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吃光了大黃魚,歐洲人吃光了鱈魚

2020-08-25 錢湖有魚吃

上世紀的考古活動中,一個考古學家蹲在英國11世紀時的一座大城市約克的遺蹟坑裡扒拉出了一堆古老的魚骨頭,其中有一塊鱈魚的脊椎骨,從這塊骨頭的尺寸上可以判斷出,這條鱈魚的長度超過一米,按照今天的標準看,這無疑是一條鱈魚中的巨無霸了。

這就是英國著名的銅門遺址,在這裡,人們發現了成千上萬副魚骨,從這些魚骨和偶然留存下來的文字記錄和日記等資料,科學家們發現了魚類是當地人最重要的食物來源,從原來的淡水魚,到後來漸漸成為主流的海水魚,為我們呈現了珍貴而又完整的魚類飲食史。雖然整個歐洲的記錄並不完整,卻與英格蘭的情況非常類似,人類密集的海洋捕撈,從100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了。

歐洲某鱈魚交易市場老照片 圖片來源網絡

在第二個千禧年之初,也就是一年多年前,基督教幾乎控制了整個歐洲。基督教禁止人們在某些日子食用四足動物,因為肉類食物會增加情慾等宗教因素,從而讓民眾在飲食上更加依賴魚類。根據基督教不同教派的規定,每年有130-150天不能吃魚類以外的其他肉類,所以讓歐洲地區的魚類消耗隨著人口的增長不斷膨脹。

因為古羅馬佔領時期遺留下來的傳統,魚也是一種象徵著威望與地位的食物。古羅馬貴族的驕奢淫逸是出了名的,而且喜歡互相攀比競爭,而魚料理更是他們攀比的重頭戲。古羅馬將軍盧庫勒在他舉辦的一場魚宴中,花費了5萬德拉克馬,約合今天的4.8萬英鎊或8萬美元。所以魚類在歐洲想不流行都難,民間對魚的熱情自然是一年比一年高漲。

古羅馬貴族中有太多「魚狂人」

隨著淡水魚類被漸漸捕撈殆盡,人們自然而然地將手伸向更加富饒的大海,因為數量龐大,鯡魚和鱈魚自然就成了歐洲大陸主要的魚類消耗品種。到了14、15世紀,在銅門遺址中發現的魚骨沉積物中,鱈魚和鯡魚的佔比達到了60%-80%。在蘇格蘭北部的維京時代沉積物中,主要有0.8米-1.2米長的鱈魚、1.5米長的狹鱈。當時周邊海裡的鱈魚,還從未被人類大規模捕撈過,其數量之多,真可以說是魚比水多了。第一批出海打魚的漁民,只要一根魚線,一個魚鉤就能收穫滿滿。

紐芬蘭的漁民曬鱈魚乾的老照片 圖片來源網絡

當時海裡鱈魚的數量,跟陸地上的河流裡的魚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雖然數量龐大,卻也經不起歐洲人瘋狂地捕撈。在維京人的海洋文化影響下,歐洲人從食用淡水魚類,過渡到食用海水魚類,而鱈魚因為數量龐大,肉質極佳,特別適合風乾儲存,特別適合風乾後長期儲存,鱈魚乾也就成了當時海上航行的絕佳口糧,更是在後來漸漸發展成為整個歐洲的硬通貨。

鱈魚乾是海上航線的絕佳口糧

歐洲各國基本都是鱈魚的捕撈大戶和消耗大戶,特別是最早開始捕撈並食用鱈魚的挪威。大海曾經在歐洲先賢們看來是無法通過人力將它耗盡的,卻在短短幾百年後被打臉了。挪威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經歷了一次鱈魚危機。沒有辦法,政府只能不斷減少捕撈配額來維持鱈魚的數量,讓它們得以休養生息。可鱈魚作為一種洄遊性魚類,光靠一個國家是保護不過來的。

大西洋對岸的加拿大,靠著富饒的紐芬蘭漁場,毫無危機意識。漁民們一邊加大拖網面積,一邊配合使用各種高科技探魚設備,讓鱈魚無處可藏。在挪威海域倖存下來的鱈魚一到加拿大就再也回不去了。1993年,紐芬蘭漁場的好日子終於到頭了。加拿大漁業部門突然宣布無限期休漁,紐芬蘭地區3.6萬名漁民一夜之間集體下崗。

紐芬蘭鱈魚捕撈場景 圖片來源網絡

漁民抗議能頂啥用,自己種下的苦果,只能自己來吃。全球知名漁場的鱈魚資源就這樣崩潰了,僅剩下1%左右,就算漁民們違法偷偷去捕,也捕不到鱈魚了。因為過度瘋狂的捕撈,嚴重摧毀了原本的漁場生態系統。原來是鱈魚主要食物的鯡魚、毛鱗魚和各種蝦蟹數量激增,讓本來就 數量不多的鱈魚卵被吃了個乾淨,這對鱈魚種群的打擊是致命的。

毛鱗魚的泛濫給鱈魚帶來了致命打擊

當人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已經晚了,破壞容易,要修復就真是千難萬難了。對於鱈魚這種國際性漁業資源,光靠一個國家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雖然歐洲各國陸續都開始實行嚴格的捕撈配額制度,可這麼多年過去了,看看至今都沒有恢復元氣的紐芬蘭漁場就知道,當時海裡數量何其多,規格何其大的鱈魚短期內是很難再回來了。

如今,我們中的大多數,都沒有經歷過海洋的繁榮時期,無法體會海洋當初是何等豐沛,人們會漸漸接受,大海現在的漁業資源水平也不錯,出海就能打到魚,鱈魚還是可以出現在餐桌上,也許人們很快就會忘記,曾經大海的樣子。

相關焦點

  • 15年之後 我們或將吃光世間的鱈魚
    鱈魚不僅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參與者與見證者:18世紀,鱈魚使得新英格蘭從一個偏遠貧瘠的殖民地,一躍成為國際貿易權威;新英格蘭與法屬加勒比海殖民地之間有著悠久的鱈魚貿易傳統;歐洲各國間詭異的「鱈魚之戰」歷時多年卻並無傷亡……在另一方面,鱈魚這一魚種的生存與變遷,也見證了人類壯盛的食慾和無盡的貪婪。
  • 鱈魚配上酸甜的番茄,光是看上去就讓人非常的有食慾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一款魚,這款魚非常的好吃,最適合在沒有食慾的時候,可以說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小編的家人每次沒有食慾的時候,所有人都會做這道美食給家人吃。他的名字就叫做番茄烤鱈魚。這都沒事,雖然製作起來有些麻煩,但是真的是非常好吃,而且營養價值也很高,我相信肯定會有很多人喜歡他的,而且,鱈魚配上番茄的紅色,看上去非常的鮮豔,而且肉質也非常的嫩,光是看見就非常的有食慾。好了,我們現在就在一起製作。
  • 香煎鱈魚,咬掉舌頭也吃不夠
    上次買牛排,一下買了好多,然後人家就送了袋阿拉斯加鱈魚,正好我閨女愛吃魚,我也愛吃,嘻嘻~午餐的菜搞定。鱈魚去刺後非常適合孩子吃,因為富含維生素A和D,魚肝油就是從鱈魚中提練出來的。而且它的肉質細嫩鮮美,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脂肪含量低對我來說太重要了,瞅著我腰上的一圈肉就各種苦腦,脂肪含量低我可以吃兩塊。)是非常營養又美味的餐品,寶寶多吃海魚還更聰明喔,那麼這道快手煎魚太合適了!下次再試試鱈魚餅,這麼營養又健康的美食,讓我怎麼都愛不夠。
  • 「鱈魚」,你真的吃過鱈魚嗎?
    而最近,一則家樂福超市用可能導致腹瀉的「油魚」冒充鱈魚的消息,更是讓更多人注意到了鱈魚這種洋氣的吃食,大家開始紛紛自問,我吃的那個,真的是鱈魚嗎?答案很可能讓你驚訝——你雖然吃過很多「鱈魚」,但實際上你可能從未吃過鱈魚。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鱈魚這個名字,實在是爛大街了。圓鱈、扁鱈,只是胖瘦有別?藍鱈、黑鱈、白鱈、銀鱈,只是顏色不同?
  • 家樂福被指把油魚當成鱈魚賣 賣場堅稱就是鱈魚
    家樂福方面稱公司正在與微博博主積極聯絡,開展審核檢測…[我來說兩句]   東方網4月19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在家樂福給寶寶買的鱈魚,原來是油魚,在歐洲被列為有毒魚種,是禁止上市的……」昨天,這樣一條信息在微博上快速轉載,連明星馬伊琍也發博稱女兒曾吃了冒充鱈魚的油魚。
  • 內地人怎樣把大黃魚做到沿海那樣好吃?
    先說大黃魚為什麼內陸人會對海洋的大黃魚熟悉?那是因為曾經一段難忘的歷史造成的。我國有著豐富的海洋資源,這個「豐富資源」,最主要的就是經濟魚類資源。都知道我國地大物博,地域遼闊,還要知道我們的海岸線漫長,有著豐富的魚類。自古以來,主體是四大魚: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烏賊。其中大黃花魚種群最為龐大,而且只是我們有,除了挨著的朝鮮沾光,其他國家一概沒有。
  • 鱈魚家族解密史
    自18世紀60年代以來,歐洲國家,尤其是英國對鱈魚的需求越來越大。當時,大西洋真鱈產區主要集中在冰島海域,冰島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從1958年至1976年,與英國進行了一場長達20年的「鱈魚」戰爭。由上我們可以推測,在航海及捕魚技術不發達的過去,歐洲人最早捕獲的獵物只能是大西洋真鱈,Cod應該大西洋真鱈的真名,故而中文裡面鱈魚最早也是指大西洋真鱈。
  • 來自西方人的情有獨鍾-大西洋鱈魚扒
    北西洋的極寒海域,生活著一種十分珍貴的鱈魚,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使這種魚的營養價值高出一籌,人類也對它愛之深沉,為了吃一條鱈魚,英國人曾經發起了三場長達
  • 頂級鱈魚去哪兒吃?
    當然,她也和當地最受歡迎的特產美食—鱈魚相遇了。  在親眼目睹了鱈魚的真實長相之前,傾心於鱈魚帶來的營養和美味的她萬萬也沒想到,鱈魚竟然會長有那麼滑稽的卡通形象—大眼大頭又大口之外,成尖形的嘴部還長了兩根鬍鬚。面部還有勉強給人剪齊的絨毛凸現。尤其是長在頸部的那一觸鬚,更是讓人一見就笑。
  • 油魚假冒鱈魚吃了拉肚子 青島超市便宜鱈魚下架
    馬伊琍在微博中很憤怒島城某超市賣的便宜鱈魚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稱「在家樂福給寶寶買的鱈魚,原來是油魚,在歐洲被列為有毒魚種」。網友格外提到油魚不易被溶解吸收,會導致不同程度的腹瀉。  看到網上的報導後,她才覺得女兒是吃了冒充鱈魚的油魚,並質疑超市將油魚當鱈魚賣,為何沒有監管部門來處理?當天下午,馬伊琍的老公文章也轉了這條微博,並爆粗口怒斥。  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在幾年前就曾有媒體爆出有人拿油魚冒充鱈魚賣,讓消費者吃了身體不適。網上也有不少熱心的網友發表見解,告誡便宜鱈魚很多都是假冒的,不能吃。
  • 很少人知道的福建大黃魚!能吃到它,真的有口福!
    平時大黃魚市場價,每條都要幾十甚至上百元一條。  它免洗免殺免調味!對於不擅於做魚的人來說,黃魚鯗就是從天而降的救星!  都知道吃海鮮,講究的是一個「鮮」字。這款大黃魚每天凌晨新鮮捕撈,急速加冰低溫冷凍,去鱗去內臟,古法進行醃製;  從捕撈到成品,僅需8小時,這樣既保留了鮮美獨特的肉質,也更易於保存。
  • 高仿野生大黃魚 價格只要真大黃魚的十分之一
    大黃魚又鮮又嫩,很多寧波人想想都要咽口水。  但是,多少人想吃這個菜,摸摸口袋又忍住了。沒別的原因,現在野生大黃魚太貴了,批發價也要1500元到2000元一斤。  不過,今天我們要告訴吃貨們一個好消息:寧波大學培育出新品種大黃魚「東海1號」,還獲得了農業部水產新品種證書。這是浙江省2013年水產方面獲得的唯一一個水產新品種。
  • 油魚冒充鱈魚賣 如何鑑別真假鱈魚
    東方網4月19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在家樂福給寶寶買的鱈魚,原來是油魚,在歐洲被列為有毒魚種,是禁止上市的……」昨天,這樣一條油魚冒充鱈魚的信息在微博上快速轉載,連明星馬伊琍也發博稱女兒曾吃了冒充鱈魚的油魚。
  • 聖誕將至,歐洲人過年都會吃點什麼?
    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就要到了,聖誕節對於大部分虔信基督教的歐洲人來說就如同中國的農曆春節。和中國農曆春節相似,聖誕節對於歐洲人來說也是個闔家團圓的日子。在這個重要的日子裡,歐洲人的年夜飯都會吃些什麼呢? 德國
  • 大黃魚怎麼做好吃 紅燒大黃魚的做法
    大黃魚是一種非常有特色的美食,很多人都喜歡吃,今天教大家一道紅燒大黃魚,這道菜特色鮮明,吃起來口感豐富,非常符合大家的口味。紅燒大黃魚的做法比較簡單,有興趣趕緊看看。  大黃魚怎麼做好吃  食材:  大黃魚1條、姜1塊、大蒜2瓣、大蔥1根、小蔥1根。
  • 饕餮中國︱半世紀前還稀鬆平常的野生大黃魚因何身價百倍?
    陸機(「華亭鶴唳」的版權所有人)的弟弟陸雲就稱讚「蒸石首」是「真東海之俊味,餚膳之至妙也」。稍晚一些的大書法家王羲之也有自己的美食心得。他在《與人帖》中也寫到:「石首鯗,食之消瓜成水」。所謂「鯗」就是「魚乾」的意思。按照《吳地記》的說法,這個字也是吳王闔閭發明的。他回到吳國以後還想吃「石首魚」,卻只剩下一些魚乾。不得已嘗之,誰知味也極美,「因書『美』下著『魚』」,這就是「鯗」字的由來。
  • 聖誕來臨,歐洲人過聖誕都會吃點什麼?
    【搜索下載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華輿訊 據德國生活報報導 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就要到了,聖誕節對於大部分虔信基督教的歐洲人來說就如同中國的農曆春節。和中國農曆春節相似,聖誕節對於歐洲人來說也是個闔家團圓的日子。在這個重要的日子裡,歐洲人的年夜飯都會吃些什麼呢?
  • 真鱈魚、銀鱈魚和黑鱈魚傻傻分不清?你可能還沒吃過真正的鱈魚!
    鱈魚的江湖名聲很大,只是大家不僅不容易認出它,反而還常被各路鱈魚帶偏節奏,分不清楚~所以,今天就和大家八一八鱈魚的江湖,讓各路鱈魚都現出原形
  • 樂清人愛吃的大黃魚上新了,買它!
    說起大黃魚,它可是樂清人心目中的一道硬菜,肉質鮮嫩、營養豐富,也是親朋好友相互饋贈的佳品。
  • 「有毒」油魚充鱈魚:龍鱈魚水鱈魚都是油魚
    家樂福被指油魚冒充鱈魚賣 賣場:賣的就是鱈魚  昨天,微博上有消息稱,「在家樂福給寶寶買的鱈魚,原來是油魚,在歐洲被列為有毒魚種,是禁止上市的……」。明星馬伊琍也發博稱女兒曾吃了冒充鱈魚的油魚。  家樂福有冒充鱈魚  昨天,一則「家樂福油魚冒充鱈魚」的新聞在微博上快速轉載。據網友「Triple顏」稱,「在家樂福給寶寶買的鱈魚,原來是油魚,在歐洲被列為有毒魚種,是禁止上市的,太坑爹了!」  此後,明星馬伊琍也發布微博,投訴遇到過類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