輾轉騰挪!刺殺 招降 遊擊 袁紹在官渡的操作震撼曹操一整年

2020-12-21 騰訊網

月半叔帶你品歷史,玩遊戲,你們的月半叔又來了

談及三國時期中的經典戰例,有三場戰役的發生永久改變並推動了歷史的發展,這三場戰役就是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形成的基礎,夷陵之戰則預示著蜀國的敗亡,官渡之戰則代表著曹操徹底掌控了中原成為了諸侯中最強的勢力。然而世人對於官渡之戰的印象,大多只留存於曹操偷襲烏巢,燒糧草而袁紹兵敗,然而事實上此間的過程更為艱辛,袁紹也並非演義中顯現的那樣一無是處。相反在戰役的絕大多數時間裡,曹操一方都處於被袁紹壓著打的境地,接下來各位主公就跟隨月半叔的腳步一起看看袁紹在此戰中的操作吧。

公元200年,隨著袁紹助力與曹操助力相繼進入官渡戰場,這場持續一年之久的官渡之戰拉開了序幕。然而一開始曹操軍團就吃了虧,兩次正式會戰讓五年來沒有打過敗仗的曹軍,首次在大兵團會戰中失利,也因此曹軍就此躲避在營寨之中不肯與袁紹正面交戰。在《武帝紀》中有載"公亦分營與相當,合戰不利",要知道這還是曹操白馬斬了顏良、延津誅了文丑、袁軍士氣低落的情況下,若非如此袁軍恐怕會直接席捲曹軍,也就沒有之後的三國了。

隨著戰役進入了相持階段,袁紹又玩起了對付公孫瓚時用過的"地道戰",但曹操那面則挖了一道道的長溝進行防禦。與此同時袁紹還將觸手放在了曹營的內部,其買通了身邊人徐他等刺殺間諜"時常從士徐他等謀為逆"。但是在許褚的精心看護下,倒也是沒有了下手的機會,但是這就讓曹操的神經始終繃得緊緊的。

不止如此,對於曹操,袁紹還來了一記左右勾拳。袁紹先是派人勾搭汝南郡的黃巾餘孽劉闢部叛變造反,隨後袁紹命遊擊隊長劉備帶著河北兵前往相助,與此同時汝南有大量官員響應了袁紹,以此使得汝南所有的賦稅與物資全部運轉失靈。同時,袁紹還暗地裡聯絡了劉備,使其帶著自己的部曲在汝水、潁水一帶大肆劫掠,一時之間曹操的後方不堪其擾紛紛有了脫離曹操的態勢。

在官渡會戰的一年多時間,袁紹奇招頻出、百花齊放,近臣刺殺、招降後方、劉備搗亂、西線迂迴、鈔絕糧道,這些手段終於讓曹操驚呼"怎麼我四面八方全都是敵軍主力",他也終於體會到了公孫瓚體會到的恐懼。而這些也就解釋了為何許攸叛逃到曹操一方時,曹操會不顧體面光腳相迎了。若非時運在曹不在袁,袁紹也許就是能夠終結三國亂世的那個人吧,由此袁紹精於軍陣、奇謀頻出、老於施政的形象躍然於腦海之間。

當然袁紹的形象不止存在於《三國演義》、《全面戰爭三國》這樣的影視、遊戲作品之中,在以三國為題材的SLG遊戲《九州劫》中,對於袁紹的形象也有著獨到的刻畫。在《九州劫》的世界當中,袁紹是一名五星將領,其身穿金黃色與朱紅色相間的寬袍,雙手拄著一把雕刻著龍頭的寶劍,而在其身後還有劍氣化形環繞於身旁,整個人立於戰陣當中再加上臉上睥睨眾生的表情,顯得氣勢十足。

遊戲中,袁紹可以同今川義元組成"名門望族"組合,其效果可以讓組合外武將的攻擊距離的到提升,同時造成的連環傷害大幅提升。同時袁紹還可以同公孫瓚組成"北地爭雄"組合,其效果可以讓袁紹的主動技能發動機率大幅提升,公孫瓚造成的物理傷害得到一定提高,若是此陣容再配一個趙雲,就得到玩家口中的"北地趙雲"陣容,這套陣容在遊戲的前期來面對"三仙"陣容時,有一定的優勢。

袁紹的形象絕非演義中那樣不堪,若果真如此他又怎麼會成為雄踞北方的一方諸侯呢?要知道其自策劃朝政崩盤、與公孫瓚爭雄之後,除卻袁術就是三國的第一大勢力,而各位主公在看待袁紹此人時,也可以以更加辯證的角度來品鑑袁紹的一生。

看歷史滄桑,品九州軼事,點點關注,明天我們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曹操首創一成語,指出袁紹致命缺陷,為官渡之勝奠定基礎
    原文如下:是時袁紹既並公孫瓚,兼四州之地,眾十餘萬,將進軍攻許,諸將以為不可敵,公曰:「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秋八月,公進軍黎陽,使臧霸等入青州破齊、北海、東安,留于禁屯河上。九月,公還許,分兵守官渡。
  • 官渡之戰前,郭嘉向曹操列出:袁紹有哪十敗?曹操有哪十勝?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展開戰略大決戰。最後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
  • 官渡之戰之後,袁紹只能算是傷筋動骨,看曹操如何乘勝追擊
    官渡的失利,雖使袁紹傷筋動骨,卻並不是什麼致命傷。此戰之後,不但冀、青、幽、並四州仍然在他的控制之下,而且依然人多勢眾、兵強馬壯,他的總體實力,即便不在曹操之上,也至少與曹操旗鼓相當。問題在於,袁紹是一個輸不起放不下的人。
  • 郭嘉跟隨曹操11年,官渡之戰先打劉備,再攻袁紹,並料定孫策遇刺
    我們甚至可以將曹操的戎馬生涯按郭嘉之死分為前後兩部分。生前,郭嘉幫助曹操統一了北方:在曹操先後剎滅呂布、袁紹及其餘部的戰鬥中。郭嘉死後,曹操除在西北面與馬騰、韓遂等草寇型軍閥的戰爭中取得一些戰績外,基本上處於停滯不前的境地。208年赤壁之戰後,更留下了個天下三分的無奈結局。
  • 官渡之戰時,如果此人舉兵襲擊曹操後方,能否滅了曹操?
    作為三國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非常出名,此戰中曹操以少勝多,大敗袁紹,奠定了曹操一統北方的基礎。而大家也是非常奇怪,當曹操在和袁紹對峙的時候,為啥後方的劉表不出兵襲擊曹操的後方呢?如果劉表舉兵進攻,能否滅了曹操呢?
  • 官渡之戰失敗的原因,主要原因在袁紹,次要原因在淳于瓊
    曹操和袁紹曾經是八校尉之一,曹操是典軍校尉,袁紹是中軍校尉,淳于瓊,也是八校尉之一。袁紹在官渡戰役中失敗的關鍵,大多數人會認為烏巢的糧食被燒毀,而當時守烏巢的將軍應該承擔主要責任。 當時,守烏巢的人叫淳于瓊,早年被稱為校尉,當時曹操和他的官職是同一級別的。 淳于瓊的聲望和張郃、高覽等人差不多。
  • 官渡之戰前袁曹力量對比,當下境況,袁紹究竟敗亡何因?
    導語:官渡之戰改變了北方的格局。官渡之戰袁紹大敗而歸,後兩年袁紹病死,自此曹操統一整個北方,雄據北方八州之地,一躍成為整個三國時期最強大的割據勢力。但兩個勢力的一場重大的會戰絕不是在戰場上就能概括的。袁曹兩家比的不只是軍力,更是政治,國力,凝聚力。兩方官渡之戰前各自的境地。
  • 官渡之戰,若曹操兵敗,還會出現三分天下嗎
    官渡之戰若曹操兵敗,對天下形式有什麼影響,還會有三國嗎?漢建安五年(公元199年)北方兩大勢力,曹操與袁紹與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展開了著名的「官渡之戰」,此站雙方都投入了大家的精銳參戰。其著名之處再於,此戰決定了北方乃至整個天下的格局。
  • 袁紹官渡之戰失敗,真的是被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嚇退的嗎?
    官渡之戰是曹操和袁紹之間的戰役,此戰是以曹操取勝而結束,也給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而郭嘉的十勝十敗,只是他給曹操的策略,又怎麼會嚇退袁紹呢!袁紹多謀多疑!袁紹雖然手握重兵,是曹操的許多倍,同時袁紹親下的謀士和將士也很多,但是袁紹卻不會用他們。以至於他謀士又分為兩派,分為兩派就會相互攻擊,同時袁紹不聽忠言逆耳之言,最後袁紹也對他的謀士開始生嫌,有的甚至被打入大勞!同時袁紹生性多謀少斷,還有袁紹生性多疑,所以就會做出一些錯誤的決定!
  • 三國中,如果袁紹聽取田豐的建議不發動官渡之戰而是養精蓄銳?
    如果袁紹聽取田豐的建議,堅守北方拖垮曹操,那麼袁紹也不可能是曹操的對手。官渡之戰爆發的時候,袁紹有三點不如曹操。第一是袁紹手下的人才質量不如曹操,第二是袁紹本人的能力不如曹操,第三是袁紹的合法性不如曹操。
  • 官渡之戰,郭嘉說袁紹有十敗,赤壁之戰,周瑜也說曹操有四敗!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漫談三國/文導讀:官渡之戰,可謂是曹操的巔峰之作,不過也正是因為此戰,直接讓曹操一統北方,成為了三國中最有實力的一位諸侯。然而曹操雖然在官渡之戰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在此戰中,也曾遇到過很多困境,甚至一度有想要放棄的念頭。幸好當時有謀士荀彧和郭嘉的鼎力支持,曹操才取得官渡之戰最後的勝利!在官渡之戰前夕,由於袁紹兵多將廣,而曹操兵少勢弱,曹操部將大多都有怯敵之意,然而在此關鍵時刻,謀士郭嘉提出了曹操有十勝,袁紹有十敗的政治策略。這份策略大大的鼓舞了曹軍將士的士氣。
  • 漢末黃巾起義到官渡之戰,看袁紹與曹操怎麼走向決裂的,引人深思
    公元200年,袁紹與曹操爆發官渡之戰,此戰是決定北方歸屬權的關鍵。昔日任俠江湖的一對好哥們,逐鹿中原時的戰略同盟,今日只能在戰場上一決雌雄了,同時也結束他們之間脆弱的友情。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對於他們的決裂一點都不意外,在大好河山面前這點友誼又算得了什麼呢?不過是相互利用的工具而已。咱們看曹操和袁紹是怎麼一步步決裂的?
  • 十勝十敗論,成了官渡大敗袁紹的戰前鼓,真的每一條都讓他說中了
    赤壁,官渡,夷陵。這三場大戰充分說明了,兩軍交戰,數量上的優勢絕不是壓倒性取勝的關鍵。自古兵家講究個天時地利人和,這短短的六個字,囊括了太多太多不可忽略的因素。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三國時期,這三場戰役的其中之一,官渡大戰。官渡大戰之前,袁紹剛剛在易京戰勝了公孫瓚,徹底統一了河北一帶,成了當時天下間,勢力最為龐大的諸侯。
  • 袁紹與曹操的十勝十敗是什麼? 曹操十勝與袁紹十敗的解讀
    袁紹與曹操的十勝十敗是什麼? 曹操十勝與袁紹十敗的解讀時間:2018-04-25 18:20   來源:吾愛詩經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袁紹與曹操的十勝十敗是什麼?   此事發生在官渡之戰,袁紹親率大軍攻打曹操,拉開了三國一個重要的戰役,無論對於雙方還是整個天下的局勢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力。袁紹人馬眾多,糧草充足,曹操在這兩方面都要遠遠輸給袁紹,對於此次戰爭,曹操並沒有多大的自信。謀士郭嘉便提出《十勝十敗論》,列出了十項曹操能夠戰勝袁紹的依據,也因此堅定了曹操的信心。
  • 官渡之戰袁紹就是個大白痴?從這6個決策來看,他並未做錯什麼!
    官渡之戰的整個戰役過程,給人的感覺就是曹操天命所歸,而袁紹則是大蠢蛋,屢屢拒絕屬下們的正確建議,自以為是,最終落得了個慘敗,也丟了奪取天下的資本,可是如果仔細去看歷史記載的話,就會知道,作為那段歷史最有價值的史料,《三國志》多少在偏向貶低了袁紹在此戰中年的表現,個人覺得,袁紹在官渡之戰時期,決策上並未犯下什麼大錯,他只是運氣沒有曹操好罷了。
  • 此人首創一成語,暗助曹操擊敗袁紹,還將荊州攪得天翻地覆
    原文如下:後太祖與袁紹相拒於官渡,表舉州以應紹。階說其太守張羨曰:「夫舉事而不本於於義,未有不敗者也。故齊桓率諸侯以尊周,晉文逐叔帶以納王。今袁氏反此,而劉牧應之,取禍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義,全福遠禍,不宜與之同也。」羨曰:「然則何向而可?」階曰:「曹公雖弱,仗義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討有罪,孰敢不服?今若舉四郡保三江以待其來,而為之內應,不亦可乎!」
  • 曹操VS袁紹!郭嘉:十勝十敗,荀彧:四勝四敗,賈詡:四勝
    官渡之戰是決定三國歷史走向的一場關鍵性大決戰,也是曹操和袁紹的終極對決。官渡之戰前夕,袁紹佔據青、幽、並、冀四州之地,曹操佔據兗、豫、徐、司四州,軍事上佔據優勢的其實是袁紹。但是在官渡之戰前,很多人已經預見到了曹操的勝利,最著名的要屬郭嘉的「十勝十敗」。
  • 袁紹兵敗官渡,多虧此人相救,否則將死無葬身之地
    縱觀漢末三國歷史,官渡之戰無疑是其中最具轉折性的一戰。經由官渡一戰,實力最強的袁紹集團由盛轉衰,而實力稍弱的曹操集團則勢力大增,最終基本統一了北方地區。
  • 官渡之戰誰贏了呢?官渡之戰的勝利者是誰?
    官渡之戰對於了解中國軍史的人來說都不陌生,因為它是一場經典的戰役。官渡之戰的特點是以少勝多,被列入在了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中。官渡之戰的參戰雙方是曹操和袁紹,那麼在這場戰役中誰的兵力較少又取得了勝利呢?
  • 官渡之戰,郭嘉:十勝十敗,荀彧:四勝四敗,全是忽悠曹操的話
    若袁紹真的「不足數」,官渡之戰前,曹操還用愁得頭髮都快薅光了?當初迎天子入許昌,曹操領了大將軍一職。被袁紹知道了,對方表示:本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曹操乖乖將大將軍印送往河北。袁紹在官渡輸了,因為失敗,所以郭嘉、荀彧等人對袁紹的評價坐實了。我們常說不以成敗論英雄,不過說說而已,輸了便是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