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南京的美食拼圖裡絕對不能缺少它:一根蘿蔔,不僅關乎吃,更是與南京、南京人、南京城市性格水乳交融地連在了一起。
吃鴨肉,是在解饞,填飽的是肉體。蘿蔔,重在清口,陶冶的是靈魂。南京人對蘿蔔的嗜好,覆蓋了不同種類,分布在不同時節。用當地方言說,南京人吃蘿蔔太「萊斯」(意思是「厲害」,約等於「nice」)了。
春天|「楊花蘿蔔」正當時
目前正應季的是楊花蘿蔔,其得名是因為上市時正趕上楊柳飛絮。傅抱石先生的女兒傅益璇長期生活在南京,對它愛慕有加:「洗淨後去掉莖葉,用刀輕輕拍一下,加上糖醋涼拌來吃最好。」
傅女士回憶了少年時母親做蘿蔔排骨湯的情景:「母親常用一隻仿青花的敞口圓碟來盛,白底藍花襯著玫瑰色的蘿蔔……用它來燉排骨湯,是南京人春天的時令菜。」
初夏|「五月紅」專煨老鴨
再過個把月,就該「五月紅」當道。這種蘿蔔個頭更大,長長的,粉嫩粉嫩,是燒湯的絕配。兩種「很南京」的食材,蘿蔔與鴨組合起來,就能成為一味大道至簡的美食。
作家葉靈鳳先生童年在南京度過,他時常在文字裡說起「外紅裏白的蘿蔔」,最適合做的一道家常菜是「蘿蔔煨燒鴨湯」。
盛夏|青皮蘿蔔賽水果
盛夏的南京街頭,青蘿蔔當仁不讓。南京民間諺語有:「南京一大怪,青蘿蔔當水果賣。」多年前南京水果攤上還有青蘿蔔切了片和青橄欖擺在一起賣。本地漫畫家劉元的風俗畫中,就有挑著擔子賣青果蘿蔔的小販。
這種蘿蔔,有的青皮紅心,也有全是青色的,水分足,生吃爽脆,透著一股辣味,仔細咀嚼,便覺甜絲絲的,忍不住再來一塊。
南京作家薛冰在《飢不擇食》中回憶:「記得有一種青蘿蔔心色紫紅,人稱『心裡美』,尤甜脆可口。俗話說『蘿蔔賽似梨』,絕非誇張。」
秋冬|白蘿蔔宜燒宜炒
秋冬季節,個頭最大的白蘿蔔登場了。水靈靈的白蘿蔔,切片、刨絲、燒湯都極好。
南京人炒白蘿蔔,先翻炒再加水,最後的精華是舀一勺豬油澆入,大火燒開後再關火悶煮片刻,出來的蘿蔔入口即化。最後撒上一把蔥花,色、香、味就全了。
蘿蔔端子|最南京的零食
蘿蔔端子是小杆子(南京人對男孩子的稱呼)、潘西(南京人對女孩子的別稱)們的「回憶殺」,它是南京人對本地一種油炸蘿蔔絲餅的俗稱。這種油滋滋、金燦燦的小吃外酥裡嫩,蘿蔔絲鮮嫩、鹹香,剛出鍋時,誰都忍不住咬上一口。
街頭巷尾或熱鬧堂口,南京的師傅用一個推車、一口鍋、一把勺就組成了做蘿蔔端子的攤位,每日早晨,都會排起長隊。
今日南京早餐花樣繁多,「油端子」不再是主角,但可以跟其他小吃百搭:吃鴨血粉絲湯、柴火餛飩、皮肚面時,老南京常常會拿上一個「油端子」跟它們組成套餐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