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克魯:這樣的人無法擔任管理者,那老闆都是做什麼出身的呢?

2020-12-14 馮記嘉麗

看著身邊的朋友、同學大多都轉型做了老闆,一頭扎進創業堆裡,個個發家致富,小五座本田小轎車換成了大七座豐田霸道,50幾平的一居室換成了120平的三居室,我心裡其實也是蠢蠢欲動。奈何自己沒有那個經商的頭腦,只能幹看著別人升官發財。

聽到兩個同事聊到了Sales的話題,然後我的腦海中一個不是潛規則卻勝似潛規則的命題再一次出現,老闆都是什麼出身呢?換句話說就是為什麼80%以上的老闆都是銷售出身?而更有趣的現象是,全球500強CEO中最多的就是銷售出身,第二多的是財務出身,兩者加起來居然超過95%。這個數據真的是有點讓人驚訝啊。

不過我對老闆都是做什麼出身這個問題有一定鄙陋的見解,當老闆嘛,冠冕堂皇的文案有的是人能幫你做,真正的大人物卻必須自己去打交道。不論是官員、銀行、戰略合作夥伴、大客戶,還是大金主,這些人必須老闆自己上馬去搞定,這要求老闆文的武的、正路子野路子都要來得了,臉皮要厚、講話要圓、看人得準、處人得精,這不是坐在辦公室當了多少年精英的人能幹得了的啊,還是在社會上摸打滾爬的銷售老油子更適合吧。

華為的任正非曾經說過:要讓聽得見炮聲的人指揮指揮戰鬥,這一方法論的精闢過人之處。再說這個管理上有一個規律,就是不管多大的領導,或者說尤其是大的領導,必須要在有在一線工作的經驗,只有具有在一線切身處地解決具體問題的歷程,才能對自己所要管理的內容有面對面的感性認知,有手伸可及貼身的經驗,才不會犯空中樓閣的錯誤。戰略最忌諱的問題就是「孤芳自賞,不接地氣」

不過,我們很多時候都是非常排斥「銷售」這個行業的,因為提到銷售我們腦海中裡出現的就是常加班,壓力大,不討好,被嫌棄,被拒絕,收入不穩定這幾個代名詞,而且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時候絕不考慮銷售行業,學而優則仕,仕則為官,做管理,技術次之。可以看出,現在的人有多排斥銷售這一行業。

老闆讓人羨慕,銷售讓人厭惡,銷售的負面標籤是很多人強加給他的,其實,銷售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只有內行才能看出門道,它就像隱藏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冰山一角,而絕大部分則隱藏在表面以下。銷售能升級成老闆,不是偶然,也不是運氣好,是因為專注做好了一件事。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專家,重複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

工作中大多數人都希望能隨著業務的增強,得到領導的提拔和重用。同時,公司發展也需要選拔大量優秀的管理者。然而事實上,許多人其實並沒有搞清楚,一個稱職的管理者需要具備那哪些特質,換句話說就是什麼人無法被任命擔任管理工作呢?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認為領導工作是通過品質才能貫徹實施的。好的品質才會樹立起好的榜樣,人們才會去仿效。作為領導者可以原諒一個人的許多東西:無能、無知、不牢靠,或行為粗魯,但是,他們不會原諒他的不正直。他們也不會原諒高層管理者,因為他們任命了這個人。

同時德克魯還認為如果一個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人們的弱點上,而不是人們的長處上,這個人絕不能被任命擔任管理職務。一個管理人員應該清楚地了解他的人員的局限所在,但是,他必須將這些看做是對他們所能做的事的局限,看做是讓他們把工作做得更好的一種挑戰。也就是說領導者應懂得如何對其下屬揚長避短。

如果一個人對「誰是正確的」這一問題比「什麼是正確的」這一問題更感興趣,這個人就不應予以提拔。領導者打聽「誰是正確的」會鼓勵下屬謹小慎微,或是玩弄權術。總之,它會鼓勵人們一發現錯事,便立即進行「掩蓋」,而不是採取糾正的行動。

管理層不應該任命一個將才智看得比品德更重要的人,因為這是不成熟的表現。管理層也不應該提拔害怕其手下強過自己的人,因為這是一種軟弱的表現。管理層絕不應該將對自己的工作沒有高標準的人放到管理崗位上,因為這樣做會造成人們輕視工作,輕視管理者的能力。

常言道:「上梁不正下梁歪」。在任命高層管理人員時,再怎麼強調人的品德也不過分。事實上,除非管理層希望某個人的品質成為他的所有下屬學習的典範,否則就不應該提拔這個人。

所以想要做好一個老闆,就必須要懂得管理下屬,也就是說要懂得

馭人之術,縱覽古今,成大事者無不是馭人高手。比如漢高祖劉邦和宋太祖趙匡胤,無不運用得爐火純青。馭人術,本質也是一種厚黑術。馭,駕馭也。作為一個領導,如果不能駕馭下屬,又怎麼可能有領導力呢!

好的領導者要做到恩威並施?不,最重要的還是要會收買人心。劉邦是一個頂級厚黑高手,所以他的團隊人才濟濟,最終成就了大業。而項羽不厚不黑,只能自刎烏江。其實,厚黑學很簡單,學會了,下屬無不對你死心塌地。看懂厚黑學的人才能明白什麼叫厚黑,根本不是臉皮厚心腸黑的意思。

厚: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錯綜複雜的利益交織關係,一個人的對某種事的態度取決於他在利益網中的位置。人無所謂高尚與卑劣,都是各取所需罷了。明白了這一點,就不會被道德約束,所謂臉皮厚。

黑:您能夠意識到他人的所作所為都是被利益驅使的,您也會意識到正是某種利益目標在驅使你做出這樣那樣的決定,在生活中您會更加習慣於反思「我為何這麼做」,您會更加執著於較遠的目標而不是僅僅「方向正確」,您的思維往往不能被他人預料,這大概就是心腸黑吧?

林語堂是這樣評價的:世間學說,每每誤人,惟有李宗吾鐵論《厚黑學》不會誤人。讀過中外古今書籍,而沒有讀過李宗吾《厚黑學》者,實人生憾事也!

南懷瑾說:李宗吾的厚黑學,聽說還很暢銷,臺灣、香港、大陸、很多人都喜歡看。但是,讀者可能不大了解書的歷史背景,了解李宗吾的人恐怕就更少了。李宗吾是四川人,自稱厚黑「教」「主」。所謂厚黑,臉厚心黑也。我同李宗吾還有一段因緣,在我的印象裡,李宗吾一點也不厚黑,可以說還很厚道。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厚黑學的知識的朋友,一共36元,也就是一兩包煙的價格,卻能讓您提高在職場中工作、談話的技巧。

如果您想購買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管理者不是「人」,說與做都有標配
    我之所以說管理者不是「人」,是指管理者不是一般的人,借用一句話來說,一個真正的管理者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是可圈可點的人。管理者如果等同於一般的組織成員,那他就不配做管理者。那麼,管理者到底應該是怎麼樣的人呢?管理界的觀點可謂是五花八門的,猶如百花園裡的花,爭芳鬥豔,七彩斑斕。
  • 員工混日子,管理者怎麼辦?除了狠心開除,還有這三個方法!
    這樣的員工,可以說幾乎每家公司都會有。這樣的員工,我們該怎麼處理?有管理者說:「這樣的員工有什麼好留戀的,直接開除,團隊不養懶人,公司不養閒人。」有管理者說:「算算他的剩餘價值,能給公司帶來正利潤,就留著,如果已經成為了公司的包袱,果斷辭退,辭退他是最好的辦法,別看那點賠償金,留下來只能讓公司隨時更多。」
  • 要當好餐廳管理者,你應該具備這四種能力
    目前餐飲行業最欠缺的人才,就是管理人才,尤其是中層管理人才,這幾乎是絕大多數餐廳老闆都面臨的問題。為此一方面讓大家很抓狂,覺得合格的中層管理者太難找,另一方面這些崗位又不可或缺,於是倒逼出一個行業怪現象,那就是:矮子裡面選高子!怎麼個選法?
  • 線下課程 | 真正得力的運營管理者,都具備這些素質! | 人人都是...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工作五六年,一大堆執行工作,有時候忙的團團轉,事後一想感覺沒做什麼;被老闆叫去辦公室說了好多整改點,聽完還是一臉懵,不知道怎麼落地;活動、內容、私域等玩法樣樣熟悉,仍然被老闆批不系統、不嚴謹、沒高度、成長慢;團隊月度工作匯報,還沒講幾句,就被老闆打斷,吐槽了一整晚;辛辛苦苦帶教下屬
  • 上有高層,下有員工,中層管理者如何避免做職場「夾心餅乾」?
    崗位上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前面的人走了,你才有晉升的機會。這熬啊熬,好不容易熬到前面的經理離職,自己仿佛看到了曙光。又恰逢疫情,公司效益不好,進行了縮編,原本是年後鐵定升職的,現在又要等公司政策。放棄吧又很可惜,堅持吧又不知道啥時候是個頭。就這樣幹著經理的活,沒有經理的話語權,還拿不到經理的工資,又堅持了半年才算好一點。
  • 任正非:什麼是管理者應該具備的心態和素質?
    有些事情是不言而喻的常識,但這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理解和做到的。管理也是這麼一回事。平常人可以跟著情緒的起伏走,管理者不行,所謂管理,必備的素質就是冷靜、客觀和理智。當然,世上沒有絕對的公正無私,再理智的人也會有所偏私,未必能時時都公正待人,這是人之常情。比如老闆總會有身邊的親信,對於他們,獎可以公正,罰則未必。特別是那種家族企業,僱傭來的幹部與自己的親戚,在犯錯處罰的時候,對前者不講情面沒問題,對後者卻可以多給幾次機會。為什麼?一個是人情親疏關係的區別,一個是利益衡量的高低不同。
  • 老闆提議我同時擔任Scrum Master和產品負責人,有錯嗎?
    又到了建立新組的時候了,老闆提議和友組提議:開發組最(Yi)近(Zhi)人手有點不夠,不如讓小翅同學同時擔任Scrum master和Product Owner吧?友組老闆特別緊張:不不不,Scrum master怎麼可以同時擔任Product Owner! 我們得想別的方案。
  • 公司靠什麼賺錢?不是靠管理者,而是這3種人,看看你是不是
    公司靠什麼賺錢?不是靠管理者,而是這3種人,看看你是不是公司不是福利機構,是盈利機構。一個公司想要長久地發展下去,就需要賺錢,只有賺更多的錢,才能夠讓公司持續發展下去。 那麼公司靠什麼賺錢?當然是靠員工的努力工作才能夠賺錢,那麼公司會靠什麼讓員工頻繁努力工作呢?靠的當然就是管理者了。一個好的管理者,能夠提高公司員工的積極性,能夠讓員工更加努力地在公司奮鬥。但是公司真的是靠管理者賺錢的嗎?其實不是,公司想要賺錢靠的並不是管理者,而是這三種人。
  • 為什麼走技術路線往往成不了管理者?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管理者?
    有人說:管理層不懂技術,就無法領導員工,而技術越強的人,卻往往成不了大領導。其實這個觀點有些偏頗,當然也道出了現狀。發展路徑、階段、職位不同,側重點就有所偏移,並非懂技術的人成不了管理者。
  • 優秀的管理者,都是練出來的 | 對話亨利·明茨伯格
    因為我做的業務是戰略諮詢,所以經常會有人問我:「到底什麼叫戰略?」戰略這件事情,每個人的說法都不同。有人說「戰略不是選擇做什麼,戰略是選擇不做什麼」。也有人說「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去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我以前列過一個組織戰略的列表,包括:定位戰略,藍海戰略,爆品戰略等。到底什麼叫戰略?戰略是路徑嗎?戰略是目標嗎?我們今年的戰略是什麼呢?
  • 出身農村的化肥廠老闆,賣化肥那叫一個精明,他的這些招你會不會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個農村出身的化肥廠老闆賣化肥的案例。通過這篇文章,你可以學會怎麼用「輕資產的模式」運作一個項目,以及怎麼通過一個爆品作為用戶入口,然後對接後端產品掙錢。目前做生意啊,有一個問題基本上是所有老闆都頭疼的:沒人,沒客人!
  • 在清代如果不是進士出身,那麼有些官職是沒有資格擔任的
    清代做官最講究的是出身,這個「出身」對於滿漢不同民族又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般情況下而言,主要是指科舉出身,即舉人、進士,以及各類貢生入仕,這些人被稱為「正途」出身。不過,即便是正途出身也要分高低等次,進士出身者授官的面更廣,以後的晉升的機會也更多;而非進士出身者不僅在授官上受到種種限制,而且有些官職是沒有資格擔任的。
  • 高效時間管理:高層管理者該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管理時間
    當你走向人生巔峰,成為高層管理者的時候,你就需要及時轉變思維行為模式,不能再用基層的觀念形式,更不能繼續沿用以往的時間管理方法來安排工作了。許多基層出身的高層主管,雖然在職位上已經處於高層,但是行事、思想還停留在基層,這樣不但讓自己浪費掉大把時間,還會讓讓自己和周圍共事的人都工作得非常辛苦。這顯然是錯誤的沒有必要的。作為高層管理者,其實很多時候該自己親自去做的已經很少了,你要把自己想像成為一個思想者,而不是執行者,行動者。
  •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餐飲管理者
    小編一直很關注此問題,大學畢業後,小編就開始做餐飲行業,小編一直想學習餐飲管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餐飲管理者呢,今天小編在網上查了些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大家了解。 如果你能堅持這樣做,你就有可能成為優秀的餐飲管理者。只有誠實才會認真工作,才敢於承擔責任。誠實是做人起碼的道德水準,如果一個餐飲管理者連誠實的品德都不具備,對員工的承諾不兌現,以所謂聰明的「餐飲管理技巧」矇騙員工來取得工作績效,那麼「狼來了」的故事的主人公可能就成了你。
  • 中層管理者,這些帶團隊的禁忌,你得知道
    1.把自己當成上層傳話筒,對下屬不負責很多人覺得把自己當成傳話筒有什麼不對嗎?什麼都沒弄明白,上級說什麼,就向下傳達什麼,把自己當成了留聲機,不會思考,不懂原因,不懂調整,這不叫管理。管理不僅僅是接受上層的指令,更是懂得解決下屬們的困擾。
  • 老闆碰上愛抬槓的下屬該怎麼辦?高手都是這樣做
    職場上,大部分員工面對老闆都還是唯命是從、畢恭畢敬的,但就有一部分員工愛和老闆抬槓。這類員工要麼恃才傲物,認為自己能力超脫,大有懷才不遇之怨氣,愛與老闆爭個輸贏對錯;要麼性格缺陷,看什麼都不順眼,身上帶刺,對身邊的人、對老闆都是心懷敵意。
  • 做好管理者,要有知人善用的能力
    不少的老闆向我抱怨自己公司的中層管理不行,沒有結果導向,不會帶人,掛著主管的名,拿著主管的待遇,沒有做好主管。通常我反問:你教會主管如何做管理者了嗎?他是優秀的基層不代表成為管理者了就能做好,要提升他作為管理者的結果導向能力和為組織成長負責的能力。 而這裡第一位的是知人善用的能力。最近讀的《蘇世民:我的經驗和教訓》,裡面有「25條工作和生活原則」,值得借鑑。其中第2條:最優秀的高管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磨礪的結果。
  • 小團隊管理者的你,如何做到人盡其才?
    每次我要安排工作,她第一反應就是排斥,不管能不能完成,也不管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先反對了再說,有一次甚至還在辦公室用她最高分貝的音量跟我吵起來。我就不明白了,大家都是為公司辦事,難道這些工作就都要卡在這裡開展不了?我甚至多次懷疑自己到底能不能成為一名好的管理者,非常困惑。直到看到《10人以下小團隊管理手冊》,才為我梳理了困擾我多時的煩惱。
  • 在有些領域,管理者太內行了,反而會領導得更糟?
    其中「專家型」,更趨近於我們傳統概念中的「內行」;管理型,則可類似地對照成團隊的「管理者」,說「領導」也行。現代企業中,「領導」,在「職能團隊」(而非總體)中,是個帶著幾分親切的玩笑意味的非正式稱呼,跟「老闆」、「頭兒」的意思,是差不多的。這類角色,通常都由管理型人才擔任。
  • 那是因為老闆犯了一個大錯誤!
    所以,人員管理是個永遠都繞不開的話題。 但是餐廳員工沒有積極性,總想鑽著空子偷懶,這確實讓餐飲老闆非常頭疼。 那為什麼門店員工管理如此之難呢? 做了17年餐飲的隋政軍覺得,是因為老闆管理出了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