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陵水縣新村港:良港育珍珠 疍家伴漁排

2021-01-13 水產養殖網
海南陵水縣新村港:良港育珍珠 疍家伴漁排2018-08-06 08:2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南日報        瀏覽量: 2541 次 我要評論

在新村漁排上,疍家人在收穫養殖的三刀魚。海南日報記者&nbsp張杰&nbsp攝&nbsp

俯瞰新村港。海南日報記者&nbsp宋國強&nbsp攝&nbsp

新村港曾經是全國聞名的珍珠養殖場。&nbsp海南日報記者&nbsp宋國強&nbsp攝&nbsp
&nbsp
  文\海南日報記者&nbsp於偉慧

  提到珍珠港,大家會想起二戰時期日本偷襲美國的港口。而在海南東部,有一個港口曾被譽為珍珠港,那就是位於陵水黎族自治縣的新村港。

  因為被半島所環抱,新村港內風浪極少,是難得的避風良港。加上潟湖海灣內水流交換迅速,浮遊生物豐富,當地氣候溫暖水質清澈,海水含鹽度適中,堪稱是世界一流的養殖良港,珍珠、疍家、漁排,都是這個港口的名片。

  昔日珍珠港

  新村鎮上一棟老舊的樓房,看上去和其他的老院子沒有什麼不同,但牆面上斑駁的門牌——「海陵珍珠養殖場」,顯示了這個院落不凡的身份。對於新村人而言,這裡曾經承載了無數的榮耀與財富。

  上世紀80年代,海陵珍珠養殖場曾培育出震驚世界的巨型珍珠王,陵水也因此一躍成為我國重要的珍珠養殖基地。重達6克(當時的世界珍珠王重量為5克),直徑達15.5毫米×19毫米,在這顆巨型珍珠王的培育過程中,全國勞動模範、新村人黎學章做出了重要貢獻。

  黎照月是黎學章的侄子,數十年來一直在陵水新村從事珍珠生產行業。現場採訪時,黎照月向記者講述了新村那段與珍珠有關的榮耀歲月。

  「你看,全國從北到南,當時新村的養殖條件都是一流的。」黎照月隨手拿起一張紙,翻過來迅速用筆勾勒出了祖國的輪廓,又在海南島的東南角畫了一個圈,意即新村所在地。身形略胖的黎照月一邊擦汗,一邊難掩自豪地說:「就是這裡,水質優良又能靠岸養殖,別的養殖場很少有這麼好的條件。」

  黎照月口中的「好條件」,在1967年2月得到了當時中國水產科學院南海研究所專家曹家錄的檢驗。當時,為了打破少數幾個國家壟斷全球珍珠市場的局面,我國決定進行大珠育苗和大珠插核兩項尖端技術的研究。曹家錄帶著幾個年輕人跨海來到陵水新村港考察,從四個不同緯度的點對新村港的水溫、溶解氧、化學耗氧量等因素調查監測,同時對新村港的水質、水流和陸地生態環境等進行詳細評定。

  兩個月的考察過後,一本數據詳實的《關於新村港的報告》送到了北京。又過了一個月,國家相關部門同意將大珠育苗和大珠插核兩項技術放到新村港實驗。3年後,我國第一顆大珠母貝人工育苗實驗取得成功;又過了10年,在1980年的秋天,巨型珍珠王誕生了。

  一時間,白蝶貝、黑蝶貝、企鵝貝……紛紛落戶新村港的碧水之中。鼎盛時,新村港大大小小的珍珠養殖場有數十家。

  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由於全國沿海地區珍珠養殖技術迅速崛起和全球珍珠市場的變化,陵水新村珍珠養殖逐漸衰落。

  疍家文化傳久遠

  在海南的許多港口中,都曾經有著疍家人的身影,海口港、鋪前港、昌化港、三亞港和臨高地區的港口,都曾生活著疍家人。他們沒有土地,隨著江河水系和大海的潮流、魚群而遷移。或逐水而居,或沿海流散落在中華及南洋各地,形成了一個生活形態獨特的族群,被譽為「海上吉普賽」。

  而在其他地區疍家人逐漸上岸,改變原來水上生活的時候,新村港仰仗著大海廣闊的胸襟和青山的溫柔情懷,不僅容納疍家人,而且保留了較為完整的疍家文化。

  據史料記載,疍家人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海南、廣西、浙江和香港沿海一帶。在海南陵水新村鎮新村港內,就有600多個疍家漁排,俯瞰新村港,一口口漁排網箱呈「井」字形連片排列,一間間紅頂木屋散落在漁排上鱗次櫛比,如同一座壯麗的水城,遠遠望去,構成一幅極為獨特的海上景觀。

  疍家人在漁排上搭建木屋,他們生產、生活都在漁排上,漁排連成片,木屋連成村。一到晚上,漁燈亮起,海面上波光粼粼,感覺似「陵水威尼斯」。

  生活在海上漁排的疍家人群體相對特殊,他們的祖先究竟從何而來,學術界眾說紛紜。有學者認為他們是古代越族的後代,是中國古代「出沒風波裡」闖海人的後代。

  相傳,生活在新村港的疍家人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他們以舟為家、視水為陸、打魚為生、浮生江海。其長輩大多來自福建泉州和廣東南海、順德等地,雖經世事的變遷,他們卻仍保留著與眾不同的民俗。

  「我們疍家人有自己的語言,類似於廣東話,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受到海南話的影響,兩種語言相互交叉,就形成了現在的語言。」今年74歲的疍家人郭世榮解釋說。

  疍家不是一個民族,疍家人戶口薄上的民族一欄裡寫的是「漢族」。郭世榮說,之所以取名為「疍」,是因為水上人家常年漂泊海上,在風浪面前無依無靠,生命脆弱如雞蛋,故稱為疍家。

  人不離船,是疍家人的生活狀態。

  疍家人與港口碼頭唯一的交通工具是船,新村港漁排上一間間紅頂木屋的四周被網狀的木板固定住,猶如阡陌橫橫豎豎地把這座「城市」緊緊地扎在這片海域上,同時,那些被橫豎拼成的網格則被疍家人用來養殖,而大大小小的船隻在狹窄的水域上穿梭著,相當於陸地上的公共汽車。

  漁排上,不少勤勞的疍家人此時正忙碌著給魚苗餵食、洗刷漁排、編織漁網。見有客人登門,疍家人馮國文熱情洋溢地邀請記者到他的家裡參觀,在馮國文的木屋裡,劃分有廚房、臥室等,除了電視,他還在自家的屋頂安裝了監控設備……為了增加生活樂趣,疍家人還會在漁排上養一些寵物陪伴著他們,漁排上的狗警惕性很高,當有陌生人靠近時,就會「汪汪」大叫,而貓兒則慵懶地躺著享受陽光!

  「老輩的疍家人吃住都在船上,常年過著漂泊的生活,飲食起居都在這片海域解決,人不離船、船不離海是他們生活狀態的寫照。」馮國文說,如今疍家人除了出海打魚、漁排養魚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疍家人還「登陸」居住,平常在漁排上養殖,家安在岸上。

  闖海養殖兩不誤

  七月的新村港,略顯擁擠。由於還在休漁期間,港口內停滿了大大小小的漁船,大的漁船有上百噸,出入西沙南沙捕魚;小的漁船十幾噸,就在新村港外海捕魚。

  新村港是天然養殖良港,疍家人在此大量養殖繁育東星斑、芝麻斑、老鼠斑等對水質條件要求高但經濟價值也很高的石斑魚類。經過二十餘年的苦心經營,新村港已經發展成為全國規模較大,質量較好的石斑魚養殖基地了。

  曾經苦澀的海水,如今變成了能生錢的「金水」,嘗到網箱養殖帶來的甜頭之後,越來越多的疍家人踏入了海水養殖的行列。單純依靠出海捕魚為生的疍家人已經很少。反而是既出海捕魚又網箱養魚的疍家人越來越多。吃得苦又捱得勞的疍家人,把出海捕撈而來的野生海鮮也養殖到自家的網箱裡,利用自己祖輩靠海吃海、善烹海鮮的手藝,發展出了漁排餐廳這個第三產業,招來不少慕名而至的老饕,爭相品嘗疍家魚粥及原味海鮮火鍋。坐在臨海的漁排之上,上是藍天下為碧海,或網或釣,左邊起魚,右邊下鍋,就算是一鍋白水加鹽煮出來的清湯海魚都是那麼鮮美。點上條大紅魚,頭尾煮湯,魚身清蒸及甜酸兩做;清蒸紅魚熱騰騰出鍋後淋上醬油及炸過的蒜末,肉質細嫩鮮甜又軟糯,再帶著蒜粒獨有的濃香,吃得眾人讚不絕口。

  每到傍晚,在燈火通明的漁排上,橘黃色的倒影讓海水更加多情。這時疍家漁排的「海上餐廳」人流量最多,一艘艘小船穿梭在碼頭和漁排之間。這種獨特的就餐方式,讓食客還未進餐,便開始體會疍家漁排的別樣風情。&nbsp&nbsp




&nbsp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海南周刊| 陵水新村港:良港育珍珠 疍家伴漁排
    而在海南東部,有一個港口曾被譽為珍珠港,那就是位於陵水黎族自治縣的新村港。  因為被半島所環抱,新村港內風浪極少,是難得的避風良港。加上潟湖海灣內水流交換迅速,浮遊生物豐富,當地氣候溫暖水質清澈,海水含鹽度適中,堪稱是世界一流的養殖良港,珍珠、疍家、漁排,都是這個港口的名片。
  • 海南日報數字報-良港育珍珠 疍家伴漁排
    上接B12版  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疍家人還「登陸」居住,平常在漁排上養殖,家安在岸上
  • 海南的「海上吉普賽」,如此壯觀的疍家魚排2年後將不復存在
    海南 ,除了天然的海景風光,其實還有很多關於土生土長的原住民的故事和原始的生活狀態,這些都是攝影師眼中的寶藏,也是深入了解當地最好的方式。在海南島東南陵水黎族自治縣的新村港,有一個奇特的地方,這裡住著一群在海上飄蕩的人群——疍家人。
  • 海南陵水縣新村港黎安港大規模死魚,海鱺金鯧魚石斑魚無一倖免...
    海南陵水縣新村港黎安港大規模死魚,海鱺金鯧魚石斑魚無一倖免 去年曾經大面積死過2017-06-10 23: 大規模死魚,陵水新村港黎安港遭殃&nbsp昨日(6月9日),有海南陵水養殖戶在網上曬照片表示:「海南省陵水縣新村鎮漁港漁民辛辛苦苦養魚都到收穫時期了
  • 海南陵水縣新村港過度養殖威脅水質 百萬斤魚缺氧而死
    海南陵水縣新村港過度養殖威脅水質 百萬斤魚缺氧而死2016-04-05 09:02:00  水產養殖網   養殖戶清理死亡的金鼓鰻魚  傍晚,海南陵水縣新村港內  在新村港內養了十幾年魚的徐隆興(化名),卻沒有絲毫心情欣賞這景色。他獨自坐在自家漁排上,心裡害怕,「如果這片海不適合養殖了,以後究竟能幹些啥?」  近幾年來,由於陵水新村港內養殖面積激增,導致該海域內海水質變差、溶氧率降低,以至養殖場內魚類缺氧事故頻繁發生。更嚴重的是,今年年初甚至出現養殖魚類(金鼓鰻魚、珍珠龍膽)大面積死亡的慘劇。
  • 海南的三月,疍家漁排在南灣的猴島,吉普賽人漂浮在海上
    當你來到海南陵水縣新村碼頭,在南灣猴島附近,你可以看到大型的疍家漁排,坐索道的話可以看的更清楚,這一次,我們從空中俯視這個魚排的景色,真是驚呆了,這麼具體的呈現出來之後,我們也沒想到會這麼震撼。疍家,又名海上吉普賽人,據說是很久以前乘船來到海南的,幾乎一無所有的無家可歸者只能漂浮在海上,沒有鞋子,你不能上岸,即使上岸,也會被當地漁民趕下海,於是這群人從一艘漁船換到另一艘,給當地船主打工,賣苦力,受苦,孤獨。
  • 海南陵水縣新村港網箱死魚上百萬斤 養殖戶損失慘重
    海南陵水縣新村港網箱死魚上百萬斤 養殖戶損失慘重2016-02-25 21:3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殊不知,在同一時間,在海南陵水的新村港,海水網箱養殖也在遭遇大災。據了解,在新村港有超過1500多人在這個港口養魚。據網友爆料,這兩天,網箱內的魚開始陸續死亡,情況發展到今天已經非常嚴重,開始大批量死亡,損耗最大的是金鼓鰻(海南的稱呼,也稱為花鰻,長相類似金鼓魚),且大部分已經達到上市規格。紅友魚也出現較大損耗,金鯧魚和石斑魚損失量較小。
  • 最適合床車自駕遊的海南環島之陵水縣疍家漁排,觀落日、品海鮮
    從五指山熱帶雨林到陵水縣疍家漁排近130公裡,地形從高山、丘陵、平原直至大海,可全地形領略海南地貌特點,中途經保亭縣,對那裡的地理環境感覺不錯,介於山海之間,氣候也相對乾燥。到了海邊,有很多疍家漁排的經營者在攬客,可以選擇一家登上免費的擺渡船穿梭於魚排之間,登上魚排參觀一下他們的生活環境,可以不吃、不喝、不買然後再做他們的船回到岸邊。疍家即水上人家,現在他們基本上在做魚排上的海鮮餐飲生意,每個魚排就是一個海鮮餐館,平時他們就生活在魚排上,但在陸地基本上都有房產,孩子上學、老人修養都已離開了魚排。
  • 海南陵水新村港:疍家魚排船民世家
    現在主要分布在廣東的陽江、番禺、順德、南海,廣西的北海、防城港,海南陵水新村、赤嶺、三亞後海、紅沙、藤橋等沿海地區 。一般把生活在水上以打魚為生的小漁民家庭為「疍家」,以前的他們沒有大船,無法遠航,只能在近海捕魚。漁港裡也沒有他們的一席之地。退潮時,他們下籠下網,捕些魚蝦。生活隨著潮汐變化而變化。
  • 海南陵水新村漁港:疍家人的「兩棲」新生活
    王曉斌 攝中新網海南陵水9月21日電 題:海南陵水新村漁港:疍家人的「兩棲」新生活中新網記者 王曉斌海南省竣工最早的國家級中心漁港是陵水新村中心漁港(下稱「新村港」)。新村港擁有二十多平方公裡水域面積的天然潟湖,這相當於30個故宮的佔地面積。
  • 海南陵水縣新村港網箱上百萬斤金鼓鰻死亡 養殖戶損失慘重
    殊不知,在同一時間,在海南陵水的新村港,海水網箱養殖也在遭遇大災。    據了解,在新村港有超過1500多人在這個港口養魚。據網友爆料,這兩天,網箱內的魚開始陸續死亡,情況發展到今天已經非常嚴重,開始大批量死亡,損耗最大的是金鼓鰻(海南的稱呼,也稱為花鰻,長相類似金鼓魚),且大部分已經達到上市規格。紅友魚也出現較大損耗,金鯧魚和石斑魚損失量較小。
  • 三亞唯一的疍家漁排,生意紅火但漁民依舊住在漁排上
    三亞疍民世居三亞,祖籍多為陽江、番禺、順德、南海等地,無統一的語言,三亞南海地區、海棠地區、昌江縣海尾地區,陵水縣新村港等地通行粵語,使用的是祖籍語言,而大部分地區如保平港、望樓港等地區語言多與當地居民同化。三亞的疍家人原本有三個主要集中的區域:第一是在鴻洲埃德瑞酒店附近,如今的鴻洲碼頭,是曾經三亞早起疍家人生活居住的地方。
  • 疍家漁排、海景民宿、休閒海釣……解鎖海南休閒漁業的不同「玩法」
    SO,目前海南都有哪些和休閒漁業相關的項目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不少,往下看↓↓↓「疍家漁排」疍家漁排。資料圖位於海南陵水的新村港,擁有世界一流的海水養殖基地和全國最大規模的石斑魚養殖基地。這裡居住著許多疍家人,疍家人靠打魚為生,以舟楫為家,民俗風情濃鬱。在陵水的疍家漁排品嘗當地特色海鮮是一種特別的經歷。當太陽漸漸在海平面消失,新村港變換了色彩,疍家漁排上點起了燈火,橘黃色的倒影讓海水更加多情。
  • 海南日報數字報-登疍家漁排 品美味海鮮
    ■ 通訊員 黃豔豔    到海南不吃海鮮簡直算白來,而吃海鮮最具特色的莫過陵水新村鎮的海上村莊
  • 陵水疍家魚排:大海上的鮮活風情
    陵水新村港漁排的海上風情。李幸璜 攝富貴蝦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特約記者 李玉峰太陽開始落山,新村港的海水變換了色彩,當白日的喧囂即將結束之際,新村港上機動船的馬達聲又開始熱鬧起來,疍家魚排的海上餐廳人流開始匯聚,一艘艘小船穿梭在碼頭和漁排之間
  • 海南陵水黎族自治縣,「大雜居,小聚居」縣市,都聚雜哪些美食呢
    01陵水酸粉陵水酸粉是海南地方風味小吃,因出自陵水縣民間並且是用米醋調味而得名,是以大米磨漿製成的線狀粉條,加入沙蟲幹、魚餅03雞腿螺雞腿螺,俗稱「美人腿」(螺肉形狀像一個小小的雞腿,白白嫩嫩的像是美人的腿),為海南特產貝類海鮮,主要產地在陵水縣黎安
  • 最新推薦|疍家人之於漁港碼頭的故事,領略海南各大漁港風情
    在海南疍家人主要分布在各個漁港和碼頭,因為漁港是我們居住的地方,碼頭是我們生活的地方。在疍家族裡,有許多的老人是一輩子都沒上過岸上,生老病死船和大海就歸屬。在疍家族裡,每個人都經常會得聊的事情就是,那個港口的碼頭比較好,哪個海域的魚是比較多的。而我們的故事就是漁港碼頭的故事。
  • 航拍海南疍家漁排 成千上萬漁民組成部落 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
    不過小編今天要跟大家聊一聊這個很小眾的地方,它就是海南陵水的疍(dan)家漁排,也被人稱為海上的「吉普賽人」。既然說到吉普賽人,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吧,吉普賽人也稱吉卜賽人,是全世界著名的跨境民族,吉普賽人自己也成為自己羅姆人。
  • 秋季嘗鮮,疍家漁排必打卡!這裡有你絕對沒吃過的海味……
    去海邊漁排上,品嘗一頓疍家人生猛海鮮,是很多人來陵水必做事情之一。疍家,又稱「艇戶」,是廣東、廣西、福建、海南一帶,一種以船為家的漁民,世代以打漁為生。常年在水上勞作的疍家人熟知海鮮時令,「疍家美食」也因此聲名遠播。氣鼓魚粥是陵水漁排上最經典的海鮮佳餚。
  • 海上阡陌 疍家漁排——你所不知的人文海南
    海上阡陌 疍家漁排——你所不知的人文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