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江君看來,垂釣這件事之所以如此受人歡迎,就是因為有許多未知的驚喜在裡面,有時候甚至令人痴迷。
然而,「意外」未必就是驚喜,有時候還可能是一場麻煩……
比如下面這位湖南網友,在湘江支流垂釣時,意外釣起一條稀奇古怪的「尖頭魚」,他們從未見非常驚奇,但卻可能給他帶來不小麻煩……
尖頭無鱗、背上有骨鰭,關心生態的朋友,一看就知道,這條魚「來頭不小」——很可能是長江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
上面這位釣魚愛好者在湘江支流釣起來的「尖頭魚」,是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嗎?
許多網友表示:「不大可能,應該是養殖的鱘魚俄羅斯鱘」,「儘管放心吃,出不了事」……
什麼是俄羅斯鱘魚?為何許多人認為這不可能是中華鱘?
近年來確實發生過不少養殖鱘魚因為洪水、意外逃逸,而進入長江自然水面的情況,並且在長江中下遊地區,也時常有人釣起、捕獲這些養殖的俄羅斯鱘魚。
而另一方面,在許多人的印象裡,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量瀕危,怎麼可能有這麼好的「運氣」,能釣到這種數量極少的長江奇魚?
這是俄羅斯鱘嗎?
釣魚釣到的鱘魚,基本都是俄羅斯鱘?真的如此嗎?其實,在長江君看來,這裡面有誤區的。
首先,本土中華鱘和外來養殖鱘魚(主要是俄羅斯鱘),僅從圖片上比較難判斷,尤其是幼體階段,幾乎沒差別。
因此,看不到實物,長江君也很難斷言這些被人意外釣起的鱘魚,到底是中華鱘還是養殖鱘。
不過,一些網友說「長江裡90%的鱘魚都是養殖俄羅斯鱘」,長江君則不敢苟同——增殖放流中華鱘、挽救這種瀕危物種,是長江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都會有規模不小的增殖放流活動。
據資料顯示,僅是三峽集團,自1984年至今,就已累計往長江裡放流503百萬尾中華鱘,數量之多,超乎許多人的想像!
這些增殖放流的中環鱘,經過多年的繁衍遷徙,廣泛分布在長江中下遊的大大小小的幹流、支流中(尤其是繁殖季節,中華鱘會遊到較小的支流產卵)。
如此龐大的增殖放流規模,即使減去適應性、意外捕撈、電魚誤傷等產生的折損,放流中華鱘在長江中下遊地區留存的規模也是不小。
因此,在長江(幹流和支流)裡垂釣、捕魚時,釣到「疑似鱘魚」的野生魚,是中華鱘的概率並不小……
所以,保險起見,長江君也是建議,對於小個體的鱘魚,一律放生為上策!
畢竟就算是可食用的養殖鱘,其食用價值也很低,而一旦"吃錯了」,那問題可是不小……
曾有人在江邊拍到自由遊蕩的小鱘魚,很可能就是一條中華鱘
而如果是幾十斤、甚至上百斤的「魚王」,要是覺得放生太可惜,可以建議聯繫漁政、水產部門確認品種後,再決定如何處理……
比如去年,重慶巴南一位釣魚者,在長江裡垂釣時,就釣起一條兩百多斤的「超級大魚」,引起轟動。
令人點讚的是,這位釣魚人也是非常有具有生態保護意識,當場聯繫漁政,在確認是中華鱘後,也是馬上放生!
當然,不管是中華鱘,還是其他的珍稀野生魚、水族,都可以拍照發到我們的後臺,長江君會幫忙判定,一起助力長江生態保護!
PS:長江君體型,如今大多數野生動物,許多珍奇的野生魚都是保護動物,碰到不認識的物種,記得模樣越是稀奇古怪,越可能是保護動物。