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龍助力固原學前教育信息化升級 打造閩寧協作教育名片

2020-11-27 手機鳳凰網

閩寧協作又一教育成果落地!11月24日,由寧夏固原市教育體育局和福建網龍網絡公司聯合打造的寧夏固原市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將輻射當地430所幼兒園,全面助力固原市學前教育信息化升級。

寧夏固原市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啟動儀式在固原市第九幼兒園舉行

固原市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是固原市教育體育局和網龍網絡公司合作開發的學前教育信息化平臺。該平臺由網龍網絡公司旗下福建省國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建設,建設內容包括門戶網站、智慧幼兒園管理平臺、幼師培訓平臺、幼教資源分發平臺,家園互動app(家長端、教師端)等。在這個平臺上,教師不僅可以使用海量優質的學前教育資源,也可以通過平臺一鍵排課,實現輕鬆備授課。教育部門以及幼兒園管理者可以從平臺上獲取教學資源管理數據等,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今年9月,固原市教育體育局與網龍網絡公司達成合作,雙方本著「政企合作、優勢互補、支持教育、戰略共贏」的原則,以機制創新為引領,以網龍的人才和技術優勢為支撐,以教育信息化為切入點,充分發揮雙方優勢,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係,共同致力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寧夏固原市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分為教師版、家長版和政務版

固原市教育體育局局長馬鳳賢表示,固原市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和上線運行是閩寧對口支援的結果,將會提高固原市幼兒教育管理能力,提升幼兒教育教學水平,成為彌補固原市幼兒教育資源短缺的有力抓手,對推進固原市幼兒教育健康發展的意義重大而深遠。

網龍高級副總裁俞飈表示,網龍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AI、VR等高新技術助力固原市學前教育信息化升級,用大數據為幼兒全面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全面加速固原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和內容資源的優化升級,幫助固原市打造全國一流的示範性智慧教育標杆城市,打造閩寧協作的數字教育名片。

作為一家網際網路教育企業,網龍網絡公司將VR、AR、AI、3D、大數據等前沿科技與教育深度融合,從硬體、軟體、平臺、資源打造教育細分市場服務平臺體系,業務涵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企業培訓、非學歷及終身教育等,致力創建全球終生學習社區。2020年,網龍助力「停課不停學」,參與教育「抗疫」,為全球師生提供遠程教學支持。目前,網龍的教育版圖已覆蓋192個國家和地區、超1億用戶、200餘萬間教室,建立起覆蓋全球的K12教育社區網絡和生態系統。

福建省國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福建省投資集團與網龍網絡公司成立的合資企業,國騰信息致力於以全球一流科技服務我國廣大學前教育群體,助力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實現更優質、智能、公平與均衡的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中的「市場之手」——市場為媒 山海攜手譜新篇
    光明網-《光明日報》編者按在已經成功開展24年的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中,閩寧雙方始終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為重心,把產業協作扶貧作為關鍵;始終注重發揮市場作用,讓科技、資源、產業奏出動人的和弦。直到1996年,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正式啟動。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福建省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組長的習近平同志來到寧夏,進行了為期6天的對口扶貧考察,並在銀川召開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第二次聯席會議。就在這一年,寧夏福建總商會成立。閩寧協作給在寧閩商提供了機遇和平臺,也帶來了責任和動力。總商會成立之初,定名為「閩寧扶貧協會」,其初心就是服務於閩寧協作。
  • 閩寧協作消費扶貧周啟動,拼多多助寧夏農民福建吃貨共享數字經濟紅利
    從「幹沙灘」變成「金沙灘」,數字經濟正全面賦能東西部協作扶貧。12月18日,「山海攜手 優品雲行」閩寧協作消費扶貧周在寧夏啟動,「寧夏優品館」消費扶貧專區同步上線。本次消費扶貧周旨在創新電商消費扶貧模式,促進東西部協作扶貧產品電商上行。
  • 接續奮鬥 續寫山海豪情——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事跡在福州...
    許多同學表示,要以「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為榜樣,開拓進取、攻堅克難,積極投身教育扶貧工作,為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海洋學院輔導員、第17屆支教團成員巫俊:一年的援寧支教之行,讓我對寧夏這片土地產生了難以割捨的感情,三營已經成為了我魂牽夢縈的第二故鄉。
  • 「閩寧情深話協作」架好勞務協作「連心橋」 開啟脫貧攻堅「加速度」
    勞務協作是困難群眾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搭上閩寧勞務協作的快車,寧夏困難群眾走出大山,飛向東南沿海增收致富,開啟脫貧攻堅「加速度」。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的飛毛腿福建電子有限公司,2018年響應閩寧對口扶貧協作號召,招收了大量來自寧夏的貧困務工人員。如今,在這裡就業的固原籍員工就有1000多人,包括建檔立卡戶847人。來自固原市原州區的陳滿庫就是其中一位。
  • 閩寧模式,縛住「貧困」蒼龍
    橫向看,兩省區在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推進對口協作,組織、統戰、民政、司法教科文衛等幾十個部門和社會團體建立起幫扶關係。「上世紀80年代,閩商來寧夏創業,以水暖、建材、機電為主。90年代後,來寧做服裝鞋帽生意的福建人也逐漸多了起來。」寧夏福建總商會會長、寧夏麥爾樂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添進告訴記者。
  • 閩寧結對扶貧成功探索出東西部攜手實現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
    央廣網銀川12月15日消息(記者廉軍)記者15日從寧夏脫貧攻堅新聞通氣會上獲悉,經過24年的久久為功,閩寧結對扶貧成功探索出東西部攜手實現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福建幫助寧夏培訓教師上萬名,派遣教育、醫療、科技等專業技術人員2000多名;累計投入幫扶資金33億多,先後援建公路385公裡,打井窖1.5萬眼,修建高標準梯田22.9萬畝,完成危房危窯改造2000多戶,支持建設閩寧鎮和110個閩寧示範村,修建了一大批水利水保、農村電網、道路、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近60萬貧困群眾從中受益。
  • 寧夏人大代表:全力打造固原馬鈴薯產業升級版本
    馬玉龍代表告訴記者,今年寧夏兩會期間,他的議案就是建議馬鈴薯產業從澱粉加工向主食化產品開發轉型、鮮薯外銷向種薯外銷轉型,以此打造固原馬鈴薯產業升級版。固原是「中國馬鈴薯之鄉」「中國馬鈴薯種薯之鄉」,盛產馬鈴薯的固原市西吉縣、原州區也是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域之一。
  •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中的福州教育人系列報導③|羅彬:支教是...
    海峽教育報記者 羅小春編者的話截至2019年,福州市共向寧夏派出18批230名教師,每人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以李丹等教師為代表的支教先進群體以濃濃師愛詮釋了高尚的師德和人生價值。今年7月初,中宣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
  • 繽紛童年,平度市學前教育花開有聲
    2.大力改善農村幼兒園內部設施投資約4500萬元,為全市幼兒園及49處農村幼兒園教學點配備急需的教育教學設施,完成287處農村幼兒園取暖工程、219處農村幼兒園的食堂改造和265處幼兒園信息化建設及應用配套。進一步提升了平度市農村幼兒園辦園條件,優化了設學布局,推動了平度市學前教育城鄉均衡優質健康發展。
  • 寧夏同心:南安村用菌菇打造閩寧示範村新範本
    寧夏同心縣南安村是一個生態移民村,也是閩寧協作示範村之一。近年來,按照「政府引導、村兩委為主體、群眾參與」的發展思路,和「公司+基地+村集體+農戶」的生產模式,南安村食用菌產業實現了企業、村級集體經濟和農戶的多贏。24日,「援建之光閩寧24年」採訪團走進同心縣下馬關鎮閩寧協作食用菌項目基地,了解食用菌種植、銷售、產業模式等情況。
  • 清大知好樂攜手中國電信 助力來賓市教育信息化發展
    ,助力來賓市教育信息化2.0攻堅行動。當日展出的書香校園綜合解決方案——清大悅讀,主要面向中小學及教育機構,通過建設智慧化閱讀平臺,打造科學化閱讀資源,提供個性化閱讀服務,幫助中小學生培養閱讀習慣和興趣,提升整體閱讀素養,助力書香校園、書香城市建設。
  • 【圖片故事】閩寧協作:一棵艾草的扶貧之路
    走進古城鎮閩寧協作艾草產品加工扶貧車間,工人們正在各自崗位上忙活。目前,這裡可生產艾草產品20多種,每天出廠產品1000多件,以線上銷售為主銷往全國各地。  一棵艾草,帶動一個產業。這個閩寧協作項目通過「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引導當地村集體、農戶種植艾草,扶貧車間吸收當地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多措並舉幫助村民脫貧增收致富,同時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 未來之星「教育信息化CEO創業營」名單公布,樂高教育、蘿蔔太辣等...
    圖片來源:Pixabay2018年,教育信息化迎來了自己的風口,數據顯示,2017年教育信息化經費支出不低於2731億,至2020年,教育信息化經費預算或將達到3500億以上。 在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進程中,更多民間力量的參與,正在為這個行業注入更多生機活力。
  • 巧虎打造多元教育體系,為全面成長助力
    【來源:北國網】二胎政策、觀念更替、政策紅利、資本垂青,「多元專業培養」這一概念早已代替傳統應試教育理念迅速進入了人們視野之中。特別是90後這一代接受過高等教育,享受過知識資本紅利的新生代家長,全新教育理念不斷升級,使得全面、專業、多元化的教育內容與教學模式成為他們心中的最優選擇。
  • 信息化助力山區教育補強「三大短板」——記湖南省石門縣磨市鎮...
    一座大山,一所「村小」,年近退休的謝代華老師,利用假日學生離校期間,拜入職僅一年半的陳文靜為師,熟練手中的電子「教鞭」……   這一場景定格在湘鄂邊高山峻岭中的湖南省石門縣磨市鎮商溪完小的三岔校區,在這裡能明顯感受到信息化給山區教育帶來的新變化。   據了解,磨市鎮所轄12所中小學校中有7所像三岔校區這樣的「麻雀學校」。
  • 卡奧斯「油橄欖數字農業示範基地」正式掛牌,東西協作助力產業扶貧
    近日,在青島和隴南兩地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卡奧斯COSMOPlat賦能隴南祥宇油橄欖公司打造的「油橄欖數字農業示範基地」正式掛牌。作為東西扶貧協作工業網際網路賦能隴南油橄欖產業試點項目,將有效提升隴南油橄欖的智能化水平,賦予產業發展新動能,助力隴南產業扶貧工作。
  • 閩寧協作釀出寧夏美酒 推介會昨在廈舉行
    事實上,「東方波爾多」的綻放,也是閩寧因地制宜、探索產業扶貧模式結下的碩果。閩寧鎮將發展葡萄酒產業作為新經濟背景下的精準扶貧舉措之一,打造業界公認的釀酒葡萄種植和高端葡萄酒生產的黃金地帶。2018年以來,廈門建發集團在閩寧鎮獨資設立公司,落實閩寧鎮產業協作項目,以「賀蘭山葡萄酒莊+建發酒業供應鏈+柏雅品牌葡萄酒」的模式,推出高端葡萄酒品牌「柏雅」。
  • 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固原胡麻油助力六盤山區精準脫貧
    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固原胡麻油助力六盤山區精準脫貧 2020-09-23 17:30:00來源:央廣網
  • 福建省精準開展教育扶貧工作
    福建省精準開展教育扶貧工作 2017-08-09 來源:福建省教育廳   精準幫扶貧困地區教育發展。強化對23個重點縣教育扶持,2016-2020年省級財政安排教育扶貧專項資金,在公辦幼兒園建設、全面改薄等工程中給予傾斜支持。實施經濟困難縣補充農村學校教師資助計劃、緊缺師資代償學費計劃、省屬本科高校招收農村學生專項計劃等,2016年補充教師4294人、安排招生計劃1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