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特色鮮明的文化內容賦能,文藝與夜市組合的差異化打造,在擺脫傳統夜市發展的慣性思維,突
破「千市一面」的同時,也豐富了南京城市夜遊的消費業態,讓夜遊經濟進一步增效增收
本報記者張甜甜報導
7月3日,夜色如 水,華燈初上。近3000 平方米的南京太陽宮 廣場,NICE潮藝夜市 人潮如織。
南京太陽穀文化 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 理於劍站在人群中,舞 臺上彩色的燈光在他 的臉上明明滅滅。
感受著玄武湖面 的清風徐來,被笑聲、 音樂、文創產品斑斕 的色彩、食物的嫋嫋 香氣包裹著的人們, 說一聲「文藝夜市,萊 斯」,又忙著用手機拍 下照片,在朋友圈輪 流刷屏。
如今,日趨火熱 的夜市,帶動了當地 文化、飲食、購物等方 面的消費,成為拉動 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增 長點,幾乎成了各城 市拉動旅遊夜經濟的 「標配」,潛力巨大。但 其中,部分夜市沒有 擺脫傳統的慣性思 維,業態仍以服裝售 賣、夜宵小吃、紀念品 為主,同質化發展問 題較為嚴重,造成客 流量流失,紅火難以 為繼。
如今,南京文藝 夜市的遍地開花,結 合本地文化特色的同 時,在「煙火氣」外增 加「文藝範」的「調 味」,更具文化氣息和 美感,為點亮城市「月 光經濟」提供了新的 實踐思路。
■「文藝+夜市」深挖夜遊文化體驗
夜幕降臨,百家湖1912街區噴泉廣場上,近20位藝術創作者出現在這裡的文創夜市上。作品或懷舊復古、或前衛流行。從今年5月起,每個周末,這裡都會舉辦夜間文藝市集。下午5點開市,一直延續到晚上10點。
現場,忙著做直播的網紅與感慨著「夜經濟又回來了」的街區總經理林琳擦肩而過。鏡頭裡,彈幕成群結隊,波浪一樣的翻湧,幾乎將屏幕遮住,關心著諸如「這是哪兒?」「幾點鐘結束?」之類的問題。
在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看來,在「吃」這個起點之外,夜市在文化層面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也表示,發展「夜經濟」,應充分挖掘本地夜間休閒資源、場所和項目,結合自身文化特點,打造休閒娛樂項目。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夜間旅遊市場數據報告2019》,以80後、90後為主體的年輕一代是當下夜間旅遊消費的主力軍,佔比分別達到40.0%、19.8%,引領夜遊風尚。報告也顯示,24小時書店、話劇、院線電影等吸引了大批青年遊客,深度文化體驗已經成為多元夜遊場景消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實際上,在去年8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 就指出,大力發展夜間文旅經濟;今年1月,江蘇省人大代表、南京商廈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鄭立平在接受採訪時也建議南京打造「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吸引遊客來南京,要讓他們待得住,到了夜間要有景可看、有處可逛。」
在這種背景下,文藝夜市在特色化、聚焦化裡突圍,從單純的買買買、逛吃逛吃,轉向聲色兼具的演出、構思奇特的文創產品,恰逢其時。
■特色文化賦能擴展「留客」空間
夜市如何吸引更多遊客,不少專家給出建議,應研究清楚主要群體,針對主力軍開發產品,滿足遊客需求。同時要從多方位調動遊客的參與度,提升體驗感,真正形成完善的夜市經濟閉環。
太陽宮舞臺上,南京本土脫口秀俱樂部正在表演著無名喜劇。演員踱到舞臺中央,抖了一個包袱,臺下湧起笑的聲浪。
於劍臉上沒有太多豐富的表情,因為一切都太過熟悉。
跑了很多夜市,方案醞釀了好幾個月,從主題選擇、節目安排、現場布置、商戶選擇,團隊都經歷了無數次的頭腦風暴。「做傳統夜市的很多,太陽宮是個文化綜合體,也是潮流文化的集散地,我們想用文化給夜市賦能,提升夜市的調性,」於劍覺得,「要打造出本地的文化特色」。
業內專家分析,當期市場上缺少對於目的地城市綜合性夜市產品的打造,開發深度不足。供給需要更加多元化和本土化,防止大而全或者「千城一面」「千店一面」的發展傾向。「豐富夜市產品是解決『留客難』的關鍵。」各地要聚焦挖掘特色文化,建設符合城市定位和氣質、凸顯城市調性的夜市產品,增強城市的品牌效益。
NICE潮藝夜市的名字取自「萊斯」,在南京本地化方言裡的意思是管用、厲害、很好。在執行團隊謀劃的節目單裡,7月3號的「笑侃金陵周」的喜劇是本土脫口秀俱樂部的,10號絲竹風雅周的雜技表演、民樂演奏、越劇來自於南京市雜技團、南京民族樂團、南京市越劇團的專業演出團隊,17號的湖畔悠閒周后,24號的夏花綻放周上,幾個南京留學生準備了一場音樂四重奏,31號動感潮流周迎來的是南京說唱音樂人MC夫夫。大部分的節目都來自於南京本土原創。
■煙火氣文藝範
兼具增效也增收
於劍加了很多攝影愛好者的微信。對方調出相機的預覽畫面給他看:在星空帳篷前留影的大叔、人群簇擁的舞臺、在陶瓷文創攤位前把玩器具的一家三口、霓虹燈網紅牆前留影的小姐姐……一些照片用了航拍,舞臺上豔麗的光束切割著玄武湖上空的黑幕,70個紅綠白三色帳篷、彩色的兔子燈,紫金山、紫峰大廈等樓群帶著明亮的光帶。人們隨夜色傾瀉而下,填充著攤位、舞臺之間的空隙。
文化賦能夜市線路,讓遊客有機會全面感知和體驗本地文化與生活方式,也將進一步推動文化和旅遊資源配置從空間拓展轉向時間延展。依託特色鮮明的文化內容賦能,讓夜市經濟進一步獲得增收增效的可能。
「周末人最多的時候,客流量能過萬,街區文創市集商戶及自有商戶平均營業額也能達到數萬元。」水木秦淮藝術街區的相關負責人覺得,這是因為文藝夜市借了內外多重資源的「勢」,結果是雙贏的,「商戶借延長夜間經營時間來增加收入,也滿足了民眾對藝術生活的多方位需求。」
去年12月,街區在改造後重新開街。以「藝術生活」為定位,引入了非遺集成、讀書空間、線下有聲、音樂匯演、藝品製作、名咖書院等文藝類業態。
毗鄰南京藝術學院西門,周邊環繞藝術品商店,讓這裡成為南京出名的「藝術後花園」。夜幕降臨後,這裡聚集起眾多年輕靚麗的身影。
今年6月,「槳聲燈影閱讀之夜」主題客廳活動的時候,因為距離上班的地方很近,覃琴去過一次。跟著朋友一起吃飯、喝咖啡,在「臺階音樂會」聽街頭音樂,參加完夜讀分享會後,還在書攤上買了兩本書。走在路上,能聽到秦淮河上遊船裡,南京白局藝人演繹著傳統曲藝的歌聲餘音嫋嫋。「跟之前逛的夜市不太一樣,很有文藝範兒。」
這些夜市攤位中,既有創意陶瓷、原創首飾、網紅小吃、文創產品等,也有來自各類書店擺出的「書攤」,還有手工皮具、手繪、紙藝術、糖人等非遺手作體驗活動,以及原本街區附近商戶帶來的古玩、雕刻、紫砂、奇石、手串,南藝學生們的剪紙、繪畫作品等。
從高空俯瞰,40個攤位連接起來像一條燈河。
每場活動結束後,於劍都要去社交媒體上翻評論,「最多的時候,一個晚上能吸引近萬的人流,如果可以的話,我們想把這種文藝夜市做成『季』 的形式,這場從6月25號到8月2號,效果如果好的話,後面看看要不要再做第二季。」
既有人間「煙火氣」,也有「詩與遠方」,文藝夜市,讓文藝演出、文創產品等文化產業資源煥發新的活力,也創造出新的旅遊吸引物,延長了遊客的旅遊時長,提高遊客的旅遊體驗度,也進一步刺激了目的地的消費,有望成為下一個掘金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