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什麼?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

2020-12-23 斌酷奇文

#端午節吃什麼#

端午來臨憶屈原,

龍舟競技眾人喊。

粽子飄香香萬裡,

華夏兒女不平凡。

吃粽子是端午節的 一大習俗之一。每逢端午佳節,家家戶戶都會吃粽子,粽子又稱「角黍」、「簡棕」,晉代時期,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的食品。據專家考證,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端午食粽是祭奠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願而已。北方的粽子大多是簡單的白米,或以赤豆、棗子為陷,蘸白糖食用;江南地區的粽子則是以糯米為原料,大多用醬油浸漬。

賽龍舟,划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另一大習俗,也是漢族在端午節重要的民俗之一,多常見於我國南方水域較多的地區,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的習俗,不僅可以慶祝佳節,還可以鍛鍊身體。賽龍舟前需要舉行各種祭祀、紀念的儀式,一般都是以點香燭、燒紙錢、供上米、肉、供果等,氣氛較為嚴肅,大多是祈禱農業豐收、風調雨順、事事如意。

掛菖蒲、艾草。在端午節這天,每家每戶都會掛上艾草,本意是為了驅除鬼神,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具有驅蚊蠅、蟲蟻的功效,過端午一般在門口掛艾草、菖蒲,就像是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一般是將艾草綁成一束,插在門楣上,或者是在門楣兩端分別插上一根艾草,艾草會在門上掛上一個月左右。

相關焦點

  • 端午節,掛艾草比吃粽子更重要
    傳說之二是紀念也是當時的楚國人後投吳國的伍子胥;傳說之三是紀念東漢為救父而投江孝女曹娥;傳說之四是紀念也是東漢時期的清官廷尉陳臨;傳說之五是紀念清明節出過場的春秋時代晉國忠臣介子推……這些傳說,各有其理,名位朋友、特別是中小學生朋友可以作為一個小課題進行研究,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歷史典籍有記載,哪一個更有說服力……當然,傳說畢竟是傳說,之所以是傳說,那是因為,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端午節的兩大標誌性活動
  • 端午節你能想到什麼? 吃粽子、賽龍舟還是佩香包...
    端午節你能想到什麼? 吃粽子、賽龍舟還是佩香包.....時間:2020-06-25 10:2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你能想到什麼? 吃粽子、賽龍舟還是佩香包..... 1.掛艾草、菖蒲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都有其原因。
  • 掛艾草、戴香包、吃粽子,端午節有它獨特的美
    從古自今,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有划龍舟、戴香包、吃粽子、掛艾草等習俗。每逢端午,人們會去山上採摘艾草插在門口,艾草有驅邪保宅的作用,也寓意著美好的生活。艾草作為草本植物,有極大的藥用價值。艾草性溫,入脾、肝、腎經,有祛溼、止血、消炎、止咳等功效,也常用於針灸。
  • 端午節到來,艾草應該掛在什麼地方?有什麼講究?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了,端午節是我國歷史比較悠久的一個節日。在端午節當天,人們都提前早早準備包粽子,用糯米、豆、板慄、豬肉等等一起製成美味又可口的粽子,以此紀念端午節的到來。但是端午節除了包粽子以外,人們還比較習慣掛艾草,那麼對於掛艾草有何講究?
  • 吃粽子、賽龍舟……端午節習俗還有啥?
    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習俗還有啥?本報訊(記者 李天際)6月25日將迎來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端午還有哪些習俗?從今天起,北京青年報記者將為大家介紹一些傳統的端午節習俗。在端午節的眾多習俗中,最有名的當屬吃粽子、賽龍舟。這兩項習俗都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與此同時,很多地方的人們還在端午節的時候掛艾草、菖蒲,飲雄黃酒,拴五色線,佩戴香囊。端午節是入夏後的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
  • 今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憶屈原
    每到端午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和包粽子,除自家吃外,親友之間還互相饋贈。粽子古稱筒粽、裹粽、角黍、黏黍。關於粽子的源起,人們普遍認為是為了追念偉大詩人屈原。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是在晉代;到了唐代,粽子已成為節日和民間四季出現於市場的風味小吃;明清兩代,粽子更是成為一種吉祥食品。划龍舟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為什麼還要採艾草
    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的內容,其風俗的形成是南北方融合的產物。端午節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端午節的叫法有20多種,是別名最多的節日。常聽到的有端陽節、端五節、五月節、龍舟節、重午節、草藥節、正陽節、粽子節等等。
  •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小編翻開日曆2016年6月9日是端午節,可喜可賀的是端午節與周末連放3天。端午節有許多精彩繽紛的習俗活動,有賽龍舟、食粽、掛艾草菖蒲等等。而端午習俗食物為粽子、雄黃酒、五紅、五黃為代表。端午將至,幾乎家家戶戶的大門口都掛上翠綠的艾草菖蒲,別有一番節日氛圍呢。那麼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端午節掛艾草的由來是什麼?
  • 端午節由來與傳說介紹 端午節習俗盤點:賽龍舟吃粽子
    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傳說二: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
  • 端午節掛艾草「2不掛4講究」,掛艾草要掛在什麼地方?答案來了
    提到端午節,很多人都會興奮不已,每年端午節來臨之前,農民就會從農田裡尋找一些葦葉,再買上一些糯米,到了端午節這一天就可以包粽子,一家人吃上口感甘甜的粽子,這樣就可以感受著節日的氣息。儘管粽子一年到頭都可以吃,但唯獨今天去食用更有意義。
  • 端午節掛艾草的傳說
    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所以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西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講究?艾草應該掛在什麼地方?看完有數了!
    昨天晚上的一場強降雨天氣並沒有將人們割艾草的熱情澆滅,今天一大早媽媽便和鄰居一起去野外割艾草。端午節這一天除了要吃粽子以外,掛艾草這件事情也十分重要,所以每年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著艾草。那麼端午節為何要掛艾草呢?有什麼講究呢?艾草應該掛在什麼地方呢?
  • 吃粽子採艾葉 掛菖蒲划龍舟
    這個周末就是端午節小長假了。端午節,傳統習俗有吃粽子、懸艾草、掛香囊、戴五彩線……幾乎每個習俗都可以找到健康的根源。另外,端午節習俗還與運動有關,如賽龍舟、走百病,目的就是讓人們鍛鍊身體,通調氣血,讓情緒受到感染,心情開朗,達到情致養生的最高境界。 糯米粽子 養胃清火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
  • 端午節,在農村除了吃粽子,還要「立蛋」,吃艾草煮雞蛋
    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端午節也是法定假,連上周六日,又是三天小長假。由於疫情的原因,還是不要走太遠的比較好。在家裡包粽子吃,煮雞蛋吃,一樣有過節的氣氛, 我們這邊還有系五彩繩,吃鹹鴨蛋,插艾蒿的習俗,地域不同,各地的風俗習慣也不太相同。南方地區還有賽龍舟等。
  • 端午節掛艾草有麼寓意?端午節上掛的艾草什麼時候取下來
    本周五,我們將迎來五月的端午節,在人們中間,總有一種說法是「清明節插柳植,端午節將插艾草」,這也是許多地區的傳統習俗,這個的字面意思是說在清明節那天,將在門的兩側插入柳枝,到達端午節時,門窗上會插入艾草,這種習慣已存在很長時間了,端午節掛艾草的意義是什麼?
  • 端午節,就必須要吃粽子
    賽龍舟、掛艾草、喝雄黃酒、吃粽子你知道嗎?粽子口味不同,營養價值也不同。今天為大家準備了幾種不同口味的粽子供大家挑選,請君品嘗。第一粽:在粽子界,我屬於簡約大氣型!儘管沒那麼多花哨的配料,但卻富含B族維生素與礦物質。
  • 農村人過端午,農民要在大門上掛艾草,這種習俗有何講究?
    農村人過端午,農民要在大門上掛艾草,這種習俗有何講究?在端午節的時候人們會進行很多的活動,比如說人們最熟悉的活動就是吃粽子,端午節的時候必須要吃粽子,已經成為了一種非常重要的習俗,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一直以來都遵守著,在端午節的時候所要進行的活動並不是只有吃粽子這一件事。
  • 端午節掛艾草切勿3長2短,掛艾草要掛在什麼地方?答案來了
    端午節掛艾草切勿3長2短,老人說不吉利,掛艾草的老習俗,你懂嗎端午佳節,眼瞅著已經過去一半,但是你會發現很多地方老的傳統老的習俗卻都沒有了。早些年在農村,尤其是逢年過節的時候,規矩特別多,小孩子一哭,二鬧的就要挨打因此懂的規矩也多。
  • 阜陽端午習俗,不止吃粽子掛艾草
    這一天,全國各地的人們吃粽子、插艾草、掛香包等,以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安康。阜陽人的端午有哪些共同的習俗?又有哪些不同呢?全市 包粽子、掛艾草在阜陽,包粽子、掛艾草是共同的習俗。有民謠說:五月五,包好粽子過端午。與全國各地一樣,粽子是阜陽人端午節餐桌上的主角。
  • 「媽媽,端午節為啥門上要掛艾草?」孩子的見識,藏在父母回答裡
    早上出門,對門的鄰居在門面掛了艾草,還有長條的菖蒲。兒子眼睛一亮,甚是奇怪,問:「媽媽,這門上掛的是什麼草?為什麼要在門上掛草呢?」哦,又一年端午到,又到了掛艾草和菖蒲的時節了。濃濃粽香葉,悠悠端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