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什麼#
端午來臨憶屈原,
龍舟競技眾人喊。
粽子飄香香萬裡,
華夏兒女不平凡。
吃粽子是端午節的 一大習俗之一。每逢端午佳節,家家戶戶都會吃粽子,粽子又稱「角黍」、「簡棕」,晉代時期,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的食品。據專家考證,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端午食粽是祭奠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願而已。北方的粽子大多是簡單的白米,或以赤豆、棗子為陷,蘸白糖食用;江南地區的粽子則是以糯米為原料,大多用醬油浸漬。
賽龍舟,划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另一大習俗,也是漢族在端午節重要的民俗之一,多常見於我國南方水域較多的地區,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的習俗,不僅可以慶祝佳節,還可以鍛鍊身體。賽龍舟前需要舉行各種祭祀、紀念的儀式,一般都是以點香燭、燒紙錢、供上米、肉、供果等,氣氛較為嚴肅,大多是祈禱農業豐收、風調雨順、事事如意。
掛菖蒲、艾草。在端午節這天,每家每戶都會掛上艾草,本意是為了驅除鬼神,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具有驅蚊蠅、蟲蟻的功效,過端午一般在門口掛艾草、菖蒲,就像是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一般是將艾草綁成一束,插在門楣上,或者是在門楣兩端分別插上一根艾草,艾草會在門上掛上一個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