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中的福州教育人系列報導③|羅彬:支教是...

2020-12-17 湘湘帶你看社會

海峽教育報記者 羅小春

編者的話

截至2019年,福州市共向寧夏派出18批230名教師,每人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以李丹等教師為代表的支教先進群體以濃濃師愛詮釋了高尚的師德和人生價值。今年7月初,中宣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教師節來臨之際,福州教育新媒體聚焦「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中的福州教育人」,將連續推出代表教師李丹、陳瑩、劉岷晶、羅彬等系列報導,敬請關注。本期為第三篇。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中的

福州教育人系列報導③

羅彬:支教是我的信念

作為一名「90後」共產黨員教師

福州二中羅彬

立志用一年時間

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於是

告別了新婚的妻子

告別了熟悉的工作崗位

帶著熱忱與夢想踏上徵程

來到閩寧鎮參加支教工作

為了執著信念去遠方

福州二中從2001年開始已經有9位老師來到寧夏支教,羅彬就是其中一位閩寧協作的堅定踐行者。

2017年8月,作為一名「90後」共產黨員教師,在學校的支持和幫助下,羅彬告別了新婚的妻子,帶著熱忱與夢想踏上徵程,跨越山和海的距離,來到了位於寧夏賀蘭山腳下戈壁灘上的閩寧鎮參加支教工作。

「雖然我們剛結婚,但支教是他的執著信念,我應該支持他,去幫助更需要幫助的學生。」同在福州二中工作的妻子楊竑卉感慨道。

「去支教,會很辛苦。但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有必要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我有幸被分配到閩寧鎮,這個對寧夏和福建人民具有特殊意義的地方。」回憶當時支教的初衷,羅彬說道,「一年的支教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它不僅讓我修煉自身修養,提高教育教學能力,還讓我結識了很多新朋友。」

羅彬接受寧夏當地電視臺的採訪。

他帶著籃球「小白」拿冠軍

閩寧二中是閩寧鎮一所邊遠的新學校。這裡很多都是嶄新的:寬敞的操場、潔淨的教室、年輕的教師隊伍……

「初來乍到,我發現學校有很多教育教學方面的空白。經過幾天的調查了解,我覺得可以利用中小學生籃球比賽這個契機,發揮籃球教學專長,組建校男女籃球隊。」作為體育老師的羅彬有了自己的想法。

距離縣籃球比賽,僅有兩個月的時間。時間緊,任務重,羅彬從隊員選拔到知識普及,從個人基本功訓練到整體戰術布置,硬是讓這啥也不懂什麼叫犯規,什麼叫走步的籃球「小白」球隊,第一次參賽就獲得全縣第一名,斬獲「雙冠王」稱號。

羅彬與學生獲獎合影。

「其實,閩寧的孩子們很聰明,球技進步迅速。這裡缺的不僅是體育老師,還有先進教育理念和科學教育方法。」羅彬說。

因為學校體育教師少,羅彬在日常執教初一、初二體育課和帶籃球隊之餘,還承擔起了校男足隊和田徑隊的訓練工作。經過他有針對性的指導,閩寧二中在縣男足比賽中第一次闖入決賽獲得亞軍;在縣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比賽中,成績較以往也有了新的突破;個人因此四次被永寧縣教育局評為「優秀教練員」,被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授予「優秀支教教師」榮譽稱號。

羅彬與學生一起植樹。

在支教的一年時間裡,為深入貫徹閩寧教育對口協作,真正實現從輸血式幫扶到造血式發展,同時也為進一步提高閩寧二中的體育教學水平,羅彬與同組老師自主編寫籃球校本課程,通過教育理念的引進,發揮福州二中與閩寧二中教育上的「優勢互補、互學互助」,也為閩寧二中的體育教育事業增添新的活力。

2018年底公布的「全國籃球體育特色學校」名單中,福州二中和閩寧二中雙雙被授予榮譽稱號。

他是無微不至的支教隊隊長

羅彬是那批前往寧夏支教最年輕的教師,還擔任福州市赴寧夏支教隊隊長。

「當隊長?起初我也是忐忑不安的。還好在王洪玲校長等校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和鼓勵下,我圓滿地完成了這項任務。」羅彬懷揣著一顆為老師們服務的心,團結兩地同事,積極主動地協助閩寧兩地領導做好支教教師的管理和相關協調工作。

在同一所學校支教的莆田十一中的黃建芬老師告訴記者:「90後的羅彬,雖然年輕,但卻肩負隊長大任,全身心投入一年的支教任務!本職工作盡職盡責,生活上照顧大家無微不至。最後大家順利完成支教任務!」

「當隊長可不容易,我們這裡有十幾個隊員要他照顧。比如,老師的吃飯習慣、住宿安排等問題,都要他去各方協調。他這些細節都極其負責,給我留下深度印象。」政和縣鐵山中學的支教教師許正達這樣評價羅彬。

「羅彬作為年輕人,態度謙虛,活潑開朗,組織能力強。」在閩寧一中支教的泉州城東中學陳美蓮老師說,「他是同齡人中比較出色的體育老師,不僅教學能力強,還勤勞肯吃苦。」

在支教期間,羅彬還帶領支教老師一起到學生家訪,感受當地學生家庭現狀,鼓勵他們認真學習,和家長溝通孩子學習生涯規劃。

教師簡介

羅彬,中共黨員,中學體育一級教師,華東師範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免費師範生,2020年取得同校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學歷學位。2014年8月進入福州二中任教至今,負責男子籃球選項教學,並擔任校男子籃球隊教練,帶領校隊取得多項榮譽,如:2018~2019學年福建省教育廳舉辦三人籃球賽一等獎;福建省中學生籃球聯賽一等獎;2019~2020學年三人籃球賽福建省冠軍全國32強。此外,2017~2018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評為「優秀支教教師」;4次獲永寧縣教育局評為「優秀教練員」;兼任校總務保衛處安全專幹,協助校領導做好校園安全管理工作。

編輯/製作:姚興榕

【來源:海峽教育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接續奮鬥 續寫山海豪情——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事跡在福州...
    7月3日,中宣部以雲發布的方式,向全社會宣傳發布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消息傳來後,在福州大學師生中引發熱烈反響。學校自2013年起積極組建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加入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對口支援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三營中學。
  •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中的「市場之手」——市場為媒 山海攜手譜新篇
    光明網-《光明日報》編者按在已經成功開展24年的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中,閩寧雙方始終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為重心,把產業協作扶貧作為關鍵;始終注重發揮市場作用,讓科技、資源、產業奏出動人的和弦。在近日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的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中,一批批閩商弘揚「敢拼會贏」精神,助推優勢互補產業對接、增強寧夏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與「造血」能力;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手把手、面對面推廣技術,與當地農民共同培育新品種、開拓新市場,為產業扶貧打下根基。光明智庫特邀閩寧兩地企業家、科技工作者講述親歷,並請專家就如何發揮對口扶貧協作中的市場作用進行解析。
  • 八閩情暖六盤山 閩寧共圓小康夢
    央廣網北京7月6日消息(記者廉軍 萬存靈)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東西對口協作24年來,在寧夏六盤山連片特困區,福建援助寧夏群體接續奮鬥、勇於擔當,開創了一條東西幫扶、實現共同富裕典範道路。
  • 閩寧協作消費扶貧周啟動,拼多多助寧夏農民福建吃貨共享數字經濟紅利
    從「幹沙灘」變成「金沙灘」,數字經濟正全面賦能東西部協作扶貧。12月18日,「山海攜手 優品雲行」閩寧協作消費扶貧周在寧夏啟動,「寧夏優品館」消費扶貧專區同步上線。本次消費扶貧周旨在創新電商消費扶貧模式,促進東西部協作扶貧產品電商上行。
  • 閩寧結對扶貧成功探索出東西部攜手實現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
    央廣網銀川12月15日消息(記者廉軍)記者15日從寧夏脫貧攻堅新聞通氣會上獲悉,經過24年的久久為功,閩寧結對扶貧成功探索出東西部攜手實現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福建幫助寧夏培訓教師上萬名,派遣教育、醫療、科技等專業技術人員2000多名;累計投入幫扶資金33億多,先後援建公路385公裡,打井窖1.5萬眼,修建高標準梯田22.9萬畝,完成危房危窯改造2000多戶,支持建設閩寧鎮和110個閩寧示範村,修建了一大批水利水保、農村電網、道路、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近60萬貧困群眾從中受益。
  • 閩寧模式,縛住「貧困」蒼龍
    寧夏回族自治區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董玲認為,閩寧兩省區扶貧協作抓真章、見實效,最基本的經驗在於強化頂層設計,把中央推動東西部協作戰略部署和閩寧兩省區在扶貧開發中積累的經驗和智慧結合起來,建立起持續帶動、持續突破的長效機制,這是「閩寧模式」成功實踐的戰略前提。
  • 【圖片故事】閩寧協作:一棵艾草的扶貧之路
    扶貧車間外,艾草長勢良好。新華網 肖和勇 攝  新華網福州6月19日電(劉默涵 肖和勇)過去遍地生長的野生艾草,如今成了脫貧致富的「香餑餑」。走進古城鎮閩寧協作艾草產品加工扶貧車間,工人們正在各自崗位上忙活。目前,這裡可生產艾草產品20多種,每天出廠產品1000多件,以線上銷售為主銷往全國各地。  一棵艾草,帶動一個產業。這個閩寧協作項目通過「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引導當地村集體、農戶種植艾草,扶貧車間吸收當地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多措並舉幫助村民脫貧增收致富,同時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 閩寧對口幫扶 情灑黃土地的莆田系優秀兒女們
    #福建與寧夏,在黨中央東西對口扶貧協作戰略搭起的橋梁中緊緊相連。自1997年開始,一場扶貧協作「接力長跑」。23年來,送技術、引資金、抓項目、聚英才,莆田的幫扶在西吉一一落地;閩寧示範村、閩寧希望小學、工業園區,西吉大地上深深烙刻下莆田印記。23年,是一段攜手脫貧共赴小康的行程。23年裡,西吉留下了太多動人的莆田故事。
  • 福建省精準開展教育扶貧工作
    福建省精準開展教育扶貧工作 2017-08-09 來源:福建省教育廳   精準幫扶貧困地區教育發展。強化對23個重點縣教育扶持,2016-2020年省級財政安排教育扶貧專項資金,在公辦幼兒園建設、全面改薄等工程中給予傾斜支持。實施經濟困難縣補充農村學校教師資助計劃、緊缺師資代償學費計劃、省屬本科高校招收農村學生專項計劃等,2016年補充教師4294人、安排招生計劃1300人。
  • 福建援寧幹部鄭永璘:同心永春,吾之所望
    福建援寧幹部鄭永璘。 永春縣駐同心工作組供圖東南網7月17日(通訊員 劉雲燕)「每次遇到扶貧工作發言時,我總喜歡用『祝願同心永春,美好常在!』作為結束語。」福建援寧幹部鄭永璘感慨地說。同心永春。讀起來有一種詩意的美好,韻律舒服。
  • 「閩寧情深話協作」架好勞務協作「連心橋」 開啟脫貧攻堅「加速度」
    勞務協作是困難群眾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搭上閩寧勞務協作的快車,寧夏困難群眾走出大山,飛向東南沿海增收致富,開啟脫貧攻堅「加速度」。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的飛毛腿福建電子有限公司,2018年響應閩寧對口扶貧協作號召,招收了大量來自寧夏的貧困務工人員。如今,在這裡就業的固原籍員工就有1000多人,包括建檔立卡戶847人。來自固原市原州區的陳滿庫就是其中一位。
  • 福建幹部李仲福:人回閩 心在寧
    不僅如此,已圓滿完成幫扶原州區任務回到福建省的李仲福,還會利用業餘時間,專程到六盤山特產館看看,「寧貨閩賣」消費扶貧成為他與原州區貧困戶扯不斷的連線。 (一) 人歸閩,心在寧。李仲福對原州區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2016年11月,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政法委副書記李仲福來寧掛職,任原州區區委常委、副區長。
  • 東西部扶貧協作·浙江擔當⑧|紹興:川越千裡 攜手戰貧
    援川路上,書寫大愛。500多名黨政幹部、醫生、教師、農技人員,奔赴結對幫扶地區,「面對面」「手把手」「實打實」地幫助當地幹部群眾提高本領。紹興力量在四川藏區、彝區群眾中口口相傳。針對對口地區相關領域人才緊缺的實際,成立了對口支援「紹興智庫」,選聘了首批30名專家,涵蓋教育衛生、文化旅遊、生態環境、規劃建設、社會治理等多個領域。不僅支援人才,還為當地培養人才。2017年3月,紹興市越城區開始對樂山馬邊彝族自治縣開展教育扶貧。2017年,越城區塔山小學名師賀伊娜、唐澤民夫妻帶女兒踏上全家赴川支教的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