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釣魚人湘江釣起「泰國鯉魚」,這種魚在湘江增長迅速

2020-12-27 騰訊網

鯉魚,在我國江河裡的常見程度,僅次於鯽魚,釣魚愛好者都非常的熟悉,不少人還是釣鯉魚的高手。

然而近日,有湖南郴州的網友在湘江流域(一條支流)垂釣時,釣獲一尾「模樣奇怪的怪鯉魚」,外形令人訝異,許多人都表示沒見過!

這是一條鯉魚嗎?

釣獲這條「怪鯉魚」的釣魚師傅稱,他釣起這條魚之後,並沒有太在意,只是覺得這條「鯉魚」有些太「豔麗」。

然而帶回家之後,準備殺魚做菜,這才發現這條「鯉魚」不一般......

乍一看確實是鯉魚,但是總感覺「哪裡都不一樣」

(兩種魚的直觀對比圖)

原來,這是一條「泰國鯉魚」——屬於外來物種,泰鯪,據說原產於泰國而得名。

泰鯪屬於鯉形目下的野鯪亞科,勉強也說的上是一種鯉魚——跟我國原生的土鯪魚相比,它的體型更接近本土的鯉魚。

泰鯪原本是作為一種「鯉魚、草魚」等替代魚種引入養殖的,它們生長速度快、抗病性強,經濟價值比本土鯉魚、草魚都要高。

產量高,但肉質差

不過,隨著羅非魚、叉尾鮰雲斑鮰以及巴沙魚的引入,泰鯪魚肉質較差的缺點越來越凸顯,慢慢被市場拋棄,顏值規模如今也是不大。

泰鯪如今最大的特點是畝產量高,最多畝產可達4000斤,非常驚人,作為對比,羅非魚畝產量只有1500斤

(泰鯪多用於製作罐頭、魚丸)

畝產雖然高,奈何肉質不行,如今養殖泰鯪多用於製作魚丸等加工品,很少直接送上餐桌。

泰鯪是湘江裡近年來增長速度很快的外來物種

一方面,養殖泰鯪的規模在猥瑣,然而另一方面,野生的泰鯪魚,卻正在我國各大水系「生根發芽」,逐漸繁衍開來...

從最早的珠江水系,慢慢蔓延到長江水系,甚至黃河以北地區。

(在珠江水系,泰鯪是很容易釣獲的魚種)

作為長江最大支流,湘江裡的泰鯪魚,這些年也是逐年遞增——這是因為湖南地區的氣候特徵,比較適合泰鯪魚的生長發育,因此其種群增加很快。

相信湖南廣大的釣魚愛好者,近些年都在湘江裡,碰到過這種「色彩豔麗的怪鯉魚」....

(如今長江水系,也慢慢開始出現泰鯪魚的身影,前不久還有人釣起二十斤的罕見泰鯪魚王)

泰鯪真有那麼「難吃」嗎?

確實有這麼難吃......

吃過泰鯪魚的人,都反映其肉質粗糙、韌澀,煎炸清蒸都很「難吃」....

不過,這也僅是指養殖的泰鯪,本身就因為快速育肥,肉質散淡,食用價值較低。

野生泰或許能扳回一城....

大部分淡水魚,純自然生長的情況下,食用價值都比養殖的好吃許多,泰鯪魚也不例外。

偶爾有人釣獲野生泰鯪,認為其肉質緊實有口感,比本土鯉魚要好很多,煎炸紅燒都不錯,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網友們,你們在釣魚時,碰到過這種「泰國鯉魚」嗎?

相關焦點

  • 軍魚?株洲釣魚人,湘江遭遇「紅眼魚群」,非常像軍魚
    然而近日,湖南株洲一位釣魚愛好者,在湘江四橋(又稱天元大橋)釣魚時,遭遇一群「瘋狂的軍魚群」,一次釣獲多條軍魚!(這些魚力氣極大,喜歡吃蚯蚓,據釣魚人稱,「力氣是同等體型鯉魚的兩三倍」)湘江裡還有這麼多軍魚?
  • 湖南釣魚人湘江釣起半米長的「鯽魚王」,要成精了嗎?
    然而近日,一位湖南釣魚愛好者,卻在湘江流域,釣起一條40多公分「巨型鯽魚」,許多人驚呼「要成精了」......湘江灘涂,釣起罕見「巨型鯽魚」「用蚯蚓釣起來的,力氣不是太大,跟兩三斤的鯉魚差不多,因為我竿子和線組都小,所以搞了十幾分鐘才搞起來。」
  • 湘江最大的魚?兩米長湘江魚王被人釣起,是否放生引爭議
    長江君在湘江流域走訪調查時,經常聽到一些上了年紀的漁民、釣魚愛好者感嘆:湘江已無大魚。這種唏噓感長江君能理解,畢竟僅僅幾十年前,湘江裡還到處是一兩百斤的大魚翻波逐浪,漁民的船都要躲著走...這兩天也是在許多湖南網友的朋友圈熱傳,尤其是一些垂釣愛好者,更是「羨慕嫉妒恨」,畢竟釣起如此魚王,絕對是垂釣愛好者的生涯巔峰了。確實如此,將近兩米的大魚,即使是在人工養殖的大水庫裡,也非常少見了,難怪有人驚嘆:這可能是湘江裡最大的魚了...
  • 有人湘江釣起「半條胳膊長」的白條魚,這是要成精?
    這種上層浮遊但是魚,性子跳脫、繁殖能力超強,每年春季夏季,各地的江河水面上,到處都是餐條魚的身影……然而,「半條胳膊長」的白條魚,估計就沒幾個人見過了——長江君剛看到,也是嚇一大跳,這還是餐條魚嗎?湖南網友,湘江裡垂釣,意外釣起「餐條魚祖宗」……近日,一位名叫@我是小哈掛的湖南網友,在網上發帖稱,自己在湘江裡冒雨垂釣時,釣起一條「奇怪的魚」:細長的體型,有40多公分,即不像翹嘴魚,也肯定不是草魚、鯉魚這些大體型魚種。
  • 殭屍魚?湘江釣起怪鯉魚,鱗片掉光、肚子上兩大「牙印」
    比如這位湖南釣友「朱師傅」,就在湘江釣魚時,釣起一條離奇的「殭屍魚」.... 湘江裡還有這種魚? 不過,有經驗豐富的釣友表示,這條鯉魚鱗片落光,並非是因為疾病、寄生蟲等導致的健康問題,而是因為它本身如此——這是一種外來魚種,名叫鏡鯉,天然會掉鱗片,只是像這種全身都掉光的情形,還是比較少見的,可能是因為湘江最近水勢太大,激流衝擊、水中雜物刮擦導致的...
  • 鯽魚還是鯉魚?湘江裡釣到「妖怪魚」,可能為基因汙染導致
    可是下面這位釣魚愛好者,在湘江裡,卻釣到一條罕見的怪魚,許多網友驚呼是「妖怪魚」!   長沙釣友王先生,周末在湘江釣魚時,釣起這條怪魚,渾身黝黑,體型像是鯽魚,又像鯉魚。
  • 這種魚都要放生?重慶釣魚人長江釣起怪魚,魚頭是三角形
    因此,長江裡垂釣,一旦釣起什麼外形「稀奇古怪」的怪魚,往往可能招來麻煩,比如下面這位重慶釣魚人……江裡釣起「三角頭怪魚」,帶回家擔心是保護動物黃鱗白肚、魚頭卻呈罕見的三角形(看起來有點像蛇頭),這條怪魚是重慶的釣魚愛好者王師傅在長江裡意外釣起來的。
  • 湘江釣獲4斤鯽魚王,近年罕見,釣友:絕對是野生土鯽魚
    鯽魚肉嫩鮮美,是頗受歡迎的河鮮食材,大部人釣魚愛好者,都喜歡垂釣這種魚種。近日,湖南一位釣友老周,在湘江釣起一條罕見的大鯽魚——重達四斤,讓人羨慕!鯽魚能長這麼大?有人質疑,這肯定是一條工程鯽!所謂工程鯽,就是鯽魚和鯉魚的雜交,也叫騾鯉——體型像鯽魚,但是生長速度可以媲美鯉魚。這種雜交的鯽魚,因為養殖快,出肉率高,很多水庫、魚塘裡都會大量放養——據說幾個月就能長到一兩斤上市。相對來說,野生土鯽魚的生長速度,則緩慢很多,可能數年才能長到一斤!這是工程鯽嗎?
  • 雷龍魚?湘江水溝釣到一條奇怪的深綠色魚,懷疑是兇猛的外來物種
    近日,在湖南湘江發現一種「墨綠怪魚」。非常兇猛。有人懷疑是人為釋放的。老家在湘江放了「地鉤」,沒想到釣到了後所未見的「怪魚」昨晚,這位湘潭老鄉去湘江釣了一些鯰魚和黑魚。沒想到,他釣到了這條奇怪的魚。這到底是條什麼魚?從它的形狀來看,這種魚有點像中國常見的黑魚。然而,它的深綠色鱗片和「細長」的體形表明它不是黑魚。
  • 衡陽湘江邊有人賣「魚王」,5分鐘被人買走
    不過,如今湘江裡依然有少大魚、奇魚,比如近日衡陽湘江邊,就有人在江邊賣一條「湘江魚王」,要價800元……兩位「漁民」划船來江邊賣魚,5分鐘被人買走衡陽湘江邊,不少市民在淺水裡遊泳嬉戲,岸邊也有很多遊人,非常的熱鬧。
  • 釣魚釣到中華鱘?湖南網友湘江釣獲怪魚,網友:放心吃
    然而,「意外」未必就是驚喜,有時候還可能是一場麻煩……比如下面這位湖南網友,在湘江支流垂釣時,意外釣起一條稀奇古怪的「尖頭魚」,他們從未見非常驚奇,但卻可能給他帶來不小麻煩……尖頭無鱗、背上有骨鰭,關心生態的朋友,一看就知道,這條魚「來頭不小」——很可能是長江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
  • 湘江新魚種!株洲一水電站下成群結隊,數量極多,可惜太難吃
    一般來說,在江河裡自然部分的魚群,是非常雜亂的,各種魚類混雜在一起,因此野釣的魚獲,往往是「五花八門」,什麼魚都有... 然而在湘江上遊的這處水電站下,竟全是一種「花斑鯽魚」盤踞...
  • 長沙湘江野釣上魚最多釣點公布
    根據長沙釣友的分享整理出了湘江長沙段野釣出魚最多的幾個釣點。各位釣友記得轉發收藏!1、天心區猴子石大橋下遊萬科紫臺下湘江沿岸,該區域水面寬闊,水流平緩,處於深淺交接處是大型魚類的藏身之處,常出魚種有鰱鱅、翹嘴、大個體白鱖魚等。
  • 湘江!湘江!
    時任省委副書記、省長的杜家毫騎上自行車,沿湘江一路騎行。 這是他多年來的習慣,「到哪裡工作都會買一輛自行車,在長沙也買了一輛」。 這次,他的騎行之旅,目的是「想驗證一下環保部門的報告」。 沿途,他看到江邊有很多人垂釣,便問:「能釣到魚嗎?」 有釣叟笑答:「釣不到魚,我幹嘛在這裡啊?」 杜家毫又笑著問:「你一天能釣到多少呢?」
  • 湘江最大魚王?兩米長的淡水「霸主」被釣起,是否放生引爭議
    湘江最大魚王?兩米長的淡水「霸主」被釣起,是否放生引爭議 湘江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東以湘贛邊境幕阜山脈—羅霄山脈與鄱陽湖水系分界,南自江華以湘江、珠江分水嶺與廣西相接,西隔衡山山脈與資水毗鄰,北接洞庭湖。
  • 湖南釣魚人野河釣起罕見奇魚,網友:已舉報
    一條野外常見的小河溝,喜歡垂釣的朋友都知道,因為水淺河道窄,其中生活魚種不過鯽魚、鯉魚、草魚等這些常見淡水魚,魚種分布較為有限... 然而湖南一位小夥,在湘江流域的一條小河溝裡垂釣時,卻意外釣起一條形態奇特的罕見「奇魚」,令人大呼神奇...
  • 牽手「湘江源」走進大灣區 湖南郴州籤約167.94億元
    李科 攝 中新網郴州12月7日電 (記者 魯毅)12月7日,以「牽手湘江源,走進大灣區」為主題的2020湖南(郴州)蔬果產業博覽會完美收官。期間,湖南郴州市共籤約重點農業項目38個,總金額167.94億元。
  • 湘江「四大家魚」繁衍靠水勢
    背景資料 湘江「四大家魚」繁衍靠水勢 2015年3月31日     本報長沙訊 每年的4、5月份,正是湘江「四大家魚」的重要產卵繁殖期。而這段時間,湖南汛期已至,水勢漸漲,水流也在提速,再加上電站等樞紐放水,為需要急流繁衍的「四大家魚」提供了便利。不過,總體上來說湘江作為「四大家魚」的產卵場,水的流速已經減緩。    湘江鯉魚、鯽魚這類定居性魚類以水草為產卵場,如果產卵場減少或者破壞,可以通過水草修復等方式來完成,相對容易。
  • 老人湘江邊釣上一米多長的大青魚,圓滾滾的像小豬
    湘江邊能釣上一米多長的大青魚,誰相信誰是瘋子,要麼釣魚人是瘋子。但是,就有這樣的釣魚牛人, 還是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雖然天氣比十一假期期間要冷,但一點也不減釣魚人的熱情,可見魚癮之劇,魚兒之可愛。每天在湘江邊總會看到扎堆的釣魚人,老釣魚人因為來得晚,他常站的那塊石頭,已經被別人佔領,只好選在他旁邊的另一塊可站穩的石塊開始釣魚,這時,佔領了他常站的那塊石頭的那位釣友,已經上了三條鯿魚。老人是奔著大魚來的,竿用的是迪佳磯竿5.4米、3號線、鉤13號伊豆單鉤釣。釣餌是路上經過菜場買的3斤螺螄和10隻活蝦,又來到飯店買了3斤米飯。
  • 湘潭市民湘江中釣條"怪魚" 專家也沒見過
    ,他釣上一條「怪魚」,是他垂釣21年來前所未見的。  一橋下釣上「怪魚」  11月12日一大早,我們就趕到了雨湖區平政路關聖殿對面的鐵砣茶樓,這時茶樓門口已圍了一大圈看熱鬧的人。人群中央的嚴先生,正向圍觀群眾四處求證,盆裡的「怪魚」究竟是什麼魚,又為何會出現在湘江中。  「提上來一看,嚇了我一條,從沒見過這種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