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山東農民,靠著在南極賣豆芽,一年竟狂賺百萬

2020-12-21 騰訊網

咱們都知道世界最冷的地方是在南極洲,南極大陸的年平均氣溫為零下四十到五十度,氣候嚴寒的南極洲,植物難以生長,最多最多能見到一些苔蘚、地衣等植物,氣候極端惡劣,我們正常人通常不會想著到南極做生意,可是山東有一個小夥子卻在南極賣豆芽,而且一年還靠著賣豆芽,狂賺百萬,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單曉剛(化名),山東省曹縣城郊人,高中畢業後,隨著叔叔以賣豆腐、發豆芽來售賣為生,後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掌握了無土栽培蔬菜技術,2007年,單曉剛自己開了一家豆製品店,生意還算可以,2007年的一天,阿根廷某豆製品公司的老闆李文博找到他,希望趙曉剛能加入他,趙曉剛一聽薪酬比他在家鄉掙得多,頭腦一熱就答應了。

單曉剛到阿根廷後,在李文博店裡的年薪約是人民幣8萬元左右,而且每隔一段時間還可以四處旅遊,2008年9月,喜歡旅遊的單曉剛跟著幾位阿根廷朋友來到阿根廷的最南端——火地島旅遊,結果他在火地島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來到這裡餐館的歐洲人點的都是蔬菜,經過了解,單曉剛得知,原來在南極很難吃到蔬菜,所以從南極回到阿根廷的人都會猛吃蔬菜。

單曉剛靈機一動,心想我何不到南極賣蔬菜,2008年10月底,單曉剛跟團到南極旅遊,他發現在南極科考站的科考人員平時主要的食物都是些罐裝、冷凍食品,一盤普普通通的炒青菜居然要40美元,得知這一消息後,單曉剛鐵了心要在南極賣蔬菜。

2008年的聖誕節,單曉剛背著幾袋黃豆到南極,結果卻在安檢時給扣了,原來根據《南極公約》所有進入南極的動植物都要經過非常嚴苛的檢查,後來經過層層困難,以及朋友的幫助下,單曉剛才終於將黃豆帶到南極,並在阿根廷普量日維拉科考站成功將黃豆發起豆芽。

然而當老外卻對此產生了質疑,他們懷疑黃豆發芽了肯定是變質了,單曉剛解釋說:「在中國豆芽都已經吃了幾千年了,怎麼可能有事?」老外又對豆芽的成分進行化驗,發現豆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蛋白質,這才同意吃。

其他科考隊聽說阿根廷科考站有位中國人在賣蔬菜,紛紛前往購買,單曉剛將每公斤不到6元的豆芽賣到每公斤20美元,結果靠著賣豆芽,短短兩個月,他就掙了2萬多美元,然而沒過多久,2009年5月,紐西蘭科考站的科考成員告訴單曉剛,他賣的豆芽變質了,害得他們經常放屁,而且屁又臭又響,由於科考站裡都是密閉空間,導致室內空氣汙染嚴重。他們要求單曉剛賠償他們的損失。

單曉剛覺得奇怪,自己明明也吃豆芽,為何沒有這種狀況,果然,經過調查,趙曉剛發現紐西蘭科考站的科考成員是因為豆芽沒煮熟就吃,因此才會屁聲隆隆,此後單曉剛又開始在南極培育起蒜苗和韭黃,研製成功之後,蒜苗每公斤單曉剛定價30美元,而韭黃單曉剛定價60美元。到了2010年2月,單曉剛在南極靠著賣豆芽等蔬菜掙了大概15萬美元,折合成人民幣差不多有100多萬人民幣。

單曉剛參加節目《非常了得》

大家對單曉剛怎麼看,也可以在下方進行留言或評論,喜歡的朋友也可以在下方點一下關注哦!

相關焦點

  • 江鎮:農民靠賣包子一年賺回10個多億元
    國內統一刊號: 江鎮:農民靠賣包子一年賺回10個多億元 10月19日上午,江鎮鎮青年農民何廣武放下手頭工作,早早召集加盟店員工準時收看黨的十九大報告。
  • 靠賣吊牌為生,一年賺9億!南極人何以淪落至此?
    靠賣吊牌為生,一年賺9億!南極人何以淪落至此?  不賣內衣賣吊牌  2010年,轉型成功的南極人公司開啟電商服務;2012年,開啟了南極人共同體商業模式,做產品生態鏈;2015年,南極人公司推出系列服務品牌,並成功借殼新民科技登陸中小板,南極電商自此進入A股。
  • 長得跟「豆芽」一樣的蔬菜,農民以前拿去餵豬,而今靠它發家致富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成為了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以前在農村有很多原生態的野果野菜,農民們都不知其功效,都不敢採回家去吃,很多都拿去餵豬了,而今隨著人們對生活追求越來越高,以前農村的這些野生蔬菜成為了市場上的香餑餑,其中有一種長得跟「豆芽」一樣的蔬菜,農民以前拿去餵豬,
  • 山東漢子在重慶賣老面饅頭 一年銷售額三百多萬
    從最初推著小推車滿街吆喝著賣饅頭,到8年後開了5家分店,還經營一家饅頭加工廠,他是如何做到的?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一年銷售額三百多萬昨日下午,記者在渝北現代工業園寶環東路找到了這家饅頭加工廠。「馬總,已經發酵一個小時了!」
  • 養淡水石斑魚年賺百萬 浙江一農民靠這個發財了!
    養淡水石斑魚年賺百萬  浙江一農民靠這個發財了!由於合作社的石斑魚和魚苗供不應求,傅達明準備擴大規模,為他的「寶貝」另謀棲身之地。石斑魚交易場面提起傅達明,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他的大名,在龍遊這個小縣城中算得上一名「風雲人物」。CCTV《鄉約》欄目主持人採訪傅達明如今,他身上又多了一個標籤——「石斑魚老大」。在旁人看來,這兩個標籤的差異實在有點大。
  • 一條20元的草魚他賣到上百元 一個月狂賺十八萬 全靠小小的魚皮
    一條20元的普通草魚,能被他賣到上百元。他的魚皮扯不破、拉不斷,一年能賣上百萬,看浙江紹興的馬位強,如何在魚皮上發現商機,創造財富。今年40歲的馬位強,是紹興城裡有名的小老闆。因為他戴著個一千多度的近視眼鏡,沒事就喜歡樂呵呵地傻笑,大家送了他一個叫「憨豆」的外號。早年,他聽人說養草魚成本低,來錢快,就在紹興市城郊包下了一個佔地50多畝的魚塘,想靠養草魚賺錢。有一天,因為馬位強的失誤,導致增氧機意外漏電,魚被活活電死,養魚還不到半年,他就損失了3萬多元。
  • 玉米芯賣1毛錢一斤,有啥用?有人靠他年賺十幾萬,你信嗎?
    摘要:玉米芯賣1毛錢一斤,有啥用?有人靠他年賺十幾萬 文/農夫也瘋狂 現在一斤是十月中旬了,秋收也快接近尾聲了。這個時期農民朋友基本在開始為賣糧做準備了,在南方地區,晚稻也收穫了。而在北方地區玉米、花生收穫之後,就要準備播種冬小麥了。
  • 農民田裡既不種稻穀也不種玉米,用來種「棒菌」,年賺幾十萬!
    都說在農村農民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主要靠種植一些稻穀、花生、玉米等來作為家庭的唯一經濟收入,但在石門縣咔西村的農民薛寶建,他家裡的田既不用來種稻穀也不用來種玉米,而是種了一種「棒菌」,一排排整齊地排放在農田裡,別小看這些「棒菌」農民薛大叔靠種植它比種稻穀玉米強多了,一斤可賣二十元,年輕鬆賺幾十萬
  • 最窮的農民在家種這幾種蔬菜,一年也能賺五六萬元
    香菜茄子種植農村土地多無論種植什麼蔬菜都有不小的收入,有一些農民不想出去打工只有靠種植各種蔬菜來維持生活所需,種植蔬菜要勤勞能幹才能獲得收益每畝栽苗2000株,每株可以摘茄子50斤,按市場最低價格計算一元/斤,每棵茄子賺50元,二千棵茄子可以賺取10萬餘元,純利潤能達到9.5萬元,這項種稙不用什麼大本錢一年也能收入很多錢。
  • 收糧食賺錢的「訣竅」,農村青年靠收糧食3年狂賺500萬
    扛包搬運 收糧食數量不多,1斤賺個1-2分的差價,其餘沒什麼盈利。 農村青年收糧食3年狂賺500萬 吉林農村的一青年,偶然間聽到姨夫的收糧經歷
  • 羨慕,亞馬遜單幹賣家,靠這手段一年賺200萬!
    之前聽一位賣家抱怨說:做亞馬遜幾年了,賺錢的故事總發生在別人家,自己一路走來都是踉踉蹌蹌!自己單幹,不僅用錢要精打細算,還要時不時隔著千裡和姐夫「打遊擊戰」,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白了頭!現在也是時常聽到賣家抱怨,說亞馬遜單幹這條路,已經是一個漏鬥巷子——走到頭了!
  • 江山市一位農民要做全國一流的黃秋葵產業
    一種新型保健蔬菜黃秋葵,而今被江山市一位農民做成了大產業,他不僅賣鮮果,還加工成花茶、油和麵條等產品,遠銷各大城市。面對記者,這位農民誇下「海口」——  江山黃秋葵,竟吸引了中央電視臺記者連著兩次來採訪報導。
  • 大叔賣燒餅一年賺2萬:年入幾十萬的都是胡扯
    近年來,很多不起眼的小商販月入幾萬、年入幾十萬、攢多套房的新聞層出不窮:大媽賣煎餅月入3萬、大爺賣饅頭一個月收入6萬、小夥賣燒餅年入30多萬......這麼多勵志的新聞在激勵別人的同時,也如鋼針一般刺痛了萬千網友的心。
  • 小湯包創業讓他6年狂賺500萬
    他雖是商人模樣,但笑意裡明顯地透出農民的質樸。他有著很感人的故事,不僅僅是他走過艱難的創業之路,更感人的是他先後帶出家鄉一百多鄉親父老,到各個城市開湯包店,以此致富,現在更是在全國開辦品牌加盟。 6年狂賺500萬小湯包讓他成了「暴發戶」 每天早晨,紹興人會搶著購買一種其貌不揚的湯包。這種湯包,紹興每天至少要消費15萬個。
  • 農民投20萬租220畝地,養3000隻珍珠雞,一年賺回70萬
    農民租220畝地租金20萬,養3000隻珍珠雞,一年賺回70萬現在農民也不僅僅在地裡耕地,會想著做一些副業,投入一些本錢做種植業或者養殖業,比如說養雞養鴨,農民對這塊比較熟悉,也會更加安心做這事兒。今年40歲的農民老陳就想著自己養雞,不料還真做出一番事業。老陳在農村也沒有什麼特長,原來也只會種種地,這幾年,農村產業發展得如火如荼,老陳看到很多人靠自己搞養殖都賺到錢了,於是想著自己是否也能夠做。老陳熟悉的無非是雞鴨鵝之類的家禽,但是若想著規模大一點,養鵝肯定是不行的,因為養鵝需要湖水,若是幾百隻鵝,根本找不到這麼大有水的地方養著。
  • 廣西柳州農民種「紫色水果」,年入百萬,厲害了
    來自廣西柳州農民何春力是一名種植戶,他種植一種適合全年種植的「紫色水果」, 很多人第一眼看上去都會以為是蘋果,其實它名叫——雞心果,又名滇刺欖,是一個紫紅色的水果,一年四季均可種植,因能抗寒耐旱、果形秀美、口感香甜脆且具有一定酸度,是孕婦愛吃的一種水果。
  • 農村大姐賣饅頭,一年賺了近百萬,什麼饅頭這麼值錢?
    賣饅頭的人也不少,有的是開了門面,有的可能推個小車,要說這賣饅頭能掙點兒錢,我們相信,要是說這賣饅頭一年能掙近百萬,別說你不信,我剛開始也不太敢信,那麼到底什麼樣的饅頭,一年能掙這麼多錢呢?這位農村大姐就是做這種比較少見的饅頭,看到第一張圖裡的饅頭沒,跟我們平時吃的可不太一樣,這些饅頭的製作也時一種傳統手藝了,農村大姐是從哪裡學來的呢?
  • 大山裡一種野果子,吃起來味道酸酸的,農民靠它一年賺10萬元左右
    大山裡一種野果子,吃起來味道酸酸的,農民靠它一年賺10萬元左右,前幾年很多農民大多都是外出打工,但是在最近這些年,因為有了政府的政策扶持很多農民又重新回到了家鄉種植農作物,有的就種植果樹。以前在農村山上也是有很多野果子,那個時候只要是家裡沒有什麼東西吃的話就會上山去找野果子。
  • 一位農民董事長 的種田發家史
    他說,現在養牛場一年能賺60多萬元。 早報記者 李雲芳 圖姚妹興今年58歲,1955年8月生於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湖雲鄉標林村後姚自然村,讀書學的是水稻農田管理,包括滅蟲、施肥等各種農業技術。 1973年畢業後回到標林村後姚自然村生產隊擔任會計,1993年被選為後姚自然村村長,1996年下半年被選為標林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
  • 淮北姑娘蘇州賣鍋貼年賺百萬:3家分店有車有房
    80後、初中生、打工妹;3家分店、年賺百萬、有車有房。這家鍋貼店的老闆李豔玲,一個地道的淮北姑娘,用勤勞的雙手成就了她的夢想,被蘇州當地人稱讚為「鍋貼女皇」。賣鍋貼年賺百萬 凌晨4點起床,晚上9點打烊。十年間,李豔玲重複著這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