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狀元博物館:姑蘇狀元甲冠天下

2020-12-23 看圖悅讀

圖文/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常去鈕家巷口,是因為黃稼偉的停雲館是我行走的落腳點,歇會兒、喝茶、聊天、眯個盹兒。它的對面3號,是潘世恩故居,現在改作蘇州狀元博物館。

這是名聞遐邇的蘇州觀前街東端沿臨頓路向南第一條和觀前街平行的街巷,西端路口北面的第一家大宅。現在還是「江蘇省廉政教育基地」、「蘇州市廉政教育基地」、「黨員學習教育基地」和「未成年人社會實踐體驗活動站」,政治意義非同一般,所以人來人往,川流不息。

潘世恩(1769——1854)字愧堂,號芝軒,清代乾隆五十八年,他25歲中了狀元,官至軍機大臣,武英殿大學士,歷事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四朝,被稱為「四朝元老」,而且深得皇帝恩寵,道光帝兩度離京時都命潘世恩留京代朝,每逢潘世恩大壽都有御書對聯欽賜。鹹豐帝即位後,親書「瓊林人瑞」匾額相贈,至今還掛著。

陳康祺的《郎潛紀聞》裡論其生平曰:「本朝耆臣,生加太傅者五人,重宴瓊林者八人,狀元作宰相者八人,唯潘文恭公兼之。又大拜不階協辦,樞廷不始學習,皆數異也。富貴壽考,子孫繼武,公之福祉,三百年一人而已。」潘世恩一脈,民間習稱為「貴潘」,以一狀元、八進士、十六舉人,成為清代姑蘇官紳典型代表,享有「天下無第二家」之譽,是蘇州最為顯赫的家族。

潘世恩本來是居住在蘇州玄妙觀西的馬醫科海紅坊,傳說他在高中狀元後,皇帝召見,問及家居何處,他誠惶誠恐一時慌不擇言誤說成了「蘇州玄妙觀東」,一言既出,為避「欺君之嫌」急命家人速購觀東宅第,於是買下鈕家巷鳳池園西部作了「狀元府第」。

但是他自己在《思補老人自訂年譜》中說是,鈕家巷「留餘堂」原為清康熙年間河南巡撫顧汧之「鳳池園」,後來由唐姓子孫分售他人;嘉慶十四年(1809)時,潘世恩為奉養老父潘奕基,購了鳳池園西部修為宅第,園名照舊未改,大廳額題「留餘堂」,所以此宅系原鳳池園遺址的一部分。

潘世恩居家盡孝十三年,在「留餘堂」遍讀群書,研究學問,完成著述《讀史鏡古編》三十二卷、《正學編》一卷。平素他在政務之餘亦勤於著文賦詩,撰有《有真意齋文集》、《思補齋詩集》、《思補老人自訂年譜》等多種,堪稱是位學術有成的狀元宰相。因此「留餘堂」也被人稱為太傅第,有紗帽廳、大廳、鴛鴦廳女廳等,建築面積有1800多平方米。

自古以來都曉得蘇州園林甲天下,與之並駕齊驅的還有姑蘇狀元甲冠天下。「天堂」蘇州,歷來風物雄麗,富庶繁華,水橋巷居,人文清嘉,為讀書人提供了良好的經濟社會環境。自北宋範仲淹辦府學始,興學育才,開東南風氣之先,千百年間,文教滋盛,蘇州之學名揚杏壇。

蘇州轄區包括歷史上的吳縣、長洲、元和、常熟、昭文、崑山、新陽、吳江、震澤、太倉、鎮洋,自隋唐開科取士至清末廢除科舉的一千三百年間,曾出現過45位文狀元、5位武狀元,其中文狀元數量佔全國總量596位的7.55%,數量遙居全國各城市之首。有清一代,蘇州科試更是盛極一時一方,佔全國114名狀元的22.81%、江蘇49名狀元的53.03%,而同期蘇州的人口只佔全國的1%左右。蘇州狀元數量之多、文才之名、家國之義、著聲海內,成為中國古代科舉史上的一道文化奇觀,蘇州也因此被譽為「狀元之鄉」。

而事實上還有比潘家更牛的長洲歸氏——天下狀元第一家。蘇州望族參加科舉考試,而且成績顯著,早在唐代已經初露端倪。自唐懿宗鹹通十年即公元869年起,長洲歸氏家族中,歸仁紹、歸仁澤、歸黯、歸佾、歸系五人先後中狀元,考中進士的先後有歸崇敬、歸登、歸榮、歸仁晦、歸仁翰、歸仁業等十人,在科舉場上取得如此的巨大榮耀,在歷史上甚為罕見,也無出其右,體現出歸氏這一書香門第淵博深厚的家學傳統。

這種因科甲而興,而把讀書習儒、應試入仕作為培養子弟的一貫傳統,也讓蘇州狀元免不了沾親帶故,一旦出一位狀元,成了激勵子姓、親眷面壁苦讀的楷模。除了長洲歸氏歸仁澤與歸黯的「父子狀元」、歸仁紹與歸仁澤的「兄弟狀元」,及歸佾與歸系;還有彭定求、彭啟豐的「祖孫狀元」,同治十三年甲戌科狀元陸潤庠是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狀元陸肯堂的第七世孫;翁同龢、翁曾源的「叔侄狀元」,嘉慶十三年戊辰科狀元吳廷琛與道光十二年壬辰科狀元吳鍾駿是親眷;以及陸潤庠和洪鈞「翁婿狀元」等族內連番鼎甲的現象;甚至在三年一次的科舉殿試中,蘇州文人常常連科折桂,尤其在清代康乾盛世之際,蘇州狀元多次蟬聯的現象之鼎盛,幾乎令他鄉望塵莫及。也因此每每成為流傳的美談。

不單單是文科,蘇州武科同樣也成績傲人的,所謂文才武略兼而備之。蘇州狀元中,以武略鼎甲者,幾乎佔了狀元總數的百分之十,他們分別是宋代的朱起宗、林、周虎、劉必成,明代的陳大猷。

2006年此潘宅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蘇州決定重修潘宅,改建為「狀元博物館」,工程總計耗資4300多萬元,歷時一年有餘,於2013年8月竣工,2014年11月正式對外開放。但是也只是修復開放了門廳、轎廳、鴛鴦廳、紗帽廳和後廳五個廳,總佔地面積26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700多平方米。原來在轎廳北面還有大廳、內廳、浴室、廚房和花園,但現在都不開放。一家不知什麼單位在此進駐。

作為一座全面介紹姑蘇狀元群體、研究狀元文化、展示珍貴狀元文物的專題類博物館,蘇州狀元文化博物館匯聚了蘇州從宋朝至清朝的五十一位狀元群體以及狀元文化相關的珍貴文物,目前有展陳品469件,其中文物91種共187件,還不包括故居老宅所保留下的建築文物,馬馬虎虎初步具備了專業博物館的基本規模。雖然不算大,然而算得上精緻恢弘,燦然奪目,光彩照人,陳列內容也蠻豐富。御賜匾額上鎏金的「殿試一甲一名」字眼不管怎樣總是有點觸目驚心,我們有事沒事在此兜兜轉轉,多多少少猶能感受些許金榜題名時少年郎的意氣風發。

相關焦點

  • 探訪蘇州狀元文化博物館 蘇州曾出過多少狀元?古代作弊眼前一亮
    蘇州是著名的狀元之鄉。文史專家李嘉球所撰的《蘇州狀元》一書表明,按現在的轄區計算,歷史上蘇州曾出現過45位文狀元、5位武狀元,其中文狀元數量佔全國總量596位的7.55%,數量遙居全國各城市之首。最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時期蘇州一共出過26名狀元,佔全國114名狀元的22.81%、江蘇49名狀元的53.03%,而同期蘇州的人口只佔全國的1%左右。
  • 小i志願者講狀元故事 傳千年文脈
    7月5日上午,來自蘇州市滄浪新城第二實驗小學校的十餘名小學生和家長,在蘇州旅遊諮詢志願者小i服務隊成員,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譚文菁老師的帶領下,了解狀元文化,探尋蘇州文脈,圓滿完成了「狀元故裡·文脈尋根」徒步古城文化遊體驗活動。
  • 講述狀元故事 傳承千年文脈
    7月5日上午,來自蘇州市滄浪新城第二實驗小學校的十餘名小學生和家長,在蘇州旅遊諮詢志願者小i服務隊成員、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譚文菁的帶領下,了解狀元文化,探尋蘇州文脈,完成了「狀元故裡·文脈尋根」徒步古城文化遊體驗活動。
  • 中國唯一一家狀元博物館,就在安徽省「中國第一狀元縣」境內
    前不久Mr李找了一個周末的時間專門去了中國狀元第一縣-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為什麼去這裡吶?因為聽說這裡有一個中國國內唯一一家以狀元為題材的博物館-中國狀元博物館。從宋朝到清朝科舉制結束,前前後後出了一共19位文武狀元。
  • 歷史上出狀元最多的城市,被稱為「狀元窩」,就在中國江蘇
    蘇州有很多美譽,「人間天堂」、「東方威尼斯」、「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蘇州還是一個「狀元窩」的美譽。何謂狀元,在古代科舉考試一共有三關,分別是鄉試、會試、殿試,就相當於我們的小升中,中升高,高考上大學,其中殿試第一的就是狀元。
  • 山東老農家祖上是明朝狀元,祖傳「狀元卷」,現成博物館鎮館之寶
    翻開歷史的篇章,我們不難發現英雄豪傑,不難找到滿腹詩書的才子,而文物正是這些人存在過的證據,它看似平平無奇,卻是讓無數人狂熱的無價之寶,山東老農家祖上是明朝狀元,祖傳「狀元卷」,現成博物館鎮館之寶。
  • 曾經的狀元之鄉,如今的經濟重鎮,明明能靠顏值,偏偏還是實力派
    就在這13兄弟中有一個明明可以靠顏值偏偏靠實力的城市,曾經它是狀元之鄉,如今是江蘇經濟的龍頭。它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三角洲中部,東臨上海,南接浙江嘉興,西抱太湖,北靠長江。它是中國四大絲綢之都之一,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它是中國第一個躋身「萬億俱樂部」的地級市,也被稱為中國最強地級市。
  • 平江路裡的「觀前」,藏著出過狀元宰相的衛道觀和江南第一豪宅!
    不僅是目前蘇州現存最大的壁畫,而且還是一幅道教和佛教風格合璧的佳作。 狀元宰相申時行在此讀書功成名就 說起蘇州的這位狀元宰相,相信很多人有印象。
  • 臺灣狀元魚蘇州上市:從魚塘到餐桌的產業鏈
    蘇州市民能夠在家門口品嘗到被稱為「臺灣第一魚」的狀元魚了。禎祥(蘇州)食品有限公司昨天宣布,該公司精心開發的狀元魚肚、狀元魚鬆、狀元魚丸系列產品,開始在蘇州上市。記者在禎祥公司廠區門口的專賣店裡看到,狀元魚肚由酸菜、五柳枝、剁椒三種口味組成,狀元魚丸也有原味、蒜味兩種口味,狀元魚鬆則與旗魚鬆、金槍魚鬆組成了「強強聯合」。
  • 蘇州夏天帶小孩哪裡玩 蘇州哪裡可以帶小孩玩
    蘇州親子遊好去處有哪些?下面為大家搜集整理了蘇州夏天帶小孩哪裡玩,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可以幫助到你。蘇州夏天帶小孩哪裡玩白塘生態公園景點地址:蘇州工業園區現代大道(南施街口)推薦理由:不用門票,環境不錯的。
  • 26位清朝狀元的書法,大開眼界
    道光丙戌一甲一名進士,狀元。 06 李承霖 李承霖於道光十九年(1839)秋的鄉試中,被道光皇帝欽點為一甲一名狀元。 07 翁同龢
  • 二十位清朝狀元的書法,誰贏了?
    乾隆辛丑一甲一名進士,狀元,授修撰。 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連中「六元」的狀元。 道光丙戌一甲一名進士,狀元。
  • 山清水秀必有貴,中國狀元第一縣,走出19名狀元,就在安徽
    在古代,若是能考上狀元,那可是功成名就、 春風得意的事情。據了解,我國古代科舉史上,有案可稽的狀元僅600多位,這些狀元無疑是才華橫溢、少年得志,贏得青史留名。而在人傑地靈的安徽,卻與一個公認的「中國狀元第一縣」:660年間共走出19名狀元。這就是休寧縣,休寧縣無論是在安徽還是在全國,都是個小有名氣的縣。
  • 安徽省的一個縣,出過十九位狀元,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狀元縣
    二、中國第一狀元縣休寧縣是「中國第一狀元縣」, 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自宋嘉定十年(1217)至清光緒六年(1880),休寧出了19名文武狀元,居全國各縣之首。800多個,平均三個市縣才有一個;而休寧從宋嘉寧到清光緒的600餘年間,共出了19個狀元,遠遠超過名聲顯赫蘇州府的任何一個縣,穩居全國之首。
  • 26位清朝狀元書法精品欣賞,難得一見!
    乾隆辛丑一甲一名進士,狀元,授修撰。 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連中「六元」的狀元。 道光丙戌一甲一名進士,狀元。
  • 休寧縣狀元博物館三期2019年元旦前可向公眾開放
    黃山在線訊  11月13日,記者從改革開放40周年休寧縣文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休寧縣狀元博物館三期工程目前正全面推進,元旦前可正式向公眾開放。據了解,休寧縣狀元博物館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以展示狀元文化為主題,兼容中國傳統文化與地方民俗於一體的綜合型博物館,先後建成鐘鼓樓、平政堂、道德館及綜合館等展廳,現有8個固定展覽,年接待遊客近20萬人次。據休寧縣文廣新局副局長黃永強介紹,狀元博物館三期工程位於博物館東北面,整個地塊佔地3075.5平方米,包括綜合樓建設以及內部裝修、布展、園林綠化等,工程總投資1200萬元。
  • 組圖:26位清朝狀元書法作品欣賞
    乾隆辛丑一甲一名進士,狀元,授修撰。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連中「六元」的狀元。 道光丙戌一甲一名進士,狀元。 李承霖於道光十九年(1839)秋的鄉試中,舉經魁(中舉第一名稱解元,前五名統稱舉經魁),翌年春的庚子恩科(國家因慶典而增加的一次科考稱恩科)中,被道光皇帝欽點為一甲一名狀元。
  • 狀元就一定吃香嗎?如果是在五代時期,狀元和普通進士沒有區別
    狀元這個頭銜在很多人看來是無比光鮮的,在科舉時代,中狀元被認為是祖上積德,光耀門楣的盛事。可是在宋代中期以前,狀元的含金量並不高,也沒有後來那樣受人們重視,尤其是五代時期,狀元和普通進士幾乎沒有差別。五代中原五朝、南唐、南漢、前蜀、後蜀、吳等加在一起共有進士考試121次,應有狀元121人,而實際上能留下姓名的狀元僅有32人,可見,五代的狀元大部分都被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這也說明,當時人們對狀元並不看重,並不津津樂道其事跡。
  • 蘇州:十全街 舊時姑蘇豪門居處
    導讀:十全街是蘇州城區東南部的一條街道,東起葑門安利橋(安裡橋)堍、西至人民路三元坊口,全長2004米,是主幹道人民路橫向南起的一條支脈。整條街共架橋8座:磚橋、吳衙橋、星造橋、帶城橋、船場橋、烏鵲橋、福民橋、帝賜蓮橋。
  • 在古代,狀元究竟是多大的官?高中狀元後當多大的官?
    古代狀元這個名詞是最為榮耀的,成為狀元就是天子門生,要想成為狀元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的。古代的狀元可沒有現在的大學生那麼簡單。那時候選擇了讀書這條路之後,首先要通過縣試、府試兩場考試,才能確定你「讀書人」的身份,無論年紀大小,都叫「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