著急,就借竹箕作為趕雞的工具,投過去擊打野雞,竹箕投擲速度很快,卻沒打中雞,打到了桌上的陶伎俑上,陶伎俑掉到地上碎了,季姬睜開眼一看,雞還躲在幾桌下亂叫,季姬一怒之下脫下木屐來打雞,這一下就把雞打死了。想起養雞的經過,季姬激動起來,就寫了這篇《季姬擊雞記》。

而作為語言大師,趙元任寫這樣的同音文也並非是為了一時好玩,他是有一定的目的的。

在中華民族最為危急的年代,不少大師如胡適、魯迅等人受時代的局限,都提出了廢除漢字的主張,其中還有一種觀點就是將漢字拉丁化,引進西方的語言,以為廢除孔學學說以及道教妖言之漢文,是解決中國不至於亡族之根本。

趙元任雖然沒有明確反對這樣的言論,但他發明了同音文以此表述漢字同音眾多,不能完全拉丁化的觀點,趙元任的同音文又被後代學者稱為「荒誕之文駁擊漢字拉丁化的荒誕之語。」由此也可以看出,趙元任先生也為漢字的留存做了巨大的貢獻。

相關焦點

  • 漢語真是博大精深!一篇文章96個字卻是一個讀音,曠古奇文
    中國的語言文字歷經五千多年,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的發展,才形成了現在意蘊豐富、言簡意賅的漢語言。漢語言是中國文化之瑰寶,中華民族之靈魂!全文96字讀音都是「shi」,讀音相同,但是字不相同,所代表的含義也不盡相同,讀來一頭霧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解釋一下不同的字的意思。
  • 我國語言專家,用「ji」這個讀音,寫出了一篇文章,共78個字
    這篇文章究竟有何高妙之處?失落的中國古代語音原來啊,這篇文章字數篇幅非常之短,全文一共只有78個字,而妙就妙在這篇文章的讀音全部都是同一個讀音,人們拿到這篇文章的時候能夠看得懂,但是卻聽不懂,這也是很奇怪了。
  • 文章全文78個字一個讀音,讀的通也聽不懂,網友:讀下來就不錯了
    文章全文78個字一個讀音,讀的通也聽不懂,網友:讀下來就不錯了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也是歷經了多次演變以及朝代的更替。後來在君主政體退出歷史的舞臺之後。我們也是進入了共和政體。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字,同一個讀音,「看得懂」卻「聽不懂」!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字,同一個讀音,「看得懂」卻「聽不懂」!如果廢除了漢字,這樣的文章連神仙都難讀懂,不信來試!千古奇文,全篇78字只有一個讀音,故事卻講得很精彩!有人說,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這話並不誇張,因為,經歷了幾千年的歲月積澱,漢語言文字越來越博大精深。
  • 趙元任創同音文後,寫了一篇《季姬擊雞記》,全文78個字讀音一樣
    趙元任是清末民初的大才子,生於1892年,江蘇常州人,趙元任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小時候就表現出了非凡的語言天賦,被大家視為語言天才。所謂同音文是指整篇文章所用的漢字都是一個讀音,當然對於字形、標點和四聲是沒有限制的。這樣的文章要求高,對於創作者來說難度還是很大的,沒有足夠的文學積累、沒有較高的文學素養是很難創作出這樣的文章的。
  • 民國曠世奇才趙元任,寫下一篇神一樣的文章,全文96個字讀音一樣
    大家都知道,民國期間大師輩出。在眾多大師中,有一位堪稱是真正的曠世奇才,他教過物理學、數學、哲學、中國音樂史、中國語言、漢語語法、理論語言學、邏輯學等課程。如此博學的他,被冠以數學家、語言學家、翻譯家、哲學家、邏輯學家、音樂家等頭銜,可這些都不足以表達他取得的成就。
  • 民國的一篇奇文,全文94個字就一個讀音,能夠讀下來的都是神人
    因為他們的愛情,我才注意到趙元任,深入了解後,發現這位民國大師實在是了不起。 而他最為後世矚目的是他的語言天賦,他會講三十多種漢語方言,當年英國哲學家羅素來中國講學時,就是他全程陪同翻譯。 幾乎是每到一個地方就學習一種方言,現學現賣,足見他的語言天賦有多高。 雖然他在數學、物理、哲學、音樂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詣,但最後卻選擇了語言學作為終身的學術事業。
  • 一篇96字的奇文,全文讀音都一樣,能讀順的人考普通話甲級沒問題
    「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趙翼的後人趙元任則是「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是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先驅,與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一起被稱為清華「四大導師」,另外趙元任還是我國首位用科學方法作方言和方音調查的學者,考察和研究過吳語等近60種方言。
  • 多音字:漢語中讀音最多的兩個漢字,最多的1個字有6個讀音
    我們今天廣泛運用的語言當中,多音字有很多。什麼叫多音字?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字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讀音。這種現象只有在漢語當中存在,在其他的任何語言當中可能都找不到。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當中,多音字一般都只有兩個讀音。比如說長,一般有很長(cháng)、長(zhǎng)大兩個讀音。
  • 最神奇的一篇文章,全文94個字的讀音一致,網友:能讀懂都是天才
    我們中國文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相傳4000多年前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從此產生了漢字,不過史學家們普遍認為,倉頡造字只是一個神話傳說,但漢字對於人類發展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認的。今天我們要說的這篇「神」級的文章,全文94個漢字(後擴充為103字,連同題目7字,共110字)讀音完全一致,卻絲毫不影響我們閱讀,體現了我們中國漢字和漢字發音的神奇之處。它叫做《施氏食獅史》(原題《石室施士食獅史》)。《施氏食獅史》原文: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
  • 民國有位語言天才,一篇文章73個字,都是一個讀音,魯迅都汗顏
    民國有位語言天才,一篇文章73個字,都是一個讀音,魯迅都汗顏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文明,從上古時期到現在,炎黃子孫代代相傳。在歷史長河裡,華夏文明一直都是最為璀璨的明珠。《山海經》裡記載的傳說,雖然有待考究,但那也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個字的讀音都一樣,讀完實在太爽了!
    這篇叫做《季姬擊雞記》的文言文,全文78個字(不含標點符號)都是同一個音,稱為同音文。所謂同音文,就是全文採用的一個音,聲調不限,但是不能為同音而同音,通篇讀出來應該有個主題。 如果您的生活很忙,可能會覺得這純粹是一篇無聊的文章。其實,只要您不要那麼匆忙,閒暇時光中閱讀,您會發現這是一篇生活情趣極為豐富的小散文。
  • 民國語言大師寫下一奇聞,全文96個字讀音字字相同,至今無人超越
    詩人主要是憑藉這兩句詩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悲苦之情,然而李賀所被美名的稱號和詩聖、詩神不一樣的是,李賀的名號是詩鬼。主要是因為李賀的詩中多有一些鬼怪題材的因子,所以才有了這一名號。然而在民國時期有一位文學才子也被稱之為是鬼才,他便是趙元任。1892年11月份,趙元任出生於現金江蘇地區,是清朝詩人趙毅的後人,可見趙元任出生的家族背景已經富有詩書氣質。
  • 全文78個字讀音一致,卻描述了這樣一件完整的事,連翻譯官也頭疼
    但是今天小編要說的這一篇神一般的文章相信大部分讀者都沒讀過,全文78個字讀音一致,卻描述了這樣一件完整的事,連翻譯官也表示很難翻譯。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非常有語言天賦同時對漢字研究很深的疑問語言學家,他的名字叫趙元任。趙元任除了其他國家的語言,單單是中國的方言他都能說33種,神一樣的文章由神一樣的人寫出來是沒錯了。
  • 哈佛教授寫一「神文」,全文94字讀音相同,網友:能讀懂都是天才
    這便是由於百姓與白杏、黎庶與梨樹同音所鬧出來的笑話,單單是這麼兩個字同音,就已經讓一個官員成為了笑話,那麼你能夠想像一篇文章,全文的94個字全都是讀音相同的同音字嗎?歷史上確實存在這樣一篇「神文」,那就是由趙元任寫的《石室施氏食獅史》。全文為:「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
  • 民國第一天才趙元任寫下一篇至今無法超越奇文,96個字讀音相同
    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曾說,「所謂大學,非謂有大樓,亦謂有大師。」毫無疑問,清華的四位導師都是真正的大師,而且個個都是天才。在四位導師中,趙元任的名字排在最後,但他的能力絲毫不弱於其他三位。趙元任是公認的傑出天才,或者說民國第一天才。以語言為例。取得趙元任這樣的成就,世界上絕無第二人。
  • 神一般的語言天才,到哪都有老鄉!寫篇文章78字,卻只有一個讀音
    不過接下來,筆者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位真正的語言天才,一位讓所有人都豎起大拇指的天才。只是單純地說趙元任如何優秀,很難有說服力。接下來我們通過一些簡單的例子,告訴大家趙元任為何是語言天才。左一趙元任趙元任從小就表現出了過人的語言天賦,他很小的時候,在北京和保定生活過一段時間,從照顧他生活的保姆那裡,學會了北京話和保定話;再大一點,5歲的趙元任回到常州,跟教自己的老師學會常州話
  • 全篇96個字讀音相同的曠古奇文,你見過嗎?漢語文化博大精深
    雖然語言具有共通性,但放眼全世界,沒有一種文字能夠與我們的漢字相媲美,現在很多國家的語言大多都是表音,也就是看著這個字或者這個單詞,你就能知道它怎麼讀,但是漢字不同,你看著某一個字有時候不能知道它的讀音,因為字所表示的是本身的意思,很少與之相類似的文字形式,以至於很多外國人都表示中文太難學了。
  • 專家:看看趙元任這篇96字奇文,全文一個讀音
    1928年9月,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公布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就是說把漢字用字母來表達。瞿秋白表示明確反對,他於次年2月擬訂出了《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1930年春,《中國拉丁化的字母》出版,引起了很大反響。1930年9月,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海參崴舉行。
  • 漢語詞典編纂方回應漢字讀音更改質疑 你讀對了嗎
    漢語詞典編纂方回應漢字讀音更改質疑 你讀對了嗎 原標題:   本報訊(記者 李濤 張月朦 實習生 王京平)近日,一篇名為《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社交媒體刷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