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中國經濟大講堂》)2019年,我國農民工總量已達2.9億人,其中1.7億人外出務工,包括7500萬人跨省務工。由於靈活就業多、一線普工多,農民工就業受疫情影響更為直接。一些農民工順勢而為,返鄉創業。
貴州遵義正安縣因為吉他被譽為「中國吉他製造之鄉」,整個縣的吉他工廠每年可以生產500多萬把吉他,產值達到50多個億,佔我國吉他總生產量50%。
第一個在正安縣開吉他工廠的就是一名返鄉的農民工。鄭傳玖高中畢業就去廣州打工,後來進了廣州一家生產吉他的工廠,於是在這個吉他工廠一待就是7年,幹過多個崗位,對吉他生產可以說是了如指掌。2005年鄭傳玖靠多年打工有一點積蓄,而且對吉他生產工藝完全掌握,於是他便和幾個老鄉一起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吉他加工廠。
2013年,後來考慮到廣州土地成本,和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於是鄭傳玖決定把工廠搬遷到家鄉貴州正安縣。
如今鄭傳玖的工廠已經是正安縣最大的一家吉他生產工廠,吸納了十幾個配套企業,去年生產了400多萬把吉他,產品除了銷往國內各地,同時還出口到美國、巴西等全球三十多個國家,成了真正的吉他大王。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鄭傳玖的吉他工廠也一度停產,但復工以後,產量快速增長,上半年營業收入超過了去年同期,在復工復產中一枝獨秀。
如今,全國像鄭傳玖這樣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已經有860萬人。
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時,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勞動學會會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部長楊志明指出,一部分在城市裡經過打工磨練和積累以後,有點技術、有點資金、有點營銷渠道、有點辦廠想法、有鄉土情感的「五有」農民工正在快速返鄉創業,他們被稱為「城歸」。這些「城歸」人員像熱帶雨林一樣,因生長環境而順勢發展,但他們卻破解了中西部貧困地區的三大經濟難題。
第一,它破解了在中西部地區長期以來留不住勞動力的難題。第二,它破解了中西部邊遠地區長期以來招商引資籤約的項目多、落地的比較少的問題。雖然農民辦的是小企業,但發展上由小至快,就業上由小至穩,收入上由小至多。第三,它破解著長期以來東部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轉移誰來接手的問題。「城歸」創業就近吸引勞動力,在「末梢神經」上發力,受國內外疫情衝擊較小。更多精彩
敬請關注8月9日21:30
CCTV-2央視財經頻道
《中國經濟大講堂》
【來源:央視財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