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袁紹聽取田豐的建議,堅守北方拖垮曹操,那麼袁紹也不可能是曹操的對手。官渡之戰爆發的時候,袁紹有三點不如曹操。第一是袁紹手下的人才質量不如曹操,第二是袁紹本人的能力不如曹操,第三是袁紹的合法性不如曹操。即使袁紹堅守北方養精蓄銳,也不可能改變這三點缺陷,而曹操卻能夠趁著袁紹堅守北方的時候恢復視力。如果曹操和袁紹的實力相當,袁紹戰勝曹操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袁紹和曹操的實力對比
官渡之戰爆發前,曹操佔領了豫州、兗州、徐州、司隸四個州,同時還佔領了部分的青州、揚州和荊州。袁紹佔領了青州、幽州、冀州、并州四個州,不過袁紹佔領的青州、并州和幽州都不完整,袁紹的統治中心主要在冀州地區。
相比之下,曹操的地盤並不比袁紹小,只是曹操的地盤都處於四戰之地,受到長期戰亂的影響,曹操無法在短期內集合大量的兵馬作戰。袁紹能夠集合十萬大軍,主要是因為袁紹的冀州相對穩定,能夠為袁紹提供足夠的兵源和糧草。
養精蓄銳對曹操更有利
袁紹和曹操決戰之前,曹操剛剛平定了劉備在徐州的叛亂,軍事實力還沒有恢復。如果袁紹堅守北方不去進攻曹操,那麼曹操只需要用兩三年的時間安定流民,曹操就能夠重新招募一支十萬人的軍隊。
而袁紹統治的冀州本身就比較安定,即使袁紹養精蓄銳安定流民,袁紹能夠集合的兵馬也不會超過二十萬。袁紹率領五倍的兵馬,都無法擊敗疲憊不堪的曹操。如果袁紹和曹操都養精蓄銳,雙方都派出十萬兵馬決戰,戰爭的結果基本不存在任何懸念。
袁紹沒有擴張的潛力
曹操地盤的北方有袁紹,南方有孫權和劉表,西方有馬騰和韓遂。雖然曹操的地盤處於四戰之地,不過孫權剛剛繼承江東,劉表一直缺乏進取心,這兩個人都無法在短期內威脅曹操。馬騰和韓遂又經常發生內訌,他們對曹操的威脅也不大。
如果曹操和袁紹不進行官渡之戰,曹操肯定不會選擇跟袁紹決戰,而是會向南方和西方步步蠶食。袁紹地盤的北方是胡人,南方和西方都是曹操地盤,東方是公孫度的地盤,擴張潛力遠不如曹操。如果袁紹和曹操和平相處,袁紹只能進攻公孫度,曹操卻能夠從南方和西方獲得大量的土地和兵源。
速戰速決沒有錯,只是袁紹技不如人
袁紹和曹操速戰速決,本身並不存在任何問題,只是袁紹技不如人,鬥不過能力更強的曹操。如果袁紹選擇休養生息,那麼在袁紹休養生息的同時,曹操也在休養生息。曹操的戰爭潛力不亞於袁紹,一旦等到曹操恢復視力,袁紹更不可能是曹操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