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對蒲松齡筆下的「聶小倩」似乎情有獨鍾,87年徐克和程小東合作,翻拍70年代由李翰祥執導的《倩女幽魂》。一經面世就在香港影壇引起巨大反響,王祖賢憑藉飾演聶小倩一角從而爆紅東南亞,之後徐克接連拍了兩部續集,都取得不錯成績。而在這三部電影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是當屬第一部。令人感慨的是,兩位男主(張國榮和午馬)已不再,可帶給我們的影視回憶卻經久不衰,彌足珍貴。
從劇情上講,跟李翰祥版本的內容如出一轍。而徐克能夠推陳出新引起轟動源於他在動作設計上大膽創新、人物造型的突破以及氛圍的營造上。而能夠感動一大批觀眾還是在於寧採臣和聶小倩兩人之間的浪漫悽美情意,上演了一段盪氣迴腸、可歌可泣的人鬼之戀。
寧採臣是一個亂世中替人收帳、前途渺茫的窮困書生;而聶小倩則是一個迷惑男子專給姥姥提供陽氣的女鬼。這人鬼殊途,本是兩條平行線卻因蘭若寺發生交叉,寧採臣陰差陽錯地進入姥姥的獵物範圍而成為目標。在多次碰面之後,兩人漸生愛意。可兩人猶如亂世隨風飄零的落葉,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最終上演了一段悽美絕戀。
這段戀情一向不被世俗認同,當聶小倩碰到了以除魔為己任的燕赤霞,遭到他多次的追殺,還好都能僥倖逃脫。在燕赤霞看來,所有的妖魔鬼怪都必須除之而後快,否則為禍人間。而寧採臣呢,雖然生性膽小,還帶有點蠢萌,但他至情至性,擁有儒家書生的氣魄。當佳人遇險,他和燕赤霞鬥,和法力高強的老妖鬥。誰說書生手無縛雞之力,誰說書生百無一用,為了愛他可以以死相拼,這份重情重義怎不令聶小倩為之感動。
「十裡平湖霜滿天,寸寸青絲愁華年。對月形單望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這是寧採臣和聶小倩的定情詩,這何嘗不是小倩內心情感的真實寫照?她雖纖纖麗質,但屍骨被她的姥姥控制,只能助紂為虐,被迫做出違背自己意願的事情。她閱盡浮塵,但看到寧採臣一片赤誠之心時,她被感化,墜入情網中。為了這一份來之不易的真情,她對姥姥陽奉陰違,多次捨命相救,可見情之深,愛之切。
兩人的愛情感動了嫉惡如仇的燕赤霞,也在他的幫助下兩人最終消滅了老妖,終於脫離魔掌。但是造化弄人,在電影的最後,聶小倩入土為安,而寧採臣再次踏上虛無縹緲的路途。雖然這樣的結局會給人留下不小的遺憾,但,或許,這份殘缺的美使聶小倩那長發拂面,白衣飄飄的空靈豔美形象更深入人心,使聶小倩和寧採臣這份誠摯的感情變得更加絕美悽涼,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