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寧24年山海相連,福建採訪團用腳步丈量新寧夏

2021-01-09 閩南網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

  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8月23日

  「援建之光·閩寧24年」採訪活動

  正式啟動

  來自全省各大主流媒體的15名工作者

  深入寧夏各閩寧協作示範基地

  用鏡頭和文字記錄閩寧協作24年發展成就

  本次活動由福建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報紙副刊工作委員會、東南網聯合主辦,在為期8天的時間裡,採訪團一行將前往昔日「貧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感受群眾生活的滄桑巨變;前往易地扶貧搬遷的閩寧鎮與紅寺堡區,感受群眾幸福新生活。

24年山海相連

採訪團走進寧夏探尋閩寧故事

  1996年,福建與寧夏「千裡結親」。從此,山海牽手,開啟了一場東西部扶貧協作「接力長跑」。

  24年來,閩寧協作從援建基礎設施入手,通過幹部交流、人才培訓、經貿往來和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流活動,為寧夏植入了福建改革發展的創新理念,實現了幫扶由「輸血」到「造血」的歷史性轉變。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山與海的「化學反應」還在繼續。

  值此之際,採訪團一行將相繼前往鹽池、同心、隆德、原州、中寧等地,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工棚、學校醫院、扶貧企業等,探訪閩寧協作下,福建與寧夏人民肩並肩,傾情幫扶,踏實苦幹,助力寧夏貧困群眾發展生產、改善生活、脫貧致富的工作成就。

閩寧兩地 首次四網聯動

為鹽池代言

  鹽池縣位於寧夏東部

  素以「西北門戶、關中要衝」而著稱

  享有「中國灘羊之鄉」

「中國甘草之鄉」之美譽

  24日,「援建之光 閩寧24年」採訪團

  走進鹽池灘羊產業集團

  皖記溝村生態農牧場

  探訪灘羊飼養、加工、銷售等相關情況

  當天上午

東南網、寧夏新聞網、海峽網、閩南網

  山海兩地,首次實現四網聯動

  共同推出的「尋味寧夏」網絡直播欄目

  介紹最地道的寧夏好物產

  首場直播聚焦「鹽池灘羊為何這麼美味」

  超過40萬人同時在線觀看

  寧夏鹽池光照充足牧草豐美

  弱鹼性的水土

  不僅造就了優質的天然牧場

  更賦予了鹽池灘羊細膩的肉質

  豐富的營養和良好的保健功能

  對生活在鹽池縣的人們來說

  灘羊不僅僅是一道美食

  更是他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

  鹽池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李銳介紹,灘羊屬於稀缺品種,產品優質優價,皖記溝村生態農牧場走的是中高端私人訂製路線。今年以來,鹽池縣大規模推廣生態牧場,已有40個生態牧場。通過網絡,客戶可以通過攝像頭實時查看認養灘羊的「成長史」。

  據悉,從2017年到2020年

  鹽池縣累計爭取

  閩寧對口援助資金超過1.1億元

  年均爭取援助資金是前20年的6倍

  就灘羊產業來說

  從飼草料、牧草種植,養殖棚圈建設

  灘羊的培育、加工、銷售

  再通過電商、物流的方式推銷到各個市場

  都有閩寧合作的助推力量

  鹽池灘羊產業集團直播間

  近三年來,鹽池縣先後

  在泉州、福州開設了線下體驗店

  助推鹽池農產品銷售問題

  解決銷售難的問題

  這一切的背後是一個個家庭的生活改變

  是一座座村莊的美麗蝶變

  寧夏、福建

  曾經很遠,如今很近

  只因24年跨越山與海的守望與相助

  未來幾天還會有什麼樣的動人故事

  敬請關注東南網《援建之光·閩寧24年》

責任編輯:凌芹莉

相關焦點

  • 寧夏同心:南安村用菌菇打造閩寧示範村新範本
    寧夏同心縣南安村是一個生態移民村,也是閩寧協作示範村之一。近年來,按照「政府引導、村兩委為主體、群眾參與」的發展思路,和「公司+基地+村集體+農戶」的生產模式,南安村食用菌產業實現了企業、村級集體經濟和農戶的多贏。24日,「援建之光閩寧24年」採訪團走進同心縣下馬關鎮閩寧協作食用菌項目基地,了解食用菌種植、銷售、產業模式等情況。
  • 閩寧協作消費扶貧周啟動,拼多多助寧夏農民福建吃貨共享數字經濟紅利
    12月18日,「山海攜手 優品雲行」閩寧協作消費扶貧周在寧夏啟動,「寧夏優品館」消費扶貧專區同步上線。本次消費扶貧周旨在創新電商消費扶貧模式,促進東西部協作扶貧產品電商上行。本次活動亦是寧夏回族自治區與拼多多深化戰略合作關係的延續。8月,自治區與拼多多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上線「寧夏優品館」。
  • 市場為媒,山海攜手譜新篇
    編者按  在已經成功開展24年的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中,閩寧雙方始終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為重心,把產業協作扶貧作為關鍵;始終注重發揮市場作用,讓科技、資源、產業奏出動人的和弦。  市場為媒,山海攜手譜新篇  在寧夏固原市隆德縣,閩寧扶貧產業園成為閩寧協作中推動產業脫貧的重要載體。
  • 閩寧模式,縛住「貧困」蒼龍
    24年來,以閩寧鎮幫扶為起點,福建、寧夏兩地攜手,跨越山海,推動以西海固為重點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脫貧,走出了一條康莊大道,開創出一條具有示範意義的扶貧協作之路。從單向扶貧拓展到兩省(區)經濟社會建設全方位多層次、全領域廣覆蓋的深度協作,閩寧兩地人民一起用智慧和汗水創造了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幫扶的「閩寧模式」,縛住貧困蒼龍。
  •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中的「市場之手」——市場為媒 山海攜手譜新篇
    光明網-《光明日報》編者按在已經成功開展24年的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中,閩寧雙方始終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為重心,把產業協作扶貧作為關鍵;始終注重發揮市場作用,讓科技、資源、產業奏出動人的和弦。剛到寧夏時,手裡沒有多少錢,是銀川當地的朋友借錢給我,幫我闖過了創業之初的重重難關。有很長一段時間,到寧夏創業的福建企業家基本是「散兵遊勇」。直到1996年,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正式啟動。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福建省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組長的習近平同志來到寧夏,進行了為期6天的對口扶貧考察,並在銀川召開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第二次聯席會議。
  • 閩寧對口幫扶 情灑黃土地的莆田系優秀兒女們
    #福建與寧夏,在黨中央東西對口扶貧協作戰略搭起的橋梁中緊緊相連。莆田與西吉,跨越千裡,山海相連,心手相牽。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自1997年開始,一場扶貧協作「接力長跑」。23年來,送技術、引資金、抓項目、聚英才,莆田的幫扶在西吉一一落地;閩寧示範村、閩寧希望小學、工業園區,西吉大地上深深烙刻下莆田印記。23年,是一段攜手脫貧共赴小康的行程。
  • 八閩情暖六盤山 閩寧共圓小康夢
    央廣網北京7月6日消息(記者廉軍 萬存靈)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東西對口協作24年來,在寧夏六盤山連片特困區,福建援助寧夏群體接續奮鬥、勇於擔當,開創了一條東西幫扶、實現共同富裕典範道路。
  • 接續奮鬥 續寫山海豪情——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事跡在福州...
    7月3日,中宣部以雲發布的方式,向全社會宣傳發布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消息傳來後,在福州大學師生中引發熱烈反響。學校自2013年起積極組建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加入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對口支援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三營中學。
  • 閩寧結對扶貧成功探索出東西部攜手實現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
    央廣網銀川12月15日消息(記者廉軍)記者15日從寧夏脫貧攻堅新聞通氣會上獲悉,經過24年的久久為功,閩寧結對扶貧成功探索出東西部攜手實現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據了解,24年來福建省先後選派11批183名援寧掛職幹部,寧夏也選派了20批344名幹部到福建掛職鍛鍊。
  • 用腳步丈量大涼山的脫貧路——全國人大代表吉克石烏採訪手記
    新華社成都5月18日電 題:用腳步丈量大涼山的脫貧路——全國人大代表吉克石烏採訪手記  新華社記者吳光於、吳曉穎  清晨6點起床,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慶恆村黨支部書記吉克石烏又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快到下午2點才吃午飯,夜裡
  • 福建援寧幹部鄭永璘:同心永春,吾之所望
    福建援寧幹部鄭永璘。 永春縣駐同心工作組供圖東南網7月17日(通訊員 劉雲燕)「每次遇到扶貧工作發言時,我總喜歡用『祝願同心永春,美好常在!』作為結束語。」福建援寧幹部鄭永璘感慨地說。同心永春。讀起來有一種詩意的美好,韻律舒服。
  •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中的福州教育人系列報導③|羅彬:支教是...
    海峽教育報記者 羅小春編者的話截至2019年,福州市共向寧夏派出18批230名教師,每人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以李丹等教師為代表的支教先進群體以濃濃師愛詮釋了高尚的師德和人生價值。今年7月初,中宣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
  • 網龍助力固原學前教育信息化升級 打造閩寧協作教育名片
    閩寧協作又一教育成果落地!11月24日,由寧夏固原市教育體育局和福建網龍網絡公司聯合打造的寧夏固原市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將輻射當地430所幼兒園,全面助力固原市學前教育信息化升級。寧夏固原市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啟動儀式在固原市第九幼兒園舉行固原市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是固原市教育體育局和網龍網絡公司合作開發的學前教育信息化平臺。
  • 閩寧旅遊攻略,看這一篇就夠了!
    閩寧兩地有哪些久負盛名的景點和美食,現在我們一窺究竟吧~ 福建特色旅遊 被稱為「海上仙都」,最著名的就是它的山海奇觀,當你筋疲力竭爬到高處,看到眼前的海天一色,一切都值了。
  • 「閩寧情深話協作」架好勞務協作「連心橋」 開啟脫貧攻堅「加速度」
    勞務協作是困難群眾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搭上閩寧勞務協作的快車,寧夏困難群眾走出大山,飛向東南沿海增收致富,開啟脫貧攻堅「加速度」。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的飛毛腿福建電子有限公司,2018年響應閩寧對口扶貧協作號召,招收了大量來自寧夏的貧困務工人員。如今,在這裡就業的固原籍員工就有1000多人,包括建檔立卡戶847人。來自固原市原州區的陳滿庫就是其中一位。
  • 閩寧協作釀出寧夏美酒 推介會昨在廈舉行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沈彥彥 通訊員 廈商軒)昨日下午,由寧夏回族自治區商務廳、寧夏回族自治區博覽局、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管委會主辦的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推介會在廈門舉行,來自廈門市酒類銷售行業協會、廈門建發美酒匯酒業有限公司、廈門國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的100餘人出席對接會,品味寧夏美酒。
  • 航拍:2019儋州旅遊美食徒步 用腳步丈量儋州
    航拍:2019儋州旅遊美食徒步 用腳步丈量儋州 人民網儋州6月5日電(毛雷、枉源、孟凡盛、符武平、王海雲) 6月5日上午,「我和我的祖國」2019第三屆北部灣(海南儋州)旅遊美食博覽會徒步活動燃情開走
  • 「留學生之星」馬克:用腳步丈量中國,做當代馬可·波羅
    人物白描:馬克 義大利留學生 人文學院 2016級本科生 獲得2018年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年度人物、首屆上海交通大學「留學生之星」 在用腳步丈量中國的過程中,他對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愈發沉醉其中不能自拔。行萬裡路的同時也要讀萬卷書,馬克決心,一定要走進中國的高等學府對中國文化進行更深入的學習。2016年9月,一朝夢成,馬克如願成為了一名交大的本科留學生,在人文學院漢語言專業學習。
  • 14公裡路 | 用腳步去丈量象山的美
    或許是因為城裡的一處風景或許是城裡的一段舊事也或許啥都不為,只因為這座城它是我們大愛的象山你試過用腳步去丈量象山的美嗎,你試過用足跡去探索阿拉象山的文化嗎!保留完整的有4條總長1670米的碗行街、福建街、中街、后街組成了古樸的石浦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