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中式烹調大比武 70多道精美菜品亮相

2020-09-09 此時曲靖

9月4日,曲靖市第二屆職工綜合職業技能大賽中式烹調及爨鄉地方特色宴席菜技能競賽在曲靖農業學校拉開序幕。

來自曲靖各縣(市、區)餐飲行業的上百名廚師現場大展身手,經過煎、炸、炒、蒸、焗等烹飪方式,製作了70餘道精美菜品,20餘桌爨鄉特色地方宴席。

選手們都有多年從業經驗,激烈的競賽激發了他們的創作靈感。有的在烹飪方式上融入西式菜餚製作方法,有的創造出新的口味,有的在造型上令人賞心悅目。

國家級註冊裁判員從口味、質感、造型、色澤、營養衛生5方面為選手作品評分,評出個人獎技術狀元冠軍1名,技術能手9名,團體賽金獎3名、銀獎5名、優秀獎13名。最終獲勝的佼佼者將參加10月份的省級廚師競賽。

此次競賽由曲靖市總工會、曲靖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曲靖市商務局、曲靖市文化和旅遊局共同主辦,旨在培養選拔一批優秀的滇菜烹飪人才,發揚滇東北飲食文化,帶動曲靖旅遊和餐飲服務行業的發展,推動我市餐飲行業轉型升級。


來源:曲靖市廣播電視臺

原標題:中式烹調大比武 70多道精美菜品亮相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吳佳嫻

審核:祝小涵

相關焦點

  • 比刀工拼廚藝 大比武顯身手 定海區第六屆職業技能大賽中式烹調大比武舉行
    定海區第六屆職業技能大賽中式烹調大比武近日在舟山市王家大院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舉行,來自我區多家餐飲企業的20餘名烹調師現場進行了廚藝切磋。大比武現場瀰漫著誘人的香味,土豆、雞肉、豆腐等常見的原材料被烹調師們烹製成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品。評委對選手們的表現進行了點評,並對每一個菜品進行了打分。
  • 拼技能賽廚藝 曲靖餐飲名廚技師亮絕活
    珠江網訊(記者 朱洪良)9月4日,曲靖市第二屆職工綜合職業技能中式烹調及爨鄉地方特色宴席菜技能競賽在曲靖農校正式舉行,來自全市各縣(市、區)21個參賽隊、96位廚師同場競技,70個個人作品、21個特色宴席參加角逐。
  • 中式烹調的發展前景如何?
    而中式烹調作為餐飲行業中一個組成部分,其發展前景將是如何呢?面對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的大背景下其又將有怎樣的發展機遇呢?就目前的社會市場來看,中式烹調師的發展前景還是不錯的。中式烹調在全球的餐飲行業當中,可以稱得上是源遠流長。
  • 洞頭區舉辦民宿中式餐點烹調技能大賽
    為提升民宿餐飲服務水平,12月2日,洞頭區文廣旅體局、農業農村局、總工會、婦聯和民宿聯盟黨委聯合舉辦了2020年洞頭區民宿中式餐點烹調技能大賽。洞頭星級民宿及療休養基地民宿管家等30餘人參加比賽。每位選手必須完成一人份中式早餐套餐一份,注意營養搭配,包含主食、蛋類、水果等形成一個套餐擺盤,在30分鐘時間內現場製作完成。比賽現場,各位選手煎炒烹炸各顯神通,一盤盤造型精緻、特色創意、健康營養的菜品精彩亮相,並配以主題說明進行統一展示,供大家相互觀摩學習。各式菜餚充分展示了民宿員工技能水平及洞頭海島飲食特色。
  • 我區舉辦民宿中式餐點烹調技能大賽
    我區舉辦民宿中式餐點烹調技能大賽2020年12月03日 11:11:00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12月2日,區文廣旅體局、農業農村局、總工會、婦聯和民宿聯盟黨委聯合舉辦了2020年洞頭區民宿中式餐點烹調技能大賽。
  • 中式菜品加工的烹飪特點
    神州大地上,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智慧的先輩們創造了許多讓我們後輩人膜拜的技藝和文明,經過不斷的歸納、融合、創新和發展,形成了見地獨到、博大精深的獨特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獨樹一幟,尤其是陰陽五行學說、中醫理論、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的中式餐飲文化,讓我們這些龍的傳人們學起來頗費腦筋
  • 來看菜品的「七十二變」 2020「青田工匠」中式烹調技能賽來襲
    在主廚巧手的精細雕刻下,一棵根根蘿蔔一躍成為餐盤上的「小橋流水人家」……   7月22日,「青田工匠」中式烹調職業技能競賽現場,一派熱火朝天。   考評員則嚴格細緻地對菜品的色、香、味、形、質、養等方面進行綜合點評。最終,陳志戩等9位選手在競賽中脫穎而出。
  • 來看菜品的「七十二變」! 2020「青田工匠」中式烹調技能賽來襲
    在主廚巧手的精細雕刻下,一棵根根蘿蔔一躍成為餐盤上的「小橋流水人家」……7月22日,「青田工匠」中式烹調職業技能競賽現場,一派熱火朝天。考評員則嚴格細緻地對菜品的色、香、味、形、質、養等方面進行綜合點評。最終,陳志戩等9位選手在競賽中脫穎而出。
  • 【多圖】花都粵菜師傅大「比武」,誘人美食讓人直流口水!
    【多圖】花都粵菜師傅大「比武」,誘人美食讓人直流口水!9月15日花都區2020年「花都工匠杯」系列勞動技能競賽——「工會杯」粵菜師傅酒店餐飲(中式烹調師)競賽在湖景魚翅海鮮城舉行
  • 神仙打架決戰舌尖,美極鮮生中式菜餚創新大賽晉級菜品揭曉
    近日,第三屆美極鮮生中式菜餚創新大賽第一階段完美收官,各站晉級菜品新鮮出爐。本次大賽吸引了來自上海、北京、廣州、成都、武漢五大賽區的106個餐飲連鎖品牌參與,包括豐收日、雲海餚、旺順閣、四季民福、桂滿隴等。這106個團隊經過激烈地比拼,最終27道晉級菜品入選「2019新中式菜餚創新力」名單,並將在創變新中餐?
  • 視頻:「煎炒烹炸」十八般武藝亮相 青島公交炊事員比武開賽
    12月1日下午,物業分公司在公交瀋陽路職工食堂舉辦2020年「青島巴士杯」炊事員業務技能比武暨「展示城運新形象·物業服務大提升」勞動競賽啟動儀式。來自集團公司的6組24名選手參加了本次比武活動,本次比武共設麵食製作及菜品製作兩部分,設團體一等獎1個、團體二等獎2個、團體三等獎3個。
  • 「崇禮菜單」69道核心菜品「新鮮出爐」,打造更濃鬱的「河北味道」
    參與評選的是我省入選「崇禮菜單」的300道菜點中的200道中式烹飪菜品,即百姓常說的「熱菜」。評選團隊力圖從菜品名稱、食材、烹調技法、口味等不同方面,找到最具河北特色的菜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評選採用視頻直播的形式進行:冀字號菜品研發基地和菜品研發大師工作室錄製菜品製作視頻,進行直播,專家根據視頻進行評選,評選過程全程對外開放。
  • 打造更濃鬱的「河北味道」 「崇禮菜單」69道核心菜品「新鮮出爐」
    為精中選精,從河北省入選「崇禮菜單」的300道菜點中挑選出更有代表性、更濃鬱的「河北味道」,河北省決定評選「崇禮菜單」核心菜品。受省商務廳委託,今年3月,省飯店烹飪餐飲行業協會組織專家團隊對「崇禮菜單」核心菜品進行了初步篩選。參與評選的是河北省入選「崇禮菜單」的300道菜點中的200道中式烹飪菜品,即百姓常說的「熱菜」。
  • 128名選手現場「比武」!濱州市飯店餐飲技能大賽舉行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中式菜餚精緻美觀,中式面點花樣繁多、蔬菜瓜果雕刻精美……9月16日,來自濱州市60餘家餐飲飯店選派的128名選手現場「比武」,各亮絕活,切磋技藝,共同助力餐飲行業品質升級。本次技能大賽設有中式烹調、中式麵點、美味食堂(團體、個人)3
  • 80餘家餐飲企業的137名參賽選手同臺「比武」|2020年上虞區烹飪...
    這是我區近年來競賽關注度高、規模大、參賽選手最多的一次烹飪競賽。競賽內容分為理論考試和現場技能操作兩大部分,選手在規定時間內需要完成理論考試和熱菜兩道、水果拼盤一道,項目設置全面檢視選手專業基礎理論和實際烹調水平。
  • 雲南最好吃的100家老牌餐廳:曲靖篇
    今天介紹的是《舌尖上的雲南·美食指南》曲靖篇,介紹了曲靖最具代表性的老牌餐廳,其中包含了眾多獨菜成店、獨菜打出一個大品牌的神奇之處:圓子雞、泡椒雞、辣子雞、魯石雞、洋芋雞、黃燜雞,還有最原生態的會澤羊八碗、保記牛肉、麒麟老鴨子、為君開宣威菜……四代傳承的質樸美味:保記牛肉1986年,在曲靖的西門街上,3張桌子的「保記牛菜館」開張了,到今天,已經發展到4個店70
  • 曲靖高顏值私廚餐廳異軍突起
    來源:曲靖日報-曲靖新聞網裝修別致的私廚餐廳。記者採訪發現,曲靖城區多家私廚、音樂餐吧、西餐廳等餐飲店,已推出各類七夕主題活動和甜蜜套餐,簡直是花樣「撩客」,而一些傳統餐館則冷靜相待。音樂餐吧和西餐廳營銷花樣多西餐廳向來是七夕消費的主力,浪漫優雅的環境和頗具異國情調的菜品都有助於情感升溫,頗受情侶們歡迎。記者走訪發現,除了「七夕套餐」外,主題活動更是花樣翻新。
  • 樊勝武烹調技能大師工作室,驚豔亮相2019中國技能大賽
    作為中式烹調技能人才的代表,河南餐飲業烹飪傳承示範基地,樊勝武技能大師工作室,及李志順技能大師工作室亮相,展示河南美食紅燒黃河大鯉魚的烹飪技藝及廚藝絕技表演。中式烹調技能大師工作室,是以服務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為統領,以做好我市中式烹飪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工作,充分發揮技能大師技術創新、傳授技藝和絕技絕活傳承的示範作用,致力於打造技能拔尖、技藝精湛的技能大師隊伍。
  • 掌勺大廚「華山論劍」,靜安58家餐廳白領午餐廚師技能大比武
    大廚比拼「紅燒桂魚」。這道濃油赤醬的本幫菜,要求自來芡,這樣皮下的膠原蛋白才能自然分解,因此烹飪過程必須超過20分鐘,大火收汁翻身出鍋。飛樂白領餐廳廚師長張其龍已經是第3次參加技能比武,此次比拼的「紅燒桂魚」和「滑炒雞絲」兩道菜,是他們餐廳每周都要烹製的菜餚。與飯店的燒制不同,張其龍有著自己的理解,白領人群注重營養搭配、菜品少油少鹽,且不喜歡味精。
  • 中式婚宴菜單大全,新婚必備!
    許多新人會遵從傳統舉辦中式婚禮,那麼當然婚宴也就是要辦中式婚宴了。畢竟在中國的結婚習俗中「無宴不成婚、無酒不嫁女」,那麼中式婚宴菜單上都有哪些菜品呢?今天婚禮紀就帶你看看中式婚宴菜單大全以及關於中式婚宴的一些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