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登疍家漁排 品美味海鮮

2020-12-23 海南日報數字報
  ■ 通訊員 黃豔豔

  

  到海南不吃海鮮簡直算白來,而吃海鮮最具特色的莫過陵水新村鎮的海上村莊———疍家漁排。

  傍晚時分,從新村碼頭向海上紅燈高懸的漁排望去,一格格用厚重長木和泡沫塑料固定起來的網箱上是疍家看守漁排的木屋,彼此相連,鋪滿了港灣,猶如一座巨大的海上浮城。日落晚霞、海上漁排、晚歸漁船、展翅翱翔的海鳥,儼然一幅生機而有活力的優美畫卷。

  老闆吳才貴的漁排,是新村港最大的海上餐廳,有專門的船隻負責接送食客。登上漁排,腳下是吳老闆的十幾個網箱,網箱裡遊來遊去的魚兒就是一份活生生的菜單。這裡的海鮮都是從遠洋捕撈回來,再放在海灣自然海水漁箱中養著,食客可以現選現挑,現抓現煮,感覺就一個字:鮮。

  與在大飯店吃海鮮不一樣的是,在大海上吃海鮮能夠感受略帶鹹味的海風,觀賞星星點點的漁火,讓人胃口大開。

  在新村漁排吃海鮮,魚、蝦、蟹、螺不能少,但老虎魚粥和椰子魷魚是這裡的必點佳餚。

  老虎魚粥是疍家漁排的招牌菜,上世紀90年代末,新華社原社長穆青一連吃了5碗老虎魚粥後,嘖嘖稱讚說:「世界各地的小吃我幾乎嘗遍了,就沒吃過如此美味的粥。」

  老虎魚滿身刺,在海裡外表和普通的魚沒有多大區別,但是撈上來後,用手掐著它的眼睛時,它就迅速膨脹成一隻圓圓的大「刺蝟」,被當地人稱作「氣鼓魚」,也稱「刺鼓魚」。這種魚的魚皮所含膠質相當大,嫩滑有鮮味。

  吃老虎魚粥,第一碗必須得嘗鮮,第二碗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添加佐料。喜歡清淡的食客可拌點蔥花、胡椒粉,喜歡味兒濃的食客可加點陳醋或雪菜。吃一口老虎魚粥,一股香醇在嘴裡縈繞,細細咀嚼,鮮鮮的、香香的、甜甜的,滑嫩香甜,回味無窮,許多客人都是連吃幾碗。漁排上的服務員告訴我們,有一個泰國來的客人,吃出最高記錄———16碗。

  椰子魷魚,絕對是陵水真正的美食。做這道菜花的功夫較多,原料也不是經常能買得到,很多人家都較少做,也並不是每回來漁排吃飯都有的。

  在疍家漁排上,他們選用新鮮的十釐米見長的小魷魚,內臟掏空,裡面放上椰蓉,清蒸或白灼。上桌時,廚師早已將椰子魷魚切成小塊,細嫩飽滿的魷魚肉,芳香清脆的椰蓉沫,融在一起,潤滑怡口,其味鮮而不膩,百食不厭。

  漁排上還有自釀的米酒和熱騰的薑汁可樂,可以去除魚腥味。

  大快朵頤之後,乘船回岸,海風迎面吹來,讓人心情無比順暢。放眼海面,周圍的漁排燈光點點,與天上繁星相呼相融,讓人感覺雖置身人間卻勝似天上。美景,美食,令大家美了,醉了。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古寨品民俗 疍家漁排嘗海鮮
    遊楓果山瀑布,漫步雨林棧道中,品吊羅山農家原始風味,品味傳統蜂蜜酒,帶給你健康新體驗。  心靈港灣 夢幻陵水   以遊覽陵水3個主要景區、景點為主的體驗遊。早上乘車抵達椰田古寨,了解當地黎族、苗族風俗文化;然後前往疍家漁排品嘗海鮮;前往陵水4A級旅遊景區——南灣猴島;第二天早餐後乘車前往中國首個國家5A級的熱帶島嶼景區——分界洲島。
  • 最適合床車自駕遊的海南環島之陵水縣疍家漁排,觀落日、品海鮮
    從五指山熱帶雨林到陵水縣疍家漁排近130公裡,地形從高山、丘陵、平原直至大海,可全地形領略海南地貌特點,中途經保亭縣,對那裡的地理環境感覺不錯,介於山海之間,氣候也相對乾燥。到了海邊,有很多疍家漁排的經營者在攬客,可以選擇一家登上免費的擺渡船穿梭於魚排之間,登上魚排參觀一下他們的生活環境,可以不吃、不喝、不買然後再做他們的船回到岸邊。疍家即水上人家,現在他們基本上在做魚排上的海鮮餐飲生意,每個魚排就是一個海鮮餐館,平時他們就生活在魚排上,但在陸地基本上都有房產,孩子上學、老人修養都已離開了魚排。
  • 海南日報數字報-良港育珍珠 疍家伴漁排
    上接B12版  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疍家人還「登陸」居住,平常在漁排上養殖,家安在岸上
  • 海南日報數字報-疍家魚餅:海南海鮮中的「QQ糖」
    ■ 本報記者 黃媛豔    一提到疍家美食,海鮮肯定是首位的,近些年來
  • 南灣疍家漁排 難忘那一碗海鮮粥
    疍家人以船為家,他們長年累月都在海上捕撈作業,大海則給予了疍家人各式各樣的海鮮食材,他們就將這大海的饋贈烹調成最獨特的美味。在南灣猴島附近,就有這樣一片疍家人的漁排,現在這裡旅遊興旺起來,於是各家各戶都在漁排上開了餐館,人們來到這裡可以坐上小船上到漁排上吃海鮮,還可以體驗疍家人的日常生活。這裡的漁排連成一片,漁排之間留著的通道和陸地上的街道一樣,小船穿梭其間,不一會就來到了餐廳老闆家的漁排上。老闆娘看我們來了,也開始忙碌起來,從網箱裡撈魚。
  • 網媒記者陵水跨上疍家漁排 品嘗特色「氣鼓魚粥」
    9月25日,由南海網主辦的「百城百網海南深呼吸」——2014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海南行採訪團記者、編輯們在遊玩陵水南灣猴島後,便到海邊的疍家漁排上欣賞獨特的疍家風情,品嘗美味海鮮,大嘆不虛此行 (南海網記者 徐開飛攝)
  • 海南周刊| 陵水新村港:良港育珍珠 疍家伴漁排
    在新村漁排上,疍家人在收穫養殖的三刀魚。海南日報記者張杰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於偉慧  提到珍珠港,大家會想起二戰時期日本偷襲美國的港口。馮國文說,如今疍家人除了出海打魚、漁排養魚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疍家人還「登陸」居住,平常在漁排上養殖,家安在岸上。  新村港上帶有濃鬱疍家風情的漁排成行成列。海南日報記者武威攝  闖海養殖兩不誤  七月的新村港,略顯擁擠。
  • 海南陵水縣新村港:良港育珍珠 疍家伴漁排
    在新村漁排上,疍家人在收穫養殖的三刀魚。海南日報記者&nbsp張杰&nbsp攝&nbsp在海南陵水新村鎮新村港內,就有600多個疍家漁排,俯瞰新村港,一口口漁排網箱呈「井」字形連片排列,一間間紅頂木屋散落在漁排上鱗次櫛比,如同一座壯麗的水城,遠遠望去,構成一幅極為獨特的海上景觀。  疍家人在漁排上搭建木屋,他們生產、生活都在漁排上,漁排連成片,木屋連成村。一到晚上,漁燈亮起,海面上波光粼粼,感覺似「陵水威尼斯」。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上風味自不同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太陽開始落山,陵水新村港的海水變換了色彩,當白日的喧囂即將結束之際,新村港上機動船的馬達聲又開始熱鬧起來,疍家漁排的海上餐廳人流開始匯聚,一艘艘小船穿梭在碼頭和漁排之間。
  • 海南的三月,疍家漁排在南灣的猴島,吉普賽人漂浮在海上
    當你來到海南陵水縣新村碼頭,在南灣猴島附近,你可以看到大型的疍家漁排,坐索道的話可以看的更清楚,這一次,我們從空中俯視這個魚排的景色,真是驚呆了,這麼具體的呈現出來之後,我們也沒想到會這麼震撼。疍家,又名海上吉普賽人,據說是很久以前乘船來到海南的,幾乎一無所有的無家可歸者只能漂浮在海上,沒有鞋子,你不能上岸,即使上岸,也會被當地漁民趕下海,於是這群人從一艘漁船換到另一艘,給當地船主打工,賣苦力,受苦,孤獨。
  • 航拍海南疍家漁排 成千上萬漁民組成部落 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近些年來三亞旅遊市場趨於平穩,管理很到位,吃海鮮住酒店都是明碼標價,不存在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而且這麼多年,三亞還是有很強的生命力,其所歡迎程度是不容置疑的。不過小編今天要跟大家聊一聊這個很小眾的地方,它就是海南陵水的疍(dan)家漁排,也被人稱為海上的「吉普賽人」。
  • 去海南吃海鮮的正確姿勢,從「打邊爐」到「漁排」!
    而且還得按著順序往鍋裡放,比如先下螺提味,再放蝦蟹,而魚往往是最後才會放,這樣才能保證能夠出品一鍋最美味的海鮮湯。每到旅遊旺季,這些市場往往一桌難求,除了海鮮大餐,市場上還有店家會出售海南的四大美食以及各種清補涼等小吃,這些市場已經成為遊客到海南的另一種打卡地。 疍家漁排海鮮餐 如果覺得打邊爐還不是太特別,那就上「漁排」。
  • 海上阡陌 疍家漁排——你所不知的人文海南
    海上阡陌 疍家漁排——你所不知的人文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品原汁原味海鮮
    水鳥飛過,一道白影,還沒看清,又被夕陽恍了眼……無論哪個角度,通往漁排的景色都美極了。  船夫黝黑的臉上掛著笑容,遊客開心,當地人也開心。還沒拍夠,小船已經到達一大片漁排口,這是專門經營海上漁排的店家。當家的兩口子人到中年,媳婦、女兒們迎上來搭一把手,扶遊客下船。  「隨便坐!」店家招呼。
  • 漁排上的海鮮粥
    文/陳妙蘭 圖/三廚新海府粥城提供 海南四面環海,靠海謀生的漁民不計其數。在長期與大海相伴的日子裡,漁民們不但從大海的浪濤中磨練出粗獷的性格,掌握了航海、捕漁等技術,還從日復一日的生活中衍生出獨特的「漁耕文明」,形成了許多與「海」相關的飲食文化,例如海鮮粥。
  • 疍家漁排、海景民宿、休閒海釣……解鎖海南休閒漁業的不同「玩法」
    SO,目前海南都有哪些和休閒漁業相關的項目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不少,往下看↓↓↓「疍家漁排」疍家漁排。資料圖位於海南陵水的新村港,擁有世界一流的海水養殖基地和全國最大規模的石斑魚養殖基地。這裡居住著許多疍家人,疍家人靠打魚為生,以舟楫為家,民俗風情濃鬱。在陵水的疍家漁排品嘗當地特色海鮮是一種特別的經歷。當太陽漸漸在海平面消失,新村港變換了色彩,疍家漁排上點起了燈火,橘黃色的倒影讓海水更加多情。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尋漁趣,發現海南漁港之美
    看漁港日出日落,感受漁民耕海牧漁的豐收喜悅,買最新鮮的魚獲,品最美味的海鮮,若想體驗真正的漁家文化,可以走進漁港,逛魚市、尋漁趣,發現人文之美。  萬寧烏場漁港:  海的味道它知道  ■ 本報記者 袁宇  清晨5時許,天邊才放出一道曙光,萬寧市萬城鎮烏場港已是一片熱鬧場景。
  • 海南日報數字報-把海鮮做足海南味
    在海南,從美食小街到燒烤排檔到酒樓飯店,甚至是尋常百姓的餐桌上,海鮮都是不可或缺的美味。  每逢開漁時節,大量鮮香海味登上食客餐桌。有一千雙手,就有一千種味道。新鮮的海味產品,經過清蒸、爆炒、燻烤、油炸、燉煮等不同烹飪方式,呈現出不同的佳餚特色。三亞益龍海景漁村酒樓,不拘泥於傳統烹飪工藝,嘗試將海鮮與最地道的本土食材相結合,用特色的料理方式做出最地道的海南味,吸引了遊客紛沓而來。
  • 陵水疍家魚排:大海上的鮮活風情
    富貴蝦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特約記者 李玉峰太陽開始落山,新村港的海水變換了色彩,當白日的喧囂即將結束之際,新村港上機動船的馬達聲又開始熱鬧起來,疍家魚排的海上餐廳人流開始匯聚,一艘艘小船穿梭在碼頭和漁排之間
  • 疍家漁火,三亞獨有的漁村情懷,除了海鮮粉還有煲仔飯
    舊時,三亞港灣疍家漁民,三桿漁火海上行,自古浮生江海,潮起潮落時時精準不怠,若論海鮮何處,生於 海南 疍家漁排,每一網的捕撈,造就了每一碗的新鮮美味,在這裡吃一碗粉,嘗一隻蝦,將疍家漁排裡的美味,一碗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