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日本的飲食文化,我首先想到的不是壽司不是生魚片,不是日式小火鍋也不是日式燒肉。讓我心心念念的是拉麵,本來發源於中國的拉麵在日本也得到了不同風格上的發揚光大。如果在日本,我可以一日三餐吃拉麵,真的,毫不誇張。
在日本上大學之時,我住在東大阪市近鐵沿線一個叫瓢單山的車站附近。雖然那已經是30年前的往事,但每次提到「瓢單山」這個地名,耳邊總想起電車過路口時警報器發出的「噹噹當」的聲音,對於我來說,這種情形已經成為了一種本能反應,也許就是所謂的「條件反射」吧!
在我住的簡陋公寓附近,就有不少拉麵店。勤工儉學的時代,自己光顧拉麵店的情況並不多,雖然吃拉麵並不屬於高消費,但對於窮學生來說,還是能省則省吧。大學的食堂裡也有拉麵,但是這種拉麵太簡單了,價格超便宜的同時並不能代表日本街面兒上的真正的傳統意義上的拉麵。
自己不去拉麵店吃,並不代表吃不到拉麵。我打工的單位的店長是位「好善樂施」之人,每到店休前一天,當工作結束之後,他願意帶著我們幾個年輕的店員,去車站附近花園廣場的「屋臺」,請大家吃拉麵。「屋臺」就是一個簡易的大棚,只有夜宵時段才營業,賣一些日本的特色小吃,比我們的攤位高一個檔次,可以遮風擋雨的那種,但賣的東西和我們的攤位也差不多。
這家屋臺店的拉麵是我在日本吃過的最好吃的拉麵。不想說什麼「沒有之一」這類的流行語言,反正真的很好吃。時至今日,屋臺老闆的音容笑貌還能清晰地浮現眼前,可見這碗拉麵對我的影響之深。這碗拉麵不是味噌拉麵,是醬油拉麵。日本的拉麵從味道上大致可分為3類,味噌味、醬油味和鹽味拉麵。這碗醬油味道的拉麵,確實是我在20年的日本經歷中吃到過的最好吃的拉麵。也許是比較濃鬱的醬油味道吸引了我,日本的醬油和中國的醬油不太一樣,香味各異。各人口味不同,我說的最好也許您會不屑一顧,也未嘗可知。
在日本大阪市中心的道頓堀附近,那時在晚上會有屋臺式的金龍拉麵出現。時至今日,不知還有沒有,但這個金龍拉麵在當時也只有一種口味,那就是醬油口味。和我上文中提到的醬油拉麵相比還是略遜一籌的,只是用好吃來形容也不為過。呵呵,不怕各位看官笑話,金龍拉麵也是日本人帶我去品嘗的,而且僅僅去過一次。
說到喜歡吃拉麵的自己,又讓我想起了一件趣事。記得是在一個冬夜的夜晚,我在簡易公寓的家中聽到外面有賣拉麵的吆喝聲,便出門去找。看到有個人推著三輪車在我前面,口中吆喝著賣拉麵。這種場面在90年代初的日本,在東大阪那個城市已經是非常少見了,起碼我是這麼認為的。我想買拉麵回去吃,又不想大喊大叫地叫住那位推三輪車的老闆。他推車的速度很快,我不得不小跑起來追他。冬夜裡沒想到還會有看到這一幕的觀眾的笑聲,雖然我最終追到了老闆,但是狼狽的我幾乎忘記了這拉麵的味道,只記得價格非常便宜但並沒有吃飽。僅僅是因為好這口就遭到別人的嘲笑,多年之後那個場景也難以忘懷。
大學畢業之後,留日多年,積累了無數次吃拉麵的經驗。在日本各地,不管是在東京,還是在福岡。無論在北海道,還是在衝繩。每出差到一地,心心念念的就是品嘗當地的拉麵,商務宴請對我沒有什麼吸引力。反而是小巷深處或者街頭巷尾的拉麵館是我關注的焦點。
我當時就職的公司本部在橫濱,在本社附近竟然有一家拉麵博物館。雖然地址已經記不清了,但是清楚地記得是一位叫巖谷的老先生帶我去的。遵從日本人的習慣,買單時是AA制的,價格也就5、6百日元的樣子,我吃的是鹽味拉麵,味道比較一般,沒有想像中的好。橫濱的拉麵在日本也並不是很出名,即便模仿日本各地的拉麵也不見得能夠做到有模有樣,想到此處心中便可釋懷。
前年的時候和高中同學一家去了趟北海道,我們選擇在5月初出發,並不是為了觀雪景,而主要目的是溫泉和美食。雖然拉麵不在計劃範圍內,但是短短六天的旅程,我大概吃了7、8次拉麵。開始時是和朋友一家去的,後來專注於拉麵的我就單獨行動了。他們對拉麵的評價還可以,就是覺得口味太重、鹽放太多了。這種評價在去過日本旅遊的朋友中並不少見,可能是因為我口重的緣故,我並沒感覺到很鹹。朋友們對小樽的精釀啤酒和午餐時的海膽印象深刻,我也覺得好吃,只是遺憾小樽一日遊中沒時間安排品嘗拉麵的行程。北海道拉麵在日本可是相當有名的,對我來說在日本的旅程就是追拉麵的旅程。
對於日本的拉麵,我喜歡街頭巷尾的小店,如果到了連鎖店的規模,總覺得在味道上得不到保障。起源於福岡博多的一蘭拉麵,在日本有多家連鎖店,在香港和臺灣也有分店。一蘭拉麵店的特點是24小時營業,而每位顧客之間用隔板隔開,獨享拉麵的味道。一蘭拉麵的味道也不錯,在日本沒吃到過,在蘇州時卻吃到了,可能是假的一蘭拉麵吧?
起源於大阪的丸龜制面,也是家做面的企業,除了拉麵還有烏龍麵,在日本的好多大城市也有連鎖店。無論是一蘭拉麵或者丸龜制面,他們在品質管控方面應該是非常優秀的。對於一蘭拉麵我沒有什麼發言權,但從日本朋友那邊了解到的情況是各店的品質相同,口味一致;而丸龜制面我吃過多次了,無論在大阪還是東京,作為連鎖店他們做到了標準化,口味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對於我個人而言,街頭巷尾的小拉麵店獨具魅力,拉麵的口味也是獨領風騷的。
現在國內出現了很多日式拉麵店,基本可以做到了幾分神似。如果你在東京的街頭品嘗到了蘭州拉麵,那麼你也許就會有同樣的感受。本土的拉麵店開到國外,不能保證口味完全一致,這和當地的水土、食材都有關係,「死道友不死貧道」,也許有些地方保護主義的色彩也未可知。
有一種情懷叫拉麵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