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因為網箱養殖極為發達,這些年外來入侵物種也是極多,羅非魚、叉尾鮰、巴沙魚等等,時不時就有釣獲。
近日,就有貴州網友詢問長江君,在烏江一處支流裡釣起一條「怪魚」,問了很多人都認不出是什麼魚種,這會是又一種外來物種嗎?
青紅色鱗片混搭,非常的豔麗
網友介紹說,這條魚是他周末在烏江一處小支流垂釣時釣起來的,當時一出水就讓他嘖嘖稱奇——這條魚擁有草魚的體型,但鱗片呈現罕見的青、紅亮色,並且魚嘴「厚實」向下開口,看起來頗為少見。
這到底是什麼魚?是不是外來物種?
其實,根據長江君對我國淡水魚的了解,這應該是一條本土魚——華鯪,鯉形目,鯉科,野鯪亞科,常見個體在2-3斤,極限個體可達5公斤以上。
在上個世界末,華鯪還是四川、重慶等西南地區的江河中的常見魚種,當地人把它叫青龍棒、桃花棒、厚嘴魚等等。
烏江、嘉陵江是華鯪的主要棲息地
華鯪喜歡聚群而居,尤其在冬季,它們會密密麻麻聚集在一些深水區的坑洞、石洞中「取暖過冬」,有經驗老漁民,往往能找到其洞穴捉個盆滿缽滿...
可惜的是,這些都是老黃曆了。
在近十年來,華鯪的主要棲息地長江中上遊地區,已經很少見到成群的華鯪魚出沒的,長江君認為,主要是其棲息地被破壞。
曾有人捕獲白化的華鯪,非常少見
華鯪魚的主要生活在水面寬闊的大江裡,每年3-6月繁殖季則遊入河道較窄的支流中產卵。
然而,如今這些支流裡的生態環境令人擔憂,且常有電魚人、地籠等掃蕩,嚴重破壞了華鯪的繁殖產卵,其種群的數量,近年來是迅速減少...
甚至許釣魚人都沒見過這種魚,就像上面的網友一樣,錯把它當成外來物種。
華鯪魚可以吃嗎?
華鯪目前還不屬於保護性魚種——這一方面是因為其種群存量,尚未達到瀕危級別,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種魚的繁殖能力很強,只要環境合適,其種群就能迅速恢復。
因此,如果捕魚、垂釣時釣起這種魚,是可以帶回家食用的,並且相關水產研究資料記載,華鯪魚肉質脆嫩且富含營養物質,是少有的食用和營養價值俱佳的淡水魚...
就顏值來說,華鯪排在我國淡水魚裡的前列
其實目前養殖行業裡,華鯪魚養殖規模也不小,如果您對這種魚很好奇,不妨買幾條試試口味。
長江君一直認為,讓大眾了解各種江河物種的習性和奇特,完全有助於生態保護意識的推廣,從而加速生態保護的進程...
華鯪魚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都很強,只要給其適宜的生存環境,其種群重新繁盛並不需要太長時間——除了保護繁殖產卵地很重要,華鯪魚的主要食物是江底、石頭上的水藻青苔,因此只要江河裡的生態系統恢復活力,就能給華鯪魚提供充足的生存空間!
(關注我們,隨時了解長江水生物種趣聞,也可聯繫我們爆料投稿,助力生態保護!)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