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野外出現多個新品種蘑菇,千萬不要食用!

2020-12-04 寧夏新聞網

近日,銀川市民馬女士因誤食野生蘑菇導致中毒住院的事件,不得不讓我們警惕起來!那麼,我市野外的蘑菇品種多不多?大家是否認識?8月7日上午,記者採訪了從事食用菌研究20多年的銀川市農業農村局農業綜合執法支隊副支隊長賀永喜,向他了解相關知識。

賀永喜介紹說:「銀川野生蘑菇生長的季節一般是每年的6月份至10月份,多生長在溝渠路旁的綠化帶、草坪上。高溼陰涼一般是野生蘑菇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因此下過雨或噴過水之後最容易見到野生蘑菇。」

銀川最常見的可食用蘑菇主要有四孢菇、雞腿菇、墨汁鬼傘等。「一個星期之內,吃墨汁鬼傘不要喝酒,喝酒後不要吃墨汁鬼傘,鬼傘類的蘑菇也不要與白蘿蔔同時食用。」賀永喜提醒說,如果同時食用,會引起輕微中毒症狀,嚴重的話還會引起腹瀉,造成脫水。

賀永喜告訴記者,自己平時碰見蘑菇的時候,有拍照存留的習慣。但最近幾年,在典農河等地的林帶發現不少連自己都不認識的新品種。「單是今年春天我就在典農河邊上拍攝到好幾個新品種了,我也不認識,叫不出名字,也不知道有毒沒毒,是微毒還是劇毒。」

那麼,為何近幾年銀川會出現一些新的蘑菇品種?

賀永喜解釋,近幾年銀川在進行城市綠化的時候,從南方引進了一些樹種和草籽,引進過程中,也把南方一些有毒蘑菇的菌絲體或孢子帶到了銀川。「建議廣大市民在採食野蘑菇的時候,不認識的野生蘑菇千萬不要採食,尤其是生長在人工綠化帶和草坪上的不認識的野蘑菇,很有可能是有毒蘑菇。」(記者 張巧麗 王浩南 圖/賀永喜)

更多新聞請點擊

雨襲銀川!未來6小時這些地方還有6級雷雨大風!陣風9級!沙塵天氣

銀川一大批老師擬獲表彰,快看有你認識的嗎?

黃河知識大闖關等你來答題

編輯:王瑩

審核:孫曉村

來源:銀川發布

相關焦點

  • 擴散|銀川野外近年出現了這些新品種蘑菇,不認識千萬不要食用!
    據了解近年來我市野外新出現了多個品種的蘑菇那麼這些蘑菇到底怎麼辨別?能不能食用? 今天我們的記者也特意採訪了食用菌研究專家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野生蘑菇一些知識擴散 || 銀川野外近年出現了這些新品種蘑菇,不認識千萬不要食用!
  • 致命毒蘑菇又來了!碰到這些蘑菇,千萬不要採摘食用!
    >引起食物中毒事故的高發期 消委君提醒: 為預防野生毒蘑菇中毒事故的發生 請廣大群眾 不要自行採摘、食用野生蘑菇等菌類
  • 專家提醒:食用蘑菇出現嘔吐、腹瀉等要馬上送醫
    專家提醒:食用蘑菇出現嘔吐   由於今年夏天北京雨水較為充足,野外經常能發現有蘑菇出現
  • 雨後蘑菇蓄「溼」待發,多個公園出現採蘑菇人群,切莫隨意採摘食用...
    進入春雨季節後,春雨在滋潤了花草樹木的同時,路邊草地裡,公園樹林裡的蘑菇也蓄「溼」待發。而連日來在潯城多個公園、路邊出現不少採蘑菇人群,他們採摘後拿回家食用。對此專家表示,公園、路邊的蘑菇不要隨意採,更不要隨便吃。
  • 致命毒蘑菇又來了!碰到這些蘑菇可千萬不要採摘食用
    在野外,無毒的蘑菇往往與有毒的蘑菇混生,無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絲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無毒蘑菇種類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無毒品種的蘑菇,仍然會有中毒的危險。毒蘑菇所含毒素較複雜,或因地區、季節、品種和生長條件的不同而各異。毒蘑菇中毒潛伏期為2小時至24小時,有的僅為10分鐘左右。
  • 雨後樹上長的蘑菇 不要輕易食用
    人行道綠化樹「變樣」專家提醒: 雨後樹上長的蘑菇 不要輕易食用 解疑 專家:蘑菇品種多 市民不要輕易食用  樹上這些蘑菇是什麼品種呢?能不能食用呢?四川農業大學資源學院微生物學系老師辜運富介紹說,夏季是野生蘑菇大量產生的季節,成都平原林木資源豐富,野生菌經常生長在不含芳香烴類化合物(或含量很低)的雜木樹上。一般這些菌類微生物主要生長在樹木枯死的部分或者枯枝落葉積累的地方,營腐生方式,生長速度很快。
  • 野外的蘑菇不要摘!辨別「毒蘑菇」這些誤區你需要知
    本臺記者劉志報導:貴州省是一個山區省份,森林植被豐富,每年夏秋季節是野生蘑菇生長繁殖最多的時候。不少人認為野生菌是一道美味,然而野生菌也可能是致命的「毒物」!近日,貴陽市民郭先生就因食用了自行採摘的野生菌後中毒住院了。
  • 野外毒蘑菇毒翻一家四口
    而險些奪去全家人性命的,竟是一家人興高採烈從野外採回來的蘑菇。夏季來臨,野外蘑菇較多,在此專家提醒自採蘑菇食用時一定要慎重!  這一家四口人住在東陵區。他們在7月13日晚飯時吃了炒熟的自採蘑菇,兩個小時後,4人都出現頭暈、噁心、面部麻木等症狀,於是,他們於當晚22時左右來到醫大二院。醫生們緊急為他們洗胃、補液、利尿等,中毒症狀開始緩解。
  • 這個季節吃蘑菇務必小心 不要私自採摘食用野生蘑菇
    這個季節吃蘑菇務必小心 不要私自採摘食用野生蘑菇 2020-07-08 10:39:56 這個季節吃蘑菇務必小心  不要私自採摘食用野生蘑菇,更不要吃「蘑菇刺身」
  • 一盤炒蘑菇放倒一家三口,千萬不要用生命嘗「鮮」啊
    連日的雨天,山林裡、灌木叢甚至是小區裡都有野蘑菇冒出了頭。蘑菇因為獨特的鮮味,引得無數吃貨涉險。家住餘杭黃湖鎮賜壁村的吳大伯趁著雨後放晴,在山上採了一些蘑菇回家。當晚吳大伯一家人做了炒蘑菇,一家四口除了女兒沒吃其他人都吃了。
  • 這種野生蘑菇素有「蘑菇王」的美譽,野外十分稀少
    這種食物就是野生蘑菇。野生蘑菇在野外並不多見,因為它們對生長環境要求極高,只有適宜的環境才能長出野生的蘑菇。比如松樹菌只長在松樹林下,而雞樅菌只長在白蟻窩上面等等。要像找到野生蘑菇,首先人們必須對它們的生長習性有所了解才行。在小編的家鄉有一種特有的蘑菇,這種蘑菇在我們當地叫做紅蘑菇。
  • 山上野蘑菇 千萬不要採
    「阿姨,你拍的這些蘑菇,千萬不要採。下次見到任何野筍野果都別採來吃啊。」5月18日在白雲山景區,食藥監人員和景區管理人員一同勸說一名街坊。這位街坊陳阿姨正在食藥監的宣傳部門,興致勃勃地向記者展示她爬山時發現並拍照存在手機裡各種各樣野蘑菇。
  • 野外旅行碰到這種蘑菇,不要因好看採回家吃,好看的蘑菇碰不得
    蘑菇是大自然的另一大神奇物種,不僅品種繁多,形態也是多種多樣甚至千奇百怪。很多蘑菇的口感都很不錯,但是要注意不能因為好奇去吃一些野生蘑菇。這些野生蘑菇絕大部分都是有毒的,儘管每年都有不少人因為誤食毒蘑菇而中毒甚至生命垂危,但是相似的事情還是層出不窮。
  • 辨別毒蘑菇 「民間識別法」千萬別信
    辨別毒蘑菇 「民間識別法」千萬別信   ■天府早報記者趙霞實習生廖丹琳  近段時間,四川雨水充沛且持續時間長,雨水之後,便是各種菌類蘑菇旺盛生長的時節。
  • 河源男子野外摘下這種白色蘑菇後,進ICU搶救了30多個小時
    記者從河源市人民醫院獲悉,連日來,該市各縣區出現多名因採摘誤食野外蘑菇而中毒住院的患者,其中中毒最為嚴重的個案是河源市區一男子葉某榮,他因誤吃了公園裡的兩小塊野蘑菇而中毒住院,在ICU抗爭30餘小時後才甦醒過來,經過醫院數天搶救治療後,葉某榮目前已經康復出院。
  • 男童吃毒蘑菇去世 野外這些蘑菇吃不得
    野外看似鮮豔美麗的蘑菇千萬不要採回家食用。據報導,本月17日,奶奶帶小俊進山採蘑菇,晚飯用4個大蘑菇煮湯。爺爺捨不得吃,只喝了點湯;奶奶吃了1個蘑菇;剩下的3個蘑菇都留給小俊吃了。但沒多久,奶奶開始拉肚子,小俊又吐又拉,被確診為蘑菇中毒。精彩閱讀:毒蘑菇中毒後怎麼辦?
  • 碰到這些蘑菇千萬不要採摘食用,深圳已有人中招!
    近日,深圳市一家四口因採食野生蘑菇中毒而被送至深圳市人民醫院。經醫生詢問得知,他們是在梧桐山採摘的野生毒蘑菇並食用。其中,73歲的老父親食用最多,大概有10顆左右,還喝了兩碗湯,導致出現肝腎損害,其餘家屬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肝損害症狀。
  • 駐馬店女子誤採毒蘑菇做湯 食用後腎衰竭昏迷至今
    近期雨水多,毒蘑菇長得快,不少人採摘遂平女子誤食毒蘑菇昏迷至今醫生提醒:不要讓野生蘑菇上餐桌□晚報記者 尹媛媛 通訊員 陳思妤本報訊記者從市中心醫院急診科獲悉,近期,雨水多,毒蘑菇長得快,我市已有兩名女子因食用毒蘑菇中毒到該醫院就診。其中,一名50多歲的女子因食用毒蘑菇導致腎衰竭,住進了該院急診科的重症監護室,至今昏迷不醒。在此,醫生提醒市民,不要食用野外採摘的蘑菇,以避免中毒。7月29日,遂平縣槐樹鄉池莊村的李女士去村莊附近山上採了不少野蘑菇。隨後,她用野蘑菇做飯並吃下。
  • 千萬不要採食野生蘑菇(組圖)
    為此,廣州市食安辦和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前天晚上聯合發出預警:毒蘑菇沒有明顯的標誌,品種多達上百種,其大小、形狀、顏色、花紋等變化多端(部分毒蘑菇見右圖),非專業人士不易鑑別;提醒廣大市民和在廣州工作的外來工,千萬不要採摘食用野生蘑菇。
  • 十大毒蘑菇,在野外遇到這些毒蘑菇可千萬不能摘!
    人們很容易將白色的死亡天使與可食用的蘑菇混淆,包括草菇和洋蘑菇。死亡天使含有鵝膏毒素,可阻止細胞的新陳代謝(從而殺死細胞),通常始於肝和腎;幾天內可致人於死地。 症狀可能會在食用以後8到12小時才出現,但可以在一周內引起腎功能衰竭,致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