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體育學科在小學課程體系內的佔比不斷提高。它不僅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有利於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所以,培養小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讓他們充分參與到體育教學中來,並由此體會到體育帶來的樂趣,是當前體育教師需要思考解決的重要問題。那麼,如何培養小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些看法。
一、抓住年齡特點,持續不斷更新教學內容
小學生年齡偏小,往往「三分鐘熱度」,身體素質等各方面也尚未成熟,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抓住小學生貪玩好動這一特點,持續不斷地更新教學內容,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儘可能的讓他們愛上體育課。
教師在更新教學內容時,要做到「新、奇、趣」三個方面。新,每天都要有不同的教學內容呈現,比如,上節課認識了籃球,了解了籃球起源、發展和競賽的規則,以及球場大小等一些基本內容,下一節課,除了課前幾分鐘鞏固所學外,可以是排球、羽毛球、桌球等,絕不能再重複。奇,就是要奇特,超越小學生的認知範圍,唯有如此,才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將他們牢牢「拴」在課外教學場地,留在課堂。但是,切忌為奇而奇,要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趣,是有趣,教師所設置的教學內容必須符合小學生的特點,讓他們時時刻刻感到上體育課並不是單純的鍛鍊身體,而是有趣的、快樂的,甚至是一種享受。
二、巧設遊戲,牢牢抓住小學生的「趣點」
在體育教學實踐,尤其是小學體育課堂中,遊戲對於一節體育課的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要「腦中裝世界,肚裡藏乾坤」,意思就是遊戲儲備要充足而且要儘可能豐富、有趣。換句話說,只有教師自己先變成一個有趣的人,或是「孩子王」,才能牢牢抓住他們的「趣點」。這個「趣點」,一般指小學生所思所想,以及他們感興趣的部分。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除了遊戲多,還要運用得巧妙,悄無聲息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某些涉及到分組的遊戲,教師不可以強令學生配對,這樣不但不利於抓住「趣點」,反而容易讓學生產生反感或厭學的情緒。換個角度思考,與學生的思維同步,讓他們在遊戲規則的前提下自由組合,或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比如,某些需要評判的遊戲,教師一定要充分當好一個好家長,公平對待每一個孩子,多以肯定的舉動去對待,多用鼓勵性的語言去讚揚。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體育遊戲中感覺到自己被充分尊重,從而在體育課中高興地學習,快樂地學習,感興趣地學習,最終學有所獲。教師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也能得到很好完成,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內外結合,創新方式方法增加趣味
內外結合,指室內理論基礎學習和室外具體實踐。只要領會並把握了二者之間的關係,並運用好,體育教學就能達到預設的目標和任務,取得不俗的效果。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內外結合的過程中,一定要牢牢抓住小學生身心特點,儘可能地在備課時,站在學生的位置,深入思考並剖析學生的心裡,選取一些他們愛學、好學、樂學的內容,這樣,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也不會感覺到累,學生也學得津津有味。
其次,教師要充分運用教學資源,創新方式方法,儘可能增加課程趣味性,以此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比如,在講授基礎理論時,不能幹巴巴地板書,要儘量利用室內多媒體,播放一些生動有趣的小短片,或觀看一些體育比賽視頻等,並在這一過程中適時加入講解、引導,學生不僅興趣盎然,也能在「潤物細無聲」中學到體育知識,為接下來的課外實踐打下良好基礎。但教師不可因循守舊,即一堂45分鐘理論課就一定要老老實實在教室內完成,這樣學生對體育課自然也就沒了興趣。將一堂課分為「上下半場」,即前20幾分鐘在室內學習理論,後面的時間在室外實踐,學生將不再感到枯燥乏味。
總之,體育對於孩子的綜合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而體育教學中興趣又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把培養小學生興趣作為體育教學的主體,小學生才能在體育課中真正得到快樂,才能真正上好一堂體育課,並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