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中宣部以雲發布的方式,向全社會宣傳發布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消息傳來後,在福州大學師生中引發熱烈反響。學校自2013年起積極組建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加入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對口支援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三營中學。許多同學表示,要以「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為榜樣,開拓進取、攻堅克難,積極投身教育扶貧工作,為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海洋學院輔導員、第17屆支教團成員巫俊:一年的援寧支教之行,讓我對寧夏這片土地產生了難以割捨的感情,三營已經成為了我魂牽夢縈的第二故鄉。從一名支教團志願者到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我會繼續用心講好閩寧協作故事、傳承閩寧協作精神,相信閩寧協作的故事定會在支教團一屆屆接力前行中書寫更加華彩的篇章。
2017級材料加工工程專業研究生、第18屆支教團成員江良煊:回望過去,那特別的一年之於一生,其長度不過是短短一瞬,但是其份量是舉足輕重的。現在我依稀都還記得給他們上課的場景,離別時他們不舍的神情,還有孩子們的「紙短情長」……這一切的回憶全部都壓縮在那短短的一年。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辱使命,紮根基層,服務社會,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奉獻自己的青春。
2018級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研究生、第19屆支教團成員陳憲:「一年三營行,一生閩寧情」。在寧夏,我為一群可愛的回族孩子教數學,帶他們上晚自習,給他們講習題;拿出支教工資給貧困的家庭送去慰問和補助,給近視的孩子配上眼睛,給凍得發抖的孩子添置棉衣,我希望他們將來能夠成為棟梁之材。如今,我雖已離開那裡,但這不是結束,而將是我繼續參與扶貧工作的開始。
2019級行政管理專業研究生、第20屆支教團成員陳燕:作為福建籍服務寧夏的西部計劃志願者,我為曾經的選擇感到自豪!寧夏是我的第二故鄉,很感謝在寧夏遇到的可愛的人們,這也將成為我終身難忘的回憶。在今後,我也將會繼續發揚閩寧對口協作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中繼續奉獻青春力量。志願服務,無怨無悔;閩寧協作,山海情深!此生不負寧夏情!
2019級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研究生、第20屆支教團成員鄭琰楠: 從支教的第一天起,我們便全身心投入到教學工作中,精心備好、上好每一節課,用心去關愛每一個孩子。課堂上,我用愛心去感染一顆顆幼小的心靈,讓孩子們快樂、輕鬆地學習,孩子們的進步、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是我最大的欣慰。從寧夏回來後,我對寧夏學生更加思念,對閩寧協作的認識也更深了。無論今後在什麼工作崗位,我都願意繼續為寧夏的發展服務。
2016級英語專業本科生、第22屆支教團成員王旭薇:對於即將開展的赴寧夏支教工作,我將以「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為榜樣,學習他們的精神力量和楷模風範,積極向上,奮發進取,不斷激勵自我,充分發揮志願者奉獻精神,做好教育扶貧、精神扶貧工作,給當地的孩子帶去知識和希望,在祖國西部大地書寫無悔的青春。
據悉,截至目前,福州大學共派出7批共42名大學生赴寧夏固原開展支教工作,並積極承擔起扶貧助學、文化藝術、媒體宣傳等方面工作,以良好的風貌、踏實的作為有力支援寧夏三營中學教學育人工作的開展,積極服務閩寧協作,先後獲得「赴寧研究生支教團先進集體」「寧夏固原市志願服務先進團體」「寧夏回族自治區優秀志願者」等表彰。
(責編:陳楚楚、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