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人大代表:全力打造固原馬鈴薯產業升級版本

2020-12-01 中國新聞網

寧夏「兩會」期間,人大代表馬玉龍(右一)與其他代表進行交流。 李佩珊 攝

中新網銀川1月31日(於翔 李佩珊)「貨到了,今後只認你的種薯。」31日,記者專訪寧夏人大代表馬玉龍時,來自四川的訂購商致電馬玉龍,已到貨的500噸青薯9號一級種受到了薯農好評,希望儘快收到剩餘的4500噸。「我們的種薯已經賣脫銷了。想佔領更大的市場,必須加入更多科技創新元素。」馬玉龍代表告訴記者,今年寧夏兩會期間,他的議案就是建議馬鈴薯產業從澱粉加工向主食化產品開發轉型、鮮薯外銷向種薯外銷轉型,以此打造固原馬鈴薯產業升級版。

固原是「中國馬鈴薯之鄉」「中國馬鈴薯種薯之鄉」,盛產馬鈴薯的固原市西吉縣、原州區也是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域之一。然而,在曾經以鮮薯出售和澱粉生產為主的傳統產業模式下,粗放的種植和低附加值的產出讓百姓收入增長緩慢,澱粉廠的惡臭味更是讓固原的生態環境受到很大影響。為了擺脫這一困境,固原開始脫毒馬鈴薯種薯三級繁育體系建設。目前,固原市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130萬畝左右。2017年,首批100噸種薯搭乘「中阿號」國際貨運列車到達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市。

作為以馬鈴薯產業為主的固原市基層民營企業代表,馬玉龍在寧夏南部山區馬鈴薯產業發展上,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從鮮薯外銷向種薯外銷轉型,會讓市場價格高出一倍。」據馬玉龍介紹,採用生物技術莖尖剝離生產出的脫毒馬鈴薯青薯9號、隴薯7號、V7等種薯已進入市場,尤其是青薯9號脫毒種薯進入四川、雲南、貴州等南方城市後廣受好評。此外,苗床技術、自動化水肥一體化等高新設施設備的引進,也已讓固原脫毒種薯的品質與單產顯著提升。「我們以技術轉移的方式,在約旦實施了《中阿(約旦)馬鈴薯產業科技示範園項目》,將寧夏的脫毒種薯技術推廣到了海外更多市場。中國農科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也已跟我們建立起了長期產學研合作。」馬玉龍說,今年,他的種薯和商品薯將進入辛普勞、百事等高端市場,「我希望能讓寧夏馬鈴薯在世界生根發芽。」

此外,在馬玉龍看來,「寧字號」的馬鈴薯品牌建設是關鍵所在。「馬鈴薯企業應該通過『一帶一路』、東西合作、閩寧合作等平臺,結合線上線下營銷模式,讓更多人知曉寧夏馬鈴薯,贏得更大市場。」馬玉龍建議。

今年寧夏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寧夏將做強做大區域公用品牌,不斷提高「原字號」「老字號」「寧字號」農產品品質和市場佔有率,主要農作物機械化率、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分別達到76%和68%,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為產業興旺插上科技騰飛的翅膀。(完)

相關焦點

  • 寧夏固原:「連珠串玉」打通旅遊、產業大環線
    4月8日,寧夏固原彭陽縣六盤山山花節迎來了它最好的時節。因為暢通的公路遊客被引進來了,原來少人問津的黃土高原茹河瀑布成為人們自駕遊的打卡景點,山裡的特色產品賣出去了……清明節前,交通運輸部「交通扶貧」宣傳活動記者團來到了第二站——寧夏固原。
  • 寧夏固原:冷涼蔬菜拓寬村民致富路
    天山網寧夏訊(實習記者馬小萍攝影報導)8月8日上午,全國網絡媒體寧夏行的記者編輯來到固原市原州區姚磨村冷涼蔬菜種植基地採訪觀摩,該地各類冷涼蔬菜長勢喜人。冷涼蔬菜又叫「喜涼蔬菜」,是指適宜在氣候冷涼地區夏季生產的蔬菜,其最適宜生長溫度在17℃—25℃範圍。品種主要包括:甘藍、大白菜、芹菜、西蘭花、馬鈴薯等。
  • 固原洋芋迎來收穫季,央媒實況報導!
    10月4日,在寧夏固原市西吉縣火石寨鄉一家農業合作社,農戶將馬鈴薯卸下貨車。金秋十月,被譽為「馬鈴薯之鄉」的寧夏固原市西吉縣迎來收穫季。今年西吉縣馬鈴薯種植面積為81萬畝,經過多年產業發展升級,已逐步形成馬鈴薯澱粉、粉條和休閒食品為主的產業體系。
  • 新成果落地生根 馬鈴薯遍地開花—新聞—科學網
    寧夏農林科學院固原分院副院長張國輝告訴《中國科學報》,一項技術不能包打天下,問題永遠在出現,技術也要實時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蓄住天上水,保住地下墒。西吉長期進行著保水大作戰,體系支撐的技術升級、改進、微調時刻進行著。 最初馬鈴薯依靠人工覆膜,隨著機械化的普及推廣,專用農機逐漸解放了農戶雙手。
  • 寧夏固原:枸杞、冷涼蔬菜等特色產業成農業「金名片」
    央廣網固原12月17日消息(記者徐升 通訊員褚碧波)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根據當地交通、水土條件,多元化布局農業產業結構,枸杞、冷涼蔬菜、牛羊養殖等特色產業初具規模,群眾增收效果明顯,成為當地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金名片」。
  • 土豆與固原人的「百年之戀」
    至今,當地人還將馬鈴薯粉條稱為「紅軍粉」。 寧夏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負責人蘇林富介紹,在沒有粉條之前,人們吃土豆以蒸煮、炒菜為主。有了粉條後,人們發現,用粉條炒肉、燴菜、燉菜味道也很好。土豆粉工藝的出現,帶動了土豆食用方法的變革,促進了固原馬鈴薯產業發展。 以西吉為例,上世紀90年代以前,固原地區僅有小型土法土豆加工作坊,產品僅限於粉條、粗澱粉類。
  • 從品種選育到種植示範科技讓寧夏馬鈴薯產業實現逆襲
    原標題:從品種選育到種植示範科技讓寧夏馬鈴薯產業實現逆襲在寧夏中衛市海原縣關莊鄉高臺村,旱作馬鈴薯「四位一體」和膜上覆土全機械化種植技術備受歡迎王迎霞攝「豐年當菜,荒年當糧」,說的就是馬鈴薯。在寧夏南部廣袤的黃土丘陵,它是效益最好的經濟作物。然而長時間以來,由於品種單一老化、種植方式落後、病蟲害蟲多、勞動力缺失,這一救命產業不僅沒有發揮出被期望的價值,還受制於多方面原因,成了深度貧困村的主要致貧原因。主導產業怎樣變為支柱產業?寧夏向科技要答案。
  • 寧夏唯一非「沿黃」地級市,被譽高原上的「紅城」,盛產馬鈴薯!
    寧夏是我國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作為黃河流經地區,這裡有著古老悠久的黃河文明。在寧夏有這樣一個地方,它地處黃土高原六盤山北麓清水河畔,為寧夏五個地級市中唯一的非沿黃城市,風景名勝眾多,是一座飽含熱血被人們稱為「紅城」的城市,它就是固原。固原有4縣西吉縣、隆德縣、涇源縣、彭陽縣,1區原州區,以盛產馬鈴薯聞名。
  • 網龍助力固原學前教育信息化升級 打造閩寧協作教育名片
    11月24日,由寧夏固原市教育體育局和福建網龍網絡公司聯合打造的寧夏固原市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將輻射當地430所幼兒園,全面助力固原市學前教育信息化升級。寧夏固原市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啟動儀式在固原市第九幼兒園舉行固原市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是固原市教育體育局和網龍網絡公司合作開發的學前教育信息化平臺。
  • 寧夏期盼:中衛建設西部飛機循環再製造基地|固原搭上高鐵「快車」
    面對這一重大政策利好、歷史性發展機遇,寧夏該如何作為?全國兩會期間,住寧全國政協委員齊同生呼籲國家相關部門支持寧夏中衛市先行先試,建設西部飛機循環再製造基地。齊同生委員說,在西部地區建設飛機循環再製造基地,對於進一步完善我國民用航空產業下遊生態系統,積極帶動國內外飛機航材上下遊企業和航材經銷商來西部投資興業,促進西部早日形成民用航空產業集群,與東中部航空產業集群共同為我國打造民用航空產業鏈新的增長將發揮重要作用。
  • 全國人大代表廖虹宇:打造國際飛機租賃中心 促進海南產業優化升級
    此時,全國人大代表、海航機場集團監事長、海口美蘭國際機場監事長廖虹宇正頭戴安全帽,挨個走訪了解工地項目的最後進度。「項目主體工程計劃於6月30日完工,距離旅客從新航站樓出發登機出島的日子不遠了,屆時,海南航空業又將迎來一次轉型升級。」
  • 寧夏旅遊產業再升級 打造觀光夜市特色品牌
    中國網12月8日訊 寧夏觀光夜市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於2016年1月,是寧夏旅遊投資集團控股子公司,致力於寧夏旅遊產業的轉型升級,憑藉寧夏豐富的餐飲、民俗、文化優勢,運用「旅遊+美食+娛樂+休閒+購物
  • 寧夏正在悄悄崛起的城市:不是中衛,固原,也不是銀川,吳忠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位於中國西北內陸地區。說道寧夏我們就會想到銀川,畢竟銀川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然而很少人知道寧夏正有一個城市在悄悄崛起,不是中衛,固原,也不是銀川,吳忠,你知道是誰嗎?石嘴山地理位置優越,地處寧東、蒙西兩個國家千億噸級煤田之間,是呼包銀蘭經濟帶、寧夏沿黃經濟區、寧蒙陝烏金三角經濟區的重要節點城市;黃河穿東過,西依賀蘭山,石嘴山市號稱「塞上煤城」,因生產無煙煤而聞名。石嘴山市是國家「一五」時期布局的十大煤炭工業基地之一,被稱為寧夏工業的「搖籃」,曾出產過寧夏的第一噸煤、第一度電,涉煤產業比重一度高達90%。
  • 寧夏發改委:固原目前暫不宜建高鐵,計劃開通固原至銀川動車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注意到,近日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版上給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留言,詢問寧夏南部扶貧主戰場固原市何時開建高鐵。對此寧夏發展改革委答覆,計劃開通固原市至銀川市的動車。
  • 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打造馬鈴薯特色產業
    近年來,內蒙古積極打造馬鈴薯特色產業,力爭為農牧民增收,實現產業升級。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紅慶河鎮,馬鈴薯產業採取「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通過流轉土地、吸納務工、入股分紅等方式帶動農牧民群眾參與發展,積極謀劃推動產業扶貧向產業振興升級。
  • 寧夏固原發生地震 4.6級地震是寧夏過去五年最大一次
    寧夏固原發生地震 4.6級地震是寧夏過去五年最大一次2017-09-02 14:34出處/作者:其他整合編輯:Alan責任編輯:leijunhua>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9月2日3時30分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北緯36.28度,東經106.01度,發生了4.6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 烏蘭察布重點打造馬鈴薯產業
    馬鈴薯產業已成為烏蘭察布市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人均來自馬鈴薯產業的收入佔到種植業收入的53%,佔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30%。2007年成立了烏蘭察布馬鈴薯協會。2009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正式命名烏蘭察布市為「中國馬鈴薯之都」。2008年農業部認證了「烏蘭察布馬鈴薯」地理標誌,2011年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了「烏蘭察布馬鈴薯」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中國薯都」地位不斷得到鞏固。
  • 科學網—馬鈴薯產業期盼黃金髮展期
    餘欣榮強調,馬鈴薯產業開發的困難是客觀的,但機遇也是難得的,在國家實施新形勢下糧食安全戰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馬鈴薯產業發展將迎來黃金髮展時期。 關鍵技術先行 馬鈴薯主食化這項影響廣泛的戰略構想離不開關鍵技術的前期開發和準備。
  • 我國高原馬鈴薯種薯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
    因此,發展高原優質種薯產業,打造區域種薯品牌,大力拓展國際國內用種市場,對於推動深度貧困地區困難群眾脫貧致富具有重要意義。 高原地區氣候冷涼,病毒性退化慢,是繁育馬鈴薯優質種薯的理想地區 馬鈴薯起源於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高原地區,喜歡溫暖涼爽氣候,不耐高溫(高溫易退化)。
  • 寧夏金田陽光城揭牌暨辦公喬遷儀式隆重舉行
    10時18分,寧夏金田陽光城揭牌暨辦公喬遷儀式隆重舉行,固原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志達、固原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書記張恭昌、固原市政府副秘書長張守忠、固原市商務與投資促進局局長翟進軍、固原市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企業服務局文三軍、鐵塔公司李國詔、各合作單位代表及首批主力商戶代表們受邀出席此次揭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