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兩會」期間,人大代表馬玉龍(右一)與其他代表進行交流。 李佩珊 攝
中新網銀川1月31日(於翔 李佩珊)「貨到了,今後只認你的種薯。」31日,記者專訪寧夏人大代表馬玉龍時,來自四川的訂購商致電馬玉龍,已到貨的500噸青薯9號一級種受到了薯農好評,希望儘快收到剩餘的4500噸。「我們的種薯已經賣脫銷了。想佔領更大的市場,必須加入更多科技創新元素。」馬玉龍代表告訴記者,今年寧夏兩會期間,他的議案就是建議馬鈴薯產業從澱粉加工向主食化產品開發轉型、鮮薯外銷向種薯外銷轉型,以此打造固原馬鈴薯產業升級版。
固原是「中國馬鈴薯之鄉」「中國馬鈴薯種薯之鄉」,盛產馬鈴薯的固原市西吉縣、原州區也是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域之一。然而,在曾經以鮮薯出售和澱粉生產為主的傳統產業模式下,粗放的種植和低附加值的產出讓百姓收入增長緩慢,澱粉廠的惡臭味更是讓固原的生態環境受到很大影響。為了擺脫這一困境,固原開始脫毒馬鈴薯種薯三級繁育體系建設。目前,固原市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130萬畝左右。2017年,首批100噸種薯搭乘「中阿號」國際貨運列車到達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市。
作為以馬鈴薯產業為主的固原市基層民營企業代表,馬玉龍在寧夏南部山區馬鈴薯產業發展上,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從鮮薯外銷向種薯外銷轉型,會讓市場價格高出一倍。」據馬玉龍介紹,採用生物技術莖尖剝離生產出的脫毒馬鈴薯青薯9號、隴薯7號、V7等種薯已進入市場,尤其是青薯9號脫毒種薯進入四川、雲南、貴州等南方城市後廣受好評。此外,苗床技術、自動化水肥一體化等高新設施設備的引進,也已讓固原脫毒種薯的品質與單產顯著提升。「我們以技術轉移的方式,在約旦實施了《中阿(約旦)馬鈴薯產業科技示範園項目》,將寧夏的脫毒種薯技術推廣到了海外更多市場。中國農科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也已跟我們建立起了長期產學研合作。」馬玉龍說,今年,他的種薯和商品薯將進入辛普勞、百事等高端市場,「我希望能讓寧夏馬鈴薯在世界生根發芽。」
此外,在馬玉龍看來,「寧字號」的馬鈴薯品牌建設是關鍵所在。「馬鈴薯企業應該通過『一帶一路』、東西合作、閩寧合作等平臺,結合線上線下營銷模式,讓更多人知曉寧夏馬鈴薯,贏得更大市場。」馬玉龍建議。
今年寧夏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寧夏將做強做大區域公用品牌,不斷提高「原字號」「老字號」「寧字號」農產品品質和市場佔有率,主要農作物機械化率、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分別達到76%和68%,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為產業興旺插上科技騰飛的翅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