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排上的海鮮粥

2020-11-04 visland

文/陳妙蘭 圖/三廚新海府粥城提供

海南四面環海,靠海謀生的漁民不計其數。在長期與大海相伴的日子裡,漁民們不但從大海的浪濤中磨練出粗獷的性格,掌握了航海、捕漁等技術,還從日復一日的生活中衍生出獨特的「漁耕文明」,形成了許多與「海」相關的飲食文化,例如海鮮粥

海鮮粥最初只是漁民家的便飯。在忙於捕撈的時節,漁民們每天都很忙碌,早出晚歸耕海使得他們無法在飲食上花太多的功夫,於是,簡單、便捷又不失美味的海鮮粥應運而生。

出海前一天,漁民們需要準備出海捕撈的工具,加上要趁太陽還沒出來前出發,所以早飯需要提前做好。聰明的漁民會在前一天晚上煮好一鍋海鮮粥,想吃的時候直接加熱就可以,這便是現在海鮮粥的雛形。漸漸地,隨著漁民活動的區域不斷擴大,美味可口的海鮮粥風靡全島。

所謂的海鮮粥,主要圍繞一個「鮮」字,因而在選材烹飪方面略有講究。在準備好的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和大米,提前煮熟。煮好的白粥變涼後再倒入鮮活的海鮮,撒點鹽後細細攪拌,再次熬煮一段時間,待海鮮煮熟,食材裡的鮮味滲入到米粒和湯中便可起鍋。

用來熬製的主食材以新鮮為主,越是鮮活的原料,熬製出來的粥就越鮮甜。熬製海鮮粥的鍋最好選用砂鍋,用陶土高溫燒制而成的砂鍋密封性好,能將海鮮中的味道充分保留,此外,砂鍋的傳導熱速度較慢,更有利於延長粥的保溫時效。

這樣熬製出來的海鮮粥香氣撲鼻,鍋中的米粒晶瑩剔透、糯白可人、濃稠而粘密,光聞著、看著就已讓人食指大動。待溫度稍冷卻一點後,再慢慢喝上一口,食材裡的鮮味在米湯粘稠的作用下,一點點融於每一顆米粒之上,舌尖上香甜的味道絲絲入扣,令人回味無窮。

在漁排吃海鮮粥頗有趣味,陵水新村港、三亞紅沙等地都是不錯的選擇。一口口木製的漁排網箱呈「井」字形在海面上連片鋪開,紅色屋頂鱗次櫛比散落其中,在海上討生活的漁民們,就住在小小的「漁排屋」中,他們就是海南有名的「水上人家」,因長年累月浮於海面上,像鹽水中漂浮的雞蛋,故又被形象地稱為「疍民」。

疍家漁排素有「漂浮美食島」的美譽,這裡的漁排餐廳大多都有自己的養殖場,烹製海鮮粥的食材全都是就地取材,鮮活自不必說,如此,海鮮粥的味道顯得異常甘美。

在漁排吃海鮮粥,刺豚魚粥是必點之粥。刺豚魚是一種生活在熱帶近海處,全身長滿刺且有毒的海洋魚類。這種魚處理乾淨後美味可口,營養價值較高,尤其是它的皮,膠質最為豐富,是治療胃潰瘍、胃痛、胃垂等腸胃病的上等中藥材。1997年,新華社原社長穆青在陵水漁排吃了刺豚魚粥後,贊其為「天下第一粥」。

味鮮營養豐富的蝦粥、蟹粥也是漁排的招牌。廚娘們將新鮮的蝦蟹洗淨對半切開,新鮮肥美的蝦蟹加上晶瑩剔透的大米,蝦蟹的味道滲入粥中,鮮香味十足。粥底濃稠適中,大米的香加上蝦蟹的鮮,更凸顯出一份唇齒留香的鮮甜味。如今,海鮮粥已走向高檔酒樓,這些酒樓甚至通宵營業,海鮮粥成為海南人夜宵裡的重要角色。

相關焦點

  • 南灣疍家漁排 難忘那一碗海鮮粥
    疍家人以船為家,他們長年累月都在海上捕撈作業,大海則給予了疍家人各式各樣的海鮮食材,他們就將這大海的饋贈烹調成最獨特的美味。在南灣猴島附近,就有這樣一片疍家人的漁排,現在這裡旅遊興旺起來,於是各家各戶都在漁排上開了餐館,人們來到這裡可以坐上小船上到漁排上吃海鮮,還可以體驗疍家人的日常生活。這裡的漁排連成一片,漁排之間留著的通道和陸地上的街道一樣,小船穿梭其間,不一會就來到了餐廳老闆家的漁排上。老闆娘看我們來了,也開始忙碌起來,從網箱裡撈魚。
  • 去海南吃海鮮的正確姿勢,從「打邊爐」到「漁排」!
    而且還得按著順序往鍋裡放,比如先下螺提味,再放蝦蟹,而魚往往是最後才會放,這樣才能保證能夠出品一鍋最美味的海鮮湯。每到旅遊旺季,這些市場往往一桌難求,除了海鮮大餐,市場上還有店家會出售海南的四大美食以及各種清補涼等小吃,這些市場已經成為遊客到海南的另一種打卡地。 疍家漁排海鮮餐 如果覺得打邊爐還不是太特別,那就上「漁排」。
  • 海南日報數字報-登疍家漁排 品美味海鮮
    ———疍家漁排。  傍晚時分,從新村碼頭向海上紅燈高懸的漁排望去,一格格用厚重長木和泡沫塑料固定起來的網箱上是疍家看守漁排的木屋,彼此相連,鋪滿了港灣,猶如一座巨大的海上浮城。日落晚霞、海上漁排、晚歸漁船、展翅翱翔的海鳥,儼然一幅生機而有活力的優美畫卷。  老闆吳才貴的漁排,是新村港最大的海上餐廳,有專門的船隻負責接送食客。
  • 網媒記者陵水跨上疍家漁排 品嘗特色「氣鼓魚粥」
    9月25日,由南海網主辦的「百城百網海南深呼吸」——2014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海南行採訪團記者、編輯們在遊玩陵水南灣猴島後,便到海邊的疍家漁排上欣賞獨特的疍家風情,品嘗美味海鮮,大嘆不虛此行 (南海網記者 徐開飛攝)
  • 最適合床車自駕遊的海南環島之陵水縣疍家漁排,觀落日、品海鮮
    從五指山熱帶雨林到陵水縣疍家漁排近130公裡,地形從高山、丘陵、平原直至大海,可全地形領略海南地貌特點,中途經保亭縣,對那裡的地理環境感覺不錯,介於山海之間,氣候也相對乾燥。到了海邊,有很多疍家漁排的經營者在攬客,可以選擇一家登上免費的擺渡船穿梭於魚排之間,登上魚排參觀一下他們的生活環境,可以不吃、不喝、不買然後再做他們的船回到岸邊。疍家即水上人家,現在他們基本上在做魚排上的海鮮餐飲生意,每個魚排就是一個海鮮餐館,平時他們就生活在魚排上,但在陸地基本上都有房產,孩子上學、老人修養都已離開了魚排。
  • 深圳大鵬新區東山碼頭海域經營性漁排泛濫成災
    漁排猶如漂浮的島嶼散落在海上,幾個「海上皇宮」留下的「浮島殘骸」被密集的漁排包裹其中,難以辨認。一位小店的老闆告訴記者,當年拆除「海上皇宮」時,海上只有二三十家養殖海鮮的漁排。近兩年,特別是去年,漁排餐廳越建越多,老闆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   租乘快艇駛入漁排聚集海域,記者看到,漁排首尾相連形成不同的區域,大的區域聚集三四十家,小的區域聚集一二十家,總數達到100餘家。
  • 臺灣螃蟹海鮮痛風粥又來了!
    豐原痛風海鮮粥夜晚限定餐車啟動啦!食材再升級,海鮮高湯熬煮湯飯,加入白蝦、魷魚、蝨目魚丸等食材,海鮮主食加入了罕見的海戰車,整個口感超紮實,可和龍蝦做成雙拼,整碗粥的湯頭超級鮮美濃鬱。
  • 萬頃漁排使人大開眼界,煙波浩渺的青山海域,風情萬種的海上小城
    從礁頭碼頭到漁排最集中的青山島約有10公裡的距離,我們乘坐200匹馬力的高速快艇10分鐘就到了。這裡的萬傾漁排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寬闊水道為「街」,狹窄水道為「巷」,漁排聚集成「區」木屋人家落「戶"。煙波浩瀚的青山海域,12萬個網箱互相串聯,六七千棟房屋隨波起伏,整個一座風情萬種的海上小城。一上漁排,我們直接殺奔著名的天一港酒家愜意地享用了一席海鮮大餐。
  • 惠嶼島上賞景 漁排上吃海鮮
    集合出發的地點,這次改為泉州市體育中心(東湖街與刺桐路十字路口處)大門內的小廣場上。  惠嶼島是泉州唯一的孤島行政村,一年以前島上還沒通電。現在,大家到島上可以看到村子一年的變化。在島上,可以沙灘燒烤、爬山,還可以在漁排上吃海鮮,坐船欣賞海上美景、或者釣魚。不過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準備燒烤的玩家要自己帶上爐子、燒烤架等相關用具,以及燒烤的食物。
  • 潮粥佬,舌尖上的美味海鮮粥
    在杭州這個美食天堂,潮粥佬以其風味獨特、口感鮮的潮州菜受到食家們的熱力追捧,每每想到換換口味時,每每想到吃潮食時,美食愛好者們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潮粥佬,跑到位於黃龍貴地的這家食尚酒店。
  • 海南日報數字報-古寨品民俗 疍家漁排嘗海鮮
    早上乘車抵達椰田古寨,了解當地黎族、苗族風俗文化;然後前往疍家漁排品嘗海鮮;前往陵水4A級旅遊景區——南灣猴島;第二天早餐後乘車前往中國首個國家5A級的熱帶島嶼景區——分界洲島。  舌尖陵水 香色美食   用腳步探尋陵水的大街小巷,品嘗陵水特色小吃——陵水酸粉;前往陵水蘇維埃政府舊址;前往椰子島,面積約1平方公裡,從空中俯視很像一個橢圓形的椰子果,人們稱它為「椰子島」。
  • 疍家漁排、海景民宿、休閒海釣……解鎖海南休閒漁業的不同「玩法」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不少,往下看↓↓↓「疍家漁排」疍家漁排。資料圖位於海南陵水的新村港,擁有世界一流的海水養殖基地和全國最大規模的石斑魚養殖基地。在陵水的疍家漁排品嘗當地特色海鮮是一種特別的經歷。當太陽漸漸在海平面消失,新村港變換了色彩,疍家漁排上點起了燈火,橘黃色的倒影讓海水更加多情。瀨尿蝦、琵琶蟹、雞腿螺、椰子魷魚是這裡頗受歡迎的菜品,此外,有一種美食已經成為招牌,慕名而來的食客眾多,那就是「刺鼓魚」粥,因為味道鮮美被譽為「天下第一粥」。
  • 最鮮美的海鮮,一定是在魚排上面吃到的
    玩膩了海邊燒烤BBQ有沒有體驗過坐在海中央漁排上吃海鮮!逃離城市的喧囂和熱浪解放被束縛已久的心靈這裡空氣清新是城市中的天然氧吧放目遠眺,水光瀲灩海天一色出海的小舟飄在水面上碼頭腥鹹的海味隨著暖風席席而來漁排林立,在陽光的照耀下栩栩生輝一直延伸到遠處的天邊構成一幅奇異獨特、又極為壯觀美麗的畫面
  • 開漁節到啦,吃海鮮去!
    這個季節,就應該屬於吃貨,小鮑魚、大黃魚、梭子蟹、蟶子……一顆想大啖海鮮的心蠢蠢欲動。8月中旬南海休漁要結束,沿海各漁港迎來一大文化盛事。海鮮是開漁節的重頭戲,肉厚膏肥的大蟹,巴掌那麼大的海蝦,想想就直咽口水。快去吃海鮮吧。
  • 潮汕海鮮粥裡隱藏的秘密
    很久以前,勤勞勇敢的潮汕人民靠海而居,漁獲為主,刀耕為輔,漁船打魚期間,不免會把大米之類的穀物載於船上作為零食給養,新鮮魚、蝦、扇貝出海之後,混合稻米的香甜,配合一把海鹽足矣,潮汕海鮮粥自然鮮甜難擋!其實真正的好味,真正的好食材,不需要過分的修飾和裝扮,我們潮汕的海鮮粥就是,調料只需一把海鹽,蔥花都不需多放,更不必說什麼雞精、味精之類的化工原料,對於我們的粥品來說,那簡直就是一種褻瀆。海鮮不在多,鮮就行,種類豐簡自己來定,蝦、蟹、乾貝,所有海鮮都是不錯的食材。和稻米相遇,在火的熬煮中,一切交給了時間,化得一鍋好味!
  • 海南周刊| 陵水新村港:良港育珍珠 疍家伴漁排
    吃得苦又捱得勞的疍家人,把出海捕撈而來的野生海鮮也養殖到自家的網箱裡,利用自己祖輩靠海吃海、善烹海鮮的手藝,發展出了漁排餐廳這個第三產業,招來不少慕名而至的老饕,爭相品嘗疍家魚粥及原味海鮮火鍋。坐在臨海的漁排之上,上是藍天下為碧海,或網或釣,左邊起魚,右邊下鍋,就算是一鍋白水加鹽煮出來的清湯海魚都是那麼鮮美。
  • 漁與電之歌:茂名電白供電局全鏈條護航博賀海鮮上餐桌
    8月16日12時,隨著開漁節上的一聲令下,停靠在博賀漁港邊的1700多艘漁船同時汽笛長鳴,陸續駛向南海捕撈作業,開啟了「海鮮流向百姓餐桌」產業鏈條的第一環。而這一切,離不開茂名電白供電局可靠的用電保障支持。
  • 集漁·泰式海鮮火鍋:異域美食 贏得「排隊王」口碑
    近幾年來,泰式火鍋逐漸興起。2018年,源於泰國普吉島芭東海灘的集漁·泰式海鮮火鍋開始進入貴州市場。同年12月28日,集漁·泰式海鮮火鍋在花果園購物中心正式開業。一開業,就引發熱潮,各地的食客紛至沓來。每到飯點,門口便會排起長龍,最高紀錄曾達到單日排隊165桌,生意火爆。
  • 陵水疍家魚排:大海上的鮮活風情
    海風從四面八方湧來,略帶鹹味卻倍感新鮮,坐在漁排上,可見清澈的海水裡,小魚小蝦遊來遊去。我們選擇了在一家規模最大的漁排上品嘗陵水美食,老闆吳財貴招呼著來自天南海北各地的朋友,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向客人們介紹,我們這是在大海上吃海鮮,貴在新鮮。大海深處的鮮活原料幾乎每一位食客走上漁排,無一例外地都會先去體驗一下疍家風情。
  • 開漁節來了!海鮮大餐隆重上線!
    除了千帆競渡的壯觀海面、豐盛抵食的海鮮大餐,各種祭海儀式、婚嫁巡遊等漁家傳統生活習俗也極具看點。在暑假的尾巴及秋遊到來之前,趕赴一場熱熱鬧鬧的開漁節,不失為當下最應景的一次短途遊。記者從本地旅行社了解到,進入8月中旬,各地傳統開漁節成為旅遊市場上最熱門的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